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小鸟们的进攻并不顺利。
绿皮猪一直在它们面前大摇大摆,绿皮猪既不能进攻,又不能逃跑,保护绿皮猪的城堡也并非铜墙铁壁,在绿皮猪如此被动的情况下,小鸟们理论上应该像战国时代的乐毅一样势如破竹,毁掉至少72座绿皮猪城堡。
遗憾的是,理论并不等同于现实,小鸟战斗小组通常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小鸟们全部阵亡了,而绿皮猪还在那里,因为绿皮猪们有城堡!
解决这个问题的常见思路有两个:一是增加小鸟的数量,比如说原来的编制是5只小鸟,如果增加到10只、20只,绿皮猪城堡还成问题吗?
二是提高战斗小组成员个体的战斗能力,比如说让蓝冰也具有黑炮的攻击力,那么两只蓝冰出手,就相当于之前6只黑炮的威力。如此一来,将全部城堡夷为平地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造物主一直恪守平衡原则,它不会让两种思路中的任何一种得逞,因为那会打破小鸟和绿皮猪间的平衡关系,造成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局面。
小鸟们该怎么办?还有第三种思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造物主同样出于平衡的考虑,给了小鸟们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可以随意调整方向和力度的弹弓。
小鸟们一直都会飞,有没有弹弓都没有关系。因此,小鸟们起初对这个东西很有抵触情绪,它们抱怨这是多此一举,抱怨天道不公,给了作恶多端的绿皮猪一座又一座城堡,给受难者的却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弹弓,难道就不能直接送一座火炮,再不济也得送一支突击步枪吧?可这一切都没有。这样的天还是解放区的天吗?
但随着战事的逐步推进,一次次以不同力度向不同方向发射的攻击,惊醒了正处于迷茫中的战斗者。小鸟们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成员也能达到完爆绿皮猪城堡的效果。
弹弓的意义不在于弹弓本身,而是其所体现出的一种战略思路——随时随地调整攻击方向和攻击力度,原来这才是造物主赠予小鸟们的真正武器。造物主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小鸟们获得真正的成长,让它们明白强大的实质不在于自身的力量强大和数量庞大,而在于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因势利导。直白一点来说,就是让小鸟们拥有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了,终身都会受益,任岁月流逝、空间变换,都不会改变分毫。
小鸟们经过不断尝试,了解到秘密武器的真谛。还在理财迷雾中徘徊的你我他,也能明白其中真谛吗?
这一章,我将会和大家聊聊理财的“弹弓”。鸟儿们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攻击方向和角度,这一思路对我们的理财规划同样有用。
世界上没有包赚大钱的理财产品和方法,这一定律就像人活着就要吃饭一样简单。我们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理财问题。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储蓄、基金和保险都各有利弊,这需要我们掌握好方向和力度,并且保持持续不断的调控力。
第一节 拉弓发射——理财通用的10个原则
不是不允许创新,对于通用原则,我们最好把握住。
这一节我们先不说小鸟,先来聊聊孙悟空。
话说孙悟空在外出觅食之前,给师父和师弟们在地上画了个圈,这能有效地保护唐僧和两位师弟的安全。3个大活人待在一个小圈子里,会觉得有些无聊,他们可以自己找点儿乐子,丰富一下单调的野外露营生活。鉴于3个男人的情况,斗地主是一个不错的消遣方式。至于怎么斗、如何设定赌注、什么时候该出牌、出大牌还是出小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后面两节所要讨论的理财力度和理财方向问题。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再怎么斗,再怎么得意忘形,他们都不能跨出这个圈子,也就是有一条确保安全的底线。这条底线正是我们本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在本书中,我反复提到一点:理财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理财要考虑的绝对不只是财富的增值问题,还包括安全感、成就感、对亲人的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进行理财规划时,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以下这10个原则能够有效地平衡这些因素,达到悟空就地画圈的作用:
原则一: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世界上既有每天收入不足1元的赤贫人士,又有每分钟进账超过6600元的富人,两者的生活自然是有天壤之别的,但如今发达的信息和媒体环境更愿意把富人的生活方式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他们住豪宅、开好车,坐着私人飞机在全球各地溜达,参加各种各样高端的盛典和派对。凡是人的欲望所指,我们都能找到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榜样,无处不在的信息终端将这些现象实时传递给每一个人,就连街边的流浪汉都能从迅驰而过的美女跑车、巨幅的户外广告牌中感受到那份欲望的躁动,心惊肉跳,躁动不安。
这些信息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更多刺激消费的信息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撩拨着我们本来就不那么鼓胀的钱包。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做出两种选择:一是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卖肾买某种电子产品就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二是整天沉迷于以小博大的幻想中,期待有一天能够天降横财,一夜暴富,买彩票上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很难想象,一个月收入就2000多元的人能够拿出超过1500元的钱去买彩票,而且坚信自己一定能中大奖,事实上,这样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有人在。
人是一种欲望动物,不可能对周遭的诱惑完全无动于衷,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以未来10份欲望的遗憾来满足当前1份欲望是多么不划算。而要避免这种不划算的情况发生,做到量入为出,定时、定比例地储蓄是一个最便捷的方法。最简单的执行方法就是在每个月发工资之后,马上把收入的10%(这个比例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存入一个固定账户中,然后忘掉它的存在,把卡放在一个不易拿到的地方,在涨工资后,将增长部分的50%也存入这个账户。放心,这样做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不便,因为你的生活还没有提高到涨薪后的水平。
请记住,这个账户里的钱只能用于应对意外状况和投资稳健的理财项目。切记、切记!
