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3700000014

第14章 西部生态环境评价(1)

西部地区历史生态与历史环境,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具体体现。这种关系既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对独立的发展变化过程,又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是历史自然生态与历史自然环境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历史自然生态与历史自然环境进入人类实践,且相互关系日益发展变化与密切的过程。只有在促进人类对历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现实的自然生态环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推动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述略

一、我国西北地区在史前时期及其以后相当时期,自然生态环境是良好的

在本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多次多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众多考古和地质资料充分证明:当时的西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沼泽湖泊遍布,大河小溪纵横。是一块土沃水美,林草丰茂,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繁衍的地区。

1934年,考古学家在河西走廊酒泉北部的明水等地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打制的石器。20世纪8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西走廊玉门昌马地区再次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同时,在酒泉银达乡上沟村沿北大河河岸发现了象牙化石,在北河滩上采集到了牛角化石,在屯升乡沙山村北草沟井滩寻觅到了珊蝴虫群体化石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其他古生物化石。

1978年~1984年,在对酒泉北10公里处的边湾遗址的调查中,在原始沉积层中发现了野牛、野马、野骆驼、野鹿等古脊椎动物的牙齿、脊椎骨、腿骨、肋骨等化石300余件。这进一步证明,距今约60万年~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西北地区有古脊椎动物活动和栖息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199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距哈密市160公里处的飞跃车站,发现了长约八九米的巨犀化石,在其周围还挖掘出两具与其共生的龟鳖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专家的地质确认后认为:此一地区第三纪巨犀化石和龟鳖类化石的发掘表明,在3000万年前这里是一片生活着巨型食草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森林草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以上可知,在旧石器时代,在几百万年至几千万年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林草植被,是适合于古脊椎动物和其他许多古生物生息繁衍的。当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沼泽湖泊遍布,大河小溪纵横,有大象、珊瑚、巨犀、龟鳖类生物赖以生存的绝好历史生态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

约从公元前2万年左右,一直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至中石器时代。人类从狩猎、采集进入到锄禾农业和畜牧业时代。磨制石器广泛使用,发明了陶器,氏族公社代替了原始群落。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则广泛地分布着一种特殊性质的新石器文化,即在石器中包含着许多打制精巧而细小的细石器,即细石器文化。

我国西北各地分布着众多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挖掘出的石器以用燧石、玛瑙等坚硬石料打制而成的细小、精制的刮削器、刀、钻和矢镞为主。骨制工具有用兽骨、鱼骨制成的鱼叉、鱼钩等,其中“玉门骟马文化”是其“牧畜、渔猎型”细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可以证明当时牧畜和渔猎在我国西北部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湖沼遍布、气候温暖湿润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著名的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墓葬中普遍出现了松绿石珠、玛瑙珠、海贝和蚌饰,说明其与外地的交换频繁,有了原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随着文字的出现,我国西北地区已经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而且有着可与中原之华夏文明相媲美的发达的原始文明。遗址中有早、中、晚期发展的地层关系,表明其经历了长期的不断发展过程,是其原有文化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亦是这一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后汉书》记载,公元前2200年,当时“九州洪水滔滔”,属古雍州地的西北地区东部亦然。于是“大禹治水周行寓内,东造绝域,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迂昆仑,察六邑,脉地理,铭金石,泻流沙于西隅,绝弱水于北汉(北汉指古居延海,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附近。编者注)”。可见,大禹治水时,曾疏黑水,绝弱水,使之归于居延海,并开镇夷石硖。这里的“流沙”,“在沙州(敦煌)西八十里”;“镇夷石硖”在“弱水经行至流沙之处”;“黑水”据《水经》“源出张掖至鸡山,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南海”。可见,当时的河西走廊及其周围地区有着同中原地区和东南部地区一样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亦可知汉代以前,我国西北地区及其周围有着良好的历史生态与历史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水资源环境。

