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你们设计的彼-2,实际飞过一次,非常不错的高速俯冲轰炸机,在实战中的表现也很好。你们已经成功的在它身上使用了密封座舱,这是个重大的技术突破。”
“元帅同志,我们会继续努力。”
“芬兰曼纳林防线的堡垒有很多都是彼-2摧毁的,高速飞机能有这个俯冲轰炸精度,很好!”林俊这是在夸奖别特里亚柯夫。
别特里亚柯夫是真的值得林俊夸上几句:别的飞机设计师一般只精通于一种类型飞机的研制,但他却是个多面手,像彼-2原本是37年时按照双发高速歼击机来设计的,结果最后不仅能当作歼击机,改进的俯冲轰炸型更成功。到最后除了一小部分被改进为夜间战斗机外,俯冲轰炸型一直使用到50年代,现在彼-8又获得了成功。
同美国已经投入量产的B-17“空中堡垒”的自卫火力系统类似,现在的彼-8配置了全方位自卫火力系统:机背和机腹各有一个双联装12.7毫米炮塔,机头装备了双联装12.7毫米机枪,机身后部两侧还各有一挺,最容易遭受敌方战斗机攻击的机尾安装的是双联装23毫米机炮炮塔。
最初设计时是要给飞机安装清一色的23毫米机炮,但就是因为遥控系统不过关,如果在有人炮塔里安装机炮重量体积过大,只能采取权宜之计。按照别特里亚柯夫的介绍,将来的改型就将是全身机炮护身的超级空中豪猪。
“同志们,我们是不是该为它起一个响亮的称号?”林俊敲敲铝质的机身问身边的人。
彼-8是它的编号,苏维埃的作战飞机一般都有自己的外号,就像以前的伊-16常常被飞行员们亲切的叫做“小毛驴”,而米格1已经有了“闪电”的非正式代号。
既然一种飞机到了部队都会被起个好听的名字,那干脆先定下一个,来个能够喊得响亮的。
但林俊的建议显然太突兀,边上一群人半天没说出个道道:有些人是不敢说,吃不准林俊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了什么想法,而另外一些是还在挖空心思的想。
“银鹰。”
“太秀气,这是轰炸机!”
刚有人提出个方案就被边上人否决——没见过这么没文化的!
“巨魔之翼。”
一阵白眼。
“空中要塞怎么样?美国佬不是有什么空中堡垒嘛,要塞总比堡垒厉害些吧?!”
“阿廖沙同志,轰炸机是进攻性武器,不是防守用的装备。堡垒?等着挨揍呀?!”
听到兰德斯科奇的话,大块头变成了闷瓜。
“布尔什维克雄鹰。”古谢夫说。
“好!”包括林俊在内的好几个人都不自觉的说好。刚才林俊也是临时起意要给这种威力强大的轰炸机起个外号,自己第一个想到的代号是“斯大林雄鹰”。
但“斯大林雄鹰”几乎就是整个苏联航空兵力量不成文的代称,不能用到彼-8身上,而现在古谢夫的提议显然能够体现出这种飞机的特色——强大的“布尔什维克雄鹰”将炸碎任何共产主义的敌人!
“怎么样,同志们,同意古谢夫同志建议的请举手。”
林俊来个民主表决:他都欣赏这个称呼别人还会有什么意见?更不用说这个代号绝对有气势,谁都喜欢。结果当然是全票通过。
“那好,既然所有人都同意,以后就告诉部队,彼-8的代号是布尔什维克雄鹰!”林俊一锤子定音。
设计师们和基地领导都知道副国防人民委员不是个光说不练的人,波里卡尔波夫更是了解林俊对于飞机的感情:“安德烈,这架飞机是做好起飞准备的,你要不要和同志们一起飞一圈?”
