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2300000029

第29章 文史典籍(4)

这在《西游记》的第八回中交代得清清楚楚,沙和尚被观音菩萨降伏,情愿皈依正果,主动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唯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记载,沙僧的原型深沙神脖子上那串骷髅是三藏法师的前身,据说唐僧曾两度被深沙神吃掉。在元人杂剧《西游记》中,深沙神已改名为沙和尚,脖项上也开始有了九个骷髅头。该杂剧说唐僧“九世为僧”,被沙和尚吃了九次,由此可见,把九个骷髅头挂在脖项上是沙僧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

趣味链接:古人为什么会以人的头骨来进行装饰?

在古代许多的原始部落中,由于当时生产力落后和文明不发达,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所以普遍存在猎首,并以人的头骨作为装饰的习俗,以表明自己的勇敢。

根据史书记载,自远古至汉代,常以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来作为军人论功行赏的凭据。蔡琰在《悲愤诗》中写道:“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就是对一些少数民族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描写。吴承恩对沙僧脖颈上的骷髅所作的描写,绝非胡编乱造,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019 ■ 《西游记》中的妖怪为何要吃唐僧肉呢?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书,成书于明代,是作者根据唐太宗时僧人玄奘不畏艰难险阻独自一人去天竺(今天的印度)取经的故事,然后参照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加工改编而成的。

妖怪抓走了唐僧,要吃他的肉是《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那么,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的肉呢?

首先,唐僧肉是《西游记》的矛盾焦点,写妖怪要吃唐僧的肉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这种安排一方面表现了妖怪的凶恶,衬托了唐僧的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造矛盾的需要,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把民间传说中的妖怪与取经队伍对立起来,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其次,唐僧肉来源于民间传说,这种安排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民间都流传着唐僧是如来弟子金禅子转世,已有十世修行,谁要是能吃上他的一块肉就会长生不老的说法;更有女妖精如能取其元阳即可修炼成太乙上仙的说法。如此看来,唐僧肉确实有着令人难以抵抗的诱惑力。

因此,吴承恩就安排了一连串的妖怪为了吃块唐僧肉而处心积虑地设下圈套捉拿唐僧的故事。如此设计情节、组织故事实在是太妙了,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趣味链接:《西游记》中的中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寓医学于文学之中,用多种形式普及医学常识,给人很多有益的启示。如在书中第六十八回中,写孙行者到朱紫国揭了招医求贤的皇榜,入朝为国王治病。书中借行者之口强调诊治疾病要“四诊”合参的重要性时说: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齐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与狂言;

三问病源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

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这段文字概括了“四诊”的内容。特别是这种歌诀形式的描写,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容易记忆,可与中医学中传统的“十问歌”相媲美。

接着又在第六十九回中描绘了“悬丝诊脉”的过程,他请国王坐在龙床之上,后按双手寸、关、尺脉象。最后综合分析说道:“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那国王闻言,满心欢喜,并说:“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

书中还借沙僧之口说:“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又借猪八戒之口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把大黄、巴豆两种药物的性味、功用及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020 ■ 《红楼梦》究竟是不是曹雪芹的自传?

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书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事实上,《红楼梦》根本就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书中的贾宝玉也不是曹雪芹。其原因是,贾宝玉和曹雪芹两人的出身不同,他们所过的生活也相差甚远。

书中的贾宝玉出身于一个大富之家,是个“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富贵闲人”,而曹雪芹是不是这样的人呢?根据曹雪芹的生平资料,他的生活经历和书中所塑造的贾宝玉的生活经历是相差甚远的:襁褓之中的曹雪芹就遭遇了巨变,家道开始败落。他过的是穷愁难挨的贫民式的生活,哪能像书中的贾宝玉那样,每天身边都围满了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在大观园中风流快活呢?

由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根本就不是曹雪芹的自传。

文学家在创作时,往往都在主人公的形象里面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曹雪芹也是如此,他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时,寄托了自己对政治、社会、人生的某些思考、愤慨和向往。如果读者把这个当做是曹雪芹年少时的生活写照,那未免太荒唐了。

趣味链接:《红楼梦》这一书名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甲戌本《红楼梦》书首的《凡例》,其中写道:“《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又曰《********》,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然此书又名《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由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该书命名为《红楼梦》的原因。

又如何理解“红楼梦”这三个字呢?原来“红”同“朱”,“红楼”也即“朱楼”,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在“红楼”两字的后面再加上一个“梦”字,寓意着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是南柯一梦。另外,这一命名也清晰地展示了传统封建意识对人性的禁锢以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021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卒于何时?享年多少?

