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300000018

第18章 盛世主角的破绽(2)

次日,长孙无忌军开始行动,太宗命鼓角齐鸣,诸军随即并进。高延寿欲分兵抵抗,但阵势已乱。适逢雷电交加,军士薛仁贵着白衣率先冲入高丽援军阵中。诸军乘机猛攻高丽援军,斩2万余人。高延寿等收集余众,依山固守。太宗急命诸军围之。长孙无忌下令撤桥梁,断其归路。高延寿、高惠真进退不能,遂率3.6万余人请降。太宗将其大部释放,遣返平壤。高丽举国皆惊,后黄城、银城守军自退。

七月,太宗移营安市城东岭,八月,又移至城南。太宗因安市城险兵精,建安兵弱粮少,主张出其不意先攻建安。李认为,越过安市而攻建安,恐被高丽军截断粮道。太宗从之,专攻安市,但久攻不下。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献策: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其余挡道小城必溃,平壤则不可守。群臣亦多主张夺占乌骨城,直取平壤。但长孙无忌认为,天子亲征,不可冒险侥幸,应先破安市,再取建安,才是万全之策。太宗遂下令继续围攻安市。李道宗命令部众在城东南筑土山,逐渐逼近城墙;又以士卒轮番交战,用冲车炮石毁城楼。城中守军不断增高城墙抵挡,立木栅随时堵塞被毁之处。唐军筑山昼夜不息,经数旬,山顶高出城墙几丈,李道宗以兵驻守。山顶坍下压崩城墙,城中守军以数百人出战,夺占土山。至此,双方形成对峙。太宗见天气日益寒冷,粮食将尽,不宜再攻,遂于九月十八下令撤军。

杨广三征高丽,李世民也征讨一次,均未成功。这充分说明,那几十年间的高丽,相当强大,也反证了两代帝王征讨战略的正确性,不然的话让它发展起来那还得了?他们的区别,在于杨广不知道适可而止,而李世民在吃了这一次亏以后,深知与民休息以利再战的重要性,选择了暂时的放弃。其后高宗和武后时期,继续征讨高丽的国策,终于成功。这不能不说是李世民没有一意孤行带来的机会。以此观之,征讨高丽,两个人都遭到了失败,但所展现出的政治谋略,李世民胜过杨广又多了。

以上这几点相似之处,李世民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胜过杨广。形相似而实不同,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不同,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杨广则亲手玩死了大隋帝国,他们的历史评价完全不同,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位不止靠智慧——非议武则天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说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要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之人,不经过苦难的磨炼是很难的,但仅仅有苦难的磨炼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聪明的人,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机遇,没有机遇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机遇,进而牢牢地把握住机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人能忍万物所不能忍,勾践食粪,韩信钻胯,人上之人之所以能为人上,其玄妙亦在于此。

一代女皇武则天,被后世视为“女主乱国”象征的妇女先驱,就是这样一个吃得苦中苦,握得机中机,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这样的人不能取得成功,谁又能够?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她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度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导致她狂热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同时形成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武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正常情况,成为了唐太宗的女人且有了封号,等待着她的人生,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进而邀宠,冀望生下一男半女日后养尊处优;二是邀宠不成,待太宗过世出家为尼。

武则天有没有尝试过第一种可能?不得而知。但显然,以她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太宗以及为人的干练,很快就能发现第一种可能很难走通,等待着她的命运,将是在宫中的冷落和在庵堂的孤寂。这样的生活,绝对不是武则天愿意接受的,她不会坐以待毙,她要另谋出路。

武则天和李治,是怎么相识并产生感情的,无从详考。可能是武则天需要为未来的生活找个靠山,也可能是李治需要在太宗身边有足够的眼线,就像武德年间,太宗与建成两兄弟和高祖的宫人都有密切的接触一样,目的并不在女人,而在龙位。不管是武则天主动还是李治主动,也不管李治目的如何,武则天需要牢牢地抓住这个机会,这是她改变下半生命运的唯一希望。

武则天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李治心里,从此有了这个充满心机的女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去,武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仅仅两年过后,高宗李治就急召武则天入宫,封为“昭仪”。

一个小小的“昭仪”,会是武则天所能满足的吗?她要攀上人生的巅峰,就必须向更高的目标进军,这一次,她的目标是皇后。

在武则天通向皇后宝座的道路上,她做了一件人所不能忍的事——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虽然这个事件最终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但武则天遇到大事时的果决明断,以及不择手段,可见一斑。

