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成为企业家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你的企业缺钱吗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1. 股东投资
企业成立之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投资。不过,由于中小企业的股东,并不能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而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所以,这种融资方式受限于股东的资本积累。
2. 银行贷款
银行在中小企业眼中,总有“嫌贫爱富”的嫌疑。原因很简单:中小企业大都资产规模较小,财务信息不透明。尤其是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没有过硬的可以被银行认可的抵押品,自然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3. 私人借贷
对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亲友间的相互借贷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前提是企业家要有很多有钱的亲朋好友。对于没有这一优势的企业家来说,往往会向陌生人借贷,这就容易演变成高利贷。目前,中国温州、江浙一带的私人借贷利率已经达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除非为了救急,一般中小企业是不适宜走私人借贷这条路的。
4.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不同于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属于企业的融资活动,而经营租赁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通俗点讲,融资租赁实质上就是将该租赁资产的风险与报酬转移给承租方的租赁;而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出租方。
企业如果需要某项重要资产进行生产经营,但又苦于手边没钱,没有办法购买这项资产,就可以考虑融资租赁的方式。实际上,融资租赁就是一种变相的分期付款,但仅限于企业需要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使用,所以使用范围有限。
二、不同阶段的缺钱问题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但都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缺钱!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企业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缺钱困扰。
1. 种子期及初创期——融资困难
对于一个刚刚创立的企业来说,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融资难。
此阶段的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风险大。当企业处于种子期时,其各项制度还在完善,产品还在研发,各种的不确定性导致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是最大的。度过种子期,进入初创期后,企业的产品虽已研发出来并向市场推广,但由于企业在销售、管理等方面还缺乏经验,风险依然很大。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营业绩很难在短期内见效,现金也无法较快周转,同时面临着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也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融资的现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类企业没有发展潜力和前景。对企业充满信心但为资金一筹莫展的企业家们,你是否想到PE融资了呢?天使投资(Angel Capital,简称AC)就属于这种“高风险、高投资回报”的投资企业发展早期的PE投资基金。
2. 发展初期——成长趋缓
对于能够平稳度过初创期,并“立业”成功的企业家们,我们不能否认这源于他们自身的资源、智慧、胆识与机遇。在度过了初创期,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一手建立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这时企业又遇到行业内的竞争、发展资金的瓶颈等问题。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原地踏步、成长变缓。
在这个阶段,企业家的资本积累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扩张,不足以支撑企业家们进一步实现梦想,此时寻找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就是最优决策。
3. 高速扩张期——融资不畅
处于高速扩张期的企业,不但要扩大生产,还要开拓市场、建立营销体系,此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如果你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具备高成长性,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和产能的扩张,还要挤掉竞争对手,那就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如果你的企业属于传统行业中的制造业,想要稳占自己的市场份额,那就要增加生产和销售,而高速扩张往往在增加风险与销售量的同时,使应收账款也快速增长。如果赊销的账款不能及时收讫,那么赊购的账款也不能及时支付,这样就极容易导致资金供应链的断裂,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在这个阶段,民间拆借与私人借贷,对于企业所需的扩张资金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所以,企业可以寻求能够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的PE投资基金的帮助。
4. 发展中后期——财务困难
对于“不举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举债越多带来的杠杆利益越大”这句话,很多企业家可能会持完全赞同的态度。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获得较为宽松的银行资金借贷环境,容易导致企业过度举债。
殊不知举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必要的举债,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如果资金运用得当,能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过度的举债,不仅超出了企业的负担能力,更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深陷财务危机。如果债务到期企业不能如期还本付息,就会损害企业信用,严重时还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
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PE融资在企业成长中所起到的资金支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可以试着去选择PE融资,或许它能让你摆脱困境,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顺畅!
“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
当你有什么问题左顾右问不得而知时,周围的人总会对你说:“百度一下,不就知道啦!”
