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结果很多人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大多数算命先生都是使用这一招,让人们深信不疑。现在你知道了这个心理学常识,就可以用来辨别生活中所谓的“算命先生”。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原理:人的角色影响着心理和行为
◎实验主持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
◎实验对象:自愿的大学生
◎实验过程及结果: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被试者(实验对象)是学校随意安排自愿参与实验的24名实习生,他们被安排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内的模拟监狱内,津巴多教授随机地把这些志愿者分成“犯人”组和“看守”(警察)组。研究他们在模拟得非常逼真的监狱中作何反应,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这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正式开始后。一切都是模拟正常的监狱里的情境,“看守”一方给“犯人”一方戴上手铐,带到一个地下室“临时模拟监狱”里。在这里,“犯人”们会切身经历真正的犯人才会碰到的事情,如戴着脚镣手铐、“犯人”不再有姓名只用分到的号码称呼、每名“犯人”分别关入只有一张床、一个门洞的单人牢房。而“看守”组也装备得和警察毫无区别:身着警服,手拿警棍,轮流在里面值勤。
津巴多教授通过闭路电视和录音装置来观察“犯人”和“看守”的行为与谈话,并定时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和交流,从而获得实验信息。
仅过几天,“看守”和“犯人”们的表现便越来越“专业化”:“看守”组渐渐学会了从侮辱、恐吓以及非人性地对待“犯人”组成员中获得乐趣,不时地命令他们做俯卧撑,拒绝他们上厕所的要求,以及各种虐待狂似的行为;而“囚犯”组最初进行了反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角色的进入,他们逐渐变得被动、情绪低落,并陷入了无能为力和极度沮丧的地步,他们的脾气变得像个火药桶,一碰就着。每个“犯人“的心情糟糕到极点。这个实验原本计划进行两周,然而没过几天就有扮演“囚犯”的学生提前要求结束实验,六天后,有一半扮演“囚犯”的要求释放,因为他们每天都焦虑不安,心烦意乱,感情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津巴多被迫停止了已进行六天的实验。
◎实验联想:
实验被迫终止了,然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人的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换句话说,人的社会角色影响着他的心理和行为。这是因为你身边的人根据他所处的角色给你暗示,使得你也随之变换了行为方式。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在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时,不仅可以通过他平常的言行来了解他,还可以站在他所处的社会角色来理解他的行为。举个例子,同样是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儿子和父亲时的感受和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她在工作中当经理和在家里当妻子的表现也不会相同。我们也可以理解有人一步升天就看不起之前周围的人,有的人失意后变得异常消极……因为,不同的角色赋予一个人的权利是不同的,周围人对他的期待也必定不同,这些无形的东西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得轻松、愉快,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变化,敢于直面人生,经常掂量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准确定位,将自己那半斤八两秤准,真正做到“人贵有自知之明”,客观而正确的态度看待事情。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看别人都看的很清楚,别人有怎样的缺点,怎样的不对,一清二楚;而看自己却总好像雾里看花,怎么也看不清楚。外国有篇童话故事的大概是这样讲的:人们身前身后各有一个小包,把别人的缺点装在胸前的小包里,而把自己的缺点放在身后的包里。所以一低头就很容易看别人,而看自己就显得困难多了。
我们要学会少受外在暗示的影响,只有这样,你才能认清你自己。
2. 罗森塔尔实验
◎实验原理: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主持人: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和雅格布森
◎实验对象:美国加州某所小学的学生
◎实验过程及结果: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和雅格布森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考查了这所学校,在一番所谓的“发展能力测试”测验后,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这些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校长得知后告诉给教师,哪些是最聪明的学生。教师听说后也非常高兴,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渐渐的有所暗示。而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后,求知欲增强,自信心增大,性格也比其他同学开朗。8个月后,罗森塔尔博士和雅格布森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正如所料,由于校方对学生的期待,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这就是一次期望心理实验,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到成功,是否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关心他。
◎ 实验联想:
歌德曾说:“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可能你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穿了一件自认为很漂亮的裙子去上班,结果有同事说不好看,当第一个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眼光和你不一样,但是说的人如果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其实,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情不自禁地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意识的影响。我们知道,人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而那些在潜意识中意志不坚定的人,会给外来意见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良好的了机会。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前提,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只起到补充作用,然而,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将很容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这就是暗示消极的一面,这样的人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很多事情要听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意。因此,罗森塔尔效应虽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那样别人会左右你的思想。他人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你将永远活在别人的想法下。
