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市以粮食、果品、草畜、瓜菜为主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庆阳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
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战略
基地建设是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的“第一车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庆阳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开发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六个百万”工程(即100万头肉牛、200万只肉绒羊、100万亩耕地紫花苜蓿、200万亩苹果、100万亩黄花菜、100万亩油葵和白瓜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地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对于促进庆阳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地建设现状
1、果品。近年来,庆阳市把以苹果为主的果品规模化生产作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突破口来抓,以建立黄土高原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为目标,每年新栽30万亩以上,2007年新栽苹果32.7万亩。到2007年底苹果面积累计留存116.35万亩,建成万亩乡镇17个,千亩村123个,十亩以上大户1万多户,形成了以董志原、永和原、西华池原和屯子原为主的红富士苹果基地,苹果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初具雏形。
2、草畜。2007年,全市紫花苜蓿累计留存面积达到302万亩。全市规模养殖场累计达到200多个,专业养殖小区34个,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4.7万户。其中肉牛规模养殖场100个,规模养殖户1万户,建成养牛小区25个,年饲养量60万头以上,2007年饲养量达到68万头,出栏15.82万头;羊只规模养殖场40个,规模养殖户2万户,建成养羊小区9个,年饲养量稳定在200万只以上,舍饲养羊在80万只以上,2007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244.8万只,出栏96.51万只。
3、瓜菜。2007年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2.1万亩,其中设施瓜菜种植3.19万亩,涉及8县区的75个乡镇658个村22000余户,其中塑料大棚3.08万亩,日光温室1100亩,已建成11个千亩设施瓜菜示范基地。黄花菜产业以户均栽植2亩为目标,每年新栽15万亩以上,2007年新栽65.08万亩,已建成庆城、合水两个10万亩县、17个万亩以上的基地乡镇;庆阳成为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籽用瓜、油葵(葵花)种植面积达到25.41万亩,新认证绿色农产品6个。
尽管近年来庆阳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较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突出的是基地建设进展仍显缓慢,规模偏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前景
1、苹果生产优势。庆阳市发展苹果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条件。
一是自然优势。庆阳市处在北半球落叶果树适宜栽培区,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各项生态指标与苹果生产的最佳生态条件完全符合,完全具备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良好生态条件。2003年国家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确定为我国两个苹果优势区域,庆阳市正处在西北黄土高原优势产业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空气清新干燥、工业污染小等因素,决定了庆阳苹果具有十分优良的品质。
二是市场优势。在当前世界苹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的苹果产量正在萎缩,尤其欧洲的一些国家,果树面积、产量都有所下降,日本、韩国的果品生产也在衰退。苹果生产正在由发达国家向比较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庆阳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庆阳优质苹果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竞争力较强。随着世界苹果产销格局的变化,我国苹果出口量将持续增加。只要不断提高果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苹果出口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三是效益优势。以一个中等管理水平的果园为例,盛果期1亩果园年产量6000斤,每斤均价0.8元,总收入4800元,扣除成本投入,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收益远远高于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2007年庆阳市苹果总产量达到21.53万吨,实现总产值2.5亿元(其中以红富士为主的优质苹果年产在10万吨左右),果农人均从销售苹果中取得的收益占到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
2、肉牛与肉(绒)羊生产优势。养牛与养羊业作为庆阳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资源优势。庆阳地处西北牧区与东南农区交错过渡地带,土地面积宽广,牧草资源比较丰富。全市现有耕地667.7万亩,荒山草坡地1034万多亩。庆阳农民历来有养牛养羊的传统习惯。特别是以宁县为中心产区的早胜牛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是黄牛中的优良品种,其肉质鲜嫩,风味独特,市场价格较好。随着养殖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对牛、羊进行品种改良,可使牛羊肉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二是市场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产业是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国内肉制品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从目前肉类价格走势看,牛羊肉价格呈继续上涨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相应改变。牛羊肉以其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瘦肉多、脂肪少等优点正在被人们所接受,消费比重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技术优势。庆阳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养殖业已有上千年历史,农民在养牛养羊方面经验比较丰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农民在牛羊养殖方面可得到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
四是饲草料优势。庆阳市土地面积中除森林、草地、耕地、城市、道路、农庄等占用外,尚有41%的土地裸露,需要以树、草进行绿化。据测算,全市适宜种草面积1500多万亩。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产业,发展舍饲养殖,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效益的迫切需要。同时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都可以作为肉牛羊饲养的优质饲草。
五是效益优势。以饲养一头基础母牛为例,一年可产1胎,在科学饲养管理下,次年可长成200~300公斤的架子牛,市场价可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添加精料继续育肥2~4个月,市场价可达到4500元。养1只羊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50元,1户农民年饲养10只羊就可达到种4亩庄稼的同等收益。牛羊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有机物质,是农业生产的上好肥料,还可用来制沼气,发展循环经济,而且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保墒的作用,促进养殖、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3、瓜菜生产优势。设施瓜菜生产是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庆阳市发展瓜菜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然优势。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日照时数2250~26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7~138千卡/㎡。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温日变化大,冬季连阴天气少,极端气温相对持续时间短,是发展设施瓜菜的良好地域。土壤、水源、大气污染轻,适宜发展绿色无公害瓜菜。
