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
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反映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长期干旱无雨雪的悲凉情景,并对此寄予关切之情。大河即黄河。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诗风与郑珍相近,是宋诗派的重要人物。有《郢亭诗钞》及续集。河上驱车俨大荒,平沙四野接苍茫。
惊风飒飒飘哀雁飒(sà)飒:风声,落日萧萧黯太行太行:太行山。
二月桑榆无信息无信息:指因天旱,二月里桑榆还未发芽,三时云汉剧辉光三时:本指春夏秋三个农作季节,此指去秋、去冬、今春三季。云汉:天河。剧辉光:十分明亮,这句写天气极晴,无云不雨。
何当手挽昆仑水何当:犹安得、安能。昆仑水:指黄河水,黄河发源于中昆仑山北,遍洒中原作岁康。
驱车黄河北岸仿佛步入漠漠荒原,
满眼荒沙一片苍茫。
风飒飒惊起一群哀雁,
夕阳下冷落景象笼罩了太行。
已是早春二月桑榆尚未萌芽,
自去秋至今烈日照射大地如火烧一样。
有什么办法能挽起黄河流水,
解除中原干旱使人民灾年生活安康。
莫友芝·有感有感(二首选一)
《有感》作于咸丰十年(1860)。作者对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及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海腥吹入汉宫墙海腥:海上腥风,喻指帝国主义的侵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派兵劫掠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并放火烧毁,无复门关亦可伤无复门关:指侵略者长驱直入,无复阻拦。
杂种古来忧社稷杂种:指外族,深仁今日太包荒深仁:深厚的仁德。包荒:度量宽大。此句是对清政府妥协政策的讽刺。
羽林说卫存文物羽林:禁军,古代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说卫:犹留守。存:保存,车驾巡秋冒雪霜“车驾”句:指咸丰帝奕于1860年逃往热河。奕于临逃前,曾下了一道“朕今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张挞”的“上喻”(见《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六,但又召开御前会议,暗示大臣们阻止亲征,并又下了一道“坐镇京北”的“上喻”:“将以巡幸之备,作为亲征之举。”结果“亲征”到热河去了。
卧榻事殊南越远,可容鳞介溷冠裳“卧榻”二句:据岳珂《桯史》云:宋兴师欲灭南唐,南唐徐铉奉命使宋请求缓兵。宋太祖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又汉元帝时,珠崖(汉郡,在南海中,今海南岛地)背叛不臣属,议者欲往征之,贾捐之谏阻,以为其民无异禽兽,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元帝听之。故《扬子法言·孝至》篇曰:“朱崖之绝,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南越,即指朱崖,因两广为秦汉时南越地。介鳞:水族动物的总称。这里介鳞指帝国主义,冠裳指中国人。作者认为中外有文野之分,所以才如此对举。二句大意是:帝国主义侵入京都非南唐、朱崖二事可比,南唐是本民族的事,朱崖虽是“蛮夷”,但离京都尚远,而英法联军打入北京,真是“介鳞”、“冠裳”相混了,此事岂能容忍。
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了古城京都,
长驱直入令人悲伤。
自古外族入侵就是国家的忧患,
何谈什么深厚仁德、宽宏度量。
禁军应该留守使文物保存无损,
可皇上逃往热河不顾风霜。
外敌入京非南越、朱崖可比,
敌我不分真是十足的荒唐。
莫友芝·宿独树寄芙衣二首宿独树寄芙衣二首
从平仄上看,这是两首五言古诗,但有的注释家将其视为“五绝”。两诗均用比兴手法,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诗作流露深秋之时夜宿异地的思乡情绪。独树:贵州地名。芙衣:人名,未详。
(一)
山山桂花黄,涧涧苇花白“桂花黄”、“苇花白”:点明时值深秋。
一掩复一重,愁煞南归客。
莫友芝·宿独树寄芙衣二首独树山山桂花黄,山涧路边苇花白。
芦苇掩复一重重,愁煞他乡南归客。
(二)
来路湾复湾,去路山复山“来路”二句,既写实,又深含寓意,说明行客还乡之艰难。
故乡如在眼,行客几时还。
来时路一湾又一湾,
离去路一山又一山。
故乡似乎在眼前,
可叹行客何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