原则二:主动承担起对家人的责任。
每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曾是天使,脚先着地和脸先着地都一样。显然,作为一个天使,不能只满足于人间的生活,然后拍拍屁股就上了天堂。有一些同伴是你必须多加关注的,他们包括:为你提供最原始的栖息地的老天使——父母,与你竹马青梅的玩伴天使——兄弟姐妹,冥冥之中呼喊了千万声才与你走到一起的爱情天使——情侣,以及时隔多年后天堂发给你的人生大礼包——子女。
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看你身边和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伴们,想一想,他们中是否有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是否能够保证生活不至于拮据?如果你遭遇了意外,你的灵魂能够放心地回到天堂上去吗?
要解决这些问题,保险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你应该为家人、同伴早作准备。
原则三:高成本的负债不可取。
发源于西方世界的现代金融体系已经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中和普通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枝花就是借贷消费,这枝花非常美,也很有罪。
由于信用卡的广泛普及,不仅房子、车子等大宗商品可以按揭,连衣服、鞋袜、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通过信用卡透支的方式进行借贷消费。你能想象得出,你正面临多大的考验和风险吗?
我在以前的书里也不止一次提到过,一定程度的消费负债是必需的,例如房子,现在房价这么高,要想在短时间内仅靠财富积累凑齐房款不太现实,也没有那个必要。利用按揭贷款的方式能够早日满足住房的需求,而且缴纳给银行的利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的冲击,因为未来所要支付的房贷是以现在的金额为基础,未来每月3000元的房贷一定和现在的3000元不是一个概念。这笔钱让银行赚了也还算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所以,在大宗固定消费品上的借贷消费是可取的,只要将总还款比率控制在30%以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在其他消费项目上用信用卡投资来提前消费,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第一,这些消费项目很多属于冲动型消费,往往是用1分钟的时间刷卡,用15分钟来享受购买商品的快感,再用1个月的时间来后悔那1分钟刷卡的冲动,这很影响我们的情绪;第二,这类消费项目一般比较零散,往往不能使我们在心中树立及时还款的意识,同时其累积效应巨大,一旦逾期未付清款项,后果就很严重。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全额还清这个概念,因为根据很多银行的规定,只要在免息期内没有还清透支额,就会从你的消费之日起全额计息,就算你差1元未还清都会以全额计息。而每天005%的复利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其年利率算下来高达18%,差一点就撞到高利贷的红线了。
因此,我强烈建议,非特殊情况,最好不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如果一定要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仔细了解罚息、滞纳金、利息、还款日期等账单上的信息,及时全额地还清欠款;二是将信用卡和借记卡绑定,开启自动还款的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原则四: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对这个原则我就不多说了,只简单地提一句: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为投资项目上的多样化,比如说储蓄、保险、基金、股票等多线并举,还包括每一个投资项目的多元化,比如在选择股票时,最好选5~10只完全不同行业的股票来形成投资组合。
原则五:多多关心你的退休金账户。
虽然我在前面提到过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较为有限,但也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这种有限的保障对我们的理财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其通过企业和国家的转移支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个人的财务压力,而且养老金由于其特殊的保障性,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同时,其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保障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些欧洲国家那样的财富破产状况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国家。也就是说,“国家赖账”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一定要确保已向退休账户注入足额的资金,就算是在失业期间,也不要忘了你的这道护身符,每月按时缴纳社保金,其他事可以缓一缓,这件事可千万马虎不得,因为你退休后的收入与你持续缴费的时间和比例直接相关。现在一个月的缴纳情况有可能会影响到退休后20年的收入状况。
原则六:养成在日常消费中尽量使用现金的好习惯。
如今,贴有银联标识的商家越来越多,这表示这些店能够进行刷卡消费,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这也意味着你将一生的消费主动权免费地转让给了商家。
因为刷卡消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会让你丧失对自身消费行为的敏感性,降低消费的理性成分。举个例子来说,当你在商场中闲逛时,看到一件标价2180元的衣服,感觉挺好。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刷卡消费的人,很可能小手一抖,就买下了这件衣服,但如果你是一个习惯用现金消费的人,你会马上想到这件衣服要花去钱包里整整22张“大票子”,这种直观的对比会让你进一步评估这件衣服值不值得买。而且很多人可能身上并没有带那么多的现金,于是只好放弃,准备下次再买,但是回家之后仔细一想,你发现那件衣服并不是非买不可。即便要买,到网上商城一看,400元就能搞定,何必要花2180元呢?
