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老师为了鼓励我,让我当语文课代表。但语文老师一直对我的字不满意,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班里这样展览我的字:“你们看啊,这就是我的课代表的字,上顶天,下顶地,中间没空隙!杨杰啊,你还是课代表呢,就不能抽空把你的字好好练练呀?”
同学们哄堂大笑。
我心说:不愧是语文老师,批评人都这么押韵!字大又不犯法,能看懂就得了呗,让我抽空玩一会儿还差不多,哪有工夫练字呢?
结果,老师这次用心良苦的批评教育成了对牛弹琴,我的字依然“顶天立地”。
这位语文老师拿我没办法,后来我被另外一位语文老师给“算计”了——这个人就是我的二舅。直到几年以后,我才明白他老人家的用心良苦。
二舅不但语文讲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写对联,所以二舅的毛笔字就派上了用场。我每年去他家过年,经常当他的“书童”。
二舅有一本对联的书,据说是借邻居的。厚厚的,大概有四五百页,他经常从上面选对联。有一次他对我说:“这本书是隔壁王老师的,你帮我把对联抄下来,抄完了我好还给他。”
我就不自量力地接受了命令。我向来很佩服二舅,也羡慕他能写一手好字。心想他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觉得非常光荣,我暗下决心一定得好好完成。等开始抄写时才发现,四五百页实在是太厚了,怎么抄也不见少。我常常抄着抄着就气馁了,事后想想,觉得不能放弃,还得继续抄。就这样断断续续抄了一个寒假,才抄了一小半。等快回家的时候,我生怕二舅“检查工作”,但他什么也没说,我还暗自庆幸他老人家的健忘。不过他中间问过几次,他说话向来简洁:“你抄得咋样了?”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不再追问。
寒假之后再返回课堂,语文老师惊喜地发现,我的字不再“顶天立地”,也工整了不少,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夸奖了我一番,弄得我莫名其妙。后来想想,也许是抄对联的缘故吧。我怕抄得模糊,二舅不满意,也怕我抄错会导致二舅错上加错,贴到别人的门上后闹出笑话来。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老师有意识地鼓励我,加上我老爸也总是说“字是人的门面”,我后来也比较注意了。如今我的字,不能说有多好,至少自己看着顺眼,偶尔还会被人肯定。
抄对联的事情过去了好几年,我无意间在二舅家又发现了那本对联书。原来,我被二舅“暗算”了,他不过是想让我练练字,故意说那本书是邻居的。当时心里还感慨,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二舅始终没有规定具体的数量,也没有提具体的要求,但这个任务本身,让我对自己有了要求和期许。语文老师苦口婆心都没改变我,我却被二舅这个抄对联的任务不知不觉改变了。
抄对联,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我的字变得美观了。同时,对联的文字和修辞,让当时年少的我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我自认为参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感到被接纳、被信任。
后来,我也喜欢复制二舅的方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赋予孩子一个“神圣”的使命。这样一来孩子会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根本不用催促,自己就能做得很好,还特别有成就感。
这件事给我的深刻体会是:单纯给孩子留作业,作业就是枯燥的单项训练。如果让孩子带着使命感做事,无论是作业还是别的什么任务,他的行动才会是自发的,收获也是全方位的,感受是愉快的。
比如,我们全家人要去吃火锅,我带曼曼先去点菜,当时曼曼4岁,刚刚学会了写1、2、3,虽然写得不规整,但她很喜欢写。所以,我便问她:“咱俩一起点菜好吗?”她欣然应允,然后,我点菜,她在后面写“1”份或“2”份。她写得虽然笨拙,速度也很慢,但是非常投入,看得出她乐在其中,我就耐心等她写。最后我问她还想吃什么,她说要吃牛肉饼。我便找到这一栏,指着三个字告诉她,这是“牛肉饼”,她在后面写上“1”份。等全家人过来吃饭的时候,她很自豪地说是她和姑姑一起点的菜。全家人都很惊奇,她表现出一副很能干的样子。后来每次吃火锅,她都要和我一起点菜。
我不喜欢正襟危坐地教孩子学习,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孩子可以不知不觉地学会很多东西,而且他们可以把自己学会的内容运用在生活中。这个过程很自然,也很有趣。
比如,我们在游戏中通过“砍价”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了比较大小。我们玩收费站的游戏,曼曼说要收5元,我说太贵了,她说:“那8元吧!”弄得全家人忍俊不禁。我告诉她,8比5多,让她说一个比5小的数字,渐渐地她便能分开大小多少,让她便宜点,她会降价,而不再是“坐地起价”了。吃饭的时候我会让孩子们去拿筷子,通过这件事,他们学会了数数,而且理解了倍数关系。出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也尽量让孩子付钱,结账的过程是加法,找零的过程则是减法,哪怕他们算不准,至少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大致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原理。我曾经给鹏鹏和曼曼写过几个故事,其中,《我不是胆小鬼》这个故事鹏鹏特别喜欢,总是反复地让我给他念。我们偶尔还玩写信的游戏,他们还不会写字,由我来代笔。因为这些内容与他们直接相关,而且又是穿插在游戏中,所以他们会格外用心,“一不小心”就认识了很多字。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认识到,文字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写故事、写信,文字可以传递我们的心情、愿望和情感。这样他们便认识到了文字的真正的价值,以后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些知识抽象、突兀。
现在很多家长有“学习至上”的倾向,有的家长谆谆教诲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得了,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总结和升华,这些知识最终会回到生活中,为我所用。如果切断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
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有的人看到电脑对生活的意义,便立志成为IT精英,那么他一切的努力和梦想,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光为了考试得高分,未必有这份激情。
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学习与人生的关系,意识到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