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里,我为大家讲述了中小企业涉及的国税、地税的税种,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和事项,如何申报、缴纳各项税种,以及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申报缴纳各项税种,等等。其实这些税的申报缴纳、计税基数以及所产生的环节都来自企业业务的发生,所有的业务发生又都被记录在企业的账务里面。作为中小企业老板,对企业账务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应该搞清楚税务的计税依据是由哪些业务产生的,或者账上反映的哪些数据是有钩稽关系的,假如这些都不清楚的话,那么一旦企业在账务方面出现了问题,老板就很难及时发现。
税的产生,是直接和企业账务所发生的业务数据有关的,没有账务上发生的数据,企业也无法核算税额。也就是说,税额的计算依据都是来自账务所反映出来的数据,账务的处理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要想处理好企业的账务,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业务的发生会产生什么样的账务,还要知道这些账务在实际业务中有什么关联,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税务问题,等等。
中小企业涉及账务处理的几大方面有:投入、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往来账、利润。下面我们来逐一讲解和分析。
投 入
投入是一个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以后,第一笔要处理的账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实收资本应当与注册资本一致。企业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本数额增减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实收资本是企业股东投入企业的钱,简单说就是企业收到了钱。在账务处理方面,财务记账要记录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记录企业的实收资本增加,在实收资本的明细中还要具体反映出是谁投入的钱增加了。
对于处理实收资本的账务来说,这些原本都是不难的,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创业不易,资金也不多,如果执照上体现的注册资本少,他们会担心做生意被人看不起,所以在自己没有太多钱拿出来做前期投资的前提下,就不得不找人代垫资金做投入验资,等验资做好了,代垫的人自然要把资金抽走。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抽逃资金。面对这样的情况,处理账务就很难,可以说没有哪个高明的会计师能从账务上掩盖抽逃资金的行为。工商局只要直接调出银行对账单,就可以清楚地查出投入的资金是否抽逃了,根本不需要去查企业的账,所以账务处理是无法掩盖抽逃资金的问题的。在这里我提醒各位企业投资者,注册公司抽逃资金的罚款是比较重的,请一定要注意避免。
收 入
收入对企业来讲很敏感,因为会涉及企业缴税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收入等同于发票金额,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对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平时在外面吃饭时总会向饭店索要发票吗?如果饭店没给你发票,那收你的钱是不是饭店的收入呢?有时,企业在和客户谈生意时会先收一笔订金,那这笔订金算不算收入?还有,企业和客户的交易不是钱货两清,有时候货先发了,款却要等很久,这如何算收入呢?
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缴纳税款,因此收入的确认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最后导致漏缴税或者多缴税,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关于何时对商品的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进行确认,应遵从以下原则: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的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收入的账务处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反映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增加或者预收账款减少,同时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增加。所以,只要我们一开始把收入的意思弄明白了,以后不管做哪个行业,在账务处理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所谓一通百通,不管现在你是做商业会计,还是做工业会计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做工业会计的人就不会做商业会计,该反映的业务,只要照着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况去反映就行了。
主要经营项目产生的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不管在哪个企业,道理都是如此。比如这个企业是做广告的,广告所产生的收入就叫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是销售商品的,那么销售商品所产生的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即使是进出口企业,道理也都一样,只不过产品销售的地方不同而已,但是对于账务的处理,可能就是多了一个外币, 我们需要将外币汇算成人民币来计算。但这并不是说多了一个进出口业务,企业的收入就变成别的东西了,收入还是收入,只不过是多了一个核算的过程。我们可以说是进出口企业在收入这个环节上,物品走的流通渠道不同,但不能说账务不同。
很多人说自己是工业企业的会计,或者是商业企业的会计,抑或是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其实账务处理的大致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千万不要被行业的改变迷惑,行业改变了,但做账的方式是不会改变的。
成 本
在成本方面,大家首先要消除一个误区,因为很多人都向我咨询白条收据是否能入账的问题。那白条收据究竟能不能入账呢?
一般来说,白条收据是指收到款项方没有给付出款项方提供规范的发票而开出来的一个收款凭证,收款方如果不提供任何凭证,付款方没法入账,账务上就无法记录这一笔实际付出的款项。按国家规定,收款方要给付款方提供税务局认可的规范发票。有些收款方因为想隐瞒收入,但又必须给付款方出具收到款项的证明,所以他们就开出这种白条收据。
很多商家收款以后说提供不了发票,这是一种不实说法,只要他们不想隐瞒收入,就一定能提供规范的税务机关认可的单据。那么对于接受白条收据的企业来说,支付了这笔钱后,到底要不要在账务上如实反映呢?既然是做账,当然要如实反映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但是白条收据为什么会让许多人那么困扰,这就必须说到税务查账的问题了。
站在税务的角度来看,白条收据的支出是真是假,很难辨别。也就是说,这些业务是否实际发生,到底收款方有没有隐瞒收入,这些都很难判断。如果是实际发生的,就会涉及收款方隐瞒收入、偷逃税款的问题;如果不是实际发生的,企业把白条收据入账了,就会使费用成本增加,费用成本增加就使得利润减少,利润没了所得税就没了,这等于是企业少缴了给国家的税。白条收据,企业可以自己随便做,税务局无法判断其真实性,所以税务局查账的时候不会认可这类单据在税前的列支。为此,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入账和税前认不认可的问题。
很多人把单据入账和税前的认可混淆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真实业务发生的单据,我们都应该如实反映到账务中,但是在核算企业的所得税时,我们核算的必须是税务局认可的单据。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如何面对企业的白条收据。企业白条收据越多,企业税收损失越大,企业要想减少税收压力,当然就应该减少白条收据业务的发生,或者尽可能不要发生,这样做才是真正合理地减少企业的税收压力。
针对上面的讲解,我想在这里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A和B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各占50%的股份,并同时约定由A来记账。到年终的时候,账面有2万元盈利。如果按照账面反映出来的利润,以他们每人所占股份的50%来分配,即每人分红1万元。这时候如果A跟B说:“今年的盈利是2万元,我跟你每人分1万元钱。”B会不会听A的拿走1万元就算了呢?一般来说,不会。B肯定要看一看A记的账,核实一下账务记录的情况。如果B看完账以后,发现账上记了A请自己妈妈吃饭花了500元,自己买衣服花了800元,带女儿出去玩又花了200元, 这加起来一共就是1500元的支出了。那这1500元支出B会认吗?B一定不会认,但他也不会要求A去改账,他会要求A把核算出来的2万元利润再增加1500元,然后按这个被认可的数字进行分配。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白条收据入账以后,面对税务局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数据的调账。也就是说,我们在上缴企业所得税的利润核算时,必须加上税务局不认可的那部分单据金额来调增企业的所得税,这样才能使得付款方没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对于收款方,税务局还会根据这些收入的出处去审查其是否有偷税漏税的问题。
那么,关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我们先要正确理解成本的含义。明白了各种业务成本的含义之后,也就容易核算了。成本的概念广泛,我们这里讲的是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费用的总和。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直接材料是指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人工是指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福利费等。
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
销售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
就销售产品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可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取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根据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要求,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