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但是,最后天下这个大蛋糕分得最多的却是曹操。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雄厚的本钱,在戎马生涯中数次死里逃生。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为什么只有他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小本生意不好做
曹操并不是出生于武学世家,虽然《三国志》中把西汉开国功臣曹参嫁接到曹操家谱上,使他成为名人之后,但事实上这根本无凭无据。从他祖父曹腾进宫做宦官,父亲曹嵩花上百万钱买个太尉来做,可见其家族虽然有钱,但属于“暴发户”一类,人文修养肯定不怎么样,要说曹操从小接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那是毫无依据的。但曹操又的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而且现在流传的《孙子兵法》都是由曹操进行整理,增加注释的。要知道《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可是兵学世家出生,又经过吴楚十来年争霸战争的磨砺才得以著书立说,流芳千古,被尊为“兵圣”。而800年后的曹操却能敢于为其注释,而且为后人所认可,可见他的确很厉害。那么,他的军事知识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曹操最早的军事经验仍旧是从实战中获取的。公元175年,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这是个武官,按照现在的观点,曹操是非常出色的,他不畏强暴,秉公执法。但他虽然痛痛快快地棒杀了几个豪强,让百姓拍手称快,却因此丢了官位,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好几年。184年黄巾军大起义,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跟随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这是曹操真正经历的第一次战争。卢植是东汉末年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估计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曹操学到不少,积累了初步的军事经验,从而荣升为济南相。在担任济南相的三年期间,曹操更多的是整顿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打击豪门权贵。虽然成果斐然,然而此时的东汉王朝却已经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颇有政治经验的曹操一看打小报告的太多,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只能是再次打道回府。但曹操这次回家后干了什么,《三国志》却记载得非常详细:“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把居室筑在城外,安静,能够摆脱城内花花世界的干扰,这说明曹操是有目的的。他在城外干什么呢?读书,打猎。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已经有意识地开始磨砺自己,“春夏习读书传”,可见曹操是经史子集,无书不读,其中肯定也包括各种兵书;而“秋冬弋猎”这在古代既是游戏,也是锻炼,更是一种军事素质的培养。这段经历无疑是在为其日后的发展作积累和酝酿,也许曹操日后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就是从这里真正开始的。
188年,曹操被任命为护卫京师洛阳的西园典军校尉,再次担任武官。在这期间,曹操经历了宦官和外戚的斗争、董卓进京夺权等一系列影响今后政治走向的大事。这其中既有政治斗争,也有军事斗争,对曹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董卓进京掌握政权后,试图拉拢中央文武百官,曹操也属于董卓的“团结对象”,但对出身低贱,残暴好杀的董卓,曹操并不看好,甚至坚决反对,于是借机逃出洛阳。
