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卫国战争期间,白龙益老人曾经在新义州为志愿军运送过伤员,他的大儿子在与志愿军并肩作战的过程中牺牲了。老人一直将这把刀珍藏在身边。而这样的礼品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义,同时也饱含了对贵宾的祝福。
送礼是件好事,既能表达情谊,又能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礼品的价格并不重要,送礼对症下药,才会使礼品增值,同时也可以使对方体会到礼品中的情义,这才是真正的送礼之道。
6.送礼需要有分寸
在某些场合中,人们总是希望可以通过赠送给对方极为昂贵的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但事实上,礼品的价值并不全在于其质地是否豪华与价格是否昂贵。钻石固然华贵美丽,但是红头绳也未必会逊色多少,关键在于它是否包含了赠送者的深情厚意。
前些年,我们的生活还未到达小康水平的时候,一些农村朋友来到城里串门,总是会带上一堆自己家中产的西红柿、黄瓜、小米、绿豆等,而主人也是非常高兴地收下。您能说这样的礼物是毫无价值的吗?
一位在大学中任教的医生到极为偏远的小城中去行医。他将一位患病许久但是却没钱医治的山民接到了自己的小诊所中,将他的病治好了,而且没有收他一文钱。
山民到家后,砍了一捆柴,走了足足三天的路才到城里,他将一大捆柴送给了医生。这位朴实的山民根本不知道,在城市的生活中,早已没有了烧柴这一概念了,他的礼物与他的辛苦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但是医生却十分感动地收下了山民的礼物,后来他向人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会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未曾收过这样贵重的礼物。”
一大捆在荒山中枯去的老枝,本来并不具备价格上的任何优势,但是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得它成为了医生记忆中不朽的礼物,您能说它没有价值吗?
送多少本来就应该与送礼人的经济实力相一致。如果你给一个经济条件非常差的人送了比较贵重的礼物,会使对方受之不安;但是如果给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送了较为廉价的礼物的话,则会让受礼者感觉到你非常小气,或者是看不起他。
女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你如果只是一个工薪阶层,但是却非要送她价值5万元的戒指,她当然会非常高兴,但这样的高兴只会持续极短的时间:耗尽了所有的家当买下了的小小戒指,难道你不会感觉到吃力吗?日后,处处捉襟见肘的生活,你的女朋友也必然会厌烦。所以,送多少,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另外,在送礼的时间最好附上发票,只要您的动机并不炫耀礼品本身的价值,受礼者自然会对您的善解人意抱以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频繁的送礼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礼品的类型也开始五花八门,从几十元一瓶的酒,到价值数百元、数千元的电器,这些都属于送礼的可挑选范围。但是在送礼的时候,人们却往往不会将发票、保修单一并送上。这些礼品一旦有毛病,便会使主人陷入尴尬与着急的境地中:无处修理、无处退换,扔掉可惜,放着无用。
话说回来,虽然礼品只是一种表达情义的方式,但是其商业属性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为受礼者着想,送礼者不如大大方方地让商家开张发票,装入礼品之中,使对方对礼品的价值一目了然。万一日后出现了什么毛病,也可以自如地前去退换,从而减少了后顾之忧。否则,花钱送了礼品,但是最终却给主人留下了麻烦事,这实在是一件极为不划算的事情。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受礼者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自己所送的礼物。例如,在朋友开业之喜时,自己准备送给他一幅极大的装饰画,便应该首先考虑一下,他的店中是否能摆下如此巨大的画?
适用性永远是在送礼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位极富有想象力的澳大利亚企业家,为他的穆斯林商业伙伴设计了一件独特的礼物。他知道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必然会祈祷五次,在祈祷时候必然会面对着伊斯兰圣城麦加,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却极难确定麦加的具体方向,这给商业伙伴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位澳大利亚人便送给了他朋友一个纯银制的指南针,并装在了一只极便于携带的木盒中。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的穆斯林朋友在收到了这样一份极有价值的礼物之后将会多么的开心!