半年多没摸操纵杆和驾驶盘,早就心痒痒,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更别说林俊两辈子都没飞过重型轰炸机。
但这次升空还不能说上天就上天,因为除机长、机械师、投弹手和通讯员,其他人都将由林俊和他的随员们担任。林俊当然是副驾驶,而5个炮手(彼-8的另一个炮位将由机械师兼任,如果机械师没空,那就是投弹手的活。)都将是林俊的随员,他们和林俊一样,需要先进行强化培训。
设计师同志也将“塞进”飞机一同升空,这架轰炸机的自卫武器和弹仓都是按照“实战标准”安置的,所有的机炮机枪弹链上安装的是空包弹,弹仓里挂载了4枚500公斤和20枚100公斤的教练弹。
阿廖沙第一个表示要抢占机尾炮塔的有利地形,引来几个参谋的一顿哄笑——兰德斯科奇把一脸不爽的大块头硬塞进尾炮塔操纵仓,倒霉的阿廖沙发现自己这会想转个身都是种奢望。
哥萨克也没为难大块头,和几位地勤一起把困住的阿廖沙给弄了出来。还是地勤同志有办法,给这个块头实在超标的空勤人员找了个好地方——让阿廖沙坐在机头的机枪操纵席上,虽然人还是窝着的,但至少能转身,而且此处风光比驾驶舱那还要好:机头是玻璃的。
卫队里个字最矮的赫米特洛夫担任机腹炮塔炮手,他的身高只有1米65,在林俊的随员里也只有他能塞得进那个狭小的圆球——那个风水宝地没人能和他争。当然,别人也不想享受那个好地方:没几个人喜欢在一个悬空一大半的玻璃球里东转西转看大地,这绝对需要胆量!
伊万-希多连科放下了自己的狙击步枪,和兰德斯科奇一人一边操纵机身后部的那两挺机枪——和B-17的大窗户不同,彼-8在这一部分是两个简易流线形机枪炮塔,炮手站在机仓里操纵露出枪身的机枪,避免了喝西北风的缺点。
机背炮塔被古谢夫占领,而列昂诺夫同志很幸运的成为两门23毫米机炮的炮手,是机组成员中唯一一个将要倒着看风景的幸运儿。
两位设计师同志和基地的领导就随遇而安了,机身中部自己找个地方窝着就成。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培训,学员们顺利结业,飞机升空。有个小插曲是在飞机抵达了3000米高度后,赫米特洛夫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态和坚毅表情被机械师塞进了机腹炮塔。勇敢的赫米特洛夫在卫队里平时担任快速突击的任务,跳伞潜水什么都会,但显然这个透明圆球给他造成的恐惧感远远超过他第一次跳伞时的恐惧。
赫米特洛夫不知道留在地面上的那些弟兄们还很羡慕他,眼巴巴的看着轰炸机升空——如果不是他的身材原因,怎么着也轮不到赫米特洛夫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
这次飞行的目标是50公里外的航空靶场,为了增加“实战逼真程度”,基地还派出两架拉格担任“敌方战斗机”的角色,让炮手们过把瘾。
除了林俊是要真实的感受飞机的性能,随员们是天上掉下个好玩的大馅饼砸到头上,这轰炸机炮手的工作不是一般人有机会能尝试的,更不用说还能对着俯冲而来的“敌机”猛烈开火!
林俊在试飞员机长的指导下熟悉了操纵的感受,还单独飞了一段,但那些个炮手的嚷嚷让他耳根有点烦。
“难得轻松一下,随他们了。”心里只能这样想。
“列昂诺夫,一架109往你那去了!”阿廖沙喉咙震天响。
“在我头上!瞎喊什么!”
这是古谢夫的大吼,这会连他也管不了什么涵养一类的废话,只顾着对着疾速飞过的“109”一顿猛射。
机舱里机械师们看着后面站着的两个炮手就想笑——哥萨克能把一挺机枪打出花样来,嘴里还不停的怒吼着,而他背后的小伙子是一声不吭发大财。
三分钟后设计师得出“悲哀”的结论:自己引以为傲的座机已经报销了!这临时的炮手实在是靠不住!
“109”在完成“攻击”后脱离,林俊在耳机里还能听到炮手们的吹牛。
“同志们,麻烦一下,能不能把我弄出去?”
可怜的赫米特洛夫在小圆球里叫唤,他现在是两眼发花脑袋晕,刚才遭到“攻击”后,只几秒钟时间就被自己搞得头尾不辨,机枪就是瞎射一通。
、、、、、、
“看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轰炸机炮手的实战能力,单单常规的训练还不成。”完成轰炸任务返航后林俊对边上的人说。
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美国人二战中训练飞机炮手的办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