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好事做不得?
妈妈每天都会买一份报纸。这天,妈妈看到报纸上登载了一条新闻,说是一位老人摔倒在一辆电动自行车前,别人立即把她扶起来,但她硬说是人家撞倒的,因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碰瓷”的官司。妈妈对孩子说:“以后不要做什么“好人好事”,这个年头,好事做不得,越做越“缺德”。”
一个星期天,孩子向妈妈讨了买报纸的差事,高高兴兴地跑出家门,正当拿着报纸回家的时候,看到了前面一个老太太,拎着很多东西在艰难地走着,孩子想上前去帮助拎一下,但是突然想到妈妈说过的话“好事做不得”。就在老人身后慢慢地晃悠。等老奶奶上了电梯,孩子才不慌不忙地跟着按了电梯的按键。
到了家,一看,前面走的老太太竟然是自己多时不见的外婆……
专家解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道德法律化的要求,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自古以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被视作高尚的道德情操。“子孝父心宽”,尊老爱幼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尊老爱幼应从家庭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老人要经常与老人交流和沟通。
除照顾他们的物质生活外,更多关心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尽量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开展有意义的社交,帮助他们从事一些情趣高雅、有益健康的活动。对待老人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地做工作,不要斤斤计较。要坚决反对嫌弃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不要因为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而动摇自己自觉地履行孝敬和赡养老人的义务。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尊老爱幼的榜样,悉心照顾老人起居,嘘寒问暖,尊重老人意愿,家中事务尽量让老人参与意见,不与老人斤斤计较。爸爸妈妈要成为“知心妈妈”“知心爸爸”,老师要成为“知心老师”。
我们的教育应当实事求是,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更应注重积极的、向上的、正面的教育,而不是消极的、灰暗的抱怨。孩子心灵的诉说要有一个对象,什么叫沟通,沟通就是倾诉和倾听,你听我说,我听你说,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一员,孩子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才会懂得尊老爱幼,和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误区
1.只养不教。以孩子为中心,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性格霸道的孩子不可能尊老爱幼。
2.只教不养。家长不尊重老人。不懂得老人心理,不关心老人冷暖,对老人冷漠、嫌弃,甚至虐待,孩子耳濡目染,受到负面的影响。
成长故事
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品格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我们就开始告诉他沉香9岁时就学会孝敬父母,孔融4岁时就学会了谦让。作为长辈,我们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尊敬老人,关心父母,还经常带他去敬老院探望。同时,爱护更小的孩子,家里氛围很亲密和谐,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里。对于孩子一些好的行为,比如从超市回来帮助公公婆婆拎东西,把好吃的东西留给爸爸妈妈,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玩,都给予及时表扬。
有件事情,让我这个做妈妈的一想起来就很感动。在他只有3岁还睡在婴儿床上时,有一天,我在他身边的大床上睡着了,隐隐地感觉身上有东西动,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一边的孩子从小床的栅栏空隙里伸出胖胖的小手,使劲儿把滑在一边的毛巾被往我的肚子上拽,嘴巴里还叨唠着“盖、盖”……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丢掉这份爱心,而是要让它发扬光大,温暖更多的人。
相关链接《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住了,索性连饭也不吃了,这太荒谬了。比喻因为偶然挫折,要做的事情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