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3000000030

第30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社会生态思想(2)

然而,代际公平必须以代内公平的实现为前提,它是同一代人社会利益和责任的平等分配,它要求资源和环境在代内进行公平分配,其核心是强调责任。基督教的“尽义”是信徒对待社会的道德规范。耶稣说过,他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耶稣认为《旧约》的律法也是基督徒伦理价值观的基础。不过,耶稣要进一步成全《旧约》的律法,使之成为生命转化的伦理价值观。耶稣基督通过“道成肉身”而使上帝的“启示”进入了历史、文化和人类社会中,耶稣基督已经把自己和世人相结合。由此,基督教的“人间关怀”在其“社会服务”上得以具体体现。基督教的“爱心工程”、社会福利和服务事业自近代以来获得迅速发展。如中国教会积极参与了为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希望工程”,为帮助边远贫穷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扶贫”、“脱贫”、“支边”活动,为消除天灾人祸的赈灾、救援举措,以及为解决人们住房、就医、残疾人就业、救死扶伤、“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问题的“安居工程”、“康复工程”和“献爱心”活动等等。中国教会的这种社会服务事业体现出基督教爱主爱人、为人公仆、为人表率的宗旨,亦使人们得以理解基督徒生活在这一世界,但不属于这一世界的宗教精神境界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0页。

基督徒以“仆人”身份去服务于社会,正如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圣经·马太福音》5:13-16。基督教的“爱神”和“爱人”是统一的。如果不能爱我们的邻人,就不可能爱慕上帝,因为“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圣经·约翰一书》4:20。爱邻人的定义应当是,对他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真诚尊重以及按照上主的召唤而保护和促进这些财富[德]卡尔·白舍客:《基督教伦理学》第2卷,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34页。“邻人”包括所有的人:亲属和外人、本国人和外国人、朋友和敌人、个人和群体(家庭、团体、国家)。新、旧约都把对具体困难的实际帮助列为“爱邻人”的首要表现。耶稣认为,这样的善工是他的弥赛亚使命的标志。天主教梵二会议也把旨在解除人的各种困难的互助视为基督徒爱德的生动体现。

道教赋予了人以特殊的地位,透过卷帙浩繁的经书,不难看出人作为“理万物之长”,负有管理、爱护万物和保护环境的责任。道教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化生的,是万物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界更加完美。基督徒对社会“尽义”的范围理应包括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基督教《圣经》传统中,人属于自然界。人虽有上帝的形像,却源于地土,植根于地土。亚当犯罪后,在上帝的宣判中,人是从土而出的,仍要归于土。大地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因人的堕落,大地也同受咒诅参见《圣经·创世记》3:17。并成了惩罚人类的工具,它会长出荆棘和蒺藜,而人也要汗流满面耕作才能糊口。该隐谋杀其兄弟亚伯的行为玷污了土地,也亏损了土地正常的生产活力。大地所受的咒诅,提醒人所犯下的罪。人不单履行原本管理大地的使命,而更应履行“赎者”的责任。实际上,基督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神的关系,因而也是一种“契约关系”。上帝说:“因为你必与田间的石头立约,田里的野兽也必与你和好。”《圣经·约伯记》5:23。上帝将自然万物交由人类管理,而人对自然也负有责任和义务。“立约”是基督教社会伦理的基础,立约的行动使社会成为“有情的社群”。如果以立约承担责任的心态去处理世界资源的短缺,那么人们必须控制一己之私欲。而道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伦理关系。

三、道教和基督教的济世度人与社会公平

贫穷也是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对广大贫穷国家的人们来说,安全固然包括解除军事威胁,但首先需要解决他们面临的饥饿、疾病和贫困等问题,使他们享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消除贫困与不公,是当今全球所有国家的责任,也是道教和基督教关注的重要问题。