曹雪芹卒于何时一直是红学界争议很大的问题。对此,红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壬午说”(1763年)、“癸未说”(l764年)及“甲申说”(1764年初春)。

胡适坚持“壬午说”,他凭甲戌本“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脂批,认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

周汝昌提出“癸未说”,建议把曹雪芹的卒年改为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

另外,还有的人坚持“甲申说”,认为曹雪芹卒于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春末,曹雪芹已病故。敦诚就为他写了“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年华付杳冥”的挽诗,其中就两次提到了“四十”这个数字;张宜泉也在《伤芹溪居士》诗题下注明雪芹“年未五旬而卒”。

因此,曹雪芹应该卒于甲申(1764年)春末,享年应在四十至五十岁左右。

趣味链接:曹雪芹的名字是来源于“雪底芹芽”这道菜吗?

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业余的烹饪专家,《红楼梦》一书中就有大量有关食物的记载和饮食细节的描写。他本人的名字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起曹雪芹这一名字,是因为他生前最爱吃“雪底芹芽”这道菜;又因为苏东坡有诗云:“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所以,喜欢美食和诗词的曹雪芹便自号“雪芹”。

022 ■ 《红楼梦》一共写了多少个人物?

著名的红学家徐恭时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数量进行了新的统计。他的统计数字是在历年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为底本,然后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做成札记,广览各家表谱,在相互核对后把人物归类而得出的。

宁荣两府本支:男16人,女11人;眷属女31人。

贾府本族:男34人,女8人。

贾府姻娅:男52人,女43人。

两府仆人:丫头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

皇室人数:男9人,女6人;太监27人,宫女7人。

封爵人数:男37人,眷属14人。

各级官吏:既有姓名又有职位者26人,单有职位而无姓名者38人;胥吏3人。

社会人物:男102人,女71人;医生14人,门客10人;优伶男6人,女17人;僧道男17人,尼婆49人;连宗男4人,女4人。

外国人:女2人。

警幻天上:男6人,女19人。

合计:共975人,其中男495人,女480人;有姓名记载的732人,无姓名记载的243人。

趣味链接:《红楼梦》中为何有两个宝玉?

《红楼梦》中,有甄(真)、贾(假)两个“宝玉”。这是为什么呢?

清代有位名叫“二知道人”的旧红学家曾对甄宝玉这个形象作如此分析:“雪芹写出一甄宝玉者,恐阅者误以贾宝玉为绝特也。笔下之假宝玉只此一人,世上之真宝玉正复不少,所以甄宝玉之模样与贾宝玉同,甄宝玉之举止议论皆与贾宝玉同。女娲所炼之石,尽人情缘矣。”

这位“二知道人”颇具慧眼,没有从甄、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着手,而是从“真”、“假”宝玉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了艺术形象是现实人物的反映这一特性。他认为曹雪芹之所以写出了一个贾(假)宝玉,是因为世上有很多的甄(真)宝玉。这个说法应当说是正确的。

023 ■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就是指以林黛玉为首的十二位女性吗?

“金陵十二钗”是指以林黛玉、薛宝钗为首的十二位经常出现在大观园中的女性。《红楼梦》一共描写了九百多个人物,那“金陵十二钗”的说法是实指还是概指呢?

“金钗十二”最早出自南朝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它的意思是形容美女头上的金钗很多,后用以比喻妃嫔或姬妾众多。

作者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就交代:“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在甲戌本“凡例”中也有:“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据此,大多数的读者都认为“金陵十二钗”指的就是正册里的十二位女子,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第五回中对“金陵十二钗”又有了新的交代,其中有下面的对话。

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微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再看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通过以上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金陵十二钗”只是一个通用的名称而已,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三类,全部加起来应该是三十六名女性。

贾宝玉首先看的是“又副册”,上面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此人指的应该是晴雯。

接下来他看的是副册,上面说道:“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通过后面的故事可推知,此人很可能就是香菱。

但是,副册中还有十一位女性和又副册中的十位女性没有被提及,所以后人无从确知究竟指的是哪些女性。不过,庚辰本《石头记》中的第十七、十八回对此也提及过,将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人归入副册,但后来这种归类却遭到了反驳,被认为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作者对没有提到的其他女性人物,本来就是泛指,并没有确切地安排她们的位次和明确说明她们是属于副册还是又副册。

趣味链接:“金陵十二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读过《红楼梦》之后,我们就会明白“金陵十二钗”的划分标准是她们各自地位的高低贵贱。

正册以林黛玉为首,另外十一位分别是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副册以香菱为首,她们的身份肯定低于正册中的“十二钗”,可能只是处于妾的地位,其中身份相对高一些的也就只有尤二姐、尤三姐等人。即使如此,她们与又副册中的相比,又是高人一等的。

又副册以晴雯、袭人位居前两位,由此可知其余的十位地位更低,而且这十二人很可能全都是丫鬟、戏子之类的人物,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024 ■ 古时讲求“经学”,那“红学”是怎么来的呢?“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关于“红学”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原来,清乾隆以后,讲求“经学”的风气日盛,许多学者都埋头研读经书。据传,松江县有个叫朱子美的文人,不攻《四书》《五经》,喜读小说。自言“平生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