据说,在中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个人在使用百度。提到百度,就总会想到一系列的词语:李彦宏、纳斯达克、传奇……
2005年8月,“BIDU”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闪亮登场:27美元的发行价,跳空高开66美元,接着一路狂飙至151美元,当日以122美元完美收盘。公司总市值在开盘第一天就逼近40亿美元,涨幅高达近354%。百度成为纳斯达克有史以来在首日发行价涨幅最大的非美国公司,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当日,美国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不间断地打出“欢迎百度”的字样。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一夜之间从一个无名小辈成为亿万富翁,他的企业从一家小公司一路成长为纳斯达克的传奇。在百度的征途中,一直伴随着他和他的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PE投资基金。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几轮私募资金源源不断地适时注入,为百度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度的成功,为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提供了生动的示例。
百度的成功不仅源于李彦宏的眼光与信念,更因为他能够看到当时PE融资的“闪光点”。这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大笔资金,同时也为公司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像百度这样成功上市的企业还有很多,在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支神秘的力量,那就是PE投资基金。这支神秘的力量,只有在企业成功上市后,才会浮出水面,露出庐山真面目。
中小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任何一个阶段,资金的撤回以及供给的中断,都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甚至前功尽弃。
PE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能够想到PE融资,就说明企业家的思路比较清晰开阔。每一家PE投资基金都可以给企业提供大笔资金,这是所有的PE投资基金最基本、最共同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渠道来说,PE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渠道,有其独特的优势。有些资金充裕的企业,依旧会选择引进知名PE投资机构的原因就是,它能带给企业很多其他的好处。
一、基本优势
1. 无须偿还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债权融资具有还本付息的天然属性,更适合经营风险小、现金流有保障的企业,而股权融资更适合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
通过PE融资,融来的资金不需要偿还,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沉重负担,投资的风险也完全由投资方承担。这比较适合那些在某一阶段现金流较差的企业。
2. 程序简单,融资成本低
PE融资主要是企业与PE投资基金之间的私下交易,不需要公开募集。相对来说,法律程序简便、快捷。由于中小企业的产权关系简单,在股权转让或企业增资过程中一般无须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也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PE融资程序较为简单,融资成本也较低。
3. 无须抵押、担保
PE融资不需要抵押和担保,这恰好能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和担保保证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PE融资的投资方将会成为企业股东,这使得其在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面与企业是一致的。
4. 扩大资产规模,降低财务风险
创业中的中小企业经常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难以获得债权融资,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的权益资本过少,无法承担过高的债权性资本。因此,PE投资基金这一外部股权资本的加入,不仅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也相对降低了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再融资能力,特别是对债务的融资能力。同时,由于资产规模的扩大,也增强了中小企业抵押和担保的能力。
二、扩展优势
1. 改善股东背景,提高再融资能力
PE投资基金的引进,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新的股东,且它们一般不愿意成为企业的控股股东。如果拥有的股权份额不超过20%的话,虽然它们不是控股股东,却也是可以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股东,同时也是企业内最重要、最活跃的力量。它们会选派有经验的人员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的主要经营、财务决策等。
一家有着较高知名度,并有良好声誉的著名PE投资基金的介入,不仅能够改善企业股东的背景,提升企业形象,也会成为其他股权投资机构后续跟进的旗帜和风向标,这将会大大有利于企业日后的再融资,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
2. 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先进管理理念
由于在中小企业中,“一股独大”“一言堂”等家族式管理极为普遍,管理者又缺乏管理经验,常会出现“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情况。有的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主观意识强势,在管理方式上随意性较大,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企业需求,使企业在治理结构和管理理念方面显现一些弊端。
这时,PE投资基金,尤其是著名的PE投资基金的介入,会给企业提供一个外部控制机制。它们可以向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帮助企业发现更多的机会、拓展更多的客户,还可以吸引更多高级人才的加入,同时也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比如后续融资、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PE投资基金不仅会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也会对企业实施适当的监督。
3. 协助企业上市
能够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是每个中小企业的梦想,同时也是企业融资最便捷的方式。要想成功登陆中小板或创业板,中小企业必须在上市之前持续盈利,有较高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证券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要求。然而要想达到要求的所有指标,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一般都需要引入PE投资基金,也可以说,PE融资是中小企业上市的必经之路!