罗布泊是《山海经》所称的“泑泽”,《史记》所称的“盐泽”,清代蒙语所称的“罗布淖尔”,意即“多水汇集的湖泊”。《汉书》记载其“广袤三百里,其中亭居,冬夏不增减”。公元前12世纪前,就有古楼兰人和古姑师人生息繁衍于此。罗布泊地区曾是塔里木盆地周围众多河流如疏勒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孔雀河等河流的汇聚之地。为此,其湖面宽阔,湖畔杂草丛生,湖滨、湖中生息繁衍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水禽、动物,是一块充满生机的绿洲。据《河源纪略》记载,直到17世纪以后,这里仍是水天一色、飞鸟难以逾越的汪洋大海。并长期保持湖面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

居延海位于今天河西走廊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的额济纳旗。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活动于此,后来又成为不同游牧民族的相互争夺之地。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沙漠戈壁中一块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绿洲。曾经是世界上具有距今650万年家族史的胡扬林最集中的地区。董正钧在1 944年所写的《居延海》中还记载:“南由狼山老树窝起,北至河口,沿东西河及支流两岸,直达居延海滨,均布满天然森林。……红柳高达丈余,密生处,人不可入,一望无际,方圆数千里。……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风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尽忘长征戈壁之苦矣。”

我国西北地区汉代以前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是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是我国“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典型形态。这一地区历史生态与历史环境的演变发展,充分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对独立的发展变化过程,又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是历史自然生态与历史自然环境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历史的自然生态环境进入人类实践且相互关系日益发展变化与密切的过程。

二、西北地区在人类较大规模开发的过程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汉唐时期,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开发发展的高潮时期。其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兴盛繁荣。西北地区各地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文化昌盛,在全国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但这一时期对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特别是对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促使西北地区的历史生态和历史自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逆转,造成了以后时期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缺憾。唐代以后,随着海路交通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北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

自唐宋以后,西北地区先后被吐蕃、西夏等少数民族统治。到蒙元时期,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更大的破坏。至明初,土地荒芜、水利失修、森林草原毁坏严重、沙漠化速度加快。清初,虽鼓励垦殖,兴修水利,改“戍军为屯丁”,但仍不能挽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和经济社会的残破凋敝。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西北地区耕地面积急剧缩小,森林草原破坏更加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西汉初年,铁制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许多地区,武帝时传播更为迅速。今西北地区各地都有西汉的铲、镢、锄、镰、铧等铁制农具出土。汉武帝以后,随着大规模徙民西北地区,屯田事业不断发展,农业中开始使用牛耕技术。从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实物和汉简等记载,可知当时这一地区生产多种粮食作物,是西北边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必然是西北地区当时所具有的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汉代前陕西关中一带已是“膏壤,沃野千里”,由于秦代起开凿了郑国渠、白渠、加之大力推广代田、区种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八百里秦川成了当时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南侧秦岭“夙称陆海,林木之列,取之不穷”,在汉中盆地也已发展成农业区,而巴山为浓密森林所覆盖。

在渭北山地,据一些方志记载,原来山上多为森林覆盖,多为“万木森映”、“佳木葱茏”。渭河以北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的山地也都“群峦燎绕,烟树苍茫”,六盘山更是“万树苍松、蔚为深秀”。据史念海教授考证,西周时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3%。陇东至陕北黄土高原地带“厥田为上,且沃野千里”(《后汉书》卷88),“雕阴、延安、弘化连接山胡,牲多木多”(《隋书.地理志上》)。渭北陇东是周人的发祥地,在战国时期又是秦国支前的大后方,山源土地开垦较早,形成了连片的农业区,较早有了水土流失,秦国时就有“径河一石,其泥数斗”(《汉书.沟洫志和地理志下》)之说。

汉唐时期,封建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代替了奴隶制的以游牧为主的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了迁徙畜牧业时期西北地区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面貌。大面积的绿洲原野被开发开垦为农田,农业栽培作物大量地取代了原始的原生植被,天然水资源被大量地应用于人工引水灌溉。为此,西北地区原有的以自然力为主导作用的绿洲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已经被以人工为主的以灌溉农业为中心的,与草原畜牧业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所取代。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活着的人们,已经从消极地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阶段,过渡到了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有效地改造自然生态环境的新阶段。西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一次极其强烈地受到了人类的干预和严重影响。