刷卡和现金消费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只是账单上的数字,而另外一个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消费压力。就像你在街上目睹了一场车祸,活生生的一个人永远地离开了人间,那种直观的冲击会让你对生命的态度大为改观。而遥远的非洲上百万人伤亡的种族屠杀对我们而言仅仅是一个数字和事件,很难对你的人生观产生冲击。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人类的认知习惯。所以,使用现金消费的习惯能够帮助你有效地避免入不敷出的现金断流状况。我们没有理由图一时方便而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所绑架。
原则七:个人的应急计划必不可少。
尿憋不死活人,但一分钱却能憋死英雄汉,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很多人,当中不乏资产几千万元的,只为了区区几十万元现金弄得焦头烂额。家庭也一样,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憋死英雄汉的那一分钱一定是在预算之外的,这个道理对任何人都适用。如果事先告诉一个人,他10年后需要10万元才能跨过“鬼门关”,莫说是英雄汉,就是流浪汉也能在10年内凑齐10万元。
所以说,人生的最大风险来自不可预知。既然是不可预知的,那我们就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保险和储蓄。比如储蓄,在你的银行账户里一定要有一笔不低于足够应付6个月日常开销的应急储备金,专款专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动。用掉之后,也一定要在经济状况好转后首先把这部分资金补齐,然后再考虑其他投资和消费项目。它的作用其实和退休账户相似,只不过一个是保长期,一个是保短期,它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原则八:跟着大盘走,在指数基金中建重仓。
在讲这个原则之前,我先说明指数基金和重仓的概念。指数基金指的是一种组合投资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大量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来配置投资的数量和比例,以达到尽可能分散风险和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投资目的;重仓则是指相较于手中的资金而言,股票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
这两者相结合主要是为了达到尽可能规避选股风险和取得较高收益的目的。因为,在股票操作中,选股一直都是个风险较高的课题,选得好有可能大赚一笔;看走眼了,就很有可能在牛市行情中一亏再亏。指数基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的投资对象是众多的股票,并且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投入比例计算,至少能够做到在大盘涨的时候,整体的投资效益基本与大盘持平。
当然,指数基金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它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公司资质良莠不齐、选择的标准较难界定等,但相对而言,一般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指数基金。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说,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先跟踪几只预选基金,过一段时间再考虑介入。
原则九:股票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武器。
这个原则乍看起来有些怪,但真的很有用。
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股票是一定能够跑赢通胀的。因为股票本质上是实体企业的一种股权凭证,而企业是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物价一涨,企业必然会提高产品的价格,而且企业一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其整体的涨幅一定是超过通货膨胀的,这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票价格的上涨。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实体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一个平衡转化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这家公司在你投资的时期内没有破产,还在正常运营,那么你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就一定跑得过通胀,否则,它没有活下来的理由。原理是没问题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股市里亏钱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时机和行业选择上出了技巧方面的问题。关于如何进行股票操作,我在之前的书里已经说了很多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原则十:齐抓共管,让你的家人完全了解你的理财计划。
理财不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你应该把你理财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文件的存放位置向你的伴侣或者父母作一番说明,这样做,不仅可以在你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避免手忙脚乱,也能增进你和家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会让他们感到你是一个实在的负责任的人,你为未来生活做了扎实的、稳健的准备,值得依靠和信赖。
以上这10项原则有的和财务直接相关,有的和消费习惯相关,有的和家庭关系相关,但它们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是在为你的理财环境设置一道基本的防线。只要你在这道防线以内,就算“玩”得不好,也能有效地避免出大乱子。
