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7年9月20日开始,驻句容的战斗机第三中队库尔丘莫夫的率领下恢复对淞沪地区日军的满负荷打击,这一行动受到了前线国民党军队的热烈欢迎,每次只要呼叫空军支援就会有飞机往日本鬼子头上扔炸弹。但具返航的飞行员反应,这美制炸弹的威力实在比不上原来装备的凝固汽油弹,真正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用爆破弹攻击步兵目标不仅是浪费弹药,效果也并不怎么好。
幸好前线的将士们要的不过就是士气,而且日军的飞机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淞沪上空,一来一往之下,对己方和日军的士气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地面上的战斗一段出现僵持的情况,各条战线中日双方反复争夺,但从总体来看还是日军占有一定优势。
林俊有时候会想不明白,参战的国民党陆军基本上都是老蒋手中战斗力最强的中央军,装备训练都不错,而且战士们也不畏牺牲作战勇猛,但为什么就是消灭不了兵力不到自己一半的日军?!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在指挥上,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虽有些爱国且高素质的军官,但其他就实在是平庸了,而且还有少量的派系原因在其中,但到底是什么原因林俊也说不出个清楚的所以然,只能看着一只只成建制的部队开往前线,而几天之后这些部队就会消耗在火线上——目前的淞沪战场已经成了个巨大的“血肉磨盘”,双方的部队都在不停的消耗着自己的有生力量。
看着着急却没办法,自己指挥空中作战是把好手,可这地面战是一点高招也没,再说国民党的部队也不是自己能够指挥的动的。
在西班牙的时候林俊就曾对自己开过个玩笑:要是给自己一个团的部队,一天之内自己就能把它报销掉。
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9月23日夜,林俊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紧急绝密电报,要他立刻赶往位于远东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专区的诺沃基耶夫斯科耶,因为那边苏军和日军在两座山头上大打出手,需要林俊前去学习与指挥战斗。
“指挥个头,等我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看到电报的第一眼林俊就大发牢骚。
不用说,苏军与日军发生冲突的地方就是张鼓峰,只不过时间比历史上记载的提早了差不多十个月,原因不用说就是自己把淞沪地区的日军打得鬼哭狼嚎才会这样,要不斯大林也不会把自己心急火燎的调往远东。
林俊记忆里这次时间的诱因是苏军在张鼓峰上构筑阵地,可现在看来这诱因可能是另有其它,但到底是为什么林俊是懒得去想,现在他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把自己暂时调往远东。
“斯大林同志呀,你是不是想忙死我?!”
只能这样抱怨:现在淞沪地区的战斗正进入白热化阶段,绝对不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从军事角度出发这是不合适的,但从斯大林的角度来考虑,林俊暂时离开淞沪战场对这个爱将而言反而有所好处——现在取得的战果巨大,但谁都看得出来淞沪战场的形式并不有利于中国军队,而被炸沉了航母的日军定会大举报复,到时候就是你死我活的态势。斯大林现在还不需要手下的这个爱将冒险死磕日军,而且这样风险也大,谁都不知道过段时间将会发生的大规模空战会鹿死谁手。拿着完胜的战绩暂时离开淞沪战场是件好事,而发生在远东的这起冲突又给了斯大林最好的借口——斯大林把林俊调到中国战场说白了就是给林俊镀金,决不希望有什么意外发生,而且目前还不需要这个培养对象承担过多的艰巨任务。
当然斯大林也明白,远东那边的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解决问题,等到那边的事情一解决,中国淞沪地区的形势估计也会明朗化,倒是再可以把这个爱将再调回来。
对于安德烈将往远东的实际作战效果如何这个问题,斯大林压根就没去考虑——他现在是从人才培养的战略角度在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军事方面思考问题。远东方面有布留赫尔(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和希特仑(苏联远东方面军参谋长)在出不了乱子,让安德烈过去一趟不过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暂时离开一段时间而已。
斯大林的考虑让林俊是一百个不愿意,现在他根本不想暂时离开中国,就是离开一会也不愿意。但命令只能执行,不然按着斯大林的脾气,违反这项命令的结果可能是直接将自己调回莫斯科,再也别想来中国。
最快速度做好了出行准备,将具体工作交与安德卢普夫负责,再跑了趟周至柔和孔祥熙那。对于林俊的突然调动,孔祥熙和周至柔都觉得十分惊奇,林俊只能说自己最多三月就会。
人家的调动也不是自己这边能管的,周至柔也只能说了些“一路平安”、“早去早回”一些话,并将林俊调动的事汇报给蒋介石。
临走前林俊又和孔祥熙进行了一次深谈。
“老孔,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我想问你件事,希望你能实话实说。”
一看林俊严肃的表情,孔祥熙就知道他要问的事一定非常重要,“安德烈,你说,只要是我知道的就一定说实话。”
“老孔,这次日军在淞沪地区发动的战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占领中国的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和南京是它们势在必得的。你认为这次战役的最后结果会如何?”