二是技术优势。近年来庆阳市引进和推广了二代、三代日光温室建造、竹木结构大棚建造、水泥立柱大棚建造、瓜菜早春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病虫害生物防治、无公害瓜菜生产、测土配方和平衡施肥等27项重点技术,总结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在加强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设施瓜菜种植方式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初步达到了周年生产供应。研究探索出了“菜粮型”、“菜菜型”、“菜经型”、“菜果型”等间作套种模式,实现了一年两熟或多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三是效益优势。随着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种植结构的不断创新,设施瓜菜的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日光温室亩均收入可达到9500元,塑料大棚亩均收入在4500元左右,一些农民已经靠设施瓜菜生产致富。
(三)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战略
1、总体思路。立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从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品种结构等方面入手,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全面提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调整区域结构。按照不同的区位资源特点,紧紧围绕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加速推进“六个百万工程”建设。实施山川塬分类指导,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结构。塬区建成以苹果为重点的优质果品基地;山区建成以紫花苜蓿、肉牛、肉(绒)羊为重点的优质草畜基地;川台区和城郊区建成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优质蔬菜基地;子午岭林缘区和北部山区充分利用相应的气候优势,重点建成白瓜籽、油葵等特色产业基地。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原区苹果、川区瓜菜”的思路,把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总量扩张、技术扩张和品牌扩张同步推进,积极培育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带,扩大养殖规模和种植面积,大规模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优质、特色农产品,突出发展畜、果、菜,把肉牛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把苹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把蔬菜作为优质高效产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三是调整品种结构。种植业生产要以粮食、蔬菜、果品为重点,引进和推广一批新品种,突出抓好10个优质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力争使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蔬菜、黄花菜、油料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优良品种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养殖业生产要把肉牛、肉(绒)羊等继续作为重点项目全力扶持和培育。加强早胜牛、子午岭黑山羊资源的保护利用,以早胜塬和子午岭林缘区为基地组建2个规模较大、科技设施较为先进的特色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品种选育,提高优质化水平。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优质牧草面积达到500万亩,优质肉牛100万头,优质肉绒羊200万只,优质苹果200万亩,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其中覆膜双垄沟玉米面积1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95万吨以上,基本实现市内粮食供求平衡。
3、战略对策。
(1)加强宣传引导。宣传、动员、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中来。深入乡村、农户,给农民群众算帐对比,帮助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新品种。采取多种形式,使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方案、技术措施为干部群众所掌握。重点示范村要把扶持政策、主要措施和实现目标宣传到户到人,争取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市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及时报道成功典型,努力营造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舆论氛围。
(2)抓好科技培训和创新。切实转变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培训资金、阵地、人才等资源,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培训,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真正送到基层、交给群众,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自觉性和克服调整中遇到困难的决心、信心。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切实抓好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平衡施肥、节水节能、温棚技术和以沼气利用、秸秆气化、秸秆过腹还田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青贮氨化、舍饲圈养、节水灌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已经实践成功的各具特色的间、套、带种等适用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推广以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贮藏和保鲜技术。
(3)实施品牌经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肉牛、肉(绒)羊、苜蓿草、苹果、黄花菜、白瓜籽、马铃薯、辣椒、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食用菌、食用标准油、葵花籽、晋枣、杏子、小麦、荞麦、小米等20多种地方特色产品,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区)通力协作,分别抓紧制定出质量标准。加快标准化实施步伐,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示范点为突破口,尽快建立一批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示范区、示范点,争取做到主要农产品贯标生产,全面推进基地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好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原产地产品保护申报认证工作。
(4)搞好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以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尽快建成庆阳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与各县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苹果种植大户等联网。注意搞好信息采集、信息资源开发和预测分析,开展网上订单、网上销售和物流配送。围绕发展草畜业,重点建立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尽快配套建设已成雏形的兴旺牧业良种肉牛冻精站,论证建设市液氮生产站;围绕苹果、瓜菜产业,重点抓好良种引进和种苗繁育供应,尤其是苹果苗木供应,在做好从外筹备调运苗木的同时,尽快建立市内苗木繁育基地,每个县区每年建立3-5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认真做好化肥、种子、农药、套袋等农资供应和加工运销、技术培训、农机推广等服务,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实施。
(5)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县区财政每年至少安排500万元以上用于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广泛吸纳银行贷款及社会闲散资金,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各类农业项目和到位资金向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