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5日晚上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纵横的大雨仿佛加尔各答的眼泪,使这个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哀伤。德兰姆姆辞世的消息一经传出,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民就立即冒着大雨涌向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他们并不都是天主教徒,其中更多的是回教徒、印度教徒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很多人在雨中嚎啕大哭,就像突然失去慈母的孤儿一样。大雨一直不停,但没有一个人离去。大家在雨中久久地等待,就只是为了向姆姆献上一束花,或是最后看她一眼,最后摸一摸她裸露一生的光脚板,最后跟她说几句话,虽然她再也听不见了。
有一位加尔各答市民对记者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兰修女是真正爱穷人的,但现在她丢下我们去了。我感到天塌地陷,好像变成孤儿一般。”
9月6日,印度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德兰姆姆逝世的消息,印度全境立即呈现一片哀伤。接着世界各大媒体,包括中国的媒体,也竞相报道了这一重大的消息。各大报纸纷纷拿出重点版面连篇累牍地介绍她的嘉言懿行,赞美她毫不利己为穷人奉献的一生——我们很多人真正了解德兰姆姆,不是在她的生前,而是在这个时候。
9月6日,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日举行国葬。9月7日,德兰姆姆的灵柩由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转移到位于市中心、已有155年历史的圣多默教堂,以便接受公众的瞻仰。教堂里摆满了象征高贵、纯洁和虔诚的白莲花花圈,尼尔玛拉修女噙着眼泪点燃了一支高达2米的蜡烛,然后把它稳稳地放在灵柩旁。
向遗体告别的活动持续了整整七天。在短短的七天里,前往圣多默教堂吊唁德兰姆姆的人就达到了100多万。其中有政界显要、商界巨子和各界名流,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其中有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新教徒、佛教徒。虽然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但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摒除了彼此间的差异,怀着同样的敬仰,以及同样的哀痛和思念,来到了姆姆的灵前。
在那难忘的几天里,仁爱传教修女会的200多名修女日夜守护在姆姆身旁。她们一直唱诵着姆姆生前最喜爱的圣歌。歌唱代替了眼泪。在这个时候,哭泣显然是不适宜的。眼泪表明你只想到自己的失去,而没有意识到,姆姆已经抵达那个渴望的终点——已经与上帝在一起。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600多个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分会里,也挤满了前来吊唁的民众。与此同时,全世界无数的教堂为姆姆献上了追思弥撒,几乎所有国家的首脑和政要都发来唁电,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仁爱天使一致的哀悼和崇敬。其中有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前总统里根夫妇、克林顿夫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等。
9月13日上午,德兰姆姆的灵柩从圣多默教堂移往温塔基体育馆,印度政府要在那里为姆姆举行盛大的追思弥撒和安葬典礼。
从教堂到体育馆大概有七八公里的路程。13日清晨,天刚亮,居住在街道两边的居民便早早地起来,把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了。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很显然,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恭送姆姆。上午10点30分,八名盛装的印度军人肩负着姆姆的灵柩,在仪仗队的护送下缓缓地走出了教堂。三位身穿宗教礼服的英俊男孩,高举着十字架和蜡烛,在前面引路。饰有金色十字架的水晶灵柩被安放在一座撒满白莲花的特制炮架上。姆姆还是穿着那件朴素的滚着蓝边的白色纱丽,只是胸前盖上了一面印度国旗。
印度政府不仅派出了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柩,还派出了英武整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而跟随在灵柩后面的,则是数以百万的印度平民,以及德兰姆姆的家人,也就是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乞丐,孤儿,麻风病人,被抛弃的人,残障者和无家可归的人。在送葬的队伍里,他们作为姆姆的家人,跟仁爱传教会的修女修士们走在一起。
参加姆姆葬礼的,除了印度总统和总理外,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界显要,其中包括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派出了由国务卿索达诺枢机、驻印大使乔治·祖尔总主教等数人组成的一个庞大代表团。
这个盛大的典礼几乎惊动了全世界的所有媒体。从世界各地赶来报道葬礼的新闻记者根本无法统计,仅是直播葬礼的电视台就有数十家。
这样的葬礼盛况,在印度的近现代史上,或许只有两个人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是圣雄甘地,另一个则是被印度人称为国父的尼赫鲁总理。
当时的印度总统纳拉亚南代表“失去了母亲的人民”向姆姆表示深深的哀思,称赞她是“世间少有的慈悲天使”。印度总理古拉查尔则说,他谨代表痛失一个仁者的国家,向德兰姆姆致敬。他说,德兰姆姆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她抹掉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者的眼泪,她伟大的一生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国葬大礼结束后,姆姆的灵柩被送往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的地下室存放。
而在德兰姆姆的祖国,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和总理纳诺也对姆姆的谢世深表悲痛和惋惜,并一再希望姆姆的遗体能够运回阿尔巴尼亚安葬。但德兰姆姆无疑是属于印度的——属于印度的穷人,也属于全世界的穷人。
在德兰姆姆逝世六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10月,罗马教皇便宣布姆姆为“真福品”。在天主教的传统里,封圣是有等级的,“真福品”是仅次于“圣”的“圣品”,即意味着姆姆已成为教廷钦定的圣女,在她的名字前,就可以冠以真福二字了,即“真福德兰修女”。姆姆封圣的速度之快,在天主教历史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