林俊的话让孔祥熙沉思了一会后才开口:“我要说的可是要担风险的,在你面前我不说虚的。日本人叫嚣的三个月灭亡中国那是妄想,但上海和南京很难守住。这次日本人和以前不同,是全面侵略中国,不达目的它们不会罢休。我看最多半年南京就会失守。”
“老孔,我考虑的也是一样。日军都是野兽,现在淞沪战场已经造成它们从未有过的损失,一旦南京和其它城市失守,我担心日军会对平民进行大规模的报复,这种事那些野兽做得出来也曾经做过。老孔,你可要有所准备,万一前往失守可要尽量疏散平民,这个我也只能和你说。中国亡不了,这场战争必定会是场长时间的持久战,不是一两个战役就能解决问题的。”
孔祥熙对林俊说的话非常关注,“安德烈,我知道你说的在理,但有些事不是我个人能够左右的,只能尽力而为。”
“对了安德烈,这次你妻子是否也要一同调动?”
“她不走,再说我很快就会回来。这次日本人在北边动手,我会让尽量它们吃不了兜着走,打完了我就回来。”
林俊知道这个孔祥熙为何由此一问:如果武金斯卡娅也一同调动,那这个安德烈就可能是一走就不回了。
、、、、、、
这次长距离调动为了赶时间,林俊大胆的选择乘坐轰炸机部队装备的DB-3远程轰炸机,第一站就从南京直飞乌兰巴托,空中直线距离超过2600公里,而且为了避开华北地区不时出现的日本战斗机, DB-3并不会直接走直线,而是要稍微绕点圈子,先飞向包头方向再修改航线前往乌兰巴托,这样这段航程将接近3000公里,飞行世界将接近10个小时。这条航线是苏军的飞机第一次飞,将冒很大的风险,但DB-3轰炸机高达四千公里的巡航距离给了林俊些底气。等林俊抵达乌兰巴托后, DB-3将沿原路返回,林俊和随从将转乘乌兰巴托的飞机前往苏联远东。
夜晚的大校厂机场一片忙碌,地勤人员正在对两架DB-3进行仔细的检修,因为不挂炸弹,瓦西里还指挥着手下在两架轰炸机的弹仓里安装了附加油箱,这倒不是巡航距离不够,多点油总是好的,能以防万一。
周至柔派来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轰炸机领航员,负责前一段航线的领航。对于他的好意,林俊没有拒绝,虽然自己对前一段的航程还是比较熟悉,但多份力量总是好事。
9月24日一早,两架DB-3远程轰炸机从南京大校厂机场腾空而起,临行前安德卢普夫让林俊放心,尽管在远东放开手脚,这里由他在出不了什么问题。虽然兄弟的能力林俊很清楚,可对淞沪的战事只能是悲观的态度——目前的大势所趋,历史的巨轮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动作而又过多的变化,希望自己回到这边时南京还在自己人手里。
林俊和费科奇诺夫乘坐第一架轰炸机,这架飞机的机长维拉约夫中尉,而目前在领航员位置的是国民党空军的少校领航员张志强。林俊的另两个随从斯诺尔尼克和兰德斯科奇在第二架飞机上,这轰炸机比不得客机,塞进两个人就已经显得比较拥挤。
手头没有任何关于张鼓峰地区的资料,而自己脑袋里残留的那些记忆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段航程时间长又无聊,林俊只能选择聊天和睡觉。做过长途飞机的朋友知道,接近10个小时的飞行是非常疲劳的,而且这轰炸机可没有后世的那些客机舒服,不仅噪音大,还透风。在4000米的巡航高度飞行气温也低,就是穿着防寒服人长时间不动也难受。
林俊现在坐的位置原来是投弹手的座位,而费科奇诺夫坐在领航员身后的一张小型折叠椅上。看着身材高大的费科奇诺夫一直窝在那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椅子上,林俊有点想发笑——穿着防寒服的费科奇诺夫活脱脱的像只冬眠的大狗熊。
为了让这漫长的旅途不显得过于沉闷,林俊选择了聊天。
“张少校,这段航程你很熟悉是吧?”
一听边上的苏联将军在对自己说话,张志强连忙转过头:“安德烈将军,这条航线还没人飞过,我是因为参加了几年前的航空测绘才被调来的。这边的地标和地形相对而言我熟悉些。您可以和我说俄语,我能听得懂,10年前我在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就在莫斯科边上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
周至柔告诉过自己这位张志强是他手下最熟悉航空坐标的军官,不仅经验丰富,还是国民党航空委员会里专管领航训练的主管(1937年的国民党空军的军衔非常有意思,它比陆军要高两级,就像这位张志强的军衔是空军少校,但他的军衔又是和陆军的一个上校平级的,所以一个30出头的少校主管国民党的飞行员领航训练就不奇怪了.)。
“哦,没想到你在茹科夫学院进修过,我家就在茹科夫学院里,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到我家去做客。”
有时候感觉这个世界实在是有些小。
“呵呵,一定一定。现在有时候还会想起学院里的生活,我在那一直学习了两年。”说道在莫斯科的日子,这个张志强还显得有些留恋。
“那你在学院里学习的是什么?”
“主要的科目就是领航,后来还学习了战斗机的驾驶技术,可在您面前,我只能勉强算个合格的领航员了。”
“呵呵,谦虚了。”
感觉这个张志强还比较热情,林俊也高兴在飞机上能找到个聊得来的人。这时林俊看到自己的机要秘书在边上是窝着无所事事,轻轻的踢了他一脚(在声音嘈杂的轰炸机里,有时候大声喊还不如用脚来说话。)。
“别窝着不动,过来和张少校聊会,我到后面去转转。”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