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这些并不是认为合伙经营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约翰,你必须首先搞明白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式的开始,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专心、合作、协调。只是简单地把人组织起来,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杰出的成功。一个良好的组织包含的人才中,每一个人都要能够提供这个团体其他成员所不曾拥有的特殊才能。
好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一半,错误的伙伴——工作上的或个人的——或许比没有伙伴更糟。最佳拍档的价值等同于黄金的重量。不过,有时候,恐惧会阻止我们去寻找最佳拍档。因为许多人担心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利益、决策权,以及随着计划或生意而带来的特权。害怕的态度当然不可能允许我们去做这种事。我们必须克服这个恐惧,因为组合一对胜利拍档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决定一个合作伙伴是否适合我们,要考虑几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合作伙伴中的成员大致都在做同样的事,那么,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其中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辛苦也更投入。那么,更辛苦也更投入的那个会憎恨自己老拉着另一个人前进,同样地,被拉着走的那一方也会憎恨另一个人的催促,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算不上是最佳拍档。例如,两位辩护律师联合组建法律事务所,到了年底,他们彼此都可能怀疑自己从合伙关系上没得到什么好处,毕竟,每一方都有做对方的工作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位辩护律师与一位公司律师合伙,通常,到年底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说:“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合伙人——要是没有他,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每个伙伴最好可以提供不同的专业技术和贡献。比如:一个擅长细节的计划,另一个擅长促销和公开演讲;一个擅长推销,另一个擅长内部机制的管理和质量监督。一对好的拍档就好比一桩天作之合的姻缘——必须小心挑选。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结合正确的技术、工作伦理和视野,我们就可以组织一对最佳拍档。
几乎在所有的商业范围内,至少需要以下三种人才——采购员、销售员以及熟悉财务的人员。当这三种人互相协调,并进行合作后,他们将通过合作的方式,使他们自己获得个人所无法拥有的强大力量。
许多商业活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些商业所拥有的,是清一色的销售人才、财务人才,或采购人才。你呢,约翰,你认为你们是最佳拍档吗?还有,约翰,你预备在这项事业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你只是持股人,你为他们提供资金,那就是说你是一个旁观者喽,他们使用你的资金而你却是一个旁观者。约翰,你很清楚,新从事的产业并非属于我们原有的行业范围,而怀特与他那些理科出身的朋友们和你一样缺乏经验,如果根本不用借助产业界的经验与锻炼而只是本能地了解产业经营的方法,你们可能是这类天才中的几位。可是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你想想看,你是三位同等资格的合伙经营者中的一位,你仅仅是出钱的,而怀特、查理一开始都会为事业付出努力,谁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三个人当中将有一位或两位会在半路就失去兴趣,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在事业成功的时候也会如此,没有任何回避的办法。一旦进展非常困难,他们每天都必须多花上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种重负会把某些人的妻子压垮,其最终的景象将惨不忍睹。
“约翰这小子日子如此逍遥,每天花上2小时掏出100美元去享受午餐,可是我们每天却像老黄牛一样吭哧吭哧地干活,这也有点太不平等了。”
“干吗今晚非得加班不可呢?大伙不是都玩儿去了吗?我挣的1美元有2/3给了他人,我何苦为了那1/3的钱而折磨自己呢?”
接下来就是对你万分的不满。“为什么那小子要从我们所挣的每1美元中抽走1/3呢,他可是什么活也没干!”
人是很容易淡忘的,启动公司时你在资金方面的贡献,并没有使他们对你充满感激,在经营者们的脑海中,一直想着的是这样的事实:“你今天为我们的公司干了什么?”
约翰,在进行合伙经营之前,你必须考虑清楚费用、不可不付出的牺牲,以及必须忍耐长时间的乏味的工作这一现实,还要觉察到困难等。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自立于这项新的冒险产业的话,我期望你能够取得成功。
在我看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许多诱惑的停车站,我会尽力抵制诱惑,是的,诱惑必然伴随着失败,否则,诱惑就是每注必赢的赌注了。
亲爱的小约翰:
也许你会觉得我的这种方式有些无聊、可笑,有什么事情不能当面说清楚,而我却非要用信件这一间接的表达方式呢?但我想你是无法理解的。
昨晚,当你说要向我借1000美元来度过这2个月的时候,我真的十分惊讶,作为我们这个上亿资产的庞大公司下面一个分公司的销售经理,你操纵着公司的预算、每月的财务报表与资金分配,在这一要职上的你,竟说什么现在“一文不名”,这让我很是感到意外,在我看来你还不至于一文不名吧,但你竟对我说“我手头很紧”。作为你的父亲,我觉得有必要向你谈谈如何管理好个人资金的问题。
你作为一位大公司的销售经理,私人花销比常人多一些是正常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你手头会“紧”到要向你父亲借钱的地步。你已经具备了管理大企业的才华,但你怎么就不具备管理好自己的钱包的能力呢?你对这一情形多少应感到一些羞愧,但你也不要过度自责,毕竟这种事也不只限于你一人。
我认识一类人,他们的年收入平均在3万美元左右,少至1万美元,多的达50万美元,但是无论他们赚的钱是多还是少,却总是手头拮据,到了年终也没有什么积蓄。要知道,人可以赚很多钱,同样也有多种途径花很多钱。而这些花很多钱的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在设计所有的理财计划时目光短浅。花钱对于他们而言,从来就是漫无目的,因此收入再高也是处于“破产的边缘”。