第二节 调整角度——根据生命周期正确理财
别以为理财只跟财有关系,其实,理财从某个角度来说,就
是梳理你的人生。
[小鸟和绿皮猪的故事]
绿皮猪从来都不是一种循规蹈矩的动物,小鸟们从来不会见到绿皮猪设置两条一模一样的防线。这次也不例外。
5头实力各异的绿皮猪组成了一个颇为诡异的一字长蛇阵,从前到后共有5座城堡,分别为高度较低的三角形木板垛、较高的玻璃垛、一般高的木板垛、由大量混凝土块和少量玻璃组成的巨型城堡。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守阵型,以拉长城堡防线来拖死进攻的小鸟们。
跳上弹弓,划出弧线,撞击,这是小鸟们的宿命。
一个由1只白弹、3只黄风组成的战斗小组排开了阵势。一只黄风顶在最前面,担当急先锋的角色;白弹处于进攻的第二位,掌控中军,承担的是与敌方主将拼刺刀的任务;最后面的2只黄风的主要任务自然是在最后阶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掩杀过去,最终解决所有的绿皮猪。
看到进攻的小鸟只有4只,绿皮猪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它们觉得己方的兵力占优势,而且错落有致的超长城堡防线能够有效地消耗小鸟们的有生力量。这场战役自然是十拿九稳。
但最后小鸟们胜了,胜得很彻底!
因为每一次看似平淡无奇的发射角度都让绿皮猪很难受,极度难受的结果就是它们全线溃败。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城堡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在面对小鸟的进攻时,城堡的生命周期也相应发生着变化。而小鸟们如果能敏锐地感知到这种变化,适时调整攻击的角度,往往就能四两拨千斤。
开局时,城堡是一个完好无损的整体,看起来密不透风,但常识告诉我们,处处皆完美往往意味着处处皆漏洞。此时城堡处于较不稳定的虚胖期,小鸟们不管从什么角度进攻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小鸟们的进攻不必太过拘泥,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自然挺好,没找到那个绝佳角度也不用伤心,后面翻盘的时间和机会还有很多。
到第二只小鸟进攻的时候,城堡的生命周期开始发生变化,被迫由点多面广的多线防守收缩为重点防守。这一阶段可以被称为生死攸关的死撑期,如果绿皮猪守住了城堡,小鸟们大势已去,翻盘无望;守不住,绿皮猪任小鸟宰割,回天无力。所以,在这个周期内,小鸟们的进攻角度一定要精准,来不得半点儿马虎。而且,由于小鸟着眼的角度是对宏观战局的把握,所以打击的对象不是具体哪一只绿皮猪,而是恰好卡在某些关键位置的木板等物。
到了剩下几只小鸟进攻的时候,城堡基本上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了,这一阶段可以被称为苟延残喘期。小鸟们的攻击角度自然也应该调整到点对点的精确打击上来。这个阶段小鸟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敌,往往小鸟们以为绿皮猪已经没有了城堡的保护,剩下的自然是弹不虚发、手到擒来。在这种心态的刺激下,小鸟们往往会想当然地朝那些落单绿皮猪盲目进攻,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小鸟们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人,遗憾终生。
好在,小鸟的理智最终占据了上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和城堡一样,是由不同生命周期构成的。了解这些生命周期的具体构成对我们操作那些理财的“小鸟”至关重要。
我们从出生到22岁左右大学毕业,基本上都是靠父母的资助,我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收入,因此这一阶段可以被称为纯粹消耗期。
从22岁到30岁,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久,年轻健康,青春美丽,收入不断增加,又没有大的负担,虽然事实上收入不高,但我们践行着与有钱人颇为相似的生活方式,钱是想花就花,花得干净利落、潇洒无比。看起来一切都还挺美好,我把这个阶段称为财务虚胖期。
“虚胖”这个词听起来虽然不怎么可爱,但它确实是这一生命周期的典型特征,就像看似完美无瑕的城堡。这一阶段我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未来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去创造和争取;另外,我们又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和挑战,处处皆完美必然导致处处皆风险。三五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将你一辈子的健康摧垮,三五年的迷茫、不知所措可以让你未来和平庸做伴的可能性增加一倍以上,大手大脚、没有计划的消费习惯可能让你终生与财富无缘。
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参考第一只小鸟对城堡的进攻方法。上上之策当然是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具体来说,有两个攻击角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将来事业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请记住,能力始终是你最宝贵也是最忠实的财富,它专属于你。所以在这几年里,你应该以更加投入的心态进行学习和锻炼,每个月至少看一本书,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参加符合自己兴趣和工作方向的论坛、展会,参加职业培训,发起或者参加朋友的创业活动,制定明确的人生规划,等等。这些都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手段,对这些方面的投入不应小家子气。
有人可能会觉得,现在收入低,物价又高,吃穿住行一除,根本没有钱来做这些事——那只是你懒惰和逃避的借口。如果你真的想要做,钱挤一挤总是有的,而且就算几年后你没有存下多少钱,也不至于成为那群364%净结余不足2000元的人。你如果真的在这短短三五年内做到综合素质大幅提高,那就相当于你为家庭储备了一个解决通胀问题的最高明的武器。不管在什么年代、面临什么样的物价水平,能力高的人总是不会吃亏的。对于年薪百万元的人而言,就算普通大米涨到10元一斤又能怎样?