PE投资基金投资企业的初衷不仅仅是赚取收效,而是赚取最大化的收益,协助企业上市就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也是PE投资基金最理想的退出途径。为此,在投资伊始,PE投资基金就已经为企业未来的上市策略与方案进行了最佳设计。
众所周知,上市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PE投资基金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引入一家或多家著名PE投资基金的企业,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企业,会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同时,PE投资基金也会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佳的上市中介机构,包括券商、财务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机构,这对于企业成功上市并获得较高的上市发行价格有重要的意义。
4. 方便股东变现
企业进行PE融资的代价是失去企业的一部分股权。从本质上说,PE融资的过程就是企业原有股东所持企业股权的部分变现过程。所以,企业进行PE融资时,股东可以将自己的股权变现。如果企业最终能够上市,股东还可以将自己的股权在更大的资本市场上融通。
不考虑PE融资的种种原因
一、不差钱
很多企业家经常对找上门来的PE投资基金管理者说:“我们不差钱,不需要融资。”对于很多已经度过早期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它们通过不断发展,已经有了足够丰厚的现金储备,不仅还清了债款,同时在资金的使用量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更有甚者,从企业成立起就从没借过钱。
也有很多企业家虽然缺钱,但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向他人融资,比如浙江温州或者广州潮汕地区,如果需要融资的话,可以在短期内很容易地从亲戚朋友那儿融到一笔不小的短期资金。
二、担心股权被分散
PE投资基金的介入,虽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会分散股东的股权,因为企业家是用手中的一部分股权换取所需的资金,这使得PE投资基金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对于那些“把企业当老婆来养”的企业家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哪怕控制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行。那么,这样的企业家恐怕是很难接受PE融资的。
“谁的公司?!”
宗庆后与达能的“创始人vs外资”、黄光裕与陈晓的“创始人vs职业经理人”之争后,在雷士照明内部,一场捍卫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vs股权投资人”的大战再度硝烟弥漫。
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能在照明这个不算广阔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立足龙头企业地位,创始人吴长江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在雷士照明的高速成长背后,一直有风险资本的支持。2008年8月,为增强技术能力,雷士照明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足而向风险资本融资。高盛集团与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为了雷士照明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吴长江不惜让出“老大”的位置,引入投资者。但这也为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埋下了隐患。
此后,雷士照明内部关于控制权的斗争似乎一直都在发酵……
2012年5月12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的一切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原创始人吴长江被“VC教父”阎焱取代。这一局,风险资本胜出。
然而,故事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股东的内部矛盾引发了多方大战。2012年7月12日,雷士照明的数万名员工罢工,要求“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但谈判失败。随着矛盾升级,雷士照明的公司股价创下了自登陆港交所以来的历史新低。2012年7月13日,雷士照明股票开始停牌,后于2012年8月15日,在港交所复牌交易。当日股价暴跌三成,盘中最大跌幅50%,收市仍跌28.37%,报1.01港元,创上市以来收市新低。雷士照明总股本31.59亿股,按此前收盘价1.41港元计算,15日跌0.4港元,即复牌一天内公司市值蒸发将近12.64亿港元。
2013年1月11日,雷士照明董事会正式任命吴长江为公司CEO,阎焱仍任雷士照明董事长。至此,雷士照明内部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江湖恩怨”告一段落。
PE投资基金的引入,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不得不面对“谁的公司?!”这个问题。像吴长江这样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便有着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他们会动用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底线,使得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大战不时上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二代民营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他们是向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一样坚守底线,还是淡定地把企业当作利益的平台,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期待他们能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说的秘密”主要是指企业不愿公开的财务状况。很多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财务的实际情况是被极少数人掌握的,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算并不完美,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纳税不充分的情况。
一旦进行PE融资,企业内部就会出现新的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运作,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和PE投资基金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也会约束企业,少交的、该交的“一个也不能少”。而且如果未来能够上市,企业还必须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信息公开、透明达到最大化,那么这些不完美的财务信息将会是企业前进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如果企业家有上述忧虑,也可不必考虑PE融资这条路。当然,如果企业确实存在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也不能讳疾忌医、因噎废食。
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权衡利弊之后,企业家们可以简单地了解自己的企业是否需要进行PE融资。如果能够清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会帮助你判断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一、你的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
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企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一般来说,企业引入PE投资基金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解决资金问题,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扩张;
