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孙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译文
孙武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像‘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和尾都来救应。”
感悟人生
一个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懂得分化、瓦解敌人。在特殊的情况下,甚至要网开一面,避免把敌人逼急了,负隅死战,由此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谚语说:“把士卒放在自己的领地内和敌人作战,士卒在危急时就容易逃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六亲也不能彼此相保。而在风雨飘摇中同处一只船上,即使是曾经相互仇视的胡人和越人,也不用担心他们在此时会存有异心。”所以孙子说:“善于打仗的人,就像能首尾相顾的常山蛇‘率然’一样。”
在十六国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北魏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时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他们的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继续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皇始元年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区,同时迁都平城。一部分来到中原的拓跋部,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北魏从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在他的带领下,北魏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拓跋焘,字佛貍,“聪明大度”的意思,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君主。
拓跋焘继承了皇位以后,实行了很多的措施,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汉人参政,旨在加强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加强与中原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在这些措施的施实之下,北魏逐渐地强大,为拓跋焘将来一统北方打下了基础。
十六国的后半期正是北魏建国和发展时期。拓跋焘即位后国家日益强盛,南方的东晋已为刘裕的刘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则还有西秦、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的并立与纷争,北魏的北边还有蠕蠕(又称柔然、芮芮),经常南下侵扰北魏。拓跋焘君临中原之后,即把平定北方提上议程,但到底是先去取哪一个,统治集团内部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及始光三年,西秦主乞伏炽磐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还是意见不一致,有的主张先伐蠕蠕,有的主张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则认为“赫连氏(夏主)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时拓跋焘举棋不定。同年九月,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已死,子赫连昌嗣位,内部政治动荡,所以夏国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们攻打的第一个对象。
夏国在关中,由赫连勃勃建立,属匈奴族铁弗部,其父刘卫辰就是拓跋部的死敌。赫连勃勃先依后秦姚兴,后夺取了长安,占有了关中,自称帝,建都统万,因任性屠杀臣民,搞得“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国力衰弱。所以北魏作出讨伐夏国的决定是正确的,
兵法中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实施各个击破,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国际“商战”中,分化瓦解的战术也经常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用以分化和削弱对手的竞争力量。例如英法联合试制“协和”式飞机,对美国在欧洲的客机市场威胁很大。于是美国就拉拢英国,破坏了“协和”式飞机的进一步生产,从而继续保持西欧大型客机市场。又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子产品大量进入日本,日本索尼公司却把它改进得更完善,闯进美国市场,迫使美国产品退出在日本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他如英国蒂林集团用收购股票的方法把对手的联合公司争取过来;剑桥咨询公司则善于高价挖对手的科学家为自己所用。这些都分化和削弱了对手,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可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妨也用一下这个策略,你也许就能轻松地战胜对手。
有一位老师,当他发现学生中出现小团体违纪时,他没有当众批评他们,而是私下里找他们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实行攻心战术,避免了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使他们一个个心服口服,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