第二个攻击角度就是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能力高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吃亏,拥有良好理财意识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能够过得比较舒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月收入同样是5000元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月光”,经常过着挖肉补疮的生活;另外一个却能把小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而且前者享受的东西他也享受了,比如旅游、看演唱会。若想弄清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你只需要让他们说一下这个月的收入是怎么花的,而且不用分析他们所说的具体内容,只需要看其整体的回答状态。你会发现,前者压根儿就不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花了钱,只能想起几笔大额花销;后者则能清晰地呈现出他花钱的重点和轨迹。如果你再细问,后者还能清楚地说出为什么要花这笔钱,以及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花钱。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后者的日子会越过越顺,而且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因为他对财富很敏感,知道金钱的作用而又不甘心受制于金钱。他不是葛朗台式的吝啬鬼,他懂得怎样利用现有时间和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比如他会通过记账的方式来提醒自己量入为出,通过灵活的消费方式压缩开支,在商家的促销时段集中购买一些大宗日常生活用品。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70元一桶的玉米油,促销的时候可能会便宜一二十元,那么你就可以在促销的时候适当多买几桶,100元就省下了。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会挤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比如20%,去尝试投资各种理财项目,钱不多,但是能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投资能力。
这个年龄段是培养理财意识、锻炼理财能力的黄金时段,我们有收入,但没有大额的固定支出,年轻、精力充沛,没什么后顾之忧,输得起。我强烈建议大家在量入为出的前提下,大胆地尝试各种理财项目。尤其是股票,一定要去尝试一下,哪怕只投几千元进去,用少量的钱来锻炼你的投资眼光,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就像小鸟和城堡的关系,如果你在这段时期内错失了这两个“角度”,到了而立之年要钱没钱、要能力没能力、要经验没经验,也不必太过伤心,因为这只是人生的第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有个好彩头固然挺好,没做到也并不代表你这辈子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再也不能翻身。要知道,人生中不止一个8年,谁也不能说这个8年就一定比那个8年好。请记住,你有足够的翻盘机会。
在30~60岁这个阶段,人生的特点又有了重大的新变化。
在负担方面,我们要养房、养车、养老人、养儿女,各方面负担不断增大。而在收入方面 ,大多数人都已经组建了家庭,由两只手的孤军奋战变成了两双手的相互扶持,我把这个阶段称为生死攸关的积累期。
顺利地过了这一关,那么我们退休后的生活也就有了充分的保证,甚至整个人生也算得上是功德圆满,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了。
过不了这一关,那么留下的就不只是这30年的遗憾了,你可能因为钱的问题让子女的教育无以为继,让重病的父母含恨而去,让自己老无所依,让理想永远只存在梦里……每一次冲击过后,留下的都是终生的愧疚和凄凉的无奈。
鉴于这一生命周期的特点,我们在理财的时候自然不能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大无畏地进行各种广撒网式的尝试,而是要转换角度,集中攻坚,打下最难啃的那几块骨头,比如建立教育储备金、养老储备金等。同时由于此阶段所要承担的各方面的责任比较重,而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规避风险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综合来说,就是要实现资产的稳定增值。
具体而言,这个阶段要注重资产的组合配置方式。我个人认为,5%的应急资金储蓄、15%的银行理财产品、20%的保险理财产品、50%的股票基金投资、10%的人脉开拓支出是一个能让人比较放心的组合方式。它兼顾了应急保障、长远规划、投资获利等多方面平衡的要求。
至于其他具体内容,我在其他章节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可对照阅读。这里我只简单地提一下10%的人脉开支这个问题。