曹操逃出洛阳干什么呢?起兵反董卓。这时候的曹操似乎还没有对汉室死心,仍一心要维护汉室江山,对董卓这等废少帝,立献帝,滥杀无辜,纵容军士掳掠的乱臣贼子,曹操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逃到陈留就散尽家财,招募军队。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招募军队的举动。在任何朝代,军队都是国家最重要的支柱,当朝廷具有实力的时候,是不会允许任何地方势力掌握军队的。但东汉本身就是在贵族官僚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政权,地主官僚的私人庄园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称之为“部曲”。在184年黄巾军起义中,走投无路的中央政府也鼓励地方豪强招募军队对抗农民军,虽然这一措施把黄巾军起义镇压了下去,但最终却导致分裂势力的加重。所以,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作为被董卓控制的“朝廷”通缉的曹操能够招募军队也就不足为怪了。189年12月,曹操招募了五千人的部队,准备讨伐董卓。
190年,袁绍等人假借中央的诏书联手讨伐董卓。当时联手讨伐董卓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高级干部”,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这些无一不是手握重兵的权臣,各自拥有数万兵马,同时起兵,一时声势浩大。联军推举“四世三公”“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袁绍为盟主,一心想讨伐董卓的曹操当仁不让,带着自己一点儿本钱加入“革命队伍”,弄了个奋武将军来做。
然而,这却是曹操最窝囊的一次战役。相比较那些财大气粗的太守,就兵力而言,他只有五千兵马,本钱小;就职务而言,他们都是朝廷任命的太守、将军,名正言顺,而曹操却是个响当当的“通缉犯”,奋武将军还是儿时好友袁绍帮他弄的。
尽管如此,曹操却是雄心壮志,想一举打垮董卓,扭转乾坤。按照他的战略设想,如果董卓挟持中央政府,依靠长安到洛阳的广大地域做战略纵深,凭借险要地势坚守,向东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是逆天行事,也是一个心腹大患。但董卓听说关东诸侯起兵,马上焚毁宫室,劫持天子逃到长安,既使自己狰狞面目暴露,也使天下震动,人心惶惶,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是董卓自寻死路。
联军挽救天子于危难,属于正义之师,只要战略战术得当,一战可以平定天下。谁知道关东这些高干子弟都没有经过什么战阵,对彪悍的西凉军首先自己胆怯三分,都不敢进军。于是,兵微将寡的曹操带着自己本部兵马兴冲冲地往前冲,各路诸侯只有张邈派了点儿兵给曹操以壮行色。到荥阳汴水,遇到董卓的骁将徐荣,曹操临时拼凑的军队到底拼不过久经沙场的西凉军,士兵一触即溃,曹操自己也被流箭所伤,马也受到重创,若不是族弟曹洪把自己的战马给了曹操,使其得以乘着夜色逃离战场,这位未来的魏武帝很有可能就此一命呜呼了。
尝到西凉军厉害的曹操逃回联军的大本营酸枣,这时候诸侯们拥军十多万,却整天喝酒聚会,根本不思进取。曹操发脾气了,责备说:大家如果接受我的建议,让渤海太守袁绍率兵进攻孟津,其他将领占据成皋、敖仓、太谷等战略要地,再派袁术将军率领南阳军队占领丹、析,从武关进人关中,威震三辅。占据这些有利地势,我们高垒深壁,不与西凉军交战,广设疑兵,以此来显示天下诸侯铲除乱贼,迎接天子的决心与气势,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打着正义的旗帜却迟迟没有行动,只会让天下人失望,大家都会被耻笑。曹操的建议不错,可惜人微言轻,而且连仅有的一点儿本钱都输光了,更加没有人答理,他只能和堂弟夏侯悖等跑到扬州再次招兵。驻扎在酸枣的联军把粮食吃完,把酒喝干后,就拍拍屁股各自回根据地去了。
此后,董卓在关中逍遥快活,关东诸侯谁也不敢轻捋虎须;诸侯们割据一方,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互相打起主意,于是乱糟糟的群雄割据就出现了。而一心报国的曹操不仅挨了闷棍,输光了本钱,还在苦水中挣扎,一直到兖州的黄巾军起义,才终于给他送来一个大馅饼。
打仗,很辛苦的差使
