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胡适并没真正辞职。不管是因为蔡元培、蒋梦麟的安抚,还是真应了蒋梦麟所说的:书呆子憨气,脾气发过了,还是埋头做事。总之,蔡元培在9月20日复职。就像蔡元培所希望的,胡适除了在学校上课以外,并担任杜威在北京演讲的主要翻译者,陪伴杜威到山西、济南等地演讲。10月下旬,教务长马寅初因为患严重的失眠症请假,胡适还做了一段时间的代理教务长。
五四以前胡适就积极参与校务,前文提到他替蔡元培拟定了五年、七年、十年的发展计划。现在,北洋政府试图利用五四学潮摧毁进步势力的阴谋失败,北大又回到蔡元培的领导之下,胡适的心也回到了北大。胡适积极参与校务,在在地表现在他对北大未来校舍、校园建设的发展计划上。12月下旬,胡适陪伴杜威到济南去演讲。24日,在从北京到济南的火车上,杜威碰到了美国茂旦建筑公司(Murphy & Dana Architects)的老板茂菲(Henry Murphy)。茂旦建筑公司承建了亚洲许多大学的建筑物。在中国,他们的特色是中西合璧式的校园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包括燕京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福建协和大学以及长沙的雅礼大学。当时,茂菲有一半的时间住在纽约,一半的时间住在亚洲。可见亚洲的校舍建筑是他们生意的一大宗。杜威把茂菲介绍给胡适。在火车上,茂菲让杜威和胡适看他正在亚洲各地所设计的蓝图。
胡适看了蓝图以后,马上告诉茂菲,北大亟需盖新校舍。他说他会向蔡元培建议,聘请茂旦建筑公司承建。根据茂菲所作的谈话备忘录,北大当时有两个不同的校舍发展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治标的,就在沙滩红楼、北河沿与马神庙公主府扩建。根据胡适的说法,当时北大有3000名学生,北大的三个院已经不敷使用。
事实上,北大的建设一直是零星改进的。像校舍建筑这种大宗的工程,即使能干如蔡元培者,也只好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北大克难之情,以电灯为例就足以说明。前文提到北大的学生宿舍直到1924年9月才安装电灯。教室的情况当然好些。然而,一直到1917年12月,在红楼盖好以前,马神庙公主府的文科教室还没装电灯。该年12月1日起,北大改用冬令时,上课时间延后半个小时。其结果是没有电灯的教室就无法使用。北大只好把下午的英文课,有的调到新建的红楼,有的调到北河沿理科的教室。
在经费短绌的情况下,北大要解决校舍不敷使用的问题,只有用治标的办法,希望一两年内在沙滩区就地兴建一两栋大楼。其中一栋,就是北大人人梦想要有的图书馆。由于沙滩的红楼是西式建筑,茂菲认为这一两栋新建筑必须采用学院哥特式(Collegiate Gothic)的风格。但是,沙滩、北河沿与马神庙公主府终究不是理想的大学所在地。那种胡同阡陌的所在,跟美国形态的大学格局是格格不入的。胡适说当时的北大已有3000名学生,每年还以一两百名学生的速率在成长,所以北大需要一个治本的发展方案--把北大迁到离北京城十英里的西山。
蔡元培在1918年北大二十一周年校庆的演讲里就提到北大“拟在西山购地建筑校舍”。他说这个计划已经得到步军统领的赞助。11920年4月9日的《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了北大总务会把西山地亩以一年为期出租的决议。②总之,根据茂菲的备忘录,胡适说由于财政不稳定,北大在西山建校的计划,可能要到1925年,甚至1930年,才能实现。但是,胡适要茂菲寄蓝图给他,以便他向蔡元培报告,并进一步安排茂菲与蔡元培见面。胡适甚至很乐观地告诉茂菲,说北大很可能会在年内就请茂旦公司提出西山校园整体规划的构想。
