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你可以奖赏他、督促他、威胁他、恳求他或者收买他,只要能让他继续学习下去,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选择错了,那么就要马上停下来,并且重新选择,不要让懒惰耽误了你教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东西。这种强制行为会不会与孩子的自由选择冲突呢?可能会。可是,这就像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保持干净、按时上床等习惯一样,是为孩子考虑的。
我8岁那年,我爸爸决定教我打网球,我对此完全没有热情,很不想学。
当他决定了要教我网球的时候,就开始努力给我上课了。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时常练习、汗流浃背,还会磨起水泡。相比之下,我更希望能跟小区里的朋友一起玩牛仔游戏。可是爸爸希望我去打网球,我尊重他,不想让他失望,于是我们在球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痛苦难忍的星期六。他的球有时候会打到我,我有时候也会把球打到场外,然后不得不跑出去把球捡回来。我完全没有动力打网球,可是我还是尽量装出很喜欢。又一个球直接飞过来的时候,我忍不住问:
“爸爸,你觉得我接得住吗?”
不过,一个月以后,事情开始有所好转。当我打出一个好球的时候,我会觉得非常开心。一天下午,同龄的小伙伴来找我,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打,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可是又没办法拒绝他,于是我们打了一局。我赢了,这让我兴奋不已!我慢慢体会到网球给我带来的好处。因为自信,我开始对网球有了一些热情。如果老师要求我们写关于“我是谁”的文章的话,我肯定会这样开篇:
“我是学校里最好的网球运动员!”
如果当初爸爸没有支持我、鼓励我去尝试一些新东西的话,我将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我非常感谢爸爸帮我找到了我的长处。你是否也对你的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呢?
常见问题和解答
1.问:我15岁的儿子非常热爱大自然,他的房间里放满了装在笼子里的小蛇、蜂巢和昆虫,连我家的车库也放满了他抓来或豢养的各种动物。我真的很讨厌这些臭烘烘的东西,我希望他能喜欢点儿别的。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他能将他的“动物园”打扫干净,并且打理得很好的话,那你可以让他继续保持他的爱好。要知道,15岁的年纪,孩子能在家养宠物,远远好过出去吸毒。
2.问:我儿子是个非常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他高中的教练说我儿子是他见过的最有天赋的运动员。他参加了一次比赛,这次比赛上有很多大学观察员,可是他表现得非常差!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时刻他会失败呢?
答:如果你儿子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的话,那他的表现就会很糟糕,因为人的表现总和自己的预期相差不大。同样的道理,在美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中,有很多优秀的高尔夫球员,他们在联赛中的表现令人满意,却从来没得到过第一名。他们一直都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六名或者第十名。每次他们可能马上就要赢得冠军的时候,就会出现失误,将冠军拱手让人。并不是他们想输,而是他们从始至终就没把自己当胜利者看待过,他们的表现只是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定位。
我曾经跟一个天赋异禀的钢琴家聊天,她决定今后不在公众场合弹奏了。她知道自己在钢琴方面有天赋,但是她也觉得除了钢琴以外,在其他任何方面她都是个失败者。所以,每次在舞台上演奏时,她就像那些钢琴初学者一样,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种痛苦的经历每出现一次,她就会更进一步确信自己在任何领域都没有价值。现在她已经离开了公众视野,回到了自己安静的世界,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毫无疑问,缺乏自信会使天赋异禀的人轻易被打垮。
3.问:有一天,老师让我12岁的儿子在学校的表演会上背一首诗,可他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知道他原本背得很好,因为在家的时候他背过很多遍。这样的问题之前也出现过很多次。他很聪明,可为什么面对压力时脑子里的东西就全没了呢?
答:你儿子缺乏自信,最终导致了现在这种状况。像你所说的“大脑空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有时我们的确知道一个名字、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主意,可是到了用的时候却完全想不起来,这就是“大脑空白”。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通常是社会压力太大,而自信心又很缺乏。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情绪会影响大脑的功能。我们跟电脑不一样,大脑要想正常发挥作用,中枢神经细胞必须维持一种平衡,而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恰恰会打破神经细胞的这种平衡,使人无法正常思考。这种作用对人的行为有着很深的影响。一个自卑或者有智力缺陷的孩子,会因缺乏自信而造成心智上的干扰,使原本具有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样,你就能明白当时你的孩子为什么忘了那首诗了。
4.问:我该怎么帮他?
