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坚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目标;福烈兹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酵母饼,结果这种酵母饼畅销全球。
保持清醒,明确目标
勤奋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如果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今天干一行明天换一行,那么,即便他再聪明勤奋,最终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目标是人们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决心。没有目标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只会徘徊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的甚至完全迷失自我。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人就像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撞岩,要么触礁,最后以沉没而告终。
还有约5%的人,他们有方向、目标,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都在有计划地行进着。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达到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能达到。他们像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但他们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标的特性、目的地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巨浪,或者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也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把应做的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他都要去山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而其他小和尚则被派往山前的市镇购物,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但是还没有他回来得早。
有一天,方丈问这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几个小和尚说:“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那个小和尚:“山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因为肩上的东西重,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听后哈哈大笑,说:“只有目标才能催人奋进啊!”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但他心中的目标从没有动摇过,直到最后获得成功。
人生需要仔细规划。没有仔细规划的习惯,只能使自己每天过粗糙的生活。成大事者的习惯之一是善于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图上精打细算!
曾经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搭建一堵墙。一名行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于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砖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砖,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其实,我们从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而已,后者则把工作当做一种创造,他有着自己的计划;前者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别的一概不闻不问,后者不仅是在把砖砌到墙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确——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两个人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有目标,有自己的计划;一个无目标,无计划,这就是造成两人成就不同、命运迥异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还高明,因为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就是事业目标策划的过程。目标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
成功的方法就是:站对自己的位置,制定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分期目标,一步步走好每一段路,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
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坚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目标;福烈兹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酵母饼,结果这种酵母饼畅销全球。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又哪来的前进动力呢?又凭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去取得成功呢?
实际但不要势利
每个人都是一条蛰伏的龙,需要的只是等待属于他的时机。不要小看任何人,也许某天你眼中落魄潦倒的人,摇身一变便会青云直上。所以,以平等的心待人才是硬道理。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小故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平生喜欢访僧问禅,有一次他脱掉官服,换上便衣到某座寺庙中去游玩拜会。
方丈看到来人貌不出众,穿戴寻常,于是坐在自己位子上没有动,只是懒洋洋地抬手让小和尚给苏东坡看座,淡淡地打了个招呼“坐,荼。”
苏东坡看到方丈如此怠慢自己,就有些不高兴,便想戏弄一下这个以衣冠取人的僧人,于是吩咐站在一边的小和尚:“取善簿来。”意思是要布施一些香火钱。
善簿取来以后,苏东坡当着方丈的面提笔写道:香火钱100两。方丈在旁边伸着脖子看到,心中一喜,热情地站了起来:“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
苏东坡一笑,又在善簿上落款:东坡居士苏轼。那方丈一看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寻常的人居然是名闻天下的大学士苏轼,急忙向他深施一礼,满脸堆笑着说:“请上坐。”又急忙吩咐:“快快,上好荼。”
两人落座以后,方丈素闻苏东坡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借这个绝好的机会请他为庙里题字。苏东坡爽快地答应了,信笔在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荼,上荼,上好荼。
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大家都会感叹苏轼的智慧,取笑老方丈的势利,觉得老方丈势利眼,没眼光,以貌取人,最终被苏东坡戏弄一番也是应得的。
与之相反的则是以诚待人,从不以对方地位高低来区别对待他人。三国时的鲁肃就是这样一个人。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为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前来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点粮。于是周瑜带人去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来直去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根本不在意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他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鲁肃亲自带周瑜去察看粮仓,这时鲁肃家存有两仓粮食,鲁肃痛快地说:“也不用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给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
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没忘记鲁肃的恩德,便将鲁肃推荐给孙权,使鲁肃也得到了干大事业的机会。在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大都督一职,掌管东吴军政大权。
假如鲁肃也像老方丈一样势利看人,看不起周瑜,不借给周瑜粮食,结果会怎样?肯定是继续做他的豪强地主,纵然一个小小的县令无法对他这种豪强地主有任何不利,尤其是在闹饥荒的时候,但是,假如他真的这样做了,也许他一辈子也就只能窝在那个小县城当个土地主了。
诚然,人生在世,交流众多,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律对待,就是朋友也会分个三六九等,何况又是不认识的人呢!但是人生是多变的,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怎么知道对方不会飞上枝头成风凰呢?所以,讲实际没有错,但是待人不要势利。要想多交朋友,做事更容易成功,用平常心待人才是真理。
别让面子挤了路子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很多时候,我们碍于情面,不得不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面子很重要吗?面子很重要!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还是您有面子啊,一到事就成了。”
“您太给面子了!”……有了面子,办事也就简单得多了。
面子也不是万能的,当我们遇到一些必须放下面子、放下身段的事情时,是应放弃还是该继续?
韩信忍胯下之辱,就是放下一时面子的典型事例。假如当时他不能放下脸面而拔剑杀了那个流氓,那他最终的后果必然是亡命天涯,东躲西藏,从而对他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是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在大公司里有成就,而是卖凉皮卖出了成就,成了闻名一时的成功人士。
原来,他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感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凉皮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理解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凉皮,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同学不知多了多少倍。
放下身段,路会越走越宽。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凉皮或许也会成就大事,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有像他那样的勇气。放下身段,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以屈求伸,这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都具备的精神。
人的面子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仆人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失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种面子只会让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要面子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就不能成大事,而是说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面子,那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将会越走越宽。
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从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成大事的本钱。
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当然也就能比别人具有更多的成大事的资本。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千金小姐跟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却说:“我是小姐。”不愿意去乞讨。
结果呢?小姐只能饿死。
所以说,你如果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真正的成功人士,那么就要敢于放下身段,即要放下你的学历、你的家庭背景、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从实际出发,才是你成功的基础。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通常还不止一个。面对自己的多个梦想,你该怎么取舍呢?是都去努力,还是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作为重点,认真去实现它呢?
春秋时期,楚王是射猎高手,几乎百发百中。有一天,楚王出去打猎,他先是准备射猎野鸭子,可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只野鸭子划算多了,于是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突然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见的梅花鹿,那才爽快,于是又把箭头对准了梅花鹿。这时候,从树梢上又飞出了一只苍鹰,楚王又改变主意了,射下天上飞的东西要比射中陆地的动物显得有本事。
可是当他正要瞄准苍鹰时,苍鹰已迅速地飞走了;楚王只好回头来射梅花鹿,梅花鹿也逃走了;再回头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最后连那一群鸭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身边有不少像楚王这样的人,有能力、有水平、有条件、有经验,可就是做不成任何事。原因就在于:他们今天想做做这个,明天又想干干那个,结果是一事无成;或者,他们在做事情时,试试这种方法,又试试那种方法,变来变去,结果是半途而废;还有,在做事情的时候,一会儿想到晚上张三请自己吃饭,一会儿想到李四欠我的钱怎么还不还,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结果还是做不好任何事情。
聪明能干的人做不好事情,真是怪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做事不专心、不专注,不知道把心思集中在一点上。
一位奥地利作家曾经讲述了对著名雕刻大师罗丹工作的如下见闻和感受:
在罗丹的工作室,那间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里,有完成的雕像,还有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节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这间屋子是他一生不断地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一种认真而执着的光芒。“还有这里……还有这里……”他又修改了一下,走回去把台架转了转,含糊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黏在雕像身上,然后又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跟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创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喟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般地用湿布蒙上女正身像,然后,他转身要走。在他快走出门口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我,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