送礼也需要有分寸,这一分寸并不仅仅表现于礼物的价值上,更表现在礼物是否具有相当的实用性上。最好的礼物,永远是最为适用的礼物。在送礼时,赠送给对方一种毫无用处的东西是最大的忌讳。例如,主管送汽车配件给一个没有汽车的职员,送酒给一个滴酒不沾的人,或者将一件运动器材送给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极为不恰当的。
“礼尚往来”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所以我们要遵守礼尚往来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在温馨有礼的环境里。
在现实生活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十分重要。在送礼的时候要讲究实用性和奇特性。如,我国产的仿兵马俑,在美国人心中就是一种难得的礼物。同时,要注意赠送礼物应在生意交谈结束的时候。送礼时,如果礼物价格很高,就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送一些高级巧克力、一两瓶名酒或鲜花,都能得到受礼者的喜欢。我们都崇尚艺术,因此,所送礼物最好带有一些艺术性,如有特色的仿古礼物,他们就会很喜欢。送礼还要注意礼物的包装,礼物切勿用白色、黑色或棕色的包装纸或丝带包扎。另外,不要送尖锐的东西,因为有的人视其为不祥之兆。送礼不要一次送4样或9样东西,因为“4”字是“死”谐音,而“9”则与“苦”字谐音。大多数人对礼物的价值不大讲究,但重视礼物的实用性,不宜送高档礼物。还有些人比较喜欢名牌,特别是西方名牌货,不论礼品价值的高低,只要是名牌对方都喜欢。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职场送礼,就像沏茶一样,沏好了茶香袅袅。职场之中还有一种叫“功夫茶”,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会沏。在职场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到位,决定你能否做到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够打动人心。职场上往来的礼物不在贵重与否,而在时尚、实用、有情趣,做到这三点,你也就做到了遵守礼尚往来的规则了。
快过春节了,广告公司业务员关小明这几天一个劲儿地犯愁。让他犯愁的不是工作的事,是送礼的事。他正在想要不要给客户,特别是公司领导和那些在工作中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送礼物,礼物又该如何送?他从上海一名牌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用老总的话说,他是这家公司的“三最”级员工:年龄最小,参加工作的时间最短,但是业绩最好。取得好成绩当然有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没日没夜的工作,有自己对于营销工作的独特理解,半年下来,他的业绩在公司排名第一。说实话,他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与公司领导对自己的培养、同事对自己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他想对领导和同事有所表示,但老实本分的他却不知道该如何送礼表示。
相信他的情况我们大家也都遇到过。如今的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有“礼”才有“利”,这已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搞懂这个道理不难,难就难在怎样把礼送好,送领导、送客户、送同事、送下属,你送礼的方法是否到位,能否做到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够打动人心,使对方乐于接受。
一次邢亮买了一台很时尚的电磁炉去看望他的伯父。但伯父见到礼物时并没有感到高兴。后来堂嫂告诉他,伯父已经收过好几台电磁炉了,再说伯父从来就不喜欢吃火锅。送礼没送好,弄得邢亮十分郁闷。
给朋友送礼不要送钱,那像是送压岁钱。送给朋友一种轻松、健康的生活,朋友会感谢你一辈子。给领导送礼赤裸裸地送钱就是行贿,领导肯定看不起你。
我们都知道,礼尚往来是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每逢佳节,送礼是我们独特的面子文化,礼尚往来不仅仅出现了大量充斥着荧屏的“送礼就送脑白金”之类的电视广告,也就产生了“礼品回收”这个行当。我们从表面上看“礼品回收”是一种无证经营的市场商业行为,只需加以规范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正是这种黑市交易行为,使得如今的送礼与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相去甚远,使得如今的送礼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社会行为,使我们的礼尚往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情意表达。
“礼品回收”其实扭曲着人们正常的“礼尚往来”文化。当一个人把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当成商品卖掉时,这个礼物的性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带着情意的纯粹礼物换成了金钱,“礼轻情谊重”的价值观念就被改变了,感情作为礼物的附加值就消失了,礼品回收价值的多少就代表着送礼方的面子和受礼方的实际利益收获,于是出现讲面子、重礼物轻感情、重价值轻实用,使人们越来越盲目地攀比,礼物不再是一种受礼人能实际使用的东西,反而成为其换取货币的商品,传统“礼尚往来”的文化价值受到金钱利益的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文化伦理和商品消费需求,从另一种角度上看这种畸形的商品消费需求也扭曲了礼物生产商家的营销理念——“产品非成礼物不可买卖也”,导致不利于市场与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遵守礼尚往来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