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重炮,那你只能指望炸药!
进攻要塞筑垒地域,如果你没有足够数量的重炮,那唯一指望的上的就是工兵的炸药。德国军队进攻希腊时吃足了这个苦头,就是因为他们的一线部队没有能够啃得动希腊梅塔克萨斯防线超重型防御工事的重炮(山地区域,德军的重炮根本运不上去。),而横扫波兰和西欧的斯图卡在希腊边境基本使不上劲。
德国山地步兵采用了包括火焰喷射器到刺刀的一切办法,硬是靠炸药和巨大的伤亡突破了希腊人的防线。
一般国家的概念里面150毫米级别的家伙就是重炮,但在二战的德国和苏联,“重炮”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给203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体积大重量重,炮弹重威力也“重”!
二战中德国人的重炮单个威力绝对达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实在一些突破筑垒地域的作战中,但由于德军重炮有些都达到了“恐龙级别”,这机动性有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发挥的作用和制造与维护的成本相比并不出色。
现在苏维埃就面临这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芬兰人的“曼纳林防线”的工事强度不是希腊人的防线能够相比的,还好,地形相对有利,而且苏维埃有足够数量管用的重炮。
由于俄罗斯泥泞季节的特殊原因,苏联的重炮设计师们特别重视炮兵装备的机动能力,而且装备军区预备队的重炮并没有像德国人那样“恐龙化”,体积和重量还在能够“理解”的范畴里。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M1915式305毫米榴弹炮已经是其中的重量级“选手”,当然那些列车炮除外,而一般的重炮部队主力都是以203、210和280毫米口径的重炮为主。
前段时间炮兵试验场做过些加农炮直射钢筋混凝土地堡的实验,76.2毫米的加农炮使用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500至6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122毫米榴弹炮直射的效果稍好于这个数据(这个和初速有关),而152毫米榴弹炮曲射效果好于直射。
问题就在面前:芬兰人防线上的多处据点具估计很多工事地堡的正面钢筋混凝土厚度超过2米,而很多工事的顶盖152毫米榴弹炮的炮弹根本啃不动,就是203毫米的重型炮弹也能抵挡一两发!
卡累利阿地区的地形适合轰炸机部队行动,但芬兰人的工事顶盖一般都能抵御一枚250公斤级别的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二战时一般情况下,相同重量炮弹的穿透力和破坏力远大于航空炸弹,这里命中速度占了决定性作用——想直接命中点状目标,空中力量只能指望俯冲轰炸机低空投弹,而赋予炸弹的速度是无法和大角度曲射落下的大口径炮弹相比的,虽然炸弹的装药量一般都多于等重量的炮弹。而高空轰炸虽然也能达到差不多穿透效果,但命中率可怜的很,全靠运气,这个问题在性能可靠的制导炸弹出现后才有效解决。)
如果给122毫米或者152毫米的榴弹炮装备聚能破甲弹效果如何呢?实验表明对于芬兰人的工事基本没有效果,而这点在向苏维埃的军事高层公开聚能破甲弹时林俊已经说明。
实验并没有使用大口径的聚能破甲弹,因为苏维埃现在没有,以后也只会研制122毫米的聚能破甲弹,更大口径的不再考虑范围内。用76.2毫米加农炮做了实验,虽然理论和实际能穿透1.5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实战中效果还不如一般的爆破弹——直线性小直径穿孔对于依据地形掩护购置的地堡,常常就是把人家的“门檐”凿个洞,主体部分根本没事,而这还需要炮兵冒险抵近炮击才行。
大口径的家伙都没辙,林俊的秘密武器RPG-7也就是能对付一些小型的辅助地堡工事,那些装备了大炮的芬军超级工事还得靠203毫米以上的家伙去对付。
苏维埃有这样的大家伙吗?有,而且数量不少,但炮兵同志们对于手头的Br-4型1931式203毫米榴弹炮和M1915式305毫米榴弹炮还是不满意——一个威力“不足”一个重量过大机动不便。
这个威力“不足”让林俊有些“晕”,要知道203毫米的炮弹从高空落下可以钻入深达10米土层才爆炸,就是1米以上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能击穿,但想想那些坚固到“不可思议”的防御工事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威力不足”。
对于要塞布防林俊是个外行中的外行,其实他前世时期绝大多数军人对于“要塞”都是绝对的外行,“要塞”这个名词可以说属于它的时代最后也就是二战,但在二战中它们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实过段时间林俊就有想法去看看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那个可以说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在1935年竣工后,在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了解苏维埃:相比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坚固程度,埃本-埃马尔要塞更像个儿童的玩具。从曼施泰因花的力气和德军的伤亡就能想象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坚固程度。),在那样的要塞里才能明白“要塞”的含义。
想要攻克它,那就先了解它——林俊想让苏维埃将来有可能实际参与进攻“曼纳林防线”的炮兵指挥官们知道:到底什么是要塞。
但现在他没空,因为重型火炮设计局来了几位专家,有几种专用于攻克坚固工事的大口径火炮设计要他过目。
来的专家中领头的是苏联著名重型火炮设计师伊利亚-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苏维埃重型火炮的“教父”。
伊万诺夫这次拿来的主打设计可以说完全就是为“曼纳林防线”量身定做的——对付防御坚固的堡垒最好的火炮是大口径的榴弹炮或臼炮,因为大角度落下炮弹的杀伤力比直射加农炮的效果更好!
