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遇到不利因素时,要学会接受,在这不利因素里学习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要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切勿让抱怨毁了大好前程。
抱怨是成功的天然克星,是最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在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数不胜数,当人们遇到此类事情时,不是抱怨出身不好,就是抱怨社会阅历太浅,要么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殊不知,困难、挫折却偏爱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越是抱怨,困难、挫折就越发艰巨。所以,人必须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
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醒悟了: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子,与那金光闪闪的金子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自己因能力不足所以得不到重用。因此,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帝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异常精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是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接受挫折的洗礼,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那灿烂夺目的光辉。
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人是非,我感觉非常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能为人提供一片净土,我会去的。”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教会呢?”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到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许多不顺遂的事,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抱怨也并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人们陷入负面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是非多,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教会也有它自身的优点,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会的缺点上,那就容易将缺点放大,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试着去看事物可令自己学习成长的部分,而不要专注那些对自身成长无益的方面。
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会联合起来一起写小说。他们一起出钱,不定期出版他们所写的小说,偶尔也会聚在一起交换心得。在这样的团体里面,总会有想要拿文艺奖,想要成为真正作家的人。可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明明自己还没达到那个水准,却一直感到不满。这种人会不断地抱怨别人没眼光,没有欣赏水平。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作品不好。
目前许多媒体都在小说界寻找有才能的新人。所以如果你稍具才气的话,能不被发觉吗?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被重视,就说明他们的作品还不够完善。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并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将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大概就是那种会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论者。这类人不仅在小说界,在一般商业界也到处可见。
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常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这种人就像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小说家一样。一个人如果凡事都怪运气不好,那么他很难跳出那个框框。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切责任往命运上推。宿命论者,大多非常地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总把一切阻碍成功的因素推到命运上。
能够开朗工作的人,大多不是宿命论者。如果你相信命运的话,也请你往好的方面想。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不断地帮你开运。
若想杜绝抱怨,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学会接受,养成勇于接受困难的好习惯。
《为自己出征》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学会接受不期待,失望就会少得多。”对周围的事急于判断,一直是一个坏习惯。
哪个明星外表不好看;哪个政治人物操守不良;哪样的颜色不得体……种种原本自然的事物,都被人们加上“该”或“不该”,难怪生活中的抱怨越来越多,而赞美越来越少。这样的生活,其实是自找的。
从有史以来,世界一直是个相对的世界。有黑一定有白,有好一定有坏,这是原本存在的事实。一味地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知道,自己不想要的那部分,可能正是某个人的喜爱。
凡存在,必有价值,这是肯定的。
鸦片对很多人来说是毒品,但对有需要的病人来说,却是抗痛良药。运动是健康的,但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却是危险且会致命的。
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只想品尝成功的甘甜,而躲避困难的苦涩,只会令自己不快乐。
谁都没有创造宇宙的力量,除非学会接受,否则难以在现今这个宇宙里生存。既然如此,培养接受好习惯,是对自己对他人都绝对必要的功夫。
刚开始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但渐渐地就会习惯了,生命中的喜悦也将源源不绝地到来。努力排除抱怨,才能不再有抱怨,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由于内心的狭隘,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也正因为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生活中才会充斥着抱怨。
《法华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穷人探访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亲戚。亲戚同情他,因此热诚款待了他,结果穷人酒醉不醒。正当这时,官方通知亲戚有要事需要他处理,亲戚想推醒穷人,向他告别,但穷人不醒,他只好悄悄地把一些珠宝塞进穷人的破衣服之中。穷人醒后,浑然不知,依然如同往常,生活依然贫困。过了一些时日,两个人偶遇,亲戚告诉他衣服中藏宝的真相,穷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么多日子以来,自己身上有“小宝藏”也不知道!
如同那位身怀宝藏却仍四处流浪的穷人一样,我们要仔细地“搜查”一下自己的“衣物”,看看自己的佛心佛性在哪里。找到宝藏后,你还会失落惆怅吗?
养成接受的好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力与承受能力。因此,人们必须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还要磨炼自己的耐性与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