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叫做科林的年轻人,每天早上很早就会到卡车司机联合大会找一些零工来做。后来,一家百事可乐工厂需要人手去擦洗工厂车间的地板,其他人没有一个应征的,因为这份工作很累,而且薪水也不高,更主要的是没有什么前途,但是科林却去了。因为在他看来,不管做什么,只要你努力去做了,总会有人注意到。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最好的抹地工人。
有一次,在车间中有人不小心将50箱汽水打碎了,弄得满地都是黏乎乎的泡沫。他非常生气,但是还是忍着性子把地板抹干净了。恰好,他的这一举动被公司的领导看到了,第二年,他便被调往了装瓶部,第三年便升为了副工头。
许多年之后,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一个叫做科林·卢瑟·鲍威尔的人身上,这个当年的擦地工人,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此写道:“一切工作都是光荣的,只要永远去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你便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在这个就业机会如此难得的竞争时代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理解什么是敬业精神、怎样去敬业的问题。懂得敬业、能够做到敬业本身就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提升自己、拓展事业的前提。敬业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身就是每一个已经踏入社会的人所应当而且必须要具备的杰出品质,而且这种品质是获得最佳工作业绩的最有力保障。
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自己的上司海曼·李特弗将军。在谈话的过程中,将军极为特别地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想要与之进行谈论的话题。
当他好好地发挥完之后,将军便问了他一些问题,但是每一次都将他问得直冒冷汗。年轻的卡特这才明白,自己认为已经懂得了很多的东西,事实上并不是太了解。
在谈话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将军问起了他在海军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卡特立即自豪地回答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的名次排到了59名。”
将军对这样的回答却并不满意,他问道:“你是否对你的学业竭尽全力?”
“不,将军,”他坦率地说:“我想我并没有竭尽全力。”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将军大声地质问道,瞪了他许久。
此话如同当头棒喝一般,将卡特的思想给唤醒了。此后,他事事皆要竭尽全力,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便必须要学会去将自己的工作态度进行改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竭尽全力。因为一件事情所引发的最终意义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它往往会决定你日后在面对更大的事业时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可以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之后,他便已经掌握了敬业精神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重视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而又负责,你便会发现,自己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赢家。在任何时候,你都应当要记住,敬业的最大受益人是你自己。但是目前,总是有许多的年轻人在频繁地更换工作,有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一时的负气便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给放弃了。实际上,每一份工作都是有营养的,我们只有将它的营养吸收好,才能够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虽然每日平凡而单调的工作也许比不上新鲜的工作所带来的刺激与吸引力,看起来极为无趣,但就是在这种无趣中,却恰恰蕴含着无数的有用之处。只有先将现有的资源利用好,使自身处于不断学习与提升的状态中,留在同一个岗位上也一样是全新的刺激。
比尔·盖茨在少年时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学校图书管理员。在任职期间,他总是非常负责地将份内的工作做到最好,而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一直陪伴着他成为信息时代叱咤风云的领袖级人物。我们总是过于片面地认为,想要巩固自己的位置,就要懂得人际,善于拍马。事实上,如果你在已经有的职位上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去做,尽可能地使整个事情趋向于完美,并不断地精益求精;比你的同行与前辈做得更多、更好,你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回报。有很多人都是面临失败的时候才想起来,在其位若是不谋其事的话,不仅仅会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个世界并没有规定说,我们必须要成为科学家,也没有强求我们成为医生、商人、律师或者作家,但是它却真切而确实地要求我们精通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并在自己的位置上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智慧。如果你在自己的专业干得极为完美漂亮的话,全世界都会为你的出色而鼓掌的。
7.做事恰如其分有好处
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海边,住着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三人的家中都有一只小渔舟,各自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鹰偷吃鱼,渔民通常会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做事总是大大咧咧,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捕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所以,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是一只舟,数十只鱼鹰,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一开始还好,无论大鱼小鱼,几乎全都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
只有第三个渔民,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也不松。鱼鹰抓到小鱼,可以直接吞下,当做自己果腹的美餐;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自然也就越来越富了。
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度在其中,第三个渔民之所以可以致富,便在于他把握好了其中的分寸。分寸的这边是克制,分寸的那边是放纵;分寸的这边是知足,分寸的那边便是贪婪。分寸是不卑不亢,分寸是不即不离。分寸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儒家不偏不倚的精髓,便是中庸之道了,中庸之道所讲求的是一种“过犹不及”的思维,说到底便是做事需要有分寸,需要恰如其分。分寸往往决定着尺度,尺度则决定了高度,高度决定了立场,立场则直接引导命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分寸等于命运。
人们之所以会失败,多是由于缺少了分寸所导致的,而成功的欢欣则多是由于分寸得当达成的。把握好人生的分寸,便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至于每个人心中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将自己的处事能力修炼出来。只有将自己修炼好了,才有可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才能为社会服务。没有了这个基本的分寸,此生便只能成为众多庸才中的一个。
国学大师黄侃之父黄云鹤当年的亲民行为,便有做事过火之嫌隙。
黄云鹤在蜀为官,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亲民,便终日将署衙大门大开,以方便四方的百姓进行参观游览。后来却有小贩挑担在署衙中大声地叫卖,使得堂堂的办案衙门极不像样。为表示自己的孝心,黄云鹤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去郊外迎接自己的母亲。身穿官袍的他在经过烂泥的时候跪于其中,还叫下属同他一起跪下,结果弄得所有的人都是满身的污泥。他又亲自与壮婢抬轿,让太夫人游园。黄云鹤在去成都做官的时候,拜印之时,他忽然抱印大哭,送行的众大小官员面面相觑,不知何故,便出言询问。他解释说:“上次回成都,老母还在世,这次来,母已不在。因而触景生情,就禁不住伤心泪下。”询问者摇头说:“哭亡母应有时,何必在官场上号啕呢?”