从190年曹操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失败,经历了一段困苦时期,所谓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曹操好不容易在扬州靠好友半卖半送再加上招募,总算又凑齐几千人马,想领军回头与董卓再战,谁知道半路士兵一哄而散,甚至打起曹操的主意,试图在他身上做一票再走,弄得曹操赤膊上阵,与叛军打成一团,险些送了性命。等叛乱结束,没有逃跑的士兵仅仅五百余人,只能一路走走停停,招募士卒,而此时关东联军又散伙了,曹操一时傻了眼,于是屯军河内。
就在曹操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昔日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奈何不了董卓,却相互厮杀起来,兖州太守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关系恶化,刘岱杀了桥瑁,任命属下王肱担任东郡太守。而渤海太守袁绍却试图效仿董卓,另起炉灶,也另立一个皇帝来号令天下,他和冀州韩馥试图拥戴幽州牧刘虞做皇帝,为了给自己造势,想方设法拉拢好友曹操。
谁知道曹操一口拒绝,而刘虞也宁愿逃亡匈奴,也不愿意做袁绍的傀儡。袁绍又想自立,也被曹操拒绝。袁绍一看两手都不灵。只能打其他军阀的主意,吞并冀州韩馥的地盘。而此时,黄巾军余部进攻东郡,太守王肱吃不住,曹操引兵进入东郡平叛,打败黄巾军,袁绍趁机上表让中央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试图再一次拉拢曹操。
其实,当时被董卓操纵的中央根本无法控制地方,所谓朝廷任命,一般都是先斩后奏,占据了这块地盘,再由一个朝廷正式任命的“知名人士”保举,不管朝廷下不下文,都算走马上任了,朝廷也只能承认这种既定事实。
东郡一隅之地养不下曹操这条大鱼,但曹操实力又太弱小,无法急遽扩充自己的实力。就在这时,机会来了。192年,青州黄巾军起义再度大规模爆发,百万之众进入兖州地域,连战连捷,一时声势浩大,“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兖州刘岱草包一个,看到黄巾军气势正盛,不听从主簿鲍信深沟壁垒,坚守不战,使黄巾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避其锋芒,击其惰性的高招,偏偏要率领士气低落的官兵与锐气正盛的黄巾军决战,结果自己死翘翘了。兖州无主,一时人心大乱,眼看城破在即,曹操的谋臣陈宫马上与鲍信联系,荐举曹操担任兖州牧。鲍信在征讨董卓过程中,也与曹操相识,知道他的才干,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曹操兵不刃血,占据了天下九州之一,横跨山东、河南两地的兖州。
曹操虽然兵少,但年纪轻轻就和黄巾军几经对阵,对黄巾军那套流寇战术是摸透了,不到半年就把百万黄巾军收拾得服服帖帖,百万之众全部向曹操投降。曹操挑选其中的精锐组建成青州兵,而其余的民众,则让他们为民耕种,继续干他们的老本行。一时间,曹操军队有了,地盘有了,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而此时,袁绍、袁术这两兄弟居然斗了起来。北方的公孙瓒帮助袁术,命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准备来个分进合击。袁绍则联合曹操对付自己的兄弟,袁曹两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大获全胜。接着曹操率领本部人马与袁术连连激战,一直把袁术赶到九江。这时徐州陶谦据说和草寇勾结,曹操兴兵讨伐,一连攻占十几个县城,打得陶谦不敢出战。这期间曹操战必胜、攻必克,可谓是春风得意。
所谓乐极生悲,就在曹操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他试图把逃到他乡躲避董卓之乱的父亲曹嵩接到兖州享福。这位昔日的太尉大人家大业大,光财物就装了一百多车,经过徐州的时候,据说陶谦为了与曹操套近乎,特地派了两个将领率领两百兵士护送,谁知道这些土匪出生的将士竞贪图钱财,杀了曹嵩一家,劫持财物跑到淮南投奔了袁术,这就无疑捅了马蜂窝,野和尚是逃了,账却全部落到方丈——陶谦头上了。