答:其实,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突然大脑一片空白,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一次,我站在300多人面前讲话,结果脑子里一片空白,想说的一点儿都没说出来。
这种经历实在是很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小。如果你的孩子能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建立自信,那83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克服在众人面前紧张的问题。任何一种能提高自信的经历,都能降低“大脑空白”的频率,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大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想尽办法增加孩子竞争的资本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强调以美丽与智慧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作为父母,如果你对此持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得首先解决这个很棘手的问题。你能意识到这个价值体系的不公平,可是你的孩子却不得不被这个价值标准衡量,参与以美丽和智慧为标准的竞争。你是否应该帮助你的孩子变得更吸引人呢?你是否应该鼓励你原本平庸的孩子在学校中力争上游呢?又或者,你是否可以尽量淡化美丽和智慧的重要性,让你的孩子带着自己的缺陷走过一生呢?
对这些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才算“科学”。我只能给出一些经过我深思熟虑的建议。尽管这个价值体系非常不公平,可是我们无法改变它,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参与这个社会的种种竞争。如果他有一对招风耳,就要从小给他按摩,让耳朵不那么突出;如果他的牙齿歪歪斜斜,就要让牙医给他整好;如果他的学习成绩差,就给他找个家教补习功课。我会跟孩子结成同盟,在这场竞争中共同奋斗,而且,我会是他最好的倾听者。
旧金山勇士篮球队的前明星队员里克·巴里小时候曾因为自己的牙齿感到羞耻和难过。他在自传《篮球流浪汉的自白》中写道:
恒牙长出来的时候,我就有了两颗歪歪斜斜的牙齿,而且还缺了两颗门牙。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希望爸爸让我装上假牙,并戴上牙套,虽然打球的时候,牙套可能会弄伤我的牙床。可是,我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也许是我的父母没有钱给我整牙,也可能他们觉得整牙并不重要。总之,直到大学,我才去整牙。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牙齿非常敏感,我甚至每次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很难堪。我曾经尝试一直闭着嘴不说话,也从来不笑。我还试过用手捂住嘴,不过这让我的声音呜呜的,别人很难听懂我在说什么。
我养成了用手捂嘴的习惯,看起来就像是把手放在下巴上。在此后的很多年中,我的这个习惯都没改变。
想想你沉默寡言的孩子,这种自卑何其相似啊!因为外貌的缺陷,孩子如此痛苦,父母何不努力帮他们把这种痛苦消灭掉?我确信我们真的应该这么做,而且越早越好。纽约市金郡医院的精神病专家爱德华·波多尔斯基博士认为,孩子外形上的缺陷应当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予以矫正,因为同龄人的嘲笑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但这一点对父母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当我们帮孩子变得漂亮、变得聪明来参与社会竞争时,还要告诉他所谓崇尚聪明和漂亮的价值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值得我们这样做。想要解释清楚这看似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就要求父母有很好的技巧和变通能力。举例来说,我怎么能一方面催着女儿把头发梳理整齐,一方面告诉她“外貌并不重要”?关键就是要从小教导孩子,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别人的爱、善良的心、正直的品德、诚信的精神、诚实的表现和对上帝的虔诚。而外在美只是我们在社会中游戏的一个部分。就像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棒球比赛,我们就不能完全无视球赛的规则。可是不管我们打出了全垒打还是被三振出局,我们都会很开心,因为外貌的缺陷,孩子如此痛苦,父母何不努力帮他们把这种痛苦消灭掉?我确信我们真的应该这么做,而且越早越好。
然后就会明白这个游戏本身并不那么重要。这个观念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常见问题和解答
1.问:我的女儿今年13岁,因为还没有发育,所以看起来像个男孩子,可是她一直让她妈妈给她买一个胸罩。她真的还不用戴胸罩,她想要,只是因为她的大部分朋友都有。我应该答应她的要求吗?