在30岁之前,只要你的专业技术能力够强,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人到中年以后,到了事业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收入的分水岭。有可能你现在是一个部门经理,把握好了这10%的人脉支出,今后就有可能在经理前加个“总”字;如果把握不好,这后半辈子也就只能在前面加个“老”字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事业瓶颈期。人到中年后,要想只靠二十几岁时的那种拼劲和闯劲来提升自己事业的高度和广度,这是不太现实的,你应该明白自己此时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别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
60岁以后,人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再次发生变化,这个阶段其实可以称得上消耗期的一次情景再现,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收入只是来源于父母,渠道和数量都很有限,而此时,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前期的积累和投资收益。我把这个生命阶段称为步步为营的收获期。
既然生命周期变了,那么我们理财的角度自然也要随之改变。此时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个道理:期待收入的大幅增长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只能接受每月定量开支的生活方式,退休后领取的社会养老金和商业保险提供的养老金,这两者就是大多数人开支的主要来源。而银行里的储蓄、股票、基金等投资在此阶段的主要功能都已经蜕变为应急资金和大额开销的储备金,投资的收益已是其次,之所以没有把它们全部变现,只是为了尽量降低资产的缩水程度。
当我们老了之后,医疗和休闲的支出都将是大头。所以,理财的重点角度是步步为营,谨慎经营,不能因为看到自己退休后有一笔数额颇为可观的自由支配资金就得意忘形,想着之前的几十年为这忙、为那忙,就是没让自己好好享受一番,现在终于解脱了,于是放开手脚“享受”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想法就和小鸟一样,得不偿失。要知道,老人的抗风险能力是最低的,身体一有磕磕绊绊就需要一笔巨大的开销,如果你还想支援后辈的生活,那也不是一笔小开支,而这些都得建立在你“吃老本”的基础上,步步为营地操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具体而言,我建议每月一般性的开支如食品、服装等只在退休金账户中支出,而将其他收入比如养老保险金存入银行。而在有大额支出的时候(比如外出旅行),首先看你手头的备用金够不够,不够的话再动用银行其他理财收益,尽量不要去动用储蓄账户里的存款,这样能够有序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至于在退休后的前10年过得光鲜亮丽,而后10年过得凄凄惨惨切切。
理财绝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人的生命周期适时调整自己的理财角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虽然这可能让你不舒服,因为你不愿意管几十年后的事情,只想快速地在自己账户的余额后面加零,但我还是要说,一直说下去,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第三节 改变力度——跟着别人做投资你就亏了
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好事,但有的时候,经验这玩意儿还真没多大用处!
[小鸟和绿皮猪的故事]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猪鸟大战中,小鸟们要想占据每一场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城堡的生命周期并随之改变攻击角度很重要,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攻击力度的变化同样重要。大“黄风”的表现就是这点的完美脚注。
黄风在小鸟家族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健壮的身体、棱角分明的面庞、强劲的爆发力。这些特征会激发起每一只雌鸟心底最原始的冲动,同时也会触发每一个雄性动物心底最原始的自卑感。毫无疑问,它们是种族繁衍竞争中的佼佼者。
猪鸟战争华丽丽地打响后,黄风瞬间的爆发力再次成为小鸟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定向的冲击就像一把匕首从高空加速坠落,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也就更容易赢得让仇者痛、亲者快的反响。
总而言之,黄风们是一个格外受上帝眷顾的群体。
但当一个人拥有某种让人艳羡的特异功能时,你很难指望他克制有度地施展这种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不是期待中的造福万物,而是在自我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是世间万物的执念。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在黄风风光的背后,一定潜藏着一只恶魔——一只让其走向灭亡的恶魔,如果黄风不能破除对自身能力之执念的话。
幸运的是,生活中的一些遭遇、战争中的几次失利,彻底点醒了这群徘徊在毁灭边缘的英雄。
当它们尽情施展自己无与伦比的魅力时,得到的不仅是大量的投怀送抱,还有越来越紧张的“鸟际关系”。而且最糟糕的是,这种紧张不只体现在雄性动物之间。黄风们渐渐意识到,除了高调之外,世界上还有一种叫作低调的处事姿态。
当黄风一次次地加速撞向绿皮猪的城堡时,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水到渠成的势如破竹,还有过犹不及的节外生枝。一味地硬碰硬并不能解决问题,软硬兼施才是成功的王道。
破除在认识上的执念,因时而动,黄风做到了,你呢?
