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寅自任汉军统帅后,汉军的旗帜飘立于军营上空,刘秀整日忙着派人广发檄令,召集南北仁人志士,锋芒直指长安的王莽朝廷。
气势造出后,前来投奔者与日俱增,有段日子如赶大集般,热热闹闹地集满了各营的操练场,大家对汉军前景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刘寅正式担当了主帅职责,升帐大会上,刘寅威严地坐在主帅案前给诸将领一一分派任务。
按照原先商议好的安排,刘秀、王常和李通三将帅被调往宛城,以遏制宛城兵力,但因为兵力不多,不必进攻,只需埋伏城外佯装攻城。
三人领命后当即行动,浩浩荡荡地开向宛城,大有奉命征讨的气势。
其余兵力各回帐中待命,自上次激战甄阜、梁立赐大胜后,刘秀总结出一条克敌制胜的经验——骑兵冲阵,步兵掩杀。
为此,刘寅在合兵时便以三比一的配置,集中了各营的马匹,并挑选出了精勇的兵卒,加强了骑兵营的建设。此次行动,铁骑、步兵,一律轻装简行,随主帅追截严尤、陈茂。
严寒残冬,空气分外的寒冷刺骨,洁白的大地一派宁静的景象。
然而,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无论是新军还是各地的义军,征战在外的将士们,内心却始终没有平静过。新军虽然名为朝廷的正规军,冠冕堂皇是奉天子命令讨伐叛贼的,多好听。但他们心中的苦楚难以言喻:战火连年,似乎永远没有休止的意思,士卒们被迫在朝廷的指挥下南征北战,忽左忽右,没日没夜,至死不休。
不但士卒,就是平常百姓也知道,一旦从戎,那就一眼看穿了你的人生归宿,除了战死沙场,你就再没有别的选择,代代如此。
身为王莽宠臣的纳言将军严尤,和宗秩将军陈茂一起奉旨,辞别百官后带着王莽寄托的无限希望,率领着所谓挑选的十万精兵良将,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一路赶来,根据计划,他们首先前往南阳会同甄阜和梁立赐平灭南阳刘氏叛军。
要说这朝廷大员出京征讨,真可谓是皇恩浩荡、惊天动地了,但严尤却没有一丝的荣耀之兴。一路上最累的也就数他严尤了,每路过一郡一县甚至一个驿站,沿途的地方官员总要大设豪宴盛情款待,美酒佳肴竞相陈列,酒足饭饱后还有厚礼相送。
新军士兵跟着主帅倒也风光满面,虽说捞不到大的好处,可也沾了不少的小光:因走走停停的,自然落个身闲;地方官吏的盛情豪宴上,馒头夹大肉,美酒天天有,自然解了嘴馋;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前进,半月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却刚刚走出潼关,当然又落了个心宽。
然而,严尤的心里却总是不宽。临出发前,王莽一再单独召见他,除了谈他的儒术治国的远大理想外,再就是再三地叮嘱他,此去一定要把叛贼给消灭掉,叛贼不灭,国家不宁,何谈国家大治?当然他那一系列的变法也无从实施,所以叛贼务必要尽快除掉,刻不容缓。
严尤虽然心事重重,但想着此行怀揣灭叛大任,又有甄阜、梁立赐的密切配合,定会马到成功。想到叛贼灭掉后,自己将是功高盖世的重臣,他的心中不免又万分地激动,便在心里盘算着,兵贵神速,应尽快赶到南阳与甄阜、梁立赐会合灭叛才是上策,尽量减少沿途的应酬,万万不可延误时间。可是,当他看着个个安于享乐的新军士兵,谈论的不是如何杀敌,而是比较何处的酒好喝,何处的肉好吃,逐渐养成的惰性和士气低靡,他真想挥剑砍掉他几个脑袋,可当着这沿途官员的面,没交阵先杀士兵,既有失大雅,且也不太吉利呀!因此,他不得不唉声叹气地抱怨道:“唉,这样的兵卒,一旦上了战场,如何能冲锋陷阵啊!”
尽管严尤心里着急,本想推辞一切礼仪,率兵直抵南阳,怎耐官场积习,凭他一人之力,如何能扭转得了,始终无法下令迅速前进。
他虽然是一介武官,但也深谙官场如战场的道理,战场上明枪明刀地干,看谁的勇气大,比谁的本领高。而官场则勾心斗角,经常是杀人不见血,叫你临死都搞不清是谁杀的,他在心里叫苦连天。
严尤更知道,沿途这些设宴款待自己的,大部分官员与朝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交错纵横,虽然他们有意要巴结你,但你也不能随意得罪人家。否则,一旦恼羞成怒结成仇人,谁占上风很难定论。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官员还是王莽的心腹家人,这就更不敢得罪了。无奈,他只得随大流行事,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大家都这样,自己又何必标新立异?