(2)提高股东股权的变现能力;
(3)调整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样化;
(4)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助整合产业价值链;
(5)帮助企业实现收购和兼并;
(6)提供管理咨询、提供上市前增值服务;
(7)帮助企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或者在境外红筹上市。
如果你的企业没有上述所列的融资需求,那么就不必进行PE融资,更不必为了迎合潮流而进行PE融资。
当然,如果你还有更好的融资途径,比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信托基金等,而且这些途径更加适合你的企业情况,那么你也未必要走PE融资之路。
如果你恰好存在上述一条或者多条原因,也没有找到更优的融资途径,那么你需要继续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你是否愿意出让部分股权
特别提醒企业家们注意的是:PE投资基金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活雷锋”!它们将“真金白银”投给你的企业,换取的是你手里拥有的一部分企业股权,但不是绝对控制权。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依然很介意外部人员进入你的公司参与经营管理的话,那么就放弃吧。
华谊兄弟成功上市
1998年年末,中国第一部贺岁电影诞生了。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在年尾岁末给大家带来无数欢笑的同时,也让电影背后的“华谊兄弟”这个名字被国人所熟知。随后,几乎每年一部的冯氏经典贺岁档电影,也让华谊兄弟传媒逐渐成了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其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94年,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创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隶属太和集团旗下。2000年,太和集团出资2500万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增资,并将名称改为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和集团与王氏兄弟各持股50%。次年,王氏兄弟回购5%股权,占绝对控制权。2004年底,华谊兄弟引入TOM集团,以7500万元回购了太和集团45%的股权,成为100%控制人,太和集团也以300%的回报率全身而退。至此,公司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了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外500万美元认购了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让债券。随后,华谊兄弟还引入另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在出让了3%的股权后,获得了70万美元的投资。两家风投进入后,王氏兄弟持股比例仅为70%。
2005年,华谊兄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私募。在引入了马云掌控的中国雅虎后,出资1600万美元购回TOM手中20%的股权,将其中15%的股权出让给马云。随后,又从信中利手中回购共计2%的股权,此时,王氏兄弟持股比例达到77%。
2007年,第三轮私募融资开始。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共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为未来的IPO(首次公开募集)铺平道路。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被称作“中国娱乐第一股”。
华谊兄弟先后多次进行PE融资,融资金额达4亿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权在进行多轮融资之后,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在2005年还有所提升。这不得不令我们佩服王氏兄弟在一轮轮融资后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省思:如何平衡现有股权与PE融资之间的关系。
出让多少股权、获得多少资金,这是股权投融资这根杠杆两端的砝码。获得需要的资金保障企业各阶段的发展,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股权不被稀释得太多,并有足够的储备为以后的融资提供可转让的股权储备。
三、你想让企业上市吗
对于企业是否要上市这个问题,有人说,上市是一家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家优秀企业的必经之路,无数的先例已经做了充分的证明;还有人说,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很多企业即使没有上市,也发展得很好。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一边要做好教育,一边还要保持业绩增长,让俞敏洪“压力很大,很疲惫”。
对于是否上市这个问题,企业家要理清思路、冷静思考,审视一下企业的远期目标。如果你有将企业做大做强,并最终上市的远大目标,那么你可能更加适合进行PE融资。与之相应的是,PE投资基金也会更加垂青于投资一家有意愿上市的企业。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著名民营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此后,华为一路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通信巨头,是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华为2011年销售总收入达到2039亿元人民币,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
上市能够带给企业的好处多多,比如,融资渠道更加顺畅,可以更加方便地并购目标公司,还可以进军更为广阔的美国市场,等等。那么,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呢?
华为不上市,自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以下只挑其中两点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不差钱。
华为在发展早期也曾出现融资困难的状况,但发展到今天,华为既不缺少资金,现金流的周转也较快,而且缺钱时也不愁借不到钱,是典型的不差钱企业。那么,何必急于上市呢?
第二,所有权结构复杂。
在任正非创业的初期,融资非常艰难,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凝聚企业执行力,他根据业绩将企业股权分给内部员工,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每个员工“企业主人翁”的意识。这个员工持股计划取得了非常好的激励效果,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热情,也带来了令人羡慕的增长业绩。
华为现在的股权结构是“全员持股”,任正非以及6万多名员工集体持有华为100%的股权。任正非的股权已经被大量稀释。
华为如果想上市,员工集体持股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该怎么梳理?一旦上市了,任正非持有的较低股权是极易导致其控制权丧失的。
除了华为,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却选择不上市。比如,好利来、顺丰快递等。
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普遍害怕企业会脱离自己的控制。他们清楚地知道上市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好处,也清楚地知道上市带来的监管限制。是否选择上市,精明的企业家们要权衡各种利弊做出慎重抉择。
四、你想什么时候引入私募
这个问题不会“因你之所想,而如你之所愿”,因为引入PE投资基金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在企业发展初期,尤其是种子期,引入PE投资基金的难度较大。一个前景不明朗,还没有看到资产规模、利润总额和增长幅度的企业往往是处于被动的、被选择的地位。有时我们不得不仰天长叹:“天使啊,你到底在哪里?”
