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的时候,宫里传来了皇上口谕,召端王进宫。
此时进宫,肯定是为了昨天端王回程的路上遇刺一事。
皇上是到了晚上才听人说起端王遇刺一事,对于他来说,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儿子却遭人截杀,这当然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事情。
不过可惜的是,刺杀端王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京兆尹也没查出来。
端王进宫以后,一直到了晚上,才有人向方初晴汇报王爷回来了。
可是,王爷去了书房。
方初晴听了一愣,随即觉得不对。他们昨晚刚亲热,临走时端王也很高兴,让她晚上等着他,还要几个丫鬟把他的东西搬入了她的房间,明显从今晚开始,就要和她住在一起了,怎么回来反而直接进了书房?
她觉得一定有什么烦心的事情,所以端王才会一个人进了书房。于是又打听详细,才知道不止端王一人在书房里,还有端王的几位谋士和幕僚、清客等人也都在书房里议事。
她心念一动,好奇心顿起。于是命令厨房里将中午就准备的绿豆百合汤盛了一大罐子,让兰叶端了,主仆二人朝着书房而去。
书房的院子里有两名侍卫守着。见方初晴带着名丫鬟端着托盘而来,抱拳行了个礼。
方初晴和气的说道:“我特地送百合汤来到,不知道王爷议事完了没有,我方不方便进去?”
两名侍卫互相看了一眼,他们都是端王的随身侍卫,知道王爷王妃两人正是好得蜜里调油的时候,所以也不想过于为难方初晴。其中一名年长的说道:“王妃且稍等。待我进去禀了王爷。”
方初晴点了头,笑着看那名侍卫进去。
院门打开,依稀传来里面说话的声音。
“看来皇上是受了太子的挑唆,要不然也不会如此责备王爷。”
又有个声音叹息道:“王爷遇到刺杀,皇上不去追究凶徒,反而责怪王爷引来是非,真是让人为王爷不平啊!”
听到这里,方初晴已经明白了端王不高兴的来由。
那名年长的侍卫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歉意,对方初晴说:“王爷说,让王妃把百合汤交给属下,请王妃先回去早点休息吧。”
方初晴有点失望,转念一想,他让她回去也是常情,这时候的男子都要求女人只要持家,安守自己的本分就好,怎么还会去要求女子一起来参与自己的事业呢?
她脸上没有露出失望,反而甜甜的对守门的侍卫一笑,说道:“那就麻烦您端进去。这碗和勺子都是干净的,大勺在罐子里,这里,还有一小碟白糖,万一哪位觉得不够甜,可以再加的。我就先走了。”
她转身从容的离去,一路上也不言语。只有兰叶知道她的心思,小声的埋怨说:“王爷也真是的,大老远的给他送甜点,他也不出来见一见王妃。”
兰叶的话让方初晴听了更是心烦,不过想想端王目前的处境,昨天遇上那样厉害的杀手行刺,今天反而被叫到宫里听了一顿训斥,换了谁都会心烦,哪里还会想得到她?
“好了,不要说了,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不许在外面乱传,知道吗?”
兰叶不服气的问:“那连竹叶也不告诉吗?”
连竹叶也不告诉?方初晴想了想,于是说道:“如果你确信竹叶不会再告诉别人,你当然也可以说给她听。但是你要知道,这世上也是没有秘密的。只看知道秘密的人多还是少而已。”
兰叶眨了眨眼睛,不解的说道:“王妃这是什么意思啊?奴婢不懂!”
方初晴苦笑了一下,也难怪她不懂,她怎么可以理解呢?连她自己都觉得拗口。
她直接说道:“意思就是让你不要说,守口如瓶。竹叶不知道比知道的要好。有些事情,都是要埋在心里,看在眼里的。”
其实,她自己也觉得怎么一下子自己考虑事情、看问题比以前多了一份谨慎,大概是吃了一些亏所致吧!
方初晴一直等到夜深,也不见端王回房。实在等不得,她也就自己先睡了。
第二天醒来,见到自己旁边的床铺平平整整,就知道端王昨夜确实没来过。
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从心里涌起。
来不及多想,就有管家老周在外请示,说王府外面有许多人谢恩。
“谢恩?这是为了什么?王爷知道吗?”
管家回道:“王爷一大早就去了京兆尹府,要督导他们查明前儿那帮刺客的来历,不在府内。”
“这样啊。那么平日里王爷不在,应付外面往来的应酬是哪位管事?”
“是白管事,如今正在外面等候王妃的指示。”
“那好吧,叫白管事进来。我问清楚是什么事再说。”
老周于是退下,换了那白管事上前。白管事就是收了方初晴那家玩偶店的那名管事。
方初晴看到他,不由噘了噘嘴,想起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心里觉得遗憾极了。
白管事对她说明了外面的情况。原来,外面的那一帮人都是昨天方初晴吩咐官府衙差帮忙善后的那些人或者家属。
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感谢王妃的仁慈而来。平日里,那些京城的豪门大户,哪个不是横行霸道,作威作福。虽然昨天他们也是受害者,但是端王府能够想到善后就已经让他们很感谢了。要知道,许多人家里可是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方初晴听了不禁皱眉问道:“京城是大华国的国都,照道理也是富饶之地,怎么还会有人家里穷成这样呢?”
白管事苦笑了一下,对方初晴说道:“王妃有所不知,虽然京城是国都,可是国都也曾经两次遭到塞外胡人洗劫,胡人性子野蛮,没有开化,所到之地,烧杀抢掠,老弱皆不能幸免,女人更是遭罪。为了抵挡胡人,京城周围已经是很少成年男子了,皆因为都被朝庭强令入伍,导致京师内比目皆是妇孺啊!”
白管事的话让方初晴大吃一惊,回想自己在京城内也就偷偷出去过几次,之前自己还笑话枉有京都之名,却不繁华。还以为是这个时代经济不繁茂的原因。哪里知道还另有关联?
想到这里,她不禁又问:“为什么我们不迁都呢?大华国附近除了胡人,可还有别的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