苏联原来就有280毫米臼炮,但机动能力不行,这次得到国防委员会的直接指示,要求伊万诺夫和手下的设计师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设计一种大威力的臼炮。伊万诺夫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大胆的构思,将现有的Br-4型203毫米改进型履带式榴弹炮炮架和280毫米臼炮炮身结合,成为一种机动能力可以的新式重型臼炮。
通过伊万诺夫介绍,林俊得知这种臼炮的机动能力与现有的Br-4型相同,用“共产国际”或“伏罗希诺夫战士”履带式牵引车牵引都可以有效机动,如果没有这两种专用牵引车,用现有的大功率农用拖拉机也能凑合,只是这样牵引效率不高(事实上红军常这么干)。
现有的280毫米臼炮和一战时的那些臼炮也有些不同,因为身管长度已经和榴弹炮差不多,炮口初速356米/秒,最大射程只有10650米。发射的混凝土破坏弹重达246公斤,威力惊人,如果是60度的射角近距离发射,能穿透2米的钢筋混凝土。该炮的水平射界为左右8度,高低射界为0到60度,战斗重量预计将超过18吨,在运输时能够拆卸成3部分,如果是短距离机动,直接挂上牵引车就可以机动。
“伊万诺夫同志,什么时候能够有样炮?”
速度也是林俊所关心的。
“如果立刻进行实验,最晚两个月就能拿出样炮。”
39岁的设计师十分自信,这就是苏维埃的速度。
林俊拿出试制命令书,刷刷几笔就签署了试制三门样炮的命令,后面还附带:如果性能满足要求,在年底前再生产9门,全部装备列宁格勒军区的军区直属重炮一师。
林俊记得苏联历史上就有1939年式280毫米臼炮,现在不过是将时间提前了一年而已,如果预计不错,这10几门臼炮将在明年的苏芬战争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280毫米臼炮用来对付法国佬的“马奇诺防线“还嫌威力不足,如果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最坚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要塞,这280毫米的炮弹简直就是毛毛雨,但对付芬兰人的大部分工事应该已经足够了。
伊万诺夫拿来的设计还不止这280毫米臼炮一种,为了有效的对付芬兰人的工事,国防委员会还要求他实验更大口径的榴弹炮和远射程的大口径加农炮。
BR-17式210毫米加农炮,采用了和B-4同样的炮架和履带,射程预计接近30公里,炮弹将重量达133公斤,炮口初速800米/秒,威力强大。最大牵引速度25-30公里/小时,采用组合式炮管,在必要时能够将内部炮管拆卸。
如果这210毫米的家伙威力“一般“,那BR-18式305毫米榴弹炮将是红军除列车炮炮兵最具威慑力的武器,炮弹重达330公斤,能在1000米距离以60度角射角击穿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估计战斗重量将达到35吨,行军重量将超过50吨,运输时拆卸成3部分,炮管、炮架上部分和炮架下部分。该炮同样采用组合式炮管,由于该炮的笨重,所以从行军状态转至战斗状态估计需要将近3小时的时间。
“放手去试验,争取早日试制成功样炮。”
红军现在需要这些“量身定做”的重炮,虽然不需要太大的数量。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