许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常常在扣除所得税之前的工资总额面前迷糊,要想避免这一错误,那么你就应该全部忘掉税前的工资,而把意识集中于税后的净收入。把按月开支的必要经费从所剩的月收入中减除,剩下的部分才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而这剩余部分,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全部花掉,二是储蓄一部分。一般来讲,每月必有的花销有房租,以及分期付款的住宅还贷、水电费、伙食费等,这些都是必要经费,而那些麻烦的支出,大致就不是必要经费了。如果你能够真正地划分好自己的资金,也许就能够用钱有度了。
另外,你还要学会克制自己花钱的欲望。一旦你发现自己偏好某些“欲望”,就要马上根除刺激的来源,把围绕物欲方面的话题转到谈论创意和新的想法上来。在许多现代人的便利条件中,对多数而言,有一种是值得诅咒的,那便是信用购物,它是导致冲动性购物的原因,使得每个人都可能会犯消费过剩这种不该犯的毛病,且次数会不断增多。买方正是被一些小业主利用了他们的购物冲动去消费,所谓“信用购物”就是卖方劝诱我们去花钱,继续花钱,直到消费过剩为止。
有一种方法可以预防过度消费,你不妨尝试一下,即将一周之内可以使用的现金带在身上再上街,但是你必须停止所有信用购物项目,仅用现金来维持日常消费。拿着现金去娱乐,有现金才去购物,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的。拿现金去消费,与当今社会中动不动就将人不知不觉地引向破产的信用制度相比较,破产的程度会大大降低,我想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男人,你应该避免为打发时间而到商场去闲逛。并且少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减少不必要的购物欲望,如此一来,你会觉得自己的心思已不在物质上,而专注于一些更为持久的事物上,那么你也同样会节省许多开支。
你现在总说由于你的支出太多而令你无比头痛,但是如果我问你的钱都花在了哪些方面,相信你肯定会回答不记得,其实真正的大笔支出必须作为大问题而加以重视。毫无疑问,在商界的发展中,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随着事业的成功,一些物质上的排场也会随之纷至沓来。
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主要是一位专家对当前一些成功者的花费方向的研究,我想你肯定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2/3的成功者拥有真迹名画;几近半数的成功者拥有古董;35%的成功者拥有2幢房子;3/10的成功者至少拥有3部大小车辆;15%的成功者在自家后院建有游泳池;13%的成功者拥有1间游戏房;1/10的成功者拥有1艘私家汽艇;2%的成功者建有1个网球场;1%的成功者拥有室内球场。你符合其中的几项呢?
当然,我们对金钱、物质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内在均衡的看法。而大部分成就非凡的人士都认为金钱不是判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高收入被视为成功的副产品,并非成功的原因。有一点你一定要牢记,财富并不是指你可以赚,并且拥有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可以让你过上什么样的日子。或许这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你会认为你赚钱越多,就可以负担更多一些别人无法负担的东西,而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你会发现,赚的越多消费也越多,负担就会越重,付出的也就更多,这一点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深有体会。如果你要拥有财富,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学会如何依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也就是如何把握你的开销,若你赚500美元花300美元的话,会带给你满足感;但相反,如果你赚500美元却要花600美元,那么生活就会悲惨起来。我的意思是,当你开销大于收入的时候,就表示你的生活将要出现麻烦了。
我再来谈一谈有关你的银行户头的问题,存款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是为了支付无法预期的支出,比如家里的冰柜因为年久失修无法再使用;另一方面是支付那些不需要每天支付但却需要按年支付的资金,诸如固定资产税、所得税的年末申报上缴部分、你孩子的学费等较大的开支。因此为了有备无患,应该在每月的薪水中计算一下存入银行户头的金额应该是多少,用来付讫分期付款的住宅的支出是多少。为此你必须非常老实地攒钱,这些存款就是固定开支,你绝对不可以将其挪作他用了,用来支付随时送来的账单。
由于你现在还年轻,你可能还不习惯这一观念,即考虑一个60多岁的人考虑的事情。但当我还像你这么年轻时,就决心对房产进行投资了。而现在,考虑到年老后如何生活的年轻人实在是不多了。他们在退休之后卖掉地产,迁移到容易管理的、费用较少的公寓去,生活费的来源则靠卖房子所得金额的利息就可以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因此家中所需的空间也不用太多。年老的人没必要再为房子扫雪,赋闲时敞开家门也不用担心什么,这确实是有先见之明,实在算是精细的资金计划成果。
那为何住宅是最好的投资呢?按照现行的税制,房产跟其他的投资不同,购买房子时派生出的资本利润无须纳税,它是第二种银行户头,通过还清分期偿还的借款,或者通过物价上升后产生的买入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异,它所带来家庭的净收入就会大幅上升。为了比较得更清楚,最好调查一下必须纳税的投资的利润率,扣除税金一看,你会看到实际纯利润率小得如此可怜,这的确有着太大的不同。而且投资于房产,你还可以在你拥有它的时候充分地去享受它。其中的美不胜收与温馨宜人,只有你身临其境时才可以体会得到。
还有一点,我认为在你支出中占很大份额的应当是类似于生命保险之类每年支付一次的大支出。当你万一被生活逐出正轨时,你就知道生命保险金的重要性了,这可以保证你一家人不需要靠救济金生活。最好还要考虑一下生育培养孩子所需要的经费。这也将是一大笔钱。即使你不在世,这笔钱也是必须的。
你现在管理着一个大公司,应该会计算必须支付的生命保险金,最好像我一样,选择普通终身保险。你的开销如果低于收入可以避免出现堆积如山的债务问题,如果没有控制开销的概念,那么花钱就真的像流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