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2日,教皇比约十二世的批准终于寄到了劳莱德修道院。
那真是一个明媚的日子。
做弥撒的时候到了,德兰姆姆刚走到教堂门口,神父就举着一封信走了过来。神父说:“瞧,你的请求终于有了回音,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帮你拆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姆姆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非常急迫的,但她却说:“神父,让我先祷告吧。”
神父说:“如果他们同意了你的请求,那么,今天就将是你以修女身份做的最后一次弥撒了。”
两个小时后,弥撒结束了。当教堂里只剩下德兰姆姆和神父两个人的时候,姆姆说:“神父,请你帮我拆开吧。无论我主怎样决定,我都会绝对服从。我是谁?难道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吗?”
于是神父拆开了信。结果他只看了一眼,就惊喜地喊道:“哦,太好了,简直就是一桩奇迹,我主彰显了他的旨意,你获准特例观察一年。”
这就是说,德兰姆姆将以修女的身份,而非世俗女子的身份,离开劳莱德修道院一年。而在这一年里,她在修会的身份将被保留。
神父不解地摇了摇头,说:“怎么会是这样呢?我记得我明明把你的请求改成还俗了的,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啊!”
德兰姆姆虽然也非常欢喜,但并不像神父那样吃惊。因为她每天都在为这个结果祷告,即便刚才,她也是在为这个结果祷告。她早就预感到上帝一定会垂听她的祷告的。在漫长的等待中,她从未怀疑过。这种坚定来自她对上帝的绝对信任。
姆姆郑重地从神父手中接过那封信,然后,她就跪在祭台前,做了个虔敬的感恩祈祷——姆姆一辈子过的都是感恩的生活。上帝的名字是应该赞美的,更是应该感激的。
在这里,我要顺便引入一个跟感激有关的小故事。
有一天,有个人去拜访著名的文学家雨果,他问道:“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书籍都必须烧毁,只允许留一本书,大师,您认为应该留哪一本呢?”
雨果想也没想,就回答说:“《约伯记》。”
《约伯记》是《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约伯这个人一生都生活在感激之中。当他富有的时候,他感谢上帝;当他贫穷的时候,他也感谢上帝。当他喜悦的时候,他感谢上帝;当他悲伤的时候,他也感谢上帝。当他健康的时候,他感谢上帝;当他浑身长满恶疮坐在尘土里痛不欲生的时候,他还是感谢上帝。
我们中华民族也有一个类似于约伯的人物,他就是战国时代人格完美的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