194年春,曹操父亲曹嵩被害,夏季曹操就率军进攻徐州,老迈的陶谦当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转眼之间就被夺走十几座县城。双方主力在徐州大战,陶谦再次战败。复仇心切的曹操完全杀红了眼,每到一地,攻下一城,就实施屠城泄愤,杀得鸡犬不留。徐州很多百姓本来也是躲避董卓之乱,从关中逃到徐州,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十几万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成了曹嵩太尉的陪葬品。征战徐州,屠城泄愤成为曹操人生黑暗的一幕,这一史事,就连试图替曹操湮灭这段历史的《三国志》在《武帝纪》中也不得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
就在曹操在徐州酣畅淋漓地大肆杀戮的时候,没想到后院起火,当初极力策划和迎接他进入兖州的张邈和陈宫却迎接杀了董卓,又被董卓余部从长安赶跑,四处流浪的骁将吕布进驻了兖州。这一招,差点让曹操阴沟里翻船,苦心积累的一点儿本钱几乎彻底没有了。对于公于私和曹操关系都不错的张邈和陈宫为什么会背后反水,史书一直没有说明,但从后面陈宫责骂曹操来看,正是因为曹操自己在徐州的滥杀无辜,屠城灭族的疯狂举动让他们感到失望,才将几乎整个兖州送给了吕布。
知道自己仅仅剩下三座县城,曹操慌慌张张从徐州前线撤军。当得知吕布攻打鄄城不下,将军队屯守在濮阳时,曹操松了一口气,心里有了点儿底,他对自己的部属说:吕布得到兖州后,不能占据东平,截断亢父、泰山等险要地方攻击我,而是屯守濮阳,我知道他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了。于是曹操便放心大胆地与吕布交战,试图夺回自己地盘。
曹操还是低估了吕布的能耐,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并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只是他往往运气不好,遇到的都是奸诈诡秘的高手,最后送了性命。在濮阳一战中,吕布主守,曹操主攻。
曹操围城,求胜心切,濮阳大姓田氏反问,曹操从而得以入城,田氏甚至火烧东门,表示自己对曹操毫无二心。谁知道这是吕布设下的圈套等曹操往里面钻。曹操的军队一进城,吕布用骑兵把曹操的军队拦腰截断,失去指挥的青州兵一触即溃,四处逃散。刚进城的曹操不仅没有力量组织反攻,反而被吕布的骑兵捉住。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个子不高,又不修边幅,估计不是那种一看就是那种具有领袖风度的人物,所以吕布的傻大兵捉到了金娃娃却不知道,反而傻愣愣地问曹操:曹操在哪里?诡诈的曹操一听抓到曹操问曹操,心里乐开花,急忙说:那个骑黄马逃跑的就是曹操。傻大兵一听也乐了,这个到手的其貌不扬的俘虏也不要了,都立刻去追赶骑黄马的倒霉蛋去了。这时候东门仍然大火熊熊,曹操从火海中逃出,灰头灰脸地跑回大营,正在荒乱的部属才安下心来。
吃了大亏地曹操死里逃生,重新整顿军队,制造攻城器具,与吕布相持百余日。这时蝗虫漫天蔽日,百姓颗粒无收,僵持不下的双方没有了粮食,只能撤兵休战。
这时候的曹操要兵没兵,要粮没粮,苦不堪言,于是袁绍打起小算盘,想劝说曹操到冀州,趁机收编了曹操的部队。曹操失掉了兖州,弹尽粮绝,人穷志短,差点儿就答应了,好在谋臣程昱竭力劝阻,曹操才定下心来,不再急躁求胜,而是返回东阿固守。
195年,吃一堑,长一智的曹操稳住了阵脚,决定与吕布斗智斗力,决一雌雄。春季,曹军袭取定陶,吕布前来救助被击败。到了夏季,曹操又围攻吕布守将薛兰、李封屯守的巨野,吕布急忙来救。
谁知道曹操却是围点打援,对巨野围而不攻,把主力全用来对付吕布,弄得急冲冲来救巨野的吕布措手不及,被曹操赶得鸡飞狗走。等吕布走了,曹操再集中攻城,占据巨野,拔掉吕布两名部属。
愤怒的吕布纠集上万兵马来与曹操决战。这时候曹操的兵士本来都出去收割军粮,营中不过千人,大营也不够坚固。危急关头,曹操却摆起空城计,他让妇女守营,令营中所有士兵列阵迎敌。曹操大营西边有大堤,南边树木幽深,荫翳蔽日,吕布看到曹操列阵的不过千人,却靠着大堤树林布阵,怀疑曹操在堤后林中埋伏了军队,引诱自己进攻,然后前后夹击,于是乖乖地退兵十多里,失去了大好机会。
第二天,吕布又来挑战,曹操士兵已经全部回营,他让一半的士兵靠着大堤列阵迎敌,一半士兵隐藏在堤内和树林中。吕布以为曹操精锐尽出,实力也不过如此,于是全力进攻。曹军靠着大堤消耗吕布军队的实力和士气,等双方相持良久,吕布军队锐气已尽,曹军伏兵尽出,前后夹击,吕布精锐丧尽,连战车、战鼓都顾不上旋即逃回大营。曹操一鼓作气,连夜进攻,吕布趁夜逃走。曹操更是不给吕布翻盘的机会,分兵几路,收回兖州各州县。吕布没有了地盘,只好投奔徐州的刘备。曹操终于在大败之后全面翻盘,夺回了自己的地盘。