我的客户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风险极小而收益不小的理财方法?不能说绝对没有,但这一定是有条件限制的。你想要风险小,收益多半也会受限,比如储蓄;你想要收益高,风险相应也较高,比如股票、基金;既要求风险小,又希望收益高,那么投资门槛一定不低,比如PE(私募股权),一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至少1000万元,均摊到个体投资者身上,每个人的投资金额至少也要几十万元,这还好说,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投资对封闭期的要求较高,一般都需要5~7年,流动性很低。
同时满足收益高、风险小、门槛低3个条件,至少目前我还没发现有这样的理财工具。刚开始接触理财的人总想从各种外界渠道获得肯定,特别容易将判断的主动权拱手交与他人。他就像一个走夜路的小孩儿,会紧紧地跟着一个自认为值得信任的人,即便那个人并不值得信任,或者说他走的路并不适合小孩儿走。
黄风的执念在于它对瞬间爆发力的迷恋和无度释放,投资者的执念则体现为对专家和所谓成功人士的迷恋和盲目模仿。
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会变相地证明达到以上条件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存在的。之所以说是变相,原因在于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一个理智的声音在提醒自己:那种诉求并不现实,但逐利的冲动和规避风险的潜意识会促使他倾向于相信有这样的产品,而相信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看起来还过得去的理由。是的,他只是需要一个迎合他的理由。
因此,有些理财顾问会根据客户的这种心理特点“生产”有说服力的“理由”。比如理财顾问会说:在美国,类似产品已经获得了高达500%的业绩;某某“股神” 也主要投资这只股票,收益一直都很稳定;他们已经通过公司的内部渠道获得了可靠消息,这款产品一定会大涨;他们主要依靠的是一款科技含量很高的软件,这款软件在过去5年的运作相当成功;这家公司代表着未来的技术发展潮流,其股票是一只具有强大引爆潜力的股票,技术潮流势不可当,那么高额收益也不在话下。
他们并没有说谎,他们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就像“人渴了要喝水”一样,是正确的废话。
世界上的理财产品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发展得很好的类似产品。
股神投资这只股票确实赚钱了,但同时也有股神级别的人物投资同一只股票亏了,关键并不在于其投资的是哪一只股票,而是什么时候投入和出手、以什么比例投入和出手。
在股票行业,每天都能接触到一箩筐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可是,这些小道消息压根儿没什么实际作用,反倒增加了操作的风险。至于各种软件,只能给你带来数据,并不能帮你作任何决定。最后一个理由更不靠谱,每家公司都宣称自己代表着行业的未来,但是,代表未来趋势并不代表它一直能够赚钱。在苹果iPad上市的好几年前,唯冠科技就已经生产出了和iPad思路极为相似的产品(据说这对苹果iPad的产生有重要意义),但现在苹果公司如日中天,唯冠科技却一门心思想靠打官司捞点儿小钱还债。柯达公司最早开发出数码相机,现在已经破产了,而同样做数码相机的佳能却过得很滋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趋势并不是选择的关键标准,重点还是在于你自己的抉择。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在理财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打破对理财依赖的执念。如果紧紧跟着某一个人或使用某一种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理财目标,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理财这回事了。巴菲特是“股神”,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把资金给他打理,然后坐等每年至少20%的收益,这样好不好?你可能会说这很好,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理财思维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切忌跟风。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担能力。
张先生和李先生是同学,两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差不多,每年都能有20万元左右的积蓄,只不过两人的性格特点有些差别。张先生生性谨慎,找了一个性格同样谨小慎微的妻子,两人把家中的每一笔钱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李先生则为人比较豪爽,妻子也是一个大大咧咧、想干就干的人。
两人的同学创业开了一家公司,希望两人能各出20万元,占5%的股权。李先生觉得这人知根知底,公司项目的前景也还可以,他现在手上也有这么一笔闲钱,准备和妻子一商量,就把钱投进去。
张先生该不该投这笔钱呢?
