崇祯十年,闰四月十六日。
早朝,太和门大殿。
“皇上驾到!”
轮值太监那特别的尖细嗓音响了起来,大殿里的百官按品级顺序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头戴翼善冠,身穿圆领绣龙黄罗袍,面带忧容,在一大群服饰华美的太监们的簇拥中,面无表情的走到龙椅上坐下。
“众卿平身!”轮值太监叫道。
大殿里的百官站了起来,按品级顺序站在班中。六部按顺序,由通政司引入,开始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
崇祯听了几件奏事,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恹恹的打不起精神,不是机械的说道:“准奏!”就是沉默不言。
......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崇祯扫了一眼,出班奏事的是工科给事中黄承吴,于是淡淡的说道:“说吧,有什么事?”
黄承吴说道:“是,陛下,臣这几天看了各地奏报的有关工部的奏折,又看了户部今年催缴赋税的奏折,臣发现,陕西、山西、山东、河南这几省,都上了奏折,奏报今年春旱很厉害,很多府县的水利设施,不是淤积严重,就是已经废弃,早就不堪使用。”
“陛下,地方巡抚奏报,这几省今年的粮食欠收,已成定局,地方府库空虚,无钱粮赈灾,各地流民日众,有民变的危险,希望朝廷能减免一些赋税,彰显皇上的仁德,同时也可保地方安宁。”
崇祯一听是说赋税的事,这精神马上好了许多,陕西、山西、山东、河南这几省的奏折,崇祯也是看了的,但看了也没办法,崇祯现在最头痛的就是钱粮,剿流寇要钱粮,赈灾要钱粮,辽东防御建奴更是需要钱粮。
崇祯说道:“黄爱卿,朕知道北方这几省遭了旱灾,但朕现在剿灭流寇正在关键时候,就让陕西、山西、山东、河南这几省的巡抚想点自救办法,熬过这一年,等朕剿灭了流寇,自然就有好日子过了。”
黄承吴心里叹了口气,朝廷的财政状况,大家都清楚,崇祯说的也是实情,黄承吴想了一下,说道:“陛下,既然让这几省巡抚自救,臣以为,简单的自救措施怕是治标不治本,这几年,我大明的北方几省,是年年遭受旱灾,不如就让地方巡抚们,组织起流民来整修水利设施,只要水利设施完备了,这旱灾也就可以缓解。”
黄承吴的建议,让崇祯来了一点兴趣,说道:“黄爱卿,可有具体法子?”
黄承吴说道:“陛下,臣的法子很简单,既然这几省旱灾严重,就让这几省的巡抚,召集流民,朝廷拿一点钱粮出来,地方士绅再筹集一点,先把几个旱灾最厉害的府县水利设施修复好,再逐步修复其他地方的水利设施,这样的话,不出三年,旱灾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还是要钱粮?!”
崇祯刚有的一点精神,马上又焉了,如果朕有钱粮,什么事不能解决?这黄承吴说来说去,最终还是想让朕掏银子,可恶!
“黄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了,还是让地方巡抚自己想办法自救吧,朕还要和其他爱卿商量剿灭流寇的事,你退下吧。”
黄承吴嘴角动了一下,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低头退回了班中。
“众位爱卿,其他的事就不要再说了,还是先说说,怎么剿流寇的事吧。”崇祯也烦了这些大臣老是说些与“剿匪大业”无关的东西,直接点明今天的朝会主题,赤膊上阵了。
既然皇上已经发了话,现在该说剿匪了,剿匪是兵事,兵部尚书杨嗣昌只有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臣的剿匪方略已经上过了,奏本中所条陈的事项颇多,其中详细的说明了剿匪的种种措施。如朝廷采纳了臣的剿匪方略,则流寇之乱可平。”
崇祯赞许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今天早朝的重点,于是说道:“杨爱卿,你的剿匪方略,朕已经细细看过了,但还有许多大臣还未看过,你现在就给他们解说一下,你的剿匪方略。”
“是,陛下。”杨嗣昌说道:“臣的剿匪方略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此四地的巡抚分别剿灭所辖之地的流寇,主分剿,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此六地巡抚以防为主,堵住流寇流窜进这些地方,辅助分剿,另设总督、总理两大臣,追击流寇,此为主剿。这就是臣的剿匪方略。”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正要说话,却见首辅温体仁站了出来,说道:“请问杨大人,你这‘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完成这方略?”