在胡适的安排下,茂菲1920年2月底到北大跟校长蔡元培、教务长蒋梦麟、胡适等人会商了十天。胡适在1920年2月25、27日两天的“日程表”里所记的“约Murphy[茂菲]君”、“与Murphy同见梦麟”、“与Murphy、Monlin[梦麟]会商大学计划”,等等,讲的就是这件事。③根据茂菲的备忘录,北大的长远计划是搬迁到西山。等北大迁到西山,原来的北大三院就会变成预科的所在地。这份备忘录分长期和短期的建设计划。短期的治标计划是一年内兴建两栋建筑:一栋图书馆兼行政大楼,坐落在红楼的东北角;另一栋是体育馆兼大礼堂,坐落在红楼的西北面,应该就是嵩公府的所在地。这样,红楼在南,图书馆兼行政大楼在东南沿,体育馆兼大礼堂在西北沿,中间的空地就是体育场了。由于红楼是一座大型的西式建筑,这两栋新建筑也必须是西式的,以便取得调和。
这栋图书馆兼行政大楼的规划是三层楼,所用的材料北大希望能够从简。茂菲说北大预计只会使用这座楼大约十年。届时,西山的校区已经落成,可以搬迁过去。即使如此,这座大楼的规模并不算小,因为他们所设想的第二层,除了能容纳三十万册(当时北大拥有十七万册)藏书的书库,还必须有一间能容纳四百个学生的一般阅览室,以及容纳100名学生的期刊阅览室。这栋大楼落成以后,红楼就恢复为原先所规划的学生宿舍。
体育馆兼大礼堂要容纳2000人,包括回廊上的座位,计划采用活动座椅。平时没有集会,座椅全部收到地下室的储藏室里,空下来的场地就作为运动场。礼堂的一边设有可坐一百个人的戏台。这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毕业典礼的场地;另一方面,配上一个升降屏幕,再加上化装室,又可以作为演戏的场所。厨房设在地下室。除了可以利用礼堂举办大型的宴席,地下室将附设一个可容纳一百个客人的教授餐厅。此外,地下室还将设有一间胡适所喜欢打的撞球间,备有四个撞球台。另外,还设有教授的写作间。
茂菲之所以在北大勾留十天,是因为几位决策人员认为北大搬迁到西山已成定局,他们要求茂菲除了提出他对治标之策的构想以外,也为北大提供西山校园的整体规划。当时,茂菲已经开始为燕京大学以及金陵女子学院做校园的规划设计。因此,茂菲可以现成地把已经付诸实践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贡献给蔡元培与胡适等人。北大的西山校区预定有六十英亩。北大当时有2500名学生,估计到1930年北大迁到西山校园的时候,应该会有3000名学生。根据他们的设想,北大最终会有8000名学生。茂菲于是向蔡元培等人说明六十英亩的校地太小了。他说他刚为燕京大学所完成的规划是一百英亩,学生不到3000名。如果北大最终会有8000名学生,至少要有两百英亩的校地。
茂菲说,他跟北大的几位决策人员都同意西山校园的建筑将会是中国式的。由于北大位于京城,又是国立大学,他们决定以紫禁城的建筑作为范例。建筑群采四合院的格局,由一连串的长方形庭院连接起来。每座建筑都不得过高,不超过三层楼。由于西山山腰有一些优美的喇嘛寺,北大在西山的建筑必须与之调和。茂菲说蒋梦麟将会寄一些喇嘛寺建筑的图片供他参考。
北大西山新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茂菲的建议是仿效燕京和金陵女子学院的做法,分期进行。第一期的建设包括一些主要的建筑,诸如图书馆、行政大楼、大礼堂、露天剧场、博物馆、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医务室、体育馆、教师宿舍,以及女生设施--宿舍、食堂、健身房与操场。根据北大这几位决策人员的估计,北大的女生大概会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根据第一期的规划,北大将容纳四百个女学生。
结果,北大的建筑计划,无论是治标的短期计划,还是西山的远程目标,都注定是空中楼阁。五四运动以后,北京教育经费开始出现问题。北洋政府连教授的薪水都付不出了,遑论校舍的建筑。历史的发展是诡谲的。茂菲为北大在西山的校园与校舍的构想,就是他当时正在承建的燕京大学。北大终究没能实现在西山建校的计划。然而,北大却在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拥有了茂菲所建的校舍。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燕京大学被取消,北大从沙滩区迁进了燕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