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用心考虑如何取得成功。劝导你的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为成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而过多地担忧。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位激励他人追随自己的领导者。
(4)给孩子一个机会。领导才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鼓励你的孩子出面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支持孩子在班上竞选班干部,在运动队中担任负责人,因为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领导能力的机会。如果孩子能够成为校学生会或团支部的成员,那么他同样拥有锻炼并展示自己领导才能的良好机会。
然而,你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让你的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成为领导者。有些孩子乐意做运动场上的”领头羊“,另一些孩子则对当班干部情有独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班长,或者都想成为班长。但写作方面才华横溢的孩子,可以成为校报的编辑;擅长下象棋的孩子,可以力争成为学校象棋俱乐部的主任。孩子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统领别人,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心,而信心又是领导能力的基础所在。
(5)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梦想。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梦想,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哪怕他们的理想听起来非常稀奇古怪。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善于想象,以及如何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
人们所说的领导者,就是那种能够勾画出一个蓝图,把它给大家作一解释,并激励大家沿着他的道路前进的人。领导者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梦想。
(6)让孩子做”如果前提变化又将怎样“的推测。”可能性思考“是领导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那些能够认真地思考问题,并把探索出来的解决办法告诉大家的人,无疑将成为大家的领导者。鼓励孩子做”如果……,那么……“之类由前提变更导致结果变化的推测。孩子一旦具备了勤于思考、善于推测的能力,往往很容易成为同龄人中的”领头羊“。
你可以借全家人一块儿吃饭的时机,锻炼孩子的这类能力。让你孩子主持家庭晚间讨论会,使孩子有权依次听取其他家庭成员所发表的意见,然后总结出全家人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7)做孩子竞选活动的支持者。当班级中竞选学生干部时,你的儿子或女儿希望能够当选。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主动做孩子竞选活动的支持者,并为他的竞选出谋划策。比如,当孩子想竞选班干部时,就告诉他一条秘诀:每天到学校刚一见到班上的同学,就热情地打个招呼,向他们友好地微笑。
久而久之,他的人缘就会很好,就能够团结班上的许多同学,这样一来,他在竞选班干部时也就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试想一下,那些不仅对自己圈内的朋友热情相待,而且也对其他同学表示友好的孩子们,是很容易得到大家认可的,也很快能够成为大家的领导者。
(8)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灵活应变,并具有责任感。积极育儿法研究中心位于北卡罗莱那州的加斯托尼亚市,在该中心工作的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多把尊重他人、灵活应变及责任感视为家长应当在孩子身上培养的基本品格。领导的重任时常要落到那些为人随和、以礼相待(尊重他人),遭受挫折时总能想出新的解决方法(灵活应变),并且敢于面对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责任感)的人们的肩头。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真正能够对孩子起作用的,是你的言传身教,而不是你的夸夸其谈。如果你整日对你的邻居或同事说三道四,你就无法指望你的儿子或女儿尊重他人;如果你偷税漏税,那么你也无颜教育你的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领导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他们的父母也展示出了领导素质,尽管他们时常是以一种并没有为众人所意识到的方式来展示的。他们把社区服务看得很重要;他们乐于助人;他们梦想着自己的家人能够养成高尚的品德,而不是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时常展示出能够让全家摆脱困境的内在力量。
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孩子身体健康,那么你就应当给孩子提供健康食品:你投入什么,你就收获什么。这条法则也适用于性格培养。你对孩子的关爱与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那种能够转化为领导才能的内在力量与信心。
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随着情况变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动脑、动手的能力,必要时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锻炼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男孩一旦能够独立行走,便”走上“了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变故,要保证他的健康和安全,父母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随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使孩子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蔡子文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活泼爱动,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看见妈妈洗衣服烧饭时也会在后面跟着学。见到爸妈的朋友,还会像小大人似地打招呼,凡是见过蔡子文的人都夸他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但蔡子文的妈妈认为男孩学做家务没有出息,与小朋友在一起玩以后就会越来越贪玩,对大人们的礼貌也没有必要如此早学。她认为蔡子文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就一切都有了。
蔡子文的妈妈为了能使儿子改变生活方式,一心只扑在学习上,她举了很多别人考上大学后才能拥有一切的例子,并且告诉蔡子文,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没有饭吃,就得像乞丐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拿着破碗到处讨饭吃。可能是蔡子文听懂了妈妈的话,也可能是蔡子文被妈妈一次次描述不好好学习以后的恐怖景象吓住了。慢慢地,蔡子文变了,他放学后就回到自己小屋里,吃饭时也沉默不语,妈妈做什么事情也不上前帮忙了。
有一次,蔡子文的妈妈在炒菜时,因为外面有人喊,就让蔡子文帮着翻翻菜,没有想到,从外面回来后,蔡子文一直在那里来回翻菜,而菜却早已烂得不成样了,蔡子文还没有把火关掉。而这些事情,是蔡子文很早的时候就能跟着她做的事情。
蔡子文父母的朋友现在见到蔡子文时,也很惊讶他现在的状况,蔡子文不仅不爱与他们打招呼了,表情也变得冷漠了。蔡子文的妈妈这时候才意识到只注重学习的恶果。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拥有了应变能力,才会生活得如鱼得水,才会较容易地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这一项能力,需要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些认为孩子学习好将来什么就都不缺了的父母,不仅观念陈旧,可能还会因此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如今科技、经济等迅速发展的社会里,应变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没有应变能力,只守着满腹的死知识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的。所以,父母们应该从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向多方面、各角度地对孩子进行培养,这样对孩子才是负责的,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才是有益的。
(1)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孩子遇突发事件时才会冷静、不慌张。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孩子在遇到事情时的应变能力。但是,父母要让孩子分清应变能力与说谎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淆在一起。
(2)培养孩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孩子小,对生活中很多事情自己不能辨别,这就需要大人进行引导与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进行正确判断,从而脱离险境。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社会中的不良事件,让孩子知道哪些人是坏人,不可相信。同时要教会孩子遇到类似事件时沉着应对,做到随机应变,以增加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或者参与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孩子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动手实践,应变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