然而,随着西北地区大规模开发发展的不断深入,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量大量增加。西北地区内部各绿洲系统所依赖的各流域各河流,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的矛盾开始愈来愈突现出来。远离水源上游的绿洲边缘地带和各流域各河流下游地区,愈来愈多地受到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和威胁。以致绿洲边缘地带开始被沙漠吞没,被迫放弃长期经营的绿洲农业区域。可见,在西北地区古代开发发展的高潮时期,因水源不足和枯竭,以及人为破坏固沙植物引起的风沙侵害绿洲边缘区域的现象已经时有发生。

蒙元时期,西北地区几经战祸离乱、民族纷争,农牧业生产力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明初期,对西北地区,特别是对西北地区西北部的统治极其松散。公元1539年,明王朝政府在无力西顾和少数人“闭关绝贡”的主张下,封闭嘉峪关,致使河西走廊西北部的瓜、沙二地及其以西地区旷无建置近200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清朝前期就开始大规模地经营西北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并兴修水利,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清后期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力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当时,社会动荡,山河残破,土地荒芜,森林毁坏,自然灾害频繁。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进入了最严重危机的时期,这一时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严重恶化与危机,对以后这一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在唐后期至民国时期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里,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多次的频繁转化。唐末前期是以农为主以牧为辅,随后吐蕃时期转化为以牧为主以农为辅,到归义军时期又转化为以农为主以牧为辅,而西夏统治时期再转化为以牧为主以农为辅,明清及以后又进行了同样的几次主辅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转化。这种连续的、几乎不间断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与转化,必然造成西北大地这一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严重的、不可逆转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西北地区沙漠化、荒漠化的历史和规律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大面积弃耕以后,原来的耕地以疏松的地表土形式直接裸露,在失去天然的和人工的植被保护的情况下,风力活动迅速加强,地表粗化,就地起沙与流沙侵入相结合,进而很快形成灌丛沙堆和流动沙丘,绿洲区域逐渐沙漠化和荒漠化。这种过程一旦完成,如若人们重新垦殖、重新引水灌溉,在水资源环境与条件保证的情况下,绿洲区域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可以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实现其自然生态环境的逆转。而下游地区,就西北地区历史生态与历史自然环境的实践来看,自然生态环境状况逆转的可能性很小,难度极大。

我国古代唐后期以来,西北地区一定时期、一定绿洲区域中心的发展繁荣,掩盖着的或隐藏着的是西北地区绿洲区域边缘地带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的严重恶化。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西北地区绿洲区域中心的发展繁荣,造成了西北地区绿洲区域边缘地带严重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三、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是自然的历史生态与历史环境演变的必然结果,更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各种行为不断影响其历史生态与历史环境的必然结果。

西北地区史前时期以前形成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大规模影响、干预以前,尤其是在我国汉代以前,并没有较大的变迁与逆转。当时,“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水草丰美,河湖遍布,气候温暖湿润,孕育着广阔西北大地上的各种动物、各种植物和人类初期活动的无限生机,充满着生物、动物、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活力。

同类推荐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次工作革命,中西方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将因人工智能面临空前严重的失业危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这轮工作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劳动力,则要从人工智能的优缺点推导出来。本书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开发多元智能,提升AIQ(人工智能商数),培养创造力、沟通力与学习力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书参考古今中外教育思想,提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十大教育纲领,让今天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竞争力,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神奇自然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奇自然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奇自然之谜总集》共分八章,包括传说中失踪的古大陆、奇特的天文之秘、神秘的大自然、神奇的自然现象揭秘、神奇植物之谜、神奇的动物之谜、神奇的世界之*、世界奇观博览。
  •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本书分上篇昔日火星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下篇征服火星开辟人类第三故乡,几百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把火星视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在许多特点方面跟地球很相似。天文学家还观测到许多条纹布满火星表面,便据此推断那是火星上水量充沛的河流水系,抑或是火星人修建的人工灌渠……是否存在过火星文明?大家莫衷一是。然此书记录了世界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上发生的怪异现象和宇宙灾变研究中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新发现,以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火星文明以及人类将如何征服遥远而艰辛的火星之旅,如何开发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点的雄伟壮举。
  •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本书包括综述、文函集锦、政要论坛、专家观点、特约通讯、新闻荟萃六大部分。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渭河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情况。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本书内容包括:普特奥利古城、非洲的神秘“鬼城”、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雅典卫城的非凡建筑、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失落的集宁古城、淹没在海底的法老城等。
热门推荐
  • 嗜血魔神