在与吕布的兖州对峙中,曹操冒失进军,险些丧命于小兵之手,靠着指鹿为马的伎俩金蝉脱壳得以逃生,但失利之后,他能够戒骄戒躁,小心谨慎却又大胆用兵,终于翻盘,使自己的大业得以进行下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纯属子虚乌有,他只不过做到了从容退兵,但曹操的空城计却是货真价实,并帮他赢得了胜利。
石榴裙引出的昏招
公元196年,曹操把吕布撵出兖州以后,又把汉献帝接到许昌,9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10月,曹操就开始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开始行使“职权”,征讨阻挠自己让汉献帝“搬家”的杨奉,把他赶到淮南投奔了袁术。这时候,曹操的局势并不太妙,在他的周围有占据青、并、冀三州的袁绍、占据徐州的吕布、占据淮南的袁术、占据荆州的刘表、占据南阳的张绣和占据河内的张杨等割据势力。当时曹操占据的兖、豫二州处在敌对势力四面包围之中,曹操是处于内线作战、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面对这种形势,曹操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鉴于北方袁绍集团实力强大,曹操把大将军头衔让给了袁绍,稳住北方,集中力量打击南方的各路军阀。
在曹操接纳汉献帝的时候,原董卓部将张绣随同叔父张济,由关中流窜到南阳一带。张济死后,张绣率部投靠刘表,盘踞在南阳。南阳靠近许昌,随时可以给曹操的老巢来上一刀,因此,对曹操有如芒刺在背,欲除之而后快,再加上张绣实力弱小,占据南阳时间不长,正符合曹操先拿软柿子捏的设想。但曹操没想到的是,征讨看似微不足道的张绣,却成为让他一辈子刻骨铭心的伤痛。
建安二年,即197年春,曹操打着汉献帝名义讨伐张绣。面对以天子旗号来征讨自己的大军,张绣的确是有三分胆怯,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军事实力与曹操相差太远,还有道义上就输了三分。其实张济叔侄对汉献帝还算是“忠心”的,在汉献帝还在长安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赶得团团乱转,无法立足的时候,驻扎在弘农的张济就请汉献帝到自己的驻地避难,只是后来由于张济又与献帝身边的武将发生冲突才又让献帝从弘农跑到了洛阳。因此,张济叔侄从内心根本没有反对汉献帝,对抗中央政府的念头。当曹操浩浩荡荡的大军杀过来的时候,面对这支中央政府派来的“皇军”,在政治和实力上都逊色的张绣就举手投降了。
曹操第一次用天子的名义征讨地方军阀,兵不血刃,就获得了南征的胜利,心中好不得意,防范之心大为减弱。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张绣又采用谋士贾诩之计,突然反水,令曹操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长子曹昂、猛将典韦、侄子曹安民都先后战死,曹操自己也中了箭伤,其中曹昂是曹操苦心培养,最中意的接班人,典韦是曹操最贴心的亲兵统领,这次战斗的损失对曹操来说是相当大的。
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令曹操败得如此惨烈的叛乱,其中的原因正史一直语焉不详。魏书只是说:曹操所乘的马名为绝影,被流箭击中,不仅伤了马的面颊和腿,还射伤了曹操的右臂。
世语说:长子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使曹操幸免于难,而曹昂却被乱兵杀害。综合这些记载来看,对于突如其来的反叛,事先毫无征兆,曹营上下都没有防范意识,因此当张绣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杀人曹操大营的时候,曹军只有逃命的份儿。
曹操的大将韦典、侄子曹安民先后战死还不能摆脱追兵,曹操自己和所骑的战马受伤无法再走,在最关键时刻,长子曹昂把自己的马给了父亲,从而使曹操逃脱,而自己却遇害。
又据正史记载,张绣在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胜负未定之际,主动再次投降实力弱小的曹操,而且一直受到曹操厚待。既然最终投降,为什么在第一次投降后又突然反叛呢?