杨嗣昌回答道:“回首辅,下官已经算过了,最少需要30万兵力。”
大殿里想起了一阵嗡嗡声。
温体仁冷笑道:“呵呵,再请问杨大人,朝廷现在参与剿匪的兵力只有区区16万,就这16万兵力,还是算上了各地的卫所兵和军户,不全是边兵,杨大人,剩下的14万兵,又从何而来呢?”
杨嗣昌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流贼猖獗,朝庭戡乱日急,臣恳请陛下恩准,容臣再招募新兵14万。”
崇祯没怎么考虑就想答应,这可是他盼望已久的剿匪方略了。
“陛下,不可啊......”户部尚书毕自严看见崇祯要答应了,急忙叫道。
御史吴允中也出班叫道:“陛下,不可......”
崇祯面色不豫的说道:“为何不可?”
吴允中抢着说道:“陛下,自有辽事以来,朝廷为了辽事,加派辽饷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杨大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还要增加兵力14万,这要多少钱粮才能成事?下官敢问杨大人,这钱粮从何而来?”
杨嗣昌淡淡的说道:“自有辽事以来,我朝为平息辽东叛乱,靡费颇多,而今中原流寇猖獗,臣身为兵部尚书,自当为陛下分忧,臣以为,建奴乃疥癣之疾,流寇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所以臣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乃是现今朝廷的唯一选择,望陛下恩准。”
吴允中心中冷笑,这杨嗣昌避而不谈钱粮,只说他的策略,把筹集钱粮的皮球踢给了皇上,让皇上来背这个黑锅。
温体仁说道:“杨大人就这么肯定?你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乃是现今朝廷剿灭流寇的唯一选择?”
杨嗣昌自信的说道:“回首辅,下官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要摆脱朝廷现在两线作战,内外交困的局面,首先要做到三点,1.攘外必先安内,2.足食足兵,3.赈济。”
崇祯也来了兴趣,说道:“杨爱卿,你仔细说说这三点。”
杨嗣昌说道:“是,陛下,臣以为:第一,攘外必先安内,此为总方针,我大明就好比一个人,京师为人的头脑,九边军镇为人的臂膀,而中原就像人的胸腹,两广就好比人的双脚。建奴寇边,祸乱的是人体以外,不足为惧,此乃疥癣之疾,而流寇就不同了,流寇祸害的乃是一个人的胸腹,如果听之任之,中原必定糜烂,一个人的胸腹都溃烂了,这人还能活得下去?所以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
崇祯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第二,兵法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只要钱粮足够,三军将士必将奋勇杀敌,则流寇之乱,可平!”
“第三,臣看过奏本,流寇每祸乱一地,必会挟裹大量良民从贼,如朝廷加大赈济力度,良民自然会安心种田,恪守本分,不会从贼,流寇必定声势大减,没了良民从贼,剿灭流寇,只是时间问题。”
崇祯听得心花怒放,大喜道:“杨爱卿的剿匪方略,宏谋远虑,周到慎密,如果剿匪事成,利在社稷,杨爱卿不愧为朕的肱骨之臣!哈哈......”
毕自严看见崇祯高兴,本不想让皇上扫兴,但关系着钱粮,杨嗣昌可以避而不谈钱粮,他户部尚书毕自严没法回避,只有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听了杨大人的剿匪方略,也是觉得可行,但臣还是要问陛下,这杨大人的剿匪方略中,需要的钱粮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