当然,同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就是企业的创始者也并不愿意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为了获取资金而将股权过早地稀释掉。从企业的种子期到成熟期,再到上市,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按照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般都会经过几轮的PE融资才能最终达到上市的目的。
如果过早地引入私募,那么在企业发展的后续阶段需要再融资时,股东手里所剩的可以用来交换的股权就所剩无几了。随着股权的不断稀释,就会面临丧失控制权的危险境地。
至于企业在哪个发展阶段引入私募,还得看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时机。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会采取分阶段融资的方式,即每次都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期出让一部分股权,换得一笔资金来帮助企业发展。
五、你想引入多少资金
这也不单纯取决于企业家的意愿,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能够融入多少资金主要取决于双方协商后达成的一个共同意愿。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获得多少资金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金规划相匹配。过多的话,换出去的股权相对就会多一些,被稀释的程度大一些;过少的话,获得的资金不足以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还需要考虑其他融资途径才行。
站在PE投资基金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企业想要多少它们就会投多少,因为它们还要控制自己的风险,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中。碰到好的目标企业,它们也会非常愿意扩大投资规模,尤其在企业已经离上市仅几步之遥,前景非常诱人的情况下。在Pre-IPO阶段,很可能出现多家PE投资基金争夺一家企业的场面,企业家此时在谈判中往往占据主动地位。“一对多”的博弈也主要是集中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融多少资金与让多少股份。
六、选择一家还是多家PE投资基金
该问题可以与上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当企业需要比较大的资金额度时,往往需要接洽多家PE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基于基金额度的考虑,或者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也可能会几家联手投资一家目标企业。如:高盛、鼎晖、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联合向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高盛投资3000万美元,鼎晖投资2200万美元,GIC投资1800万美元,三家投资合计7000万美元;摩根斯坦利、鼎晖、英联国际三家PE投资基金联手投资蒙牛共计约5亿元人民币;百度第二轮融资,获得了德丰杰、IDG、INTEGRITY PARTNERS L.L.C.和Peninsula Capital四家风险投资公司各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多家PE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的情况下,既可以由企业来联系,也可以由它们相互引荐目标企业,最后需要多家机构与企业坐在谈判桌前共同签订协议。
有时,将在一轮投资中最先接触企业的、投资金额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称为“领投”机构,剩余的称作“跟投”机构。
多轮融资助推企业成长
2005年,何伯权离开广东乐百氏集团,注资6000万成立了7天连锁酒店。2009年11月20日,7天连锁酒店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短短5年间,7天连锁酒店就进行了三轮融资:
第一轮融资是2006年11月,获得了美国华平投资集团10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这笔资金帮助7天连锁酒店在仅仅的两个月时间里,将20家分店迅速扩张到40家,并于2007年5月突破了100家。
第二轮融资是2007年9月,美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华平基金联手向7天连锁酒店注入9500万美元的股权加债权的组合资金。这笔钱主要用于酒店的继续扩张和IT系统建设,以期未来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三大机构史上的首次联手投资。同年10月,7天连锁酒店开通了24小时手机预订服务,并于2008年6月,将分店数提升到200家,同年8月,注册会员突破300万。
第三轮融资是在2008年10月,7天连锁酒店获得了英联投资和美国华平共计6500万美元的注资。这次“逆市投资”主要还是看上了7天连锁酒店优异的盈利能力和快速的成长性。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7天连锁酒店计划于2008年上半年上市的计划被迫搁置,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得以成形。
由该案我们可以看出,在7天连锁酒店每一次的发展契机背后,都有PE投资基金的推动。现代企业要想通过PE投资基金推动企业发展,就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和扩张规划分阶段融资。每一次融资,都应契合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关键节点。只有将每一笔融入的资金与企业的关键发展期相结合,才能够“借力打力”,获得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家应该清醒认识企业现状,准确定位企业所处的阶段,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及环境,制定恰当的阶段性目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PE投资基金。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有大局观念,要有战略眼光,要头脑清醒、运筹帷幄。企业的每一个阶段需要经历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资金,企业能够出让多少股权,这些问题企业家都要了然于胸、通盘考虑。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融资都能够获得经济高效的资金。
知识链接
股权投资按照投资人的持股比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控制。
可以达到控制程度的股东,是指投资方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够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持有一家企业超过50%表决权股份时,就达到控制这家企业的程度。
2.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是指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股权投资。
受共同控制的企业就是合营企业。合营企业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合营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合营各方一致同意。
持有一家合营企业50%表决权股份时,就属于共同控制。
3.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
对联营企业投资即属于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实务中,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较常见的重大影响一般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委派的代表,通过在生产经营决策实施中行使发言权来施加重大影响。
4.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不属于上述三种方式的投资,均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