一天,一位朋友来看他,一进门就见他正在埋头读书,便笑着问:“先生现治何经?”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说:“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字写做“經”,“經”去掉一横三曲,正是个“红”字。这个小故事流传开来,“红学”就成为了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专有名称了。

到民国初年,“红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研究。五四运动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称为“新红学派”。

现如今,学术界对“红学”的研究更是推向深入,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了。

趣味链接:《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同类推荐
  • 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本书精心编选了精彩的感恩故事,有对亲人的感恩,有对朋友的感恩,有对老师的感恩,也有对生活的感恩。一篇篇风格各异的美文,将带领青少年读者走进不同人的视野之中,通过阅读他们的记忆,分享他们的故事,了解“感恩”这一美德的深刻内涵,得到人生的启示。
  • 汤姆的午夜花园

    汤姆的午夜花园

    一天深夜,楼下的古董大钟竟敲了十三下,这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汤姆家平日里放着垃圾桶的后院突然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夏日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汤姆没有脚印也没有影子,还能穿墙而过……随后,一切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时间忽前忽后,季节忽然冬季忽然夏季,人也忽大忽小…… 本书于1958年获得在世界上知名度颇高的卡内基奖。本书已被拍成电影,被公认为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 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

    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

    这是一个叫皮卡的男孩,快乐而又波折的成长故事书。这个孩子,在出生前就因医生误诊而差点丧命,出生后还没来得及享受父母爱护,就被送回老家做了“半留守”儿童;好不容易在乡下闯出了他的一片天地,又忽被带回北京开始了上学。多彩的乡下与单调的城市、撒欢的生活与规矩多多的生活,皮卡在人生开始就经历了身不由己的苦恼。随后,又身体力行地带我们去经历了一系列的成长的故事和生命的考验,比如友谊的、家庭的、人性的、道德的,甚至社会的。皮卡的故事是真实的、平凡的,也是多彩的。让我们跟随他,去继续体味人之初的真善美,体味成长的酸甜苦,体味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吧!
  • 小猴尼尔的邻居

    小猴尼尔的邻居

    《小猴尼尔的邻居》这本童话集是儿童文学作家林华玉从《意林》《格言》《故事会》《儿童故事会》《才智》《启迪与智慧》等刊物发表的上千篇作品中千挑万选而成,里边精选的童话故事每一则都讲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故事精彩,寓意深远。小读者读后定会从中学到做人的经验,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孤星燎渊

    孤星燎渊

    燎渊从华夏来到异世界,收圣女,收公主,收神兽,且看燎渊在另个世界无敌
  • 重生的剑皇

    重生的剑皇

    杨云,曾经的剑道至尊,为寻求突破那最后的桎梏,深入绝地,最终的结果却是重生异世。重获新生的他,又将在异世经历怎样精彩绝伦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千亿萌宝宠上天

    千亿萌宝宠上天

    五年前乔语蒙不顾一切的嫁给付千臣,最终以离婚收场,甚至被要求打掉属于他们的孩子……五年后,乔语蒙带着孩子回归,付千臣却又不肯放手了。乔予希:那啥,叔叔你做我爸比吧!付千臣:我觉得可以。乔语蒙: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皇帝召唤系统

    绝世皇帝召唤系统

    叶魔天穿越成落魄皇子,却激活了绝世皇帝召唤系统!系统最终目标:成为绝世皇帝!系统最强效果:可召唤万界猛将协助!三国战神吕布,勇猛无双,傲视群雄!齐天大圣孙悟空,手中千钧棒无人能敌!火影鸣人,仙人模式,嘴炮无敌!更有倾国倾城嫦娥仙子、暴力无双春野樱、妖媚狡诈苏妲己、霸气迷人汉库克……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叶魔天誓要成为绝世皇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华龙将

    中华龙将

    十年前他是一位铁骨军人,是血龙特种部队的总教官,一位功名闪耀的少将威震军界。因为‘强暴’案件让他受尽世人唾骂黯然离去。十年后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杀手,他的名字让地下世界胆寒。
  • 中国仡佬族

    中国仡佬族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着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 一支荻花秋瑟瑟

    一支荻花秋瑟瑟

    古灵精怪小记者为了维护正义与大佬斗志斗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伊芙露娜战记

    伊芙露娜战记

    卡拉迪亚,犯罪者的天堂,普通人的末日。卡拉迪亚,战火纷飞的大陆,国家动荡的时代。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卡拉德帝国分裂以前。传说那曾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犯罪、没有邪恶的乐园。却被远超凡人的、未知的力量毁灭。如今,一个注定不凡的少女,无意间唤醒了那本该不复存在的,来自远古的敌人……——————————————————本作以骑马与砍杀为背景,讲述了一只女王和她的诸多部下们一步一步登上巅峰的故事……新人新作,绝不进宫。书友群:54130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