结果,新军拖拖拉拉地走了一个月的时间,直到过大年这天,才抵达南阳地界。谁知,他们刚到淯阳便有消息传来,刘寅、刘秀联合下江兵,杀了前队大夫、南阳太守甄阜和属正梁立赐。甄、梁所率领的新军,已被汉兵消灭,全军覆没了,现在南阳大部分已落入汉兵手里。
听到这个消息,严尤大吃一惊,忙命部队调转马头,前队做后队,后队变前队,迅速向宛城方向退去:“快,快,先进宛城,再作打算。”
宗秩将军陈茂见严尤乍乍呼呼、丝毫不掩饰自己惊慌的样子,颇有些不解,乜了他一眼轻蔑地说:“严将军,以前东征北讨,你是何等的威风?就是匈奴如此剽悍,也没见严将军如此的胆怯过,今日为何这么惧怕一小撮叛贼?以我之见,叛军刚打过一场大战,身心疲惫,他们还来不及休整,我十万天兵正好迎头痛击,为何不把握这一大好时机,反而要匆匆退去?”
严尤把眼一瞪,顾不得详细解释,一边调转马头,一边匆忙地说:“你懂个屁?如今叛军新胜,夺得马匹辎重,兵精粮足,又挟新胜之威,正等着我军前去送死。陈将军切不可麻痹大意,我军连续行军一月有余,人疲马乏,前锋不锐,后无援兵,必然不堪一击。一旦兵败,宛城不保。所以得先返回以保宛城,只要占据了宛城,我军就有了喘息反攻的机会。一旦宛城有失,则长安门户大开,京师危矣。如果不出我所料,叛军正希望我们现在立马前去进攻,最害怕的就是我们退守宛城。将军千万不可轻敌,退守宛城才是上策。方才陈将军说我惧怕叛军,此话不假。匈奴虽然剽悍,但他们直来直去,没什么可怕的。而这帮叛军可不一样,他们诡计多端,一不小心坠入其彀中,那可是立刻要小鬼见阎王的!听我的没错,走,快进宛城去。”
陈茂虽然出身高贵,但在行军打仗方面,却颇有自知之明,况且他只是一个副帅,错对都有主帅撑着,所以,无论严尤说什么他都言听计从,跟着退守宛城。就在新军急急往宛城退却的时候,汉兵部队由主帅刘寅带领,由王凤、李轶为先锋,也已前进在通往宛城的道路上。他们一听到探马飞报严尤到达南阳的消息,即刻采取了急行军的速度,抄小路走近道,整个大队人马在崇山峻岭,怪石磷峋,沟壑幽深的山林中艰难地行进着。遇到马匹无法通过的地方,士卒们搬石垫路,刘寅拉马走过,众将紧紧跟随,虽一路翻山越岭、艰难坎坷,但兵将们没有一人抱怨,人人都憋着一股劲,克服一切困难,堵住严尤、陈茂退路,彻底消灭新军。
汉兵群情振奋快速前进,刚翻过了最后的一个山口,就有探马飞奔到刘寅跟前,在马上拱手报道:“禀柱天都大将军,刘三将军、王将军、李将军他们现已赶到严尤前头,正在向宛城靠近。”
“好!兵贵神速,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去,快速飞报给刘三将军,让他攻势猛一点,一定要压制住宛城守军。再飞报给王将军、李将军,让他们即刻返身,和我大军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将严尤、陈茂大军歼灭在山地。”刘寅闻听大喜,手中长矛一挥,高声叫道,“只要宛城守军不出城,我军没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打败严尤,不成问题!我军离严尤还有多远?”
探马报道:“禀柱天都大将军,严尤、陈茂走的大路,我军行的是近道,只翻过前面这座山,就可咬住新军的尾巴了。”
“太好了!”刘寅大喊一声说,“弟兄们,再加把劲,我们不仅要咬住新军的尾巴,还要咬住他们的脖子。把他们全部咬死!”
汉兵将士受到鼓舞,士气更加高昂,顿时忘记了疲劳,前进的步伐更快了。
十万新军行进在平坦而盘旋的驿道上,严尤望着缓慢行进的队伍,焦急地问探马:“此去宛城,是否还有近路可行?”
探马慌忙答道:“回大人,小人对这一带的地形不熟悉,要找向导,也要出了山才能找到。”
“屁话,出了山还要向导有何用!”严尤气得破口大骂,忐忑不安地左右巡视着驿道两旁耸入云霄的山峰,惊恐万状叫道,“快,先骑快马去宛城,命宛城守将岑彭率军前来接应。”
“小人遵命!”探马飞驰而去。
陈茂望了一眼严尤焦虑的神色,心里暗笑他胆小如鼠,表面却恭敬地说:“大人,我军正向宛城挺进,难道叛贼真有那个天胆,敢追我十万精兵?”
严尤忧心忡忡地说:“本官担心的就是这个,虽说这百里山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叛贼对这一带的地形却相当熟悉,万一他们抄近路抢在我军前面设伏,我军必遭惨败。”
陈茂笑道:“大人也过于谨慎了,难道叛贼能插翅飞来不成!”
“你别太——”严尤话未出口,便被一阵锣鼓声给噎了回去,急忙挺身四处张望,只见山坡两旁的树林里,突然涌出无数的汉兵铁骑,“刘”字大纛、“汉”字旌旗迎风飘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