野史记载是,曹操不战而胜,骨子里好色之心大发,要侄子曹安民给他找女人。这位热心的大侄子什么人不找,却偏偏给叔叔介绍张绣叔叔张济的妻子。据说这位寡居的女人“国色天香”,征战在外,耐不住寂寞的曹操一见就欢欣雀跃,满脑子想的都是鱼水之欢,马上把这位寡妇收为侍妾,至于抢夺刚刚投降的张绣的婶婶会在张绣心里产生什么影响却全然没有想过。
曹操这一恶行被张绣视为奇耻大辱,如果张绣仅仅是一介武夫,喜怒挂在脸上还好,偏偏张绣还算有点儿心计,偏偏他身边还有个大谋臣贾诩,偏偏张绣又对这位谋士言听计从。贾诩给张绣出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高招,让张绣以警戒为名,不动声色地调动军队接近曹营,让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跟定韦典,在曹营上下呼呼大睡、曹操正在鱼水之欢的时候突然反叛。
一个寡居的女人引发一场反叛,让打着天子旗号的曹操付出了两名亲人,一员大将,而导火线不过是曹操夺人寡居婶婶,真正的缘由却是曹操骨子里的见色起意。
对于这场“红颜祸水”导致的灾难,《三国志》中一直没有正面记载,《武帝纪》只记载:“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但在《后妃传》终于露出马脚。《后妃传》中记载,曹操的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妾刘姬所生,在曹昂幼小的时候,刘姬便英年早逝,临终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儿女都托付给了丁夫人,请求这位终身没有替曹操生育的正室收养自己的孩子。这位平民出生、性格异常刚毅的丁夫人答应了刘姬的请求,将刘姬所生的三个儿女视若己出、亲自扶养长大。尤其在长子曹昂身上,更倾注了她几乎全部的心血和希望。
曹昂也没有辜负嫡母的期望,不但孝顺,而且清秀儒雅,文武双全,19岁便被举为孝廉,并成为声名远扬的少年将领。可惜功名未就,曹昂就在征讨张绣的战斗中因为父亲的好色而稀里糊涂死去。丁夫人对这位长子的丧命是悲痛欲绝,她居然“休”了曹操,回娘家织布,一直不理曹操,任曹操软硬兼施、赔礼道歉,就是不愿复婚,也不改嫁。最后曹操为王,不得不立倡家出身的卞夫人为后,因为她是后来长子曹丕的母亲。
从正史记载来看,丁夫人是一位识大体的女性,如果是因为曹操战略战术失误,导致曹昂丧命,这位正直的丁夫人是不会对曹操如此深恶痛绝的。正是因为曹操好色而导致长子白白送命,视曹昂若己出的丁夫人才会对曹操寒心,从而做出如此惊世骇俗之举。
话说回来,面对如此惨败的局面,曹操显示了英雄本色,他并没有委过于人,而是自己主动承担了责任。他对诸将说,张绣投降后,我没有及时处理他的兵马,现在我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我下回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曹操退到河南舞阳,击败张绣的追击。正要再次追击的时候,淮南的袁术称帝,这无疑对许昌以汉献帝为旗号的曹操为首的“中央”提出了挑战,曹操不得不回头收拾袁术,把他赶到淮南。
曹操从舞阳退兵去攻击袁术,南阳、章陵等县又被张绣占领,曹操派曹洪反击,战况不利,这时候张绣和刘表结成联盟,不时进攻曹操的地盘。197年11月,曹操不得不再次兴师讨伐张绣,大破张绣、刘表联军,克取舞阴。在清水,曹操祭祀阵亡的将士时,哭得十分伤心,曹操对诸将士说,我不是祭祀我的儿子和侄子,而是悲叹大将典韦和牺牲的将士。诸位将领深受感动。曹操的这一举措,既是对自己错误的忏悔,无疑也是拉拢将士的手腕。
198年,急欲解除张绣这个心腹之患的曹操第三次南征,荀攸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互相依靠,但张绣作为一支外来人马,粮饷全靠刘表接济,长此以往,刘表必然不能及时供养,张绣就会不满,相互就会产生矛盾,我们就容易攻击。现在我们逼急了,反而会使他们更紧密团结在一起。因此,荀攸建议“暂缓出兵,待机破之”。
而曹操复仇心切,没有接受荀攸的建议,全力攻打张绣。张绣形势危急,刘表果然倾力相救,两军在穰城形成拉锯战,这对试图速战速决的曹操极为不利。曹操对荀攸说,没有接受你的建议,果然出现这种结果。
这时候,曹操听说冀州的袁绍将趁虚袭取许都,不得不撤兵。而刘表乘机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撤军到安众,张绣果然追来。这时候,曹操腹背受敌,但他却不慌不忙,夜晚开凿地道,把辎重从刘表大军眼皮底下运走,然后埋伏精兵,等待张绣到来。
到天明,张绣以为曹操惊慌失措逃跑了,全力追击,不料曹操伏兵四起,杀得张绣灰头灰脸,逃了回去。刘表的军队一看形势不对,不再敢拦截,曹操顺利回到许昌,开始把战略中心转向北方的袁绍。
曹操三次征讨张绣,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反而在第一次遭受惨重损失,第三次无功而返,但曹操能够敢于认错,善于汲取教训,三次征讨,消耗了张绣的实力,使他再也不敢主动骚扰,最后慑于形势,于199年主动投降,从而保证了曹操在与袁绍的决战中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的历史悲剧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地位,此后,他花了数年的时间,击败袁绍残余势力,出塞几百里打败盘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迫使远在辽东的公孙康投降。到公元207年,曹操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这使除了西北一隅,北方已经尽数纳入曹操的统治之下。