    嗜血魔神

    获得太古魔神的精血传承!一段煞血武道之路由此开启!
  • 不露声色的沉溺

    不露声色的沉溺

    女孩问少年为什么口袋永远揣着糖,他说为了不肯吃药的妈妈,此后在她的记忆力,永远有一个少年,推着轮椅上的女人与她背驰而过。
  • 是天仙来了

    是天仙来了

    赵灵儿回国的第二天,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闺蜜拉着陪她去报名《向阳而生,循梦而行》一个青春偶像养成的青年励志综艺。这导演小姐姐怎么回事?不是我要报名,是曾小乔要报名,曾小乔你太过份了,为了过初选吗?竟然就把我给卖了,这是什么塑料姐妹情啊?但是学长PD什么的,怎么可以这么好看还温柔啊,害羞的时候耳朵还会红,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到底什么情况......
  • 夏天的夜风

    夏天的夜风

    愿夏天永不结束,Deapinthesummer
  • “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记

    “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记

    本书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见长,纪实笔法,叙论结合,全面介绍党中央决策“四人帮”问题,以及其后秘密、紧急派出工作组稳定上海形势,一举解决“四人帮”上海余党问题的全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上至党中央领导华国锋、叶剑英等的决策,下至工作组成员、“四人帮”上海余党涉案人员的不同反应及此后结局。
  • 地心国

    地心国

    煤窑坍塌爆炸,我意外存活掉入地心国----地心国洪荒万里,都是女性公民,切群居躶体,爬行动物肆虐,我被地心国国王救下,一开始把我当做一个异类看管,后经过我的努力获得自由,并深得国王赏识,在我的不断熏陶影响下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并成功战胜了一个食人部落的侵略、、、、、
  • 修仙聊天群

    修仙聊天群

    突然有一天,陈不凡在一个QQ群里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能够移山填海、寿命千年的修仙者!一颗丹药能够提升数十倍的身体素质,全方位的提升哟。没事就帮群里的道友们下载大人看的片,助人为乐嘛。原来真的有《隐身术》这样的修仙秘籍,晚上可以偷看隔壁美女......御剑飞行竟然比火箭还快?不知道群里的道友们去过火星没。道友别冲动,那是白宫,不能随便乱轰,呐呐呐,那个岛国。自从在“仙劫一号群”里开始混之后,陈不凡才发现,原来人生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不可思议,逼格满满,不,一开始我是拒绝装逼的。
  • 你的世界.我不想凋谢

    你的世界.我不想凋谢

    前言:有些事情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相遇那年,夏陌本以为他是她生命里的一束光,可以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度过了三个春秋。分手那年,夏陌恨透了他,因为他隐瞒了所有,包括他高贵的身份,欺骗了她的感情,她的爱;甚至因为他,间接害惨了她的爸爸。在那个下着滂沱大雨的日子里,她发誓:“顾深,我们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几年过后。她再次回来,早已是物是人非,包括她自己。当与他重逢时,她看着他的眼睛,嘴角弯起一个弧度:“顾先生?”“嗯?夏小姐有何吩咐?”顾深挑了挑眉头道。“……可否再爱我一次?”他慢慢走近她,笑意盈盈…………
  • 陌路亡

    陌路亡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的核弹战争,导致了许多生物变异,他们没有了生理机能,只有最基本的本能吃!一位职业杀手陷入了一次重大的阴谋中,他将如何从中解救出来呢?
  • 红雨系花铃

    红雨系花铃

    书生:“朝华一世为红颜,雾雨之下皆是情。”丰稔(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