过了几年,唐高宗准备废掉原来的正妻王皇后,代之以武则天。他为什么会有换老婆的愿望,我们现在只能猜测,不过他原来的老婆王皇后无论长相、出身还是文化修养,都不比武则天差。所以后代的历史学家得出了一些结论,说是唐高宗有一种恋母情结,或者唐高宗欣赏武则天的才干等等。

在换老婆之前,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宫里发现了诅咒皇帝的小人儿,这种巫术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引起了高宗和大臣们的高度重视。

做小人儿来诅咒的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为巫蛊,是十分恶毒的行为,其成功率据说特别高。这次针对唐高宗的小人儿行动,经过调查后,种种证据表明是王皇后和她的母亲安排的。其实这些证据,也都是后宫那些宫女太监们的证词。这样一来,高宗勃然大怒,开始着手进行换老婆的工作了。

如果以为换老婆就是皇帝一个人的决定,那就过于幼稚了。当时,涉及到皇家的重要事情,比如谁做皇后,谁当太子,都是大臣们踊跃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机会。大臣们表达政治见解的办法也十分直接,就是站队。

站队其实并不难,单纯从政治角度出发,知道皇帝的心意,并且明白当时朝中最有实力的大臣的看法,就可以选择自己的队伍了。但是,事实往往比这复杂得多,因为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现实的处境,有人想升官,有人想求稳。而且,朝中那些政治寡头们也和其他大臣有着各种恩怨,所以真的到了站队时间,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局面。

对于高宗的这一想法,国舅长孙无忌极力反对。长孙无忌虽然在政治权术上比较低能,但是他当时在朝中的地位无人可比。而且,作为中老年大臣,他对于某些问题十分固执,比如说,皇帝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成功,在他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是无法改变的。一旦皇帝换了老婆,就说明他的家庭生活不幸福,是失败的。所以,他用漠视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想让高宗自己打消念头。

另外一个老臣褚遂良则态度激烈得多。其实,褚遂良一直以来都没有这次这么旗帜鲜明的表现,这次主动冲上去,主要是他和长孙无忌立场一贯一致,长孙无忌的态度是漠视,他就要高调反对。簇拥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周围的,是那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颇有固执性格的、对君主个人道德要求很高的大臣。

封建时代,皇权在表面上看并不具有绝对地位,大臣们能起到很大的制衡作用,但事实上一旦皇帝真正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是没人能阻止的。因为皇帝拥有大臣的任免权,他完全可以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换掉反对的大臣提拔支持的大臣,只要他真正下定了决心这么做,他就可以做到。

谁都知道皇后换人是大事,可以从中大捞一笔。所以,一个即将降级的官员李义府抓住机会,上奏折要求迅速进行换皇后的工作。高宗在一片反对声中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十分兴奋,马上给他升职。同样,几十年没有成为政治活动领军人物而且和长孙无忌素来不睦的许敬宗也冲出来,为高宗的换老婆计划鼓掌助威。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政治上颇有抱负,但因为朝廷用人大权被长孙无忌控制而没有机会施展拳脚的中青年官员加入了拥护换老婆的阵营。但是,真正要进行朝廷重要会议,他们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连列席都是个问题。

所以,最后的局势演变为青年皇帝唐高宗和比他年长的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之间的较量。重臣的支持者仍然是重臣,青年皇帝的支持者都是人微言轻而且对道德观念不是那么看重的中下层官员。看起来好像是大臣们之间站队,但是皇帝自己也要站,而且他希望大臣和他站一个队。

对他的舅舅,高宗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好使用最拙劣的笼络方式。他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把长孙无忌小老婆生的儿子都封赏了,但是长孙无忌立场不变,在他心中,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后来举行的御前会议上,发生了争执,而且双方无所不用其极,互相揭伤疤翻老底,企图给对方扣上道德败坏、衣冠禽兽、破坏朝纲、违背太宗皇帝以来的大政方针之类的罪名。高宗主动提出了王皇后没有生育儿女并且企图暗害皇帝两项重要罪名,褚遂良针锋相对,指出武则天品行不端,家庭出身不好,隐瞒婚姻史等不良行为。说到动情之处,以头抢地,血流不止。正当他口沫横飞之际,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大喝一声,要求杀掉这个反对者。这么一闹,双方再无协商可能。