道教把“均贫富”、济世度人看作是“天之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道教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属于社会公有,“物者,中和之有”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46页。“夫财者,天地之间盈余物也。比若水,常流行而相从,常谦谦居其下。得多财者,谦者多得也。故期者,天不祐之矣。”同上,第695页。“天地乃生凡财物可以养人者”同上,第243页。故不应为个别人所独占,为少数人据为己有,即使是“少内之钱财”,也“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同上,第247页。“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王弼:《道德真经注》,《道藏》第12册,第290页。因此,道教主张人人都要有“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感,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太上感应篇》,《道藏》第27册,第20-23页。“若见富人,当愿一切,救济万物,世世受禄。”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30页。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告诫人们要“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太上感应篇》,《道藏》第27册,第14-23页。对其中的“慈心于物”,《太上感应篇图说》注解说:“隐恻矜恤于物,谓之仁。如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之类。”《太上感应篇图说》,《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01-102页。道教主张“仁施”,周急救穷。若人有积财,见民尽其筋力仍无以为生。《文昌帝君阴骘文》就劝人们要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太平经》说,如果人们不肯“周穷救急”,就会直接破坏“天乃乐人生,地乐人养”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47页。的平均原则。道教主张凡物都能得到生与养的基本权利。在此原则下,积财者本身不属伦理上的恶,但反对为富不仁者,“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同上,第242页。但是,《太平经》也反对那种不肯自食其力,而使自己陷入饥寒,认为这也是罪。“有力不肯力作自易,反致困穷”同上,第255页。;“轻休其力,不为力可得衣食,反常自言愁苦饥寒。但常仰多财家,须而后生,罪不除也”同上,第242-243页。

《旧约》视财富为上帝恩宠的标志。上帝让那些他钟爱的人如亚伯拉罕、所罗门、希西家以及经历过试探后的约伯富有。财富是上帝给义人的礼物,财富也是人们在这个世界从事上帝工作的工具。《旧约》反对人们忘记了上帝的那种对财富的追逐。因为神圣的生活,不是一味以获取物质财富为其生活的目标,荣耀上帝并分享其神性生命才是人生的目标WalterCKaiser,Jr,TowardOldTestamentEthics,Michigan:ZondervanPublishingHouse,1983,p210。《新约》提醒人们所有世俗的财富都是易逝与危险的,财富只在作为上帝的礼物而加以接受和管理时才是值得嘉许的。不过,虽然财富被视作一种善和祝福,但从未表现为善中之善,因为更高的善是灵魂的宁静。

与此同时,《旧约》也强烈意识到财产权所负的社会责任。摩西律法规定,当农民收割庄稼,采摘葡萄或橄榄时,应将落穗与掉在地上的果子留给寡妇与孤儿、外方人和穷人。每过三年,应取出全部出产的十分之一给那利未人和未分得财产的人。每到第七年,即安息年,应让田地、葡萄园和橄榄园休息,无论出产什么都要留给穷人。买来作奴仆的希伯来同胞,只劳作六年,第七年应自由离去,无须赎金。禁止向希伯来同胞索取利息,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穷人。最后,还有作为普通义务的救济与施舍,“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圣经·申命记》15:11。《新约》同样将财产权作为一项不言而喻的惯例加以接纳。耶稣特别喜爱那些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纯朴之人,这与道教《太平经》中主张人人自食其力是一致的。“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圣经·帕撒罗尼迦后书》3:10。耶稣并不致力于对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反,耶稣劝人放弃尘世的财富,因为“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财利)”《圣经·马太福音》6:24。《路加福音》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圣经·路加福音》12:15。耶稣教导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而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圣经·马太福音》6:19-21。“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圣经·路加福音》12:21。他将贫穷视为向上主完全奉献的一个条件。而且,就一个人合法地拥有财产而言,他有自由处理财产的权力参见《圣经·马太福音》20:1-16。但是,《新约》的重点总的来说不在于为私有财产权辩护,而在于强调贪婪与不愿奉献是罪。

基督教主张救穷周急。“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圣经·箴言》28:27。“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圣经·路加福音》12:33。《希伯来书》告诫人们:“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圣经·希伯来书》13:16。《启示录》还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圣经·启示录》3:17。显然,在基督教《圣经》中也不是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

基督教也重视善行,《彼得前书》说:“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圣经·彼得前书》2:15。在《圣经》中,大地是上帝的,“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圣经·利未记》25:23。人们不可占有土地的全部产品,而应当从中拿出一部分给劳苦的邻居。《圣经》要求人们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关怀的人。圣安布罗斯(StAmbrose)主张,富人应将其多余的财富分与穷人。圣奥古斯丁在一次布道会中宣布:“你财产中的盈余之物应成为穷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转引自[德]卡尔·白舍客:《基督教伦理学》第2卷,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47页。加尔文也认为金钱乃神赐人用以维持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所需。神将财富放在人的手中,以使他可以维系自己的生命及承担照顾社群生命,这与道教的“天道助弱”、济世救贫思想是一致的。

