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3800000036

第36章 欲成大事,不可无慎(3)

曾国藩虽然平生谨慎,忍让为怀,但是遇到与自己为敌,暗中败坏自己的人,他也决不手软。他与胜保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是一例。

胜保,字克斋,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1840年举人,考授顺天府教授,历官光禄寺卿、内阁学士等,1853年在河南、湖北、安徽、直隶、山西、山东等地镇压太平军,咸丰皇帝特赐神雀刀,许其先斩后奏,权势显赫。1857年2月以副都统衔帮办安徽、河南“剿匪事宜”,进攻捻军。但胜保以“客军办贼”,无自练之兵,无治饷之权,所以每战辄败,人称“败保”。胜保虽“不知兵,尤不晓事”,但“满腔忌刻,其志欲统天下之人”,对异军突起的湘军总想染指,从1858年到1859年,曾千方百计想并吞湘军,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激成与“楚军不相容”的尖锐矛盾。1860年秋英法联军进攻京津,胜保奉命节制八旗禁军及各路勤王之师,奏准调鲍超军北上。曾国藩、胡林翼一眼就看穿了胜保吞并湘军的险恶居心,是“挟君命以谋夺楚军者”,因此,如前所述,采用“按兵请旨”之策,或由曾、胡一人亲自统兵北上,挫败了胜保的企图。

湘军势力伸入安徽时,曾、胡认为,胜保不走,就无法在安徽站稳脚跟,因此,必欲挤胜保出安徽而后快。但胜保并不甘心,在朝中,他有恭亲王奕忻撑腰,这还不够,他虽不知兵,但也知“无兵不能自立”,没有坚强的武力后盾,别想与曾国藩的湘系集团相抗衡,因此,使出招降纳叛的本领,培植亲己武装,他招抚过李昭寿,后来招抚过宋景诗,而最终与苗沛霖“相为倚重”,苗沛霖集团成了胜保与湘系集团抗争的法宝。

两派纷争不已,形同水火。但政治形势决定胜保与曾国藩的满汉之争必败无疑。

自1860年曾国藩被擢两江总督,次年令节制四省军务后,湘系集团平步青云。同治即位后,慈禧“尤意倚湘军”,出现了“官员非由两楚出身不能遽膺优荐,将帅非与楚军结纳不能予以嘉名”的局面。在安徽战场上,自1861年后,朝廷先后任命湘系集团中的头面人物李续宜、彭玉麟、唐训方巡抚安徽,督师剿捻。在朝廷看来,只有湘军才能消除“心腹之大患”,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9月、10月间,湘军在安徽战场上节节胜利,连拔安庆、桐城、池州、舒城、宿松、铜陵、芜湖等府县城池。表明湘系集团已成为稳固清政府统治的中流砥柱。清政府为了换取曾国藩湘系的支持,牺牲自己忠实的奴仆也是在所不惜的。如果胜保识时务,激流勇退,保住既得利益和身家性命是不成问题的。

但曾国藩对胜保寸步不让,朝廷对湘系集团的倚重也毫不动摇,胜保向主子大发牢骚说:“未闻汉有彭越、英布遂不复用韩信、陈平……亦犹此时不能因有楚师而遂不容复有他师也……在楚军动辄连衔要结,众口一辞:而奴才一介孤臣,安能与之较长短?况奴才与官文未握兵权之先,即蒙先皇帝厚恩,赐印赐刀,久任统帅,较之李续宜等更多效力数年!现当我皇太后、皇上信任楚军际,奴才既不必与之争功,亦不屑与之负气!”

其实,朝廷也不愿牺牲奴才,调胜保西行,就是要他离曾国藩远些,不要与之较长短,争得失,相互倾轧了。曾国藩集团与胜保集团由暗斗到明争到取胜,表明汉族官僚与满洲贵族权力发生倒转,满洲贵族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成为可以左右时局的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当然,慈禧太后绝不会任由曾国藩集团膨胀性发展,她也决不会放松对曾国藩的防范,只不过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权且如此。她自有对付曾国藩的妙法。

曾国藩向以思虑深远闻名,他不可能不为自己和诸弟长久打算。既然自知有功高震主之嫌,如何防危虑败,未雨绸缪,求一个好的下场,就是一桩学问。这其中体现的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处世经。