测测你自己:走迷宫,知自己
迷宫没有死路,所有的道路均能到达不同的终点。从起点开始进入迷宫,当遇到岔路口时,按照自己的直觉选择向哪边前进。各出口均有相对应的字母。
终点为A的人:你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一类人,做事情富有冒险精神,讨厌一成不变的事物。你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且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左右,有些固执。自己决定的事情可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持做下去。你喜欢别人的认可,有时候身边的人与你唱反调,反而是你前进和坚持己见的动力。建议在一些大事的把握上,如果认为身边的人的意见不可靠,可以请教一下自己崇敬的长辈或老师,这将对你的决定有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适合的职业:警察、教练、作家。
终点为B的人:自信的你有时候也会犹豫不决,你属于比较有灵性的一类人。你对周围世界的事物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能够辨别是非。你的心情起伏呈正弦波动,有时时来运转,则好运不断,事事顺心,心情也很愉快;而有时一旦倒霉起来则祸不单行,百事不顺。其实这里边有许多是主观的因素,需要冷静地思考,便可以解决问题。你的感情比较丰富,感情上的顺利令为你在其他事情上也信心百倍,而感情上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对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建议不开心时千万不要自己苦思冥想,非要寻找一个自己的答案,而是应当找朋友聊聊天,与老同学聚一聚,或者上街去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答案会在某一瞬间浮出水面。
适合的职业:漫画家、会计、导演、设计师。
终点为C的人:直率的你往往有些不拘小节,或者说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并不是十分的敏锐和细致,但总会把握大的方向,虽然在理想的路上会有一些坎坷,但总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周围的朋友愿意和你在一起,尤其是熟识的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找你聊天谈心,但是偶尔也会与朋友发生矛盾,不过最终总会烟消云散。建议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做事情要更加细心,也许会有不错的发现。
适合的职业:领导、律师、指挥。
终点为D的人:你对生活的态度很坦诚,并不喜欢大风大浪,属于稳中求进的一类人。你并不喜欢无畏的刺激。在你认为模仿要比创新容易得多,省事得多,所以经常会参考别人的东西。你比较注重亲情,认为亲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东西。你对生活的态度比较随和,但常常会缺乏目标,建议经常给自己确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你的感情和事业都会更加顺利。
适合的职业:医生、教师、歌手、记者、工人。
终点为E的人:你对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依赖性比较强,如果没有他们,你的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你喜欢熟悉的事物,经常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怀旧感,比如歌曲、电影的片断、食物的某种味道等等,这些事物会勾起你对往日的回忆或者莫名的亲切感。你不是很喜欢身边的世界源源不断地变幻,你喜欢熟悉的东西,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道。往往你曾经很喜欢的东西你会冠以经典之名并难以忘怀。往往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时,会有些莫名的紧张。建议你应该独立的去闯荡一番,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到网上以另一个自己的身份登陆,也许会有所收获。
适合的职业:演员、司机、商人、基层管理人员。
真情百叶窗
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挣钱?哥德巴赫猜想?都不是!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埃及法老、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穆罕默德、孔老孟庄等等圣人先知无一不在呐喊:人,要认识你自己!世人皆知俄狄浦斯解答的“斯芬克斯之谜”谜底是“人”。可是我们要说,错了。这个谜语应该予以置换,予以颠倒。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与“谜底”的置换和颠倒,是正确地解读俄狄浦斯悲剧的一把钥匙。——“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才是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而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的“动物”才是俄狄浦斯回答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俄狄浦斯悲剧的真正根源是——人,没有认识自己。俄狄浦斯仅仅在“动物”的层面上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他的智力尚没有成熟到马克思那样的“社会”的高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的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孙子·谋攻》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区分好与坏、善与恶这些理念入手。在他看来,善的理念决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类并强加于人类的东西,而是合乎人的理性、内在于人的灵魂的东西,是理性本身的必然的要求。因此,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理性,“照顾自己的灵魂”,而这种自我认识是不断地通过自我反省或“回忆”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启发,把先天地存在于心灵中关于“善”的理念发掘出来。
岁月悠悠,天地不老。尽管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东方被尊崇的圣人孔子都去世2000多年,但是,“认识你自己”,“仁者,爱人”的箴言却永久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一代一代的哲人们也继续沿着这条先人指明的道路向前行进,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两个方面不断开拓通向自由的智慧之路。
仓?结果回答过“农仓”问题的B组学生有17.3%说看见过,而没有回答过“农仓”问题的A组学生只有2.7%说看见过。但事实却是那里根本没有农仓。可见,记忆是可以被偷偷篡改的。
这个实验结果对美国刑事调查有着直接的意义。劳夫塔斯指出,在整个刑事案件调查过程中,证人通常会被多次讯问,比如犯罪现场警察的讯问,案件检查官的讯问,最后是法官的讯问。在这些各式各样的讯问中,一些误导性的信息很可能会偷偷进入证人的记忆,甚至篡改其真实的记忆。
所以劳夫塔斯认为,目击者的回忆并不完全是当时事件的再现,而是很可能加进了其他因素,这说明了:人的记忆并不是单纯的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再现,而往往是对过去经验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