答:你的女儿虽然身材扁平,可是她需要一个胸罩,让她看起来和朋友们一样。这样朋友们就不会戏弄她,她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成熟的女人。她的要求完全可以理解,你妻子应该尽快给她买一个胸罩。
2.问:我的大女儿学习很好,她每年的成绩都是全A。她还有个妹妹,今年上六年级,却十分厌学,一点儿都不努力。最让人难过的是,我小女儿比大女儿还要聪明,可是小女儿为什么不肯把自己的智商用在该用的地方呢?
答:对你的小女儿来说,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我想说一种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当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会得到第一名,只会得到第二名的时候,他就不愿意去努力了。因此,你的小女儿知道姐姐学习一直都很好,所以她不想与已经很优秀的姐姐竞争,她觉得自己肯定争不过。通常,如果第一个儿子是个出色的运动员,那么第二个儿子就会更喜欢收藏蝴蝶标本;如果第一个女儿能规规矩矩地弹钢琴,那么第二个女儿就会像个假小子一样游手好闲、自由散漫。
当然也有例外,这就要看孩子对失败的恐惧有多深,还要看他觉得自己在竞争中有几成胜算。如果他很自信,可能就会大胆地挑战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过,一般的孩子都不会这么做,他们会找一件其他兄弟姐妹做得不好的事情,并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如果这个解释跟你小女儿的一些行为契合,那么你就应该学着接受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不是按照同一个模子做出来了,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一样。
3.问:如果一个孩子与他所处群体中其他孩子相比毫无竞争力可言,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就是一个死胡同,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孩子就会受到很深的伤害。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叫莉莉的伤心女孩,她读八年级,来向我进行心理咨询。她打开我办公室的门,然后站在那儿,目光茫然地望着地上。尽管她脸上擦了很厚的粉,抹着各种化妆品,可是我依然看得见她脸红红的,满是感染性的痤疮。
莉莉已经很努力地不让这些痤疮继续发炎了,可是她没有成功。
她只有70多斤,看上去病怏怏的。她坐下来,还是没有抬眼看我,但我一看就知道她极度缺乏自信。她无需开口我就知道她的烦恼是什么,生活给了她残酷的打击,她痛苦、生气、绝望,被深深地伤害,已经对未来完全不抱希望了。这个绝望的女孩觉得世界是冰冷的,觉得每个人都厌恶她,她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可是她找不到地方藏身。逃避对她来说没有用,哭泣也无法改变任何事,频繁自杀似乎才是上上策。
莉莉没有给我太多时间去帮助她。第二天早上,她挪着步子走进学校的办公室,说自己已经把家里药橱中的药全吃了。在去医院的路上,我们疯狂地帮她催吐,希望她能把吃下的药全部吐出来,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莉莉的肉体存活了下来,可是她的87自尊、自信早在几年前就死了。她悲伤的脸庞留下坑坑洞洞的疤痕,无言地诉说着她心中的那些伤痛。
在美国的青少年中,自杀事件常常发生。根据夫勒斯诺市“聚焦青少年”组织的史蒂文·派吉蒂博士的调查,在美国,每年约有一万个青少年自杀。
1950年到1980年,青少年自杀率是这个数字的3倍,1990年的自杀率比这个数字高出10%。自杀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3大原因。
1996年疾病控制中心曾提供资金对10904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发现18.3%的男孩和30.4%的女孩曾经认真考虑过要自杀。另一个重要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率的上升也跟人口增加有关系。也就是说,当社会上有越多的孩子参与竞争,去争取成功、他人的注意和奖学金,他们中就会有越多的孩子自杀。就像美国医学会杂志中说的那样,孩子越多,竞争就会越激烈,他们受到环境(比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会)和情绪(比如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学术的荣誉)的影响也就越大。
另外一些研究也都一致认为:自杀者都认为在竞争不断白热化的社会中,要想取胜实在太难了。事实上,他们并非只为自己的荣誉而战,也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而战。青少年群体的规则很清楚地告诉他们,失败者将会毫无价值。为什么不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痛苦的生活呢?他们认为,如果我什么都没有,那我就没有什么可以输。
家长必须富于智慧,才能平衡这场游戏的两种结果。一方面,父母必须要帮孩子参与社交的竞争、学习的竞争、运动的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父母要告诉孩子,他们的人生价值与生俱来,并不由在社会竞争中的输与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