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一位“特殊”的学生
小黄是个高干子弟。到学校来后结交了一群不三不四的朋友。渐渐地他变了,把头发染成金黄色,还做了几百元的“离子烫”;他进校园不肯穿校服,要穿自己的衣服,实在拗不过老师,就把鲜红的内衣帽子露在校服外面,把校服的拉链尽量敞开,露出自认为漂亮的“自由服”。学校找家长来谈孩子的问题,孩子母亲说:
“仪容仪表问题是小事一桩,我回去跟孩子说说。”以后,再约见家长,他们都不肯来了。
这天,学校门口来了一群“小阿飞”,当小黄刚出校门,就被这伙人一顿暴打,小黄的鼻梁骨被打骨折了。学校报警,派出所的警察把这伙人都带去审查,结果得知,小黄用手机联络许多社会青年,与这伙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专家解析
事情的发展令家长始料未及。现在的孩子是一个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现在的家庭逐渐呈现核心家庭的趋势,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状态。很多时候,作为成人都感到和孩子之间有一种若隐若现的“隔膜”,处于若即若离的关系之中。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必然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这是他们脱离对父母等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心理的需要,他们会有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人生的目标。
人们往往忽视青少年心理研究。常常以大人的心理来取代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心理的残缺。教育先知者提出“老师和家长要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要用青少年的心理去看待、解决问题。青少年转型期的心理障碍,也需要我们“蹲下来”才能真正“透视”,更需要积极探求良方,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机体。
作为家长,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当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迎接风雨,克服困难;应当和孩子共同学习,汲取新鲜知识;应当严慈相济,爱而有度,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作为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服务者。带着神圣的使命与爱心,给学生以人格的感染、进取的勇气、美感的熏陶、成长的快乐、生命的提升。
教育误区
1.文过饰非。以自身好恶和关系亲疏判断人,难以培养孩子正直的品质。
2.明哲保身。“直来直去会吃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
3.敷衍了事。不一视同仁,忽视低期望的孩子,指责批评多,表扬奖励少。
4.照本宣科。只做表面文章,不深入实际;只触及皮毛,不触及灵魂。
成长故事
朴素的“运筹学”
妈妈是个护士,做什么事情都干净利索。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做饭,她一边做,一边说:“很多事情只要安排得当,是可以做得又好又快的。比如,我在炒鸡蛋的时候,就在等油烧熟的同时搅拌鸡蛋,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怪不得妈妈每次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做好饭。
我家晚饭的时间总是7点整,妈妈说:“这是为了边吃饭,边看新闻联播,一举两得。明明可以省下来的时间为什么要浪费呢?”
出去吃饭时,妈妈让我注意观察服务员们收拾碗筷的情景。她说:“有的服务员不会把碗筷码齐,来回跑好多趟;有的动脑筋,想办法,大大小小一次全部拿走,多有效率啊!”于是,我经常试着用最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长大了,我才知道,这样的办事方法叫做“运筹学”。我暗自得意,我能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运用了妈妈教我的朴素的“运筹学”。
相关链接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是指说话、做事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如膝痒搔背;或做事不切实际,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而不是一语破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