我个人认为,张先生最好不投这笔钱。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多次讲到,理财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就算同学公司的前景比较乐观,但创业投资的风险可比一般投资项目要高出很大一截。以张先生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投资后两人的生活质量很有可能会大幅降低。
这是因为,公司要想赢利,不是三五天就能实现的。公司运营由很多细节组成,这些细节自然有好有坏,张先生夫妇的正常生活极有可能被这种细节带来的焦虑搅成一潭浑水,那就不单是20万元的事情了。所以,明知这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可观,李先生能做,但张先生就不应该跟着做,因为这和他们自身的家庭特点有关。
张先生如果和创业的同学关系比较好,也对项目前景很有信心,确实想投资,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借给同学20万元,约定利息,把股权投资变为债权投资,事情就简单多了。
出发点不同,会让相同的选择走向不同的结果。 理财的初始目标都是赚钱,但人与人赚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人想通过理财快速赚一笔钱,有人想通过投资积累30年后的养老金,有人想通过投资赚取10年后孩子的教育基金,以不同的需求为出发点,投资行为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分别有以上3种需求的3个人都看中了一家经营状况稳定、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公司的股票,那么,想快速挣钱的人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卖出的目标阈值,一旦达到了这个值(例如高于买入价50%),他就会果断出手;想赚养老金的人则会长期持有,以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根据统计,凡是能够在股市中持续保持20年稳定发展的公司,股票收益普遍在本金的10倍以上,中国的万科,美国的沃尔玛、微软等都是如此。
假如想快速赚钱的那人是一个投资“权威”,就会对想赚养老金的人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这只股票的价格峰值已经到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我现在是不是该出手,以确保目前的收益?而一旦想赚养老金的人盲目做出决定,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即便股票在30年后能升值10倍、20倍,这中间一定也会经历多次价格震荡,每一次出手,既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风险,又可能会造成收益的损失。
搞清楚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投资项目的中期操作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黄风软硬兼施,不断调整进攻力度的方法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黄风的瞬间爆发力就如同那些纷繁复杂的外部信息,可能来自专家,也可能来自新闻媒体。这些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是有用的,能帮助我们进行判断。但正如黄风并不是时刻都适合用这些高强度的攻击方式,有时不使用特技反而能取得更好的进攻效果。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网上有许多相关的测试,一般都是从年龄、收入、开支、期望值、行为习惯等入手,作综合评估。所需时间不多,但测试结果对你的投资操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你会明白什么时候该加码,什么时候该放下。
建议二:明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目标一定要明确,比如涨到一个什么样的节点一定要出手。而如果是长期目标,选定后一定要有信心,切忌频繁换手。要坚信在股票卖出之前,没有人可以判定你的盈亏状况,而一旦卖出,各种可能性就都消失了。
建议三:作为一名长期投资者,崩盘阶段低价吃进大量优质的资源很有必要。此时不要理会那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探底的论调,你只管选择股市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有成熟生产体系的企业股票买进。要知道,这时候,抓住抄底的最佳时间点是不太现实的,现在买进已经是捡了大便宜,等到其他人都认为抄底时机到了的时候,也就不存在抄底这个说法了。
建议四:订阅一本专业的理财杂志和财经周刊。目的不是从这些资料中找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开拓更宽广的知识面和增强对经济的敏感度。同时,只关注两种资料,也能防止太多杂乱的信息对判断造成干扰。请记住:我们需要的是让专家观点帮助我们做出判断,而非干扰我们的判断。
建议五:没有必要每天关注自己的收益状况,那是操盘手的工作。市场的震荡是不可避免的,你对它淡然,它才会对你服帖。
建议六:再次强调,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方式,你所投入的资金都一定要是不影响你正常生活的“闲钱”。这是保证理性投资心态的基本前提。否则,要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恐怕比登天还难。
建议七:多利用身边的现象和常识来进行投资判断。正如美国传奇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说:“普通人和专业的操盘手没有任何差异,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常识和生活现象赢得高收益。”比如说,你在多个超市中都能看到某种品牌的鸡蛋卖得较好,其背后的农业集团却只是一家不怎么引起大家关注的上市公司,那么你完全可以下手,买入一些这家公司的股票。能够征服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其公司股票一定会在股市上有所表现。当然,这类股票不可能像大型的工业和零售企业那样保持长期的高价。所以,在赚到一定的收益后,你要果断放手。而如果市面上出现了一只让人完全无法用常识进行理解,而价格又疯狂波动的股票,我劝大家还是离它远一点。
总的来说,本节中我主要想强调一点:在你持有某一款理财产品时,对于如何进行后期操作,你一定要和别人的观点保持距离。只有你才真正明白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别人的观点只是像黄风的瞬间爆发力,可能对你有用,也可能没用,甚至不仅没用反而有害。而判定是否需要爆发力来加大攻击力(获取更高收益),这个主动权一定要在你手中,而非别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