换老婆问题这样发展,谁都没有想到。其实回过头来看,因为这个问题和朝廷大政方针的控制权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立场,马上就会失去日后把持朝政的机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双方可以说都不能胜出,僵持在那里。这个时候,老臣李含含糊糊地表态了。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不过他还有个十分常见的名字,叫做徐茂公。虽然他功勋卓著,但是长孙无忌这些老派分子给他的待遇并不好,还三天两头给他穿小鞋,于是他很早就退养修身。虽然一般来说老臣们都是支持老派的,但是事实上政策如果不倾斜,他们自然不一定能够无条件拥护。

他对高宗说,你们家里的事情,不用外人掺和,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对于一个当年以军事立国的政权而言,老臣的话是特别有分量的,高宗听了之后精神焕发,局势就这样逆转。朝臣的站队情况已经一目了然,高宗自己也选好了队伍。

队站好了,老婆自然顺利地换掉了,老派反对分子一律处理,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老臣依然搁在一边不予重视,倒是那些站队的年轻人应该奖励。而且,日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对换老婆之类的事情表示看得开,也没有那么明确的政治伦理观。于是高宗又继续折腾,开始换太子,把儿子们摆弄来鼓捣去,直到最后,谁当皇帝都是年轻人不怎么关心的问题了。于是,武则天这个当年有幸成为皇帝老婆的女子登上了金殿,坐稳了龙椅。

后代的评论家们说到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为什么能让大唐江山变色,为什么当时的观念可以允许,十分不解。其实,当年她老公让朝臣站队把老婆问题和政治问题一起表决,就已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实际上说的是要抓住好的时机,彻底地消灭敌人,以防敌人卷土重来,也就是要斩草除根的意思。吴王夫差,有越不取,最终兵败身死;明代宗朱祁钰,不忍害兄,最终为兄所害,这都是斩草不除根的后果。武则天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儿时的遭遇及贞观年间的阅历,再加上感业寺的清苦,使得她非常看重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以及具有保卫这个果实的决心,武则天登上后位不久,就下令杀死王皇后和萧淑妃,彻底地清除了潜在的危机。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果断明决,天性善良的李治,会不会有一天回心转意吃回头草?谁也说不清。

武则天成为皇后,并且自己所生的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之后,她的政治抱负慢慢得以施展,在国家政事中开始发挥影响。做皇后之初,她还只能是部分地参与政事,而且还要视高宗的身体状况而定。当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高宗最初感到风眩加重以至于目不能视时,才开始将部分政事委托武则天裁决。

但是,武则天在龙朔年间也还没有达到能够和高宗并驾齐驱的威望,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权力。不过,随着国家事务的增加,原有的制度受到冲击。百官百司奏事的议、表、状大量增加,在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形下,武则天获得了插手朝政的机会。

皇帝身边少了一些制约,武则天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大体在此前后,武则天开始将一些文学之士召入内廷,以帮助皇后撰述的名义,参与政务、起草诏令。到乾封(公元666—668年)以后,开始称为“北门学士”。他们在内廷成为武则天从参决政务到专掌朝政的得力助手,甚至能够“分宰相之权”。

由于武则天对高宗的牵制越来越多,引起了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诏令,决定将武则天废为庶人。结果,由于武则天早已控制了内廷,诏令尚未颁下,就被武则天阻止了。上官仪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上官仪事件后,武则天进一步将反对派清洗掉,巩固了自己在国家政务决策中的权力。

经过上官仪事件,武则天决定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所要进行的,就是“去唐朝化”,在政治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且逐渐瓦解唐朝政权的统治力量,好让自己能够高枕无忧。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二月,重归于好的高宗和武则天带领文武大臣前往东都洛阳,为封禅泰山作准备。次年正月,举行了大唐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封禅大典,武则天出尽了风头。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智慧伟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将这些人物和事件丰润、真切地介绍给读者。无疑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着广泛的借鉴作用。本书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截至武昌起义,完整再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
  • 墨染隋唐

    墨染隋唐

    千古一帝杨坚,开创开皇之治,统一了战乱割据了近四百年的中国。雄才大略的杨广,打通丝绸之路,大运河千古流淌,三征高丽扬我国威。然而如同大秦般,二世而亡,原因何在?杨墨来到这个时代不是为了见证与改变,而是带去了千年后的崭新思想。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能激起怎样的火花?封建与民主的交战会有如何的结果?杨墨的金手指又能不能撬开历史的必然?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大话三国之梁雍霸主

