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娘子话一说开,三娘子双眸一沉,敛了之前略显轻浮不谨的模样道,“妹妹回府,瞧着是风平浪静一片太平,可人心隔肚皮,谁又知道旁人是怎么想的。”
“三姐姐又为何要明着同我来往?”六娘子好奇。
“我虚长你四岁,若说小时候的事儿全然记得那也是蒙你的,可母亲……”三娘子话语顿了顿,“先夫人的模样我确是真还有印象的。”
六娘子一愣,没想到三娘子主动示好竟然是因为她薄命的亲娘。
“那年我三岁吧,入冬的时候染了风寒,烧了两天也不见得好,姨娘急坏了,可她还没去求,先夫人就主动请了城里的老大夫来给我看病。这事儿我也是长大以后断断续续听姨娘念起过几句,眼下新人换旧人,她瞧着贤良温顺,实则是个手狠的。”三娘子轻笑道,“林家是世代的书香门第,大多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只是高些低些不等罢了。母亲从小就跟着外祖父做学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不是当年母亲出嫁的时候大舅舅还没高升,只怕现在就算陆家人去求都未必求得到外祖父肯点头嫁女。”
六娘子一边仔细听着三娘子的话,一边细细的打量起眼前这个如花般亭亭玉立的姑娘来。
三娘子生的确实美,十二、三岁的年纪已微微长开,螓首蛾眉齿如瓠犀,那肌肤弹指可吹,透如凝脂,恰逢豆蔻年华,端的是莞莞浅笑胜星华。
只是这样的年纪放在现代,那还只是啃着棒棒糖,捧着语数英,喊着日韩欧美帅哥名字的年纪,但在古代,三娘子却已是到了满腹心事无从诉,只待花期堪折枝的年纪了。
“是,能掌管内宅,谁没有些手腕。”静闻三娘子一言再言林氏种种,若是六娘子还藏着掖着不免就矫情小气了,“我从小便养在怀阳,外祖父疼,外祖母爱,若不是一封家书说的在情在理,想来我这辈子都未必会来宣城走一遭……”
“呵呵,六妹妹果然是涉世未深的。”谁知听了六娘子的话,三娘子突然笑出了声,“妹妹可定了亲?”
六娘子一怔,面色瞬间凝重了起来。
果然,正如三娘子所言,她生在宣城长在怀阳,虽过了男孩儿女孩儿应设防的年纪,可赵老太爷却不大注意这些,遇着去故友旧识家串门总是会带着她一起。赵老夫人也一样不在意,她教六娘子最多的便是女孩子要贞顺宽和,不能小气造作。至于婚嫁,似真的没有人同她说过。
而在现代,盲婚哑嫁基本已销声匿迹了,在提倡自由恋爱的背景下,即便是一辈子做老姑娘也不会引起社会轰动。可眼下是古代,一般大户人家的姑娘从九、十岁起就要开始议亲了,十二、三岁出嫁那是平常,若二八年华还久居家中,那已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九岁,九岁!现代还在和同班同学玩儿过家家,古代可真的就要过嫁成家了!
看着六娘子脸色渐白,三娘子正声道,“妹妹想的真简单,亲也未定,就能同陆家从此好死不相往来了?便就算妹妹以后成了亲,和陆家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妹妹姓陆,不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