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1日,托宾卡。凌晨的一场夏雨让整个机场湿漉漉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刚出营房就看到米洛诺夫中尉走了过来,他脚上的靴子沾满了泥巴。
“真是活见鬼,大清早就下雨!” 米洛诺夫一屁股坐在屋檐下的旧椅子上,顺手拿了块破布擦鞋,嘴里骂骂咧咧的对着波克雷什金发牢骚。
“飞机怎么样了?”波克雷什金问。
米洛诺夫头也没抬:“拉出来一半,昨天打得漏油的那架已经修好了。”
终于擦掉了靴子上的厚厚一层烂泥,抬头对少校说:“你说今天德国佬会不会来?”
“保不准,昨天让我们一顿好揍,德国人不会忍着不吭声!”
托宾卡机场已经连续一个多月处于一级战备,说到这战备,倒说是战争状态更合适:自从4月份南边突袭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后,白俄罗斯空中的较量几乎每周都在上演。自己这边隔三岔五派侦察机去西边,德国人的侦察机也没闲着,完全不顾后果的在战斗机的护航下进行越境武装侦查,托宾卡机场在上个月就战斗出击十四次!
所有人都预感到西线的战争已经追在眉睫,团部给托宾卡增加了一个中队的米格1,但并没有放在托宾卡机场,而是秘密部署在更加东边的一个备用机场:那个飞行中队的中队长是费吉切夫中尉,高高的身材,一身黝黑的皮肤,配上他那又黑又浓重的连鬓胡子,根本没人相信他是乌拉尔人。
那个备用机场位置很隐蔽,四周都是树林,从空中看就是块大草滩。飞机从那里起飞能够出其不意地对敌机发动攻击,没人想到那里驻扎着战斗机部队,能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敌人猛捅一刀!
这段时间飞行员们已经在战斗中学会了如何真确的使用手中的武器:米格—3型飞机只要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500公里以上,就能够做出垂直高度达600—700米的急跃升动作,紧接着做俯冲动作也就容易了。只要飞机能做出那样陡峭的急跃升动作,米格1就能获得飞行高度方面的优势,而有了飞行高度方面的优势,也就有了速度储备。
驾驶米格1上天,飞行员总会觉得自己信心十足,力量无穷。小伙子们努力探索新的空战动作,总是着意琢磨出敌不意的战术,让自己在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
小伙子们训练很刻苦,实战快速的让托宾卡的飞行员们变得成熟,但也不是所有事都让波克雷什金感到满意:昨天下午雷达站通报又有一队德国飞机越境,高度才4000。自己带领8架战斗机上去拦截,发现那是在四架梅塞斯米特109护航战斗机机和一架双发侦察机。
一场混战之后击落一架109,自己也有一架米格受伤迫降。德国人一看占不到便宜就掉头逃跑。小伙子们当然不会让德国人这么轻松就回去,但那架速度不快的德军侦察机让托宾卡机场的小伙子们第一次尝到了轻敌的滋味:两架前去追击侦察机的米格1竟然一架被德国自卫机枪给打得发动机起火,飞行员被迫跳伞!而另一架米格的机翼给打成了筛子,飞行员好不容易才驾机回到机场!德国侦察机倒是基本完好无损的逃了回去!
波克雷什金真没想到会是怎么个结果,虽然德国的护航战斗机只跑回去1架,但侦察机跑了,自己这边损失了两架米格,还有一架也得大修后才能使用——说是德国人吃了点小亏,但昨天是8比5的战斗,明显是自己吃了个暗亏!