    大话三国之梁雍霸主

    有道是时光都是多个维度的,在另一个维度,虽与地球无异,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出现,其历史完全不同于地球。本文就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历史背景,展示不为人知的汉世祖、东汉光武皇帝刘秀阁下来孙、中山王刘焉之后刘震披荆斩棘与各路诸侯展开厮杀,戎马一生,并以梁雍二州为根据地,一一歼灭曹操孙权等国贼,招降汉室宗亲刘备,并像他的列祖光武皇帝一样重新扶大厦之将倾,恢复汉室,建立一个强盛汉朝的恢弘史诗,他的朝代也史称“梁汉“。让我们跟随主人公刘震的视角,建功立业,重新大话一把三国。
  • 长恨太平

    长恨太平

    日尽黄昏,一人庭前,置茶于几。时水沸不可及,乃闭目而卧,淡然忧者夫身轻而动,随风乍起。绝云气,立青天。见一白发者,驾一骑青骢,挥百丈长鞭,趋万千骏彩。云波振动,声荡九天。时而白光纷绕,踏银河千尺水气;时而暗光浸生,踩漫天草腥。忽一白驹驰来,余握鬃而驰。风动耳呼,身若划天一线,混万千洪荒之中。啸长天清风,逐日落余光。心若浩宇,游于天地!渐日落西山。老者回首浅笑,似有深意。双目若童,日月有明;神态淡定,飘然若虚。忽长鞭一挥,万马顿而隐去,长天浩宇,空空如也!回顾来途,静若无迹,澄天夜暮,偶有星辰点点;天之苍苍,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判若梦也!随即而下,茶已微凉,一饮而尽!嗟夫,昔曾有庄周乘鲲入海,驾鹏遨天者。终不可信!然今日暮者,乃亲目白发者牧云银河。得无教我淡然自在耶?
  • 回明之重筑长城

    回明之重筑长城

    现代人意外回到明朝末年,本想避开乱世,逍遥一生,耐何各种的不习惯,于是大明由此而变!
热门推荐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卫星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卫星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快穿之宿主老是爱打脸

    快穿之宿主老是爱打脸

    (本文无男主)她一袭素衣宛如人间仙师却独独痴情于他,遭来灭门之灾再次醒来,无故绑定了某系统某系统:“烟愫!停下你的手!...不能打男女主!”林烟愫:“这俩在我面前腻歪恶心我!”男女主:“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我们不认识!”某系统:“温馨提示:宿主别浪,小心翻船!”(作者首创不喜绕道)
  • 傲世古神

    傲世古神

    一个世家少年,独自踏上凶险惊奇的世界,经历了人心的险恶狡诈,宁愿跟凶猛的怪兽为伍厮杀。由于体质跟提高修为的艰难关系,不的不跟阴险贪婪自私的人和修为强大蛮横的超级大门派子弟过招,演绎了一幕幕传奇惊险的经历。最终少年凭着强大的远古传承跟坚韧不屈的心志,不断的加强自身,杀出一条辉煌的道路。郑一踏遍各地,修炼各种心法,不管他神如何,生生修炼出自己神奇的世界,战神兽、蛮兽、圣兽。。。。。经历之传奇,功法之奇特,灵宝之强大,神兽,奇兽之怪异令人叹为观止。。。。。。如可堪一读;求推荐,求收藏,求书评,在此拜谢。
  • 火云遮月

    火云遮月

    东北荒芜之地的小王国,无法隐藏一位命中注定将要崛起的世界巨擘。冰天雪地当中,一片火云遮天蔽日,直至整个大陆的月亮,从此变成了红色!血一般的红色!
  • 黑夜里的红苹果

    黑夜里的红苹果

    一颗红色的苹果,一段回忆的爱恋。一个痴情的男孩,一个难忘的女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你,向日葵

    遇见你,向日葵

    青春几多言,痛不过流年。越是长大,越是怀念。那些时间,都残留着几分眷恋。有过的伤,都结成了疤。若要掀开,不知是痛苦,还是逃避。繁华的时间,孤独的身影,真相总不一样,人,总有不同。
  • 斗祖

    斗祖

    欲破封印,需藏龙。千年前大陆第一邪宗鬼宗被大陆中心的云家所覆灭,其宗主更是被云家先祖用阵法封印,而阵法就是藏龙,人们称为藏龙戒。
  • 第五纪元之人类禁区

    第五纪元之人类禁区

    当我们面临,地下水被污染,食物紧缺,社会秩序崩塌,人们相互开始厌恶,争吵,甚至开始发生战争时,你该何去何从?战争与死亡是羁绊,就像寒冷和饥饿一样!每个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都不一样,当你被人们所需要时,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第五纪元,讲述了一个,让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故事!书友可加QQ群:243931217一起探讨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