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塑胶加工机械的工厂,关于射出成型机的改良设计,有位技师跟生产组组长发生了冲突。技师是大学毕业,到公司才1年多;那位组长是高中毕业,但在公司里已经工作11年了。工作中,两个人意见相左,闹得脸红脖子粗。
那位组长说:“老子在工厂里干了十几年,整日与这些机械为伍,连哪里有个小螺丝钉都记得清清楚楚,你才来了几天,只不过在书本上多学了点理论,就地位比我高了,其实你狗屁不通!”技师则反唇相讥道:“机械结构的原理,我比你清楚得多,你想用土办法来改造机械,那真是差得太远了!”
冲突发生之后,老板在处理上颇感为难。因为就事论事谁都没有错,但实际上又不能不问不管,否则,让这种不满的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将非常严重。
可是,如何管呢?如果把技师数说一顿,不但技师会认为老板不重视新技术、新构想,还会增长那些老技工的气焰。如果把老技工出身的组长骂一顿,一定会引起老技工们的不满,认为老板不重视他们,说不定一气之下拍拍屁股不干了。
最后,他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两者的权责划分清楚,另外设立一个开发部,由那位技师主持,挑选了几位年轻、好学的技工跟着他一起研究,专门从事改进产品的工作。那位组长则专门负责生产,两个人互不干涉,就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此外,这位老板还用了点小手段,消除了双方心中的“怨气”。他把那位技师叫到办公室里,用诚恳的语气跟他深谈了一番。他说:“你年轻有为,将来公司的发展全看你了,依你的能力,一定能在新产品开发上有突出的表现。”
接着,他又把那位组长叫到办公室,一见面他就用带着几分亲切的语气训起来:“你简直是在胡闹,身为生产组主管,竟当着那么多人跟人家王技师吵起来,这成什么体统?你已经跟我工作十几年了,你的能力我当然信得过,但你要知道,我们要开发新产品,扩大业务,光凭你我两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吸收新的人才。如果我用一个新人,你们就跟人家吵一架,谁还敢到我们这里来?以后你的气量一定要放大一些,免得人家说我这个老板只把几个老人当宝贝,帮着你们欺负新来的。”
那位组长本来一开始还有满肚子的话要说,被老板训了一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老板对他这样好,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也就无话可说了。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赏罚之所以成为管理团队的有效手段,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惩罚要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奖励更要实事求是、论功行赏。如果失去了公平性,会极大地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以及领导者自身的威信。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没有做到赏罚分明,任何人都放心大胆地胡作非为,那么整个团队纪律及秩序都将会遭到破坏,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战斗力。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陕甘宁边区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恶性案件。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为了逼婚,杀害了年仅16岁的陕北公学的女学生刘茜。
黄克功少年参加红军,经历过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负过伤,流过血,还曾经带领一个营消灭了敌人一个团。为此,很多人动了恻隐之心,认为黄克功既是功臣,又是战将,应该让他戴罪杀敌,将功赎罪。
毛泽东在得到消息后,久久没有说一句话。他一边抽烟,一边踱步,足足有三个小时……然后,他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此案的审判长雷经天写了一封信,表示必须处死黄克功,并要求在宣读判决时宣读这封信。
毛泽东在信中写道:“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古代军事家曾说过:“善治军者,赏罚有信;赏不避小,罚不避大。”善用赏罚是军队管理中“砺士”的一种艺术。同理,作为一个有心计的领导,只有切实做到有功劳的一定要奖赏,有过失的一定要惩罚,团体的纪律才能获得有效的维护,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也才能尽心尽力地去工作。
优秀的领导要懂得以身作则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说:“言行一致、坚定不移、正直并且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是优秀的领导人,才能攀越高峰。”律人必先律己,作为高明的领导者,要想管好别人,让别人信服自己,首先就要能够以身作则。
井植薰自律精神的经营哲学,感染了三洋公司的全体员工。1969年,接替了三洋的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后,他从来不为自己格外制定什么标准,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对于公司的规章制度,他也是严格遵守,从不宽容自己。
例如三洋公司当时推出的力戒“去向不明”政策,井植薰就带头遵守。当时还没有手机等先进的通信设备,一旦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要找什么人员,而他不在公司也不在家,没人知道他的去向时,往往会误大事。所以,针对这一情况,井植薰要求所有人员外出必须让公司知道。井植薰每次外出,必定让公司中的一个人知道他的去处即使是私事也不例外。这项制度在当时的三洋公司推行开来,全体员工没有任何怨言。
井植薰要求员工尽量为公司考虑。他认为,如果一个职工下班后一步跨出公司,就只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那他一辈子也不可能被提升到重要的职位上。员工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在这一点上,井植薰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对于他来说,一天除了睡觉之外,其余时间都在考虑公司的事情。
井植薰在教导员工“如何做”时,总是要求自己能率先做到。正像他在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领导者如果以为公司的规则只是为普通员工制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应该是公司全部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包括部门经理、总经理、公司总裁、董事长等高层领导人。如果因为自己是高层领导,下面的事有人代替去做,就以为迟到几十分钟无关紧要,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大家都听过‘上行下效’吧?前面有榜样,后面就有跟随者。这种模仿,长久如此便会造成公司上下的懒散作风,这足以让一个前景大好的公司面临失败的深渊。”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他:“您现在年事已高,还以身作则,会不会太累?”
