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学生按理说住校比较符合逻辑,要的不就是大学里那种生活?那种相对自由舒服的生活,无拘无束,只要及格就是晴天的生活。有时间就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跑瞎混,从不考虑第二天的烦忧和宿醉的煎熬。
可是现在的住宿安排能带给夏倾安全感。
她特别挑选了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至少能感受到一些温暖与家中所缺乏的和蔼。
安全感,多么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转眼恍如隔世。
偶然的事故令夏倾不仅失去了她所爱的家庭,更让自己惹上了所谓的外向孤独症。
说起外向孤独症,似乎许多人都不了解症状,也并不被世人所重视。
夏倾之前也不知道这种病症的存在,偶尔在网上看到了名为“外向孤独患者8个特征”的图片,才明了自己的变化。
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我吗?
这几年来最频繁听到的劝喻就是“好好活着,你还有爸妈,你还有爱你的人,你要是出事了他们怎么办?”
倒也不是她不孝顺,可是这些看似安慰心灵的话语为何如此讽刺?
是啊,这一辈子为了他们而活。
命是他们给的,所以要花一辈子来归还所欠他们的。
不经意间施加压力也许是大人对孩子们最擅长的手段吧。
患有外向孤独症的人群,既外向,仍孤独。
从那一刻开始,夏倾成为了这种病症的代言人。父母不知道,许诺不知道,没有人知道,可是她知道。
心里的苦水不去诉说并不是夏倾的矫情和任性,而是没有人会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情感。
朋友遍野,知己无双。
每当情绪不稳定时,她只中意抱着电脑,披着毛毯窝在沙发上的时光。
这样的光阴至少不会出现变更。
她排斥变更,过往的挫败使“变”这个字眼在她的字典里华丽的蜕变为贬义词。
宁要一如既往江山秀美,不痴瞬息万变烟火绚丽。
……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左右,倘若她不想住宿舍,完全可以回家住。还不用自己做饭、打扫、付房租,可是夏倾在17岁那年便下定决心要脱离家庭,独自生活。
这是她想要的改变,同是她生活中必要的改变。
锁上门即扑向沙发的位置,放松片刻后把电脑从茶几转移到自己的大腿上。
自那年之后,她抛弃了50多级的企鹅大号,开始发展小号。当然也抛弃了之前网络上认识的狐朋狗友,包括。
当初紧要的人,如今毫无着落,言偲固然是例外。
言偲始终都是例外。
她要不要把言偲加回好友里?
他的QQ号,好比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仍旧铭记在心。
夏倾是个纠结体,明明简单易懂的局面却在她的思想里被过度的严重化。
她在“查找好友”的界面上迟疑了许久,终究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去挽回她所失去的相见恨晚。
至始至终她都认为言偲说要和她吃饭是客套话而已,故人相见,总不能争锋相对,对话结束时遍体鳞伤。
毕竟……他们的情况有些特殊。
————
再次率先声明,本文的更新及其不稳定。作者大大也不想水文,没有灵感的时候不会随便写一章来蒙混过关,更何况学业还是为主。
谢谢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