昨天他把那两个倒霉的飞行员一顿狠训:两架米格1竟然让一架双发的侦察打得狼狈不堪!如果是平时,这样的失败是要受严厉处分的,但波克雷什金除了训斥外并没有采取更极端的措施:那两个飞行员显然是太心急了才会这样,要给他们次机会。
那种样子怪怪的德国侦察机速度不快,但却有极其优秀的突然转弯能力,外形像个四方框架,以前没见过,挨上几发大口径机枪子弹也没大问题——是个难缠的对手。
米格1的速度和火力都一流,但在高空的性能更好,在中低空并不适合对付那种“该死的框子”,常常一个不留神就跑到目标前面,转弯速度也没德国佬快。
那两个飞行员是追着德国佬群追猛打,结果反而让德国人教训了一顿——人的感觉器官对某种外界现象的反应速度大约是半秒钟,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反应速度比这要快。但是,每一个飞行员的反应速度也不一样,越是反应敏锐、淮确,他的动作就越突然,就越出敌不意。要培养这种素质,在飞行训练中不能怕紧张,必须把飞行训练当作真正的空战对待,一丝不苟。
两个小伙子的反映速度慢了,至少没赶上德国侦察机机组的反映速度。
波克雷什金一贯就是把训练当实战,现在那些小伙子是要在实战中锻炼自己——你不能只喜欢做猛烈的动作,喜欢飞极限速度、极限高度,还得练出死缠烂打的本事,反应更是要快!
波克雷什金正想拉着米洛诺夫去停机坪,突然看到值班员跑出值班室,敲响了铁轨做的警报器,“当、当、当”的警报声响彻机场。
“布列斯特要塞方向正和德国人进行炮战,德国飞机正在边界它们一侧!团里要我们上去监视德国人动向,要是它们过来就打下来!”
机场沸腾了!飞机发动机一台接着一台地吼叫起来,米洛诺夫边跑边抱怨:“这叫什么事?!”
波克雷什金没对小个子中尉的牢骚发表意见,小跑赶向自己的座机:布列斯特那边小规模的炮战和零星交火都隔着布格河打了一个月了,可这战争还是没打起来:这到底算打仗还是其它什么?!
、、、、、、
飞行员们不明白,边境线上的双方士兵也基本被现在的“奇怪状态”搞得稀里糊涂。在德国那边,参加过德波战争和法国战役的老兵们舒舒服服的躲在工事里,大声笑谈着以前的那些丰功伟绩:美丽的巴黎和法国香槟是永恒的话题。
德国老兵也搞不清现在是什么状态,现在已经对有时候落到阵地上的炮弹不以为意,顺便取消那几个今年才当兵的新兵——每次在零星炮击时新兵们都会紧张的要命。
就在布列斯特对面的德军阵地,各种谣传都有,最多的一种就是元首已经同俄国人开战:双方都隔三岔五的用大炮招呼了,这不算开战算什么?
经历过西线“静坐战争”的德军老兵最是坚信这种传言——39年那会西线可比这会要轻松得多。
德军的下级军官们也闹不明白现在到底属于何种状态——他们只接到了坚守阵地、防止俄国人突袭的命令,但从未接到出击的命令,这可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贯作风大大的不同。那些炮兵们接到的命令更有意思:只准使用中口径火炮试探俄国人,还不得全部使用,不能完全暴露己方的炮兵实力。
德军的高级军官倒是清楚上面的意思:全面进攻即将开始,后续部队正陆续展开,现在这边界上的小打小闹不过是小小的前奏而已——既然谁都不“明说”,那干脆这样你炮击一阵、我还击几发继续下去。只不过这情况实在有违战争的本质。
德国人这边搞不明白,对面的红军倒是人人清楚——最高统帅部要各级指挥员明确的让所有士兵明白:德军的全面进攻估计在今年夏天就会开始,现在的边境小冲突不过是德国人想搞清楚己方的部队配置而已。
德军炮兵隐藏了实力,苏联这边也一样,那些大家伙和大量的重炮团还一发未放,都隐蔽在掩体和树林里。
在布列斯特要塞,炮兵同志们在上个月已经同德军进行了7轮零星炮战,参加炮战的不过是一个76.2毫米加农炮团,每次炮击也从没集中使用过24门以上的大炮——炮兵团的小伙子戏称这是“星期交响乐”,意思就是一个星期上演一次。那些射程超远的F34型76.2毫米加农炮也没有一次把炮弹打到超过10公里,每次炮击也就是按照要塞制高点的指示,对着大致方向打上三五轮齐射就算完事,然后就是紧急转移阵地。
莫斯科最高统帅部清楚边境附近的情况,按照林俊的说法,这叫“你来我往过家家,好戏还在后头”。
话说回来,今年的天气也真是奇了怪了:都进入六月,西部边境上还是泥泞一片,两边的部队都得老老实实的窝着——机场的草坪上都能踩出一脚泥,那些土路上一般部队上去基本会寸步难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