爱作为人类对于神的命令的回应,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上帝的爱中,而且体现在人们对他们邻居的爱中,这是《福音书》中两条伟大的诫命,其中“爱邻人”被赋予了极强的伦理意义GordonGraham,EvilAndGhristianEthics,Cambridge:UnitedKingdomattheUniversityPress,2001,p30。像上帝爱人那样彼此相爱而不抱任何利己的动机,这才是对于神的命令的回应。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强调行善应是发自内心的,“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圣经·马太福音》6:1。“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圣经·马太福音》6:3-4。耶稣基督对贫富差别深感厌恶,一次又一次地敦促人们施舍钱财、救济穷人。《马可福音》中耶稣与青年财主的对话,指出要承受永生,除了遵守诫命外,还要“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圣经·马可福音》10:21。从《旧约》到加尔文的基督教传统,都关注如何用稀少的资源去照顾最多人的需要。人在寻求满足自己需要时,也要顾及别人的需要,不然咒诅必临到,“凡有货财者,应慷慨按其能力周济贫穷”《三十九条》(1571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225-226页。

四、道教“贵柔守雌”与基督教的妇女观

代内公平还包括男女性别公平。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生态女性主义(EcologicalFeminism)伦理观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男人对女人的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把妇女的解放与“大自然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点,认为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性的关系。“当今,人类社会是以等级制的方式构成的,而正是这种等级制导致了对妇女以及对自然界的压迫。”Palmer,CEnvironmentalEthics,California:ABC-CLIO,Inc,1997,p16安尼克斯(GAnnix)指出:“假如发展是在歧视妇女和儿童或忽视其利益的前提下取得的,那么,它也不可能称为可持续发展。”Annix,G1991,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No1。

同类推荐
  •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本性禅师认为:至善,是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种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这至善,是世俗伦理与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纯美也就有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人类,毕竟是世俗的。趋向善,抵近善,需要过程、形式、方法。佛家给我们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闻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中,慈悲为先。而儒家,给出的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间,以仁孝为先。而基督教给的径,则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么待人。此际,以博爱为先。本书以此种方式,探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爱恋与婚姻。回归这一切的本源,衡量这一切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否趋向善。我们从书中看到一位禅师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日日观音”、“全力以赴”、“凡事超然”、“悲智双运”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末世当宠物

    我在末世当宠物

    当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以人为宠的未来,被妖族当做宠物饲养的池获走上了坑主人的道路。
  • 椰子岛建国记

    椰子岛建国记

    赵阳遇到一个荒岛,从此他的人生就变得不一样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马桶里的秘密

    马桶里的秘密

    刀鞘刀柄一体成形全是闪烁着金色光芒,上头雕刻着精美的传统图样,两端各镶着一块白玉,玉面上同样是握着小刀的站立白兔。开刀鞘,一股迷人的桂花香气瞬间充满整间厕所。刀身熀出褶褶动人的白光,握着刀的我全身注满神奇力量。手臂肌肉颤抖、头皮发麻、双眼模糊。为了将那力量所产生的压力赶出身体,我朝前挥刀,水盆竟然就像豆腐那样被我剖成两半。
  • 随心所旅

    随心所旅

    祖国的大好河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真正能够旅游的时间并不多,况且有时间也只能游历不多的地方,不可能面面俱到,让山山水水尽收眼底。我收集整理此类信息,选编成册就是为了给旅游爱好者提供参考,更多的则是为了满足不能出游,又想了解祖国壮美河山者的涉猎之心!故而随心所旅,应运而生,它是广大爱好祖国壮美河山者的精神食粮!来吧!让我们一起随心所旅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青春校园好好学习

    我的青春校园好好学习

    这部小说是青春小说,也是一个充满校园的小说
  • 极品狂娇:盛宠嚣张妃

    极品狂娇:盛宠嚣张妃

    她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一朝穿越,却成了郑国公府夫家休弃的大小姐!她不堪受辱,绝地反击,打得那些人嗷嗷直叫!想要我命我就挖你双眼,想要我死我让你沦为娼妇。此刻你让我受辱,下一秒我让你尝遍地狱酷刑。原以为只要她反击,便能给那些人一些下马威,谁曾想竟掉入了另一个陷阱。沈家,还真是深不可测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