井植薰回答道:“再累也得坚持啊!不以身作则,对部属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和感染作用。我作为三洋的董事长、总经理,在国内有7万双眼睛盯着我看,大家都在注视我的行为,我必须得谨言慎行,不能有半点失误。”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情况下,员工会不自觉地模仿上司的行为和态度。正是井植薰这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表率精神,让三洋公司的员工都不满足只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每一个提升的人都成为大家的榜样;榜样又严于自律,努力影响着别的员工,使大家都成为优秀的人;优秀的三洋人,又生产出优秀的三洋产品,三洋公司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事实上,要让员工相信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领导者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也会在这种领导者的消极影响下,对公司的各种制度置若罔闻。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一个公司一旦没有了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公司的协作能力将极大地下降,而这种下降对公司的破坏常常是难以弥补的。所以,一个有威信的领导者,首先就要确保自己言行一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相反,如果他口是心非,只说不做,只听到雷声而不见下雨,这样他就会逐步地丧失掉自己的威信。
史蒂·鲍尔默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在这个卓越的公司中,如果说比尔·盖茨是战略家,那么鲍尔默就是行动家,而且这个行动家的执行力是无与伦比的。而这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就是靠他的自律来维持的。鲍尔默在工作上异常严厉,但他并不是那种只会严格要求别人的领导者,他深谙律人必先律己的道理。他要求别人努力工作,也是先从自己做起,他本身就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想要成功,都必须有一个像史蒂·鲍尔默这样严于自律的领导者。他们就是自身最严格的监督者,无论什么要求,都先从自己做起。这种自律最能让员工受到感染,最能帮领导者建立威信。这也正是三洋公司总裁井植薰“欲善人先善己”的精髓所在。
这些能以身作则的领导们,总是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工作积极主动,愿意为公司或单位的整体利益操心。比如,一名清洁工如果有崇高的责任,他就具备了做老板的基本条件,而一位高级主管如果没有责任感,总有一天会被“炒鱿鱼”的。当他被“炒鱿鱼”时,可能连一名清洁工都做不好。
由山羊领导的狮群是永远也打不过由狮子领导的羊群的。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不能只满足于分派任务,一定要身体力行,严于自律,这样才能带领公司突破困境,实现公司的目标。所以,领导者一定要知道律人必先律己。
无数事实证明,领导者必须注意自身修养,行动要以身作则,先正自身再去影响他人,进而率领员工去开拓进取。
得饶人处且饶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希尔说:“太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不喜欢受人指责。许多事实证明,因批评引起的愤恨,常常会使员工情绪低落、做事没有精神,而对于应该改进的状况,却一点儿作用也不起。”当你要指责下属的时候,最好用宽容来代替,得饶人处且饶人。
拿破仑曾率领部队宿营在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盛产葡萄,当天夜里,一个士兵感到口渴,一时找不到水,就悄悄地来到葡萄架下偷吃了一串葡萄。
第二天一大早,葡萄园主发现地上的葡萄皮,立刻判断是来此宿营的士兵偷吃了葡萄,他找到拿破仑,很生气地说:“你手下人偷吃了我的葡萄,必须查出来是谁干的!”
拿破仑向葡萄园主道了歉,并赔了钱,才让葡萄园主停止了发火。他为此非常气愤,但是他告诉自己要忍住,因为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处罚一个人是小事,影响到全军的士气是大事。况且长年累月的战争,让士兵们吃尽了苦头,看见诱人的葡萄能不流口水吗?
这样想了一会儿,拿破仑决定放弃查办偷吃葡萄者的决定,但是又不能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让这件事过去,毕竟偷吃葡萄是不对的。于是,他在早操时训话,顺口说了一句:“有人因为太渴,没有经上司批准,也没有跟葡萄园主打声招呼,就吃了人家的葡萄,这是不对的,有失军纪。不过我已经向葡萄园主赔礼道歉,他也原谅了,这件事也就不再追究了。我希望像这类擅自拿老百姓东西的行为,不要在我的部队中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