然而,对于素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雄心大志的曹操来说,统一北方地区,只能算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伟目标,是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实现“天下一统”的理想,而这就必须正视南方尚存的割据势力。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一是孙权集团,孙权凭借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余荫,据有扬州六郡。由于父子三人的苦心经营,内部人才济济,团结一致,加上据有长江天险,该集团已经十分巩固。另外一个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但刘表年老多病,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又因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政权并不稳固。
值得一提的是依附刘表的刘备小集团。刘备出生低微,在混战中,先后依附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并通过曹操从汉献帝手中弄了个“刘皇叔”的招牌,顶着这顶招牌,打着“仁义”的旗号到处流浪,有着不错的名声。投靠刘表后,驻扎在新野、樊城一带,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在曹操南下的时候,刘备已经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猛将,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为了征服南方,曹操作了精心准备,他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授马腾为卫尉予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时侧翼受到威胁。公元208年7月,被封为丞相的曹操率军南下,准备一鼓作气统一江南,他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荆州。东汉的荆州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湖北、湖南大部地区,占领荆州,既可以顺江东下,打击东吴;又可以向西进军夺取益州即今天的四川地区。
就在这节骨眼上,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刘表却一命呜呼了,继位的刘琮才14岁,被左右大臣一说,没了注意,拿着汉朝廷授予的符节,拱手就将荆州给卖了。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刘备曾经和曹操多次交手,知道曹操的厉害,在樊城听到刘琮投降,马上向江陵退却,试图与刘表另一个儿子刘琦会合,共抗曹操。由于曹操曾经在徐州大肆杀戮,名声很坏,众多的老百姓都跟随刘备撤退,行军速度很慢。曹操得知这一消息,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在今天湖北当阳的长坂坡击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刘备突围,与关羽、刘琦等部会合后,退守龟缩于长江南岸的樊口。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曹操踌躇满志,轻敌自大,在他看来,刘备已经不是对手,只要利用荆州投降的水军为前锋,自己的军队紧随其后,顺流东下,就能一举消灭孙权势力,实现全国统一。因此,他以汉丞相的名义,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号称率众八十万,要与孙权“会猎”东吴,企图让孙权集团不战而降。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刘备谋臣诸葛亮建议出使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刘备欣然答应。之后诸葛亮随同孙权派来打听战况的鲁肃会见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诸葛亮指出:刘备还拥有较强的实力。曹操虽然兵多势众,但经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非常疲惫;况且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又是新占之地,人心不服。只要孙、刘双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就可以击败曹操,三分天下。孙权表示赞同。
然而,曹操的连接胜利,又打着天子的名义南征,让孙权集团产生分歧。长史张昭等人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势众,又挟新定荆州之胜,拥有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已经失去作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不如趁早投降。关键时刻,孙权集团的军事主帅周瑜赶回来,主张坚决抗御曹操。他认为:曹操虽已统一北方,但其后方并不稳定;曹军舍弃北方军队善于骑战的长处,而同吴军进行水上较量,这是舍长就短;北方部队远来江南,水土不服,必生疾病。另外,曹操从中原带来的部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疲惫不堪,荆州的降兵心存恐惧,没有斗志。通过全面的分析,孙权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命周瑜领精兵3万,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