很显然,黄云鹤的种种举动已经过了。想要亲民的话,只需要真心相待便可以了,敬民如父,百姓自然会心领神会,将官署弄得如同自由市场一般,大可不必。为了表达孝心,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偏偏要雨天跪于烂泥之中、亲自抬轿,又抱印号嚎啕于众官员面前,以表明自己是在怀念亡母。但是说白了,这一切也许其中真有真情在,然而这些举动却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黄云鹤特意做出来给别人看的。这种矫饰过火的举动,遭人非议,似也未必是众人不恭。
事实上,做事要想把握好度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只要自己去努力地实现,却也未必无法做到。周恩来同志在各类外交活动中风度翩翩,说话行事皆能灵活自如却又不失其规矩,故而许多轶事皆被人们传诵。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问周恩来:“中国人为什么走路常弯着腰?”不管此事是否属实,但这样的问话方式明显透露出了对中国人的轻蔑。在场的中国人无一不极为愤怒,而周恩来却一笑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故而弯腰而行;你们西方人挺直腰杆,实因在走下坡路。”一语双关,既极为得体,又不失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气度。在另一次的外交活动中,周恩来同外国人握手完毕之后,那个外国人竟然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手,而后将手帕装入了口袋中。这一细小的动作未曾逃过周恩来的眼睛,他立即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手后丢入了垃圾箱中。这种行动,显然是对外国人不恭的有力回答,但由于他做得温文尔雅,在不言中显示出民族的尊严,故而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此两例为轶闻,但是其中却颇见总理风范,同时也告诉人们,恰如其分的做事方法便是有理、不卑、不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到赢得他人的尊敬,又让他人愿意与你相交相知,便必须要掌握好做事的度。既不能达不到标准,更不能超过人之常情。更不可以如同黄云鹤那般,用过火的行为来进行沽名钓誉,做出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哂笑的事来。而应像周恩来那样,凡事既不卑不亢,又能柔中含刚,灵活机智而不逾矩。
做事有度,把握其中的分寸,否则便有可能会使双方都受到伤害。哪怕是好事,也不可过量,否则很可能由好事变为坏事。比如,夸奖别人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夸得太过于离谱的话,便会使人产生肉麻感;指出他人的不足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多的批评则会变成挑剔。
人往往会注意到不达分寸所造成的欠缺之害,但是却常常会忽视“过分”所带来的更大危害。做人做事万万不可过分。当然,一般人往往无法把做事的度把握得如同“黄金分割点”那般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分寸上有所把握总归不是一件坏事。做事恰如其分,把握好其中的度便是一门艺术。
8.万不可聪明过头
“精明过头,乃是智者大忌。”人不可太聪明,更不能聪明过头。相反,做人应该单纯一些,做事深一些,即平日里智者所说的处世浅些,悟世深些。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女皇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周兴来自己家里参加宴会。两个人边划拳边喝酒,很是尽兴。酒过三巡,来俊臣看时机已到,故意叹了口气,说:“唉!老兄,我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烦死我了。”
周兴喝一口酒,问:“什么事?”
“最近我碰到一个难缠的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什么高招吗?”
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于是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来俊臣立刻装出很关切的样子说:“哦,快说出来。”周兴诡秘地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敢不招供呢?”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听了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周兴以为是为来俊臣惩办犯人出谋划策,全然不知中了来俊臣的圈套。更让他沮丧的是,他自己钻进了自己设计的大瓮里。
聪明与聪明过头有着极大的不同。聪明的为人之道强调要注重大节、抓大事,心胸博大,心中装的只是悠关全局的大事;而对周围的小事,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小事或他人的过失,抱以“犯而不较”的态度,即别人侵犯自己而不计较,否则就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对于手中握有一定权利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事事时时都保持着过于聪明的状态,对身边的小事过于计较,而又苛刻严厉,那么轻则身边的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说话;重则大事被没完没了的小事冲谈,或大权旁落,为别有用心的下属所利用。
因此,不可过于聪明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基本技巧。而有些人则恰恰不把这一技巧当回事,处处自以为是,不看局势变化的耍小聪明,到头来,却落了个不幸的下场。三国时期的杨修,便是由于聪明得过了头,而被后人传为笑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