曾国藩在诸弟为官之后,屡屡教诫他们正确对待富贵与权位。尤其是对那位贪财自傲的沅弟(国荃),他反复开导,叮嘱再三。同治元年五月,湘军既得安庆,正包围金陵,他警告两个弟弟说:“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金陵即将攻破之时,他又告诫两个弟弟说:“古来成大功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子仪)外,没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他害怕功败垂成,勉励弟弟须有极强的警惕性和忧患意识;又怕成大功大名时,飞来无名横祸,故勉励弟弟须有深临履薄的畏惧之情。他还多次写信给在乡间的曾国潢,嘱咐他“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己:‘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及至金陵攻克,兄弟封侯封伯之后,他又多次写信给颇有抑郁之气的九弟,劝他“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在攻克天京前,曾国藩对于如何处理大功后他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天京陷落的消息传至安庆以后,他更是绕室彷徨,彻夜思考,对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当曾国藩从安庆赶到江宁的时候,持盈保泰的解决方案已完全成熟。

曾国藩防危虑败,明哲保身的方案中,裁军自抑、自削羽翼是最重要的步骤。

曾国藩语录精粹:

弟弟对于时势,阅历逐渐从浅显到深刻了,但信里却露出来一种骄气来。人生在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一骄傲,就满足;一满足,就倾倒。凡属动口动笔的事,讨厌人家太俗气,嫌弃人家鄙薄,议论人家的短处,揭挖人家的隐私,都是骄傲的表现。不管指出的这些是不是正当,就是正当切中要害,也为天道所不许可。

——咸丰十一年正月

5.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虔信程朱理学的学者,不幸的是那个时代把他造就成了一代中兴名将。从1852年奉旨兴办团练开始,到1872年他死前的一二年,他一直在过问军事。他仿照明代戚继光创建了一支不同于绿营军(官兵)的新型军队,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正当它处于威震四海的顶峰时期,曾国藩下令解散它。他为朝廷创建了一支军队,却为自己解散了这支军队。

曾国藩自从“特开生面,赤地新立”拉起一支从团练改编而成的军队——湘军时,便汹汹然地冲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最前列,此时他完全被维护皇朝的义务感和炫耀自己的功业心交融在一起。但在以后的征战生涯中,不仅战事棘手,屡屡受挫,而且也时常受到来自清政府内部的多方掣肘,真可谓身陷炼狱,备尝艰辛,但他毕竟都竭蹶经营,“咬牙立志”地坚持了下来。在1857年回家守制时,他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军出征以来的经验教训,后来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曾有所提及: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年,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清军江南大营被再度摧毁之后,清朝绿营武装基本垮台,黄河以南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足以与太平军抗衡,因而不得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依靠他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那拉氏上台之后,又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让他督办四省军务,身负昔日五位钦差大臣的职权,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事权归一,易于成功。

但是,自从进军雨花台以来,曾国藩兄弟迅速扩军,使曾国荃所统由2万余人增至5万人,曾国藩指挥的部队由几万人扩大为12万人,除于赣、皖厘金和数省协饷外,增辟粤厘和湖南东征厘金,这就使清政府不能不渐生疑惧,感到这对它是一种潜在威胁。湘军攻陷九江,尤其苏、杭各城相继沦陷后,清政府的这种感觉与日俱增,隐隐感到自己的最大威胁已不再是行将失败的太平天国,而是手握重兵、广揽权利的曾国藩了。

从这时起,清政府对曾国藩的态度就开始冷淡下来。因此,当他在1858年再次出山时,则变得十分注意自我克制,特别注意调整自己和清廷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历史上那些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有鉴于此,他将周公旦视为自己的楷模,时常提醒自己以李德裕、霍光等人专横跋扈而不得善终为戒。由此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在出任两江总督兼节制四省军务以后,对如此高位重权却显得喜不胜忧。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受几句赞扬,不料又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词引起的。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词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节外生枝,有意苛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10多万人突围而去,左宗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萧营,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但是,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放。数日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真是寥寥数语,暗伏杀机。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当然能品出这些话的味道,掂出它的分量。何况,曾国荃确实非常骄傲,以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后来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沅浦之攻金陵,幸而成功,皆归功于己。余常言:‘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彼恒不谓然。”因而,攻陷天京前后,就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已成为能否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关键,而正确认识并摆脱自己目前的这种政治处境,则是他面临的迫切问题。