所谓的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个小小的遭遇战,真正的决战地方却另有其地。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然后继续挺进,在赤壁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孙、刘联军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但毕竟是力量弱小,要打败强大的曹军谈何容易,因此,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当时曹军中疾病流行,又因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黄水,苦不堪言。于是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串连起来,使骑兵在船上也“如履平地”。如此一来,北方人不习水战的毛病似乎“减轻”了,但战舰的机动灵活性也丧失了,串连在一起的战舰成为一条条死蛇,无法动弹。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诈降,然后采取火攻,奇袭曹军。
《三国演义》中所谓的诸葛亮借东风、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都是虚构的。但周瑜、黄盖利用曹操骄傲轻敌,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却是真实的。周瑜先让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并与曹操事先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此时的曹操自以为胜券在握,对黄盖的诈降浑然不察,不辨真伪,欣然答应。在约定好的时间,黄盖把数十艘小船满载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妙地加以伪装,插上旌旗,并把小船和满载士兵的大船连接起来,然后扬帆出发。当时,江上正猛刮着东南风,战船以很快的速度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曹军望见江上船来,而且都悬挂“黄”字旗号,以为这是黄盖如约前来投降,皆“延颈观望”,没有丝毫戒备。黄盖在距曹军一公里处,下令各船同时点火。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直冲曹军的“一字长蛇阵”。由于曹军船只均以大铁链首尾相连,散不开,动不得,一船起火就一串起火,顿时便成了一片火海。不仅如此,火借风势,熊熊烈火还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曹军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鬼哭狼嚎、溃不成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曹军大乱,在长江南岸的孙、刘主力舰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无法挽回败局,被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道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三国演义》中所谓的“关云长义释曹操”是假,但曹操在华容道上遇到大风暴雨,道路泥泞不堪,让步兵以草垫路,骑兵才得以逃脱却是货真价实。曹军一路逃窜,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累累。孙、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穷追猛打,一直追击到湖北江陵境内。曹操留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北方。至此,曹操的南征以孙刘联军的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赤壁之战使曹操急遽膨胀的势头得到削弱,曹操意识到不经过充分准备,没有足够的力量,南下统一中国只是一场梦幻,于是便开始把主要精力用来整顿后方;而孙权则进一步地巩固了自己在江南的地位;刘备则乘机获取荆州大部分地区,进而攫取了益州的天府之国,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对于赤壁之战,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孙、刘对抗曹操的胜利,坚定了他们战胜曹操的信心,而曹操虽然屡次与孙权作战,却始终无法南下,孙权也无法北上。随着曹操逐渐年迈,意识到在他手上结束分裂已经没有可能,便放弃南下。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公元280年。在这七十余年的斗争中,出身低微,经历过社会动荡的各国精英都先后湮灭,各国政权都落入一些生于富贵、长于富贵的“八旗子弟”之手,虽然晋武帝利用前人余威统一了全国,但他自己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任用的又都是一些纨绔子弟,最终使西晋统一的局面短暂结束,中国的历史竟然陷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动荡和对峙时期,直到公元589年的隋朝重新统一。所以,赤壁之战不仅是曹操的遗憾和悲剧,也是一场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