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减负”还是“增负”
孩子上小学,妈妈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上中学,爸爸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孩子参加兴趣班,“替”孩子选择兴趣……最忙乎的是家长。家长忙了,孩子却没事情可做了;家长乐此不疲,孩子却在一边“旁观”……
“减负”了,记者要听听孩子“解放”后的快乐感受。谁知,一个小姑娘愁眉苦脸地说:“以前,我妈给我报了三个兴趣班;现在,我妈说这回有时间了,不能闲着,又给我报了一个兴趣班,我苦死了,哪儿有快乐呀!我每天真是度日如年啊……”一个男孩告诉记者说:“我爸逼着我学习钢琴,我不爱学,他就打我,还说什么有特长,考大学可以加分!”
专家解析
父母们正在经受一场革命:一是“有学上”还要“上好学”的问题;二是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问题;三是“应试教育”的倾向问题;四是资源配置不合理而“择校”问题;五是教育系统内在活力不足而“择师”问题;六是城乡和校际间差距较大的“教育公平”问题;七是“进路”的转归去向问题;八是因为就业带来的“择业”问题。家长们对设计孩子的未来兴致勃勃,孩子却觉得苦不堪言。家长着急万分,替孩子花钱、替孩子受累,到头来孩子非但不领情,反而一个个感觉被爱得“死去活来”。
我们真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可以替孩子做这做那,但我们代替不了孩子成长呀!你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不愿意学、不想学、不好好学,你岂不是白花钱?
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反而喧宾夺主,把“陪”变成了“替”,把“配角”当成了“主角”。
目前,国内少儿培训市场规模超过300亿人次,并且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儿超过1亿人次。政府的“禁补令”虽然管住了学校,但是各种校外补习班的热度却越来越高,在“赶场”的火热培训市场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链。
人民群众需要优质公共教育服务,需要教育秩序和公平,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教育的生机活力。
教育误区
1.过度保护。恨不得一辈子跟着孩子,照顾孩子,孩子始终不能自立。
2.片面要求孩子“听话”,顺从,不准违抝家长和老师。
3.霸道不讲理。相信“棍棒出孝子”,打骂、责罚孩子,缺少家庭民主。
成长故事
故事的启迪
妈妈发现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精神不集中,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就让孩子每日上学之前高喊三遍“学习时要精神集中”,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反映没有什么大的改观。
于是,爸爸给孩子讲了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的事迹。讲了安培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分析了安培取得成绩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安培搞科研时专心致志,决不允许有其他的事来干扰他。有一次,安培认真地写了一张“安培不在家”的字条,端端正正地贴在自己的房门上,然后就插上门躲在屋里专心工作了。一天,安培外出办事回来,由于他完全沉浸在研究内容之中,当他发现家门上贴着“安培不在家”的字条后,自言自语道:“啊,原来安培不在家,我改日再来!”随即转身而去。
爸爸讲完了故事,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对安培的表现极感兴趣,并产生了向安培学习的愿望。以后,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孩子上课渐渐地能集中注意力了。
相关链接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
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反客为主,本末倒置,而非客随主便,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