于是,他在湘军声威达于极盛之时,毅然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奏请裁湘军归乡里,明白表示无挟军权自重的态度。

然而他持盈保泰,裁军“自抑”,而非裁军“自灭”,因而裁军上,曾国藩的计谋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前,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五百万两。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告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要了。

裁兵经费筹够了,裁兵办法拟好了,只等胜利的莅临。1864年6月16日攻下天京,七月初旬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二万五千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以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这也是他强人之处。

至于遣散湘军,从曾国藩一方面的考虑,可简约地做几点分析。

其一,战后遣军,为用兵常规,原为统兵将帅所需考虑。这是根本。

其二,曾国藩既居高位,又建大功获崇爵,原已忧畏权重,岂可久掌兵权,徒增谗忌。遣散湘军,正所谓保泰持盈之计。

其三,湘军合围金陵,成功在望,反而使神忌鬼瞰,曾氏兄弟实已陷于群疑众谤之中。功成之后,更要解兵权以释嫌怨。

其四,金陵城破,湘军将校饱掠钱财,非常想返乡置产,斗志已懈,锐气全消,使曾国藩吁嗟于湘军暮气之深。此乃亦不得不裁。

其五,湘军所恃军饷,主要依靠湘、鄂、皖、粤、苏五省厘金,军务完竣,各省纷纷要求裁撤厘局,军饷无所出,无以维系庞大军力。

其六,曾国藩既知湘勇不可复用,而与李鸿章相商,淮军补湘军的弱点。淮军得以不裁,固然是应曾国藩的需要,也是李鸿章所希望的。淮军竟然能够不加遣散,因为李鸿章自有运用经营之法,并非故违国家定制。

总而言之,曾国藩毅然裁撤湘军,实际上是完全为应付那群反湘军派而不得不如此的。裁撤湘军,是曾国藩谋事在先,“盛时常作衰时想”的一个典型事件。

所以曾国藩大刀阔斧裁撤湘军,高官却仍然要做,这也是消除清廷疑忌的一种手段。

咸丰帝曾经仰天长叹:“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当时还只是刚刚光复武汉,洪秀全刚走下坡路不久,而曾国藩也还没有光复金陵时那样如日中天。看来曾国藩防危虑败,制之机先的艺术,的确非常人所能及。

曾国藩语录精粹: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而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同治元年五月

6.天下第一世家,“只恐清名天下满”

曾氏名满天下,名门望族,时人称:天下第一世家。

在河南少林寺有一块奇异的石碑,上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人的合体像,一为佛祖,一为儒圣,一为道尊,上刻有碑铭赞语:“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说是江河百流,终归大海,教理不同,方法各异,却都能达致最高境界。

曾国藩就如这样一块石碑,身上刻有中国不同传统文化流派的印迹,他世事洞明却又纠缠其中,入世与出世相统一,成为中国文化一个独特的景观。

曾国藩喜欢读《庄子》,因为它的豁达对人的胸襟有多方裨益。《庄子》上讲:“淡然无极”,“淡而无为”,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之说,就是说人要清静、超脱。然而曾国藩很多年来就“清静不得,超脱不了”总是焦虑多多,一是他名利心太切,二是他俗见太重。平定天京,曾国藩可说大功已就,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说明了他想“功成身退”的意思:

开缺辞爵之件,本拟三请四请,不允不休。昨奉十四严旨诘责,愈无所庸其徘徊。大约一连数疏,辞婉而意坚,得请乃已,获祸亦所不顾。

然而他并没有及时抽身,而是听从清政府的安排督办“剿捻”事务。勇猛如僧格林沁者“剿捻”四年,却全军覆没,以身殉职,换了曾国藩,自然也好不多少,很快便遭败绩,捻军攻破了曾布置的防线。这一次,曾国藩“屡败屡战”的精神没有得到朝廷的安抚,却遭严厉申饬。为此,他心灰意懒,准备了种种理由奏请开缺:

臣病势日重,惮于见客,即见亦不能多言,岂复能殷勤教诲?……是臣昔日之长者今已尽失其长,昔之短者,今则愈形其短。臣不欺饰于大廷,亦不忍负疚于隐微,唯有吁恳天恩,准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实缺,并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臣以散员留营,不主调度赏罚之权,但以维系将士之心,庶于军国大事毫无所损,而臣之寸心无怍。

同类推荐
  • 学生文明礼仪指南

    学生文明礼仪指南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
  • 包与容的人生必修课

    包与容的人生必修课

    本书从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出发,以包与容两个心理素质为立脚点论述,讲述成功与幸福人生的经营秘诀,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化解人生苦难、拓宽人脉等方面,为追求幸福与成功以及正为现实生活所苦恼的朋友们点燃一盏生活的明灯。
  •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点滴》从大量的故事中精选出了大智若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着非常深的寓意,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寻常的感受和对情感新的领悟。
  • 诚信知报

    诚信知报

    本书主要指质朴道德的重要表现。包括“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 力量全集

    力量全集

    本书讲述的是一套开发人体潜能的方法。这套方法可以开发人体内蕴含的一种神奇力量,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如达芬奇、爱迪生、爱默生、牛顿、苏格拉底、歌德、雨果等都曾凭借这种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这种获取力量的方法一直鲜为人知。而本书中告诉你的,恰恰就是获取这种神秘力量的方法。它可以激发你的潜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一一财富、健康、幸福以及成功。通过学习这本集量子物理学、心理学、宇宙学、精神学、玄秘学的惊世之作,你将获得主宰人生的强大力量。
热门推荐
  • 小散日记

    小散日记

    世间有太多的事是人所想不到的就好比……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本日记纯属闲聊扯淡,不要看,更加不要买,我不负责的】
  • 何以超脱

    何以超脱

    轮回之道,无穷也,何以超脱。看迷茫少年如何寻真追梦,踏足超脱。
  • 某悲剧的最古之王

    某悲剧的最古之王

    有人说好书就要有好标题~如题目所言,本书是有关金闪闪的~此金闪闪非那金闪闪,而是一个非常悲剧的金闪闪,幸运可能比L叔还低,而且这本书是穿越文,新人投稿勿喷。。。PS:更新不稳定~可以养肥再看,应该不会太监。。。
  • 最后的阴阳摆渡师

    最后的阴阳摆渡师

    十年后,白七娘带着属于白家的七枚六爻古币,背着那把阴阳双煞剑,跟我说了一句再见......她所要去的地方没人知道,我也没有问至此之后,我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她名字的人听说一个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第二次是被人们遗忘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忘掉她的名字但我知道的是,当我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白七娘将会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天尊

    极品天尊

    虚无之体质之人没用?屁!看老子是极乐最佳传人!九重天劫最牛?切!老子经历是十二重天劫!元神自爆代表魂飞魄散?爬!老子就能再度复活!修真界是唯一的世界?no,no,no!老子还到过异世界!异世界是修真界一部分?你丫的太没见识了!老子告诉你:那是另一个宇宙!~~~~~~~~~~~~~~嘿嘿,看偶们的猪脚是怎样一路成长,最后鸟瞰天宇!
  • 太上剑帝

    太上剑帝

    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时期,开辟新时代!远古时代,神魔大战,魔族落败,始祖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毁神族气运!太古时代,妖魔横行,欲取代人族,称霸无尽星空!太河一役,大帝殒命,人族气运衰败,驱之西北,偏执一隅!千年后,惊世少年怀禁忌之体出世,踩踏诸界天骄,横扫九天十地!
  • 异世界修灵人

    异世界修灵人

    楚萧穿越到了异界,在这里,她踏上修灵之途,去寻找力量的源泉,宇宙之广袤,星河之遥远,这是一个异界维度,在这里,她和另外一个主角碰撞了,这里有修灵江湖,侠客一步杀十人,拖身红尘中,无敌宇宙,浩瀚星河,只手掌乾坤,抬脚碎轮回,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 异世之勇者传说

    异世之勇者传说

    芙蕾雅大陆,法兰王国,魔力,精神力,宠物,魔兽,如何来拯救这片被黑暗笼罩的大陆?
  • 我们是超脑

    我们是超脑

    在这个班级里,有一群奇异的学生,是别人眼中的怪咖,怪物,异类。但他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是什么?科学家?军人?老师?你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