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素有“牡丹之乡”的美称,到了四五月间,百花争艳、牡丹盛开,满城飘香,从各大园林景点到百姓人家的庭院都开满了五颜六色、雍容华贵的牡丹,尤其是红园中培育的紫斑牡丹、芍药堪称一绝。每逢节假日,河州人纷纷举家扶老携幼逛花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地观花买花,那些托在手中、举在头顶的花卉、盆景汇成了一条彩色的花潮、人海,使河州人酷爱花卉的情感在阳光明媚的五月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得到充分地张扬和展示,也让南来北往的外地人一饱了眼福。
雍容瑰丽、婀娜多姿的牡丹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最早产于陕西汉中山区,到了隋唐时期,在唐都长安广泛种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大诗人白居易也这样描述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到了宋代,则是“洛阳牡丹甲天下”。传说唐时武则天在长安赏花,令百花一夜之间全部开放,百花不敢违抗,唯有牡丹迟迟拒不开放,因而惹怒了武则天,将它贬至洛阳。河州牡丹也盛极于唐宋时代,在民间种植极为盛行。据牡丹专家研究鉴别,认为河州牡丹尤其是紫斑牡丹是区别于洛阳牡丹的名贵品种,属陇上独有。清代临洮诗人吴镇曾有诗云:
包罕花似小洛阳,金城得此岂寻常。
但能醇酒千壶醉,安用雕栏八宝凳。
大帅雄风传北胜,美人国色在西方,
竹间水际今又昔,岂独声华重李唐。
牡丹盛开之际,诗人醉了!是啊,只见眼前的满园牡丹姹紫嫣红、仪态万千,胜过了美人,胜过了昔日,人们喜爱牡丹的情怀甚至远远超过了盛唐!可见,河州牡丹那超凡脱俗的魅力是何等动人,以致感动了古代诗人。到了垂暮晚年之际,诗人虽客居他乡异地,却仍旧时时惦记着家乡的名花佳丽,为河州牡丹写出了又一首千古绝唱: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
及尔谈今夕,今予感旧游。
风清和政驿,月满镇边楼。
只恐重来此,名花笑白头。
诗人对牡丹的一片痴爱之心,至今读起来仍不免令人感慨唏嘘、思绪纷繁。
牡丹专家李嘉钰先生认为:在甘肃生长的紫斑牡丹是与洛阳牡丹不同种性的稀有品种。因其花瓣根基处有一块明显的紫斑而得名。这种牡丹主要以河州为中心辐射三陇,因而命名为“河州牡丹”,是牡丹家族中的稀有珍品。在河州,除了在私家园林宅院广为种植这种牡丹以外,从古至今还有不少专事种植各种牡丹的行家能手。因而,牡丹名种从姚黄、魏紫、玛瑙盘、大欧、朱砂、醉胭脂到绿蝴蝶、白雪塔、腰系金等等,数不胜数,无论是从红园到东郊,还是从大拱北到九眼泉,抑或是东公馆、蝴蝶楼,每当牡丹盛开的初夏时节,映入眼帘的都是那流光溢彩的牡丹仙子,扑进肺腑的都是牡丹那高雅独特的浓郁芬芳。仅牡丹花的芳名,也是不乏诗情画意。河州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牡丹之乡”,爱美的临夏人民更是对牡丹情有独钟,在“河州花儿”中反复咏唱,可见牡丹在临夏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更令人惊叹的是,如今即便是三九寒天,也能在“牡丹之乡”临夏的温棚花市中观赏到鲜艳的反季节牡丹竞相盛开的情景,非亲眼所见,真无法相信。
牡丹花开富贵。群芳之冠的牡丹遍及河州城乡,经过多年的培育繁衍,河州的牡丹品种已达百十种之多,颜色有黄、白、绿、紫、玫红等,而花型则有绣球型、荷花型、玫瑰型、狮子头型及葵花型等等,但见那粉的娇羞含蓄,白的清纯如水,黄的温馨动人,而紫的呢,则雍容华美,似锦缎,如仙子,频频向人们点头含笑。虽开在暮春时节,却赢得了百花丛中最娇妍之美誉,成为国花之首选。有诗赞曰:
邀勒春风不早开,从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鲜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