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66

第66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1)

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念心清净即是佛和无事是贵人等心性命题。临济宗人的心性命题,一方面着重否定外在于生命,外在于心的超越理想,否定念念向外驰求,力主超佛越祖,肯定现实的人和人心的无限价值,强调禅的真正理趣内在于众生的生命之中,必须向内自省,重视开发现实人的“活泼泼地”创造精神;一方面又注重超越经教,独立穷究人生的奥秘,直观体认宇宙的真实,在禅修中普遍运用棒喝方式,甚至呵祖骂佛等种种在一般人看来是超常、反常的做法。这是佛教内部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人生观,其核心思想是对主体内在个性和外在行为的充分尊重。富有特色的临济宗的心性理论是对禅宗心性学说的发展。论述临济宗人的心性理论有助于深入认识临济宗人的禅修实践。

临济宗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创始人义玄,后来此宗又分别演出不同的派别,并产生出了黄龙派创始人慧南(1002-1069)和杨歧派创始人方会(992-1049),以及杨歧派的传人大慧宗杲和无门慧开等人物。我们的论述就以这些人的言行为主要依据。

心清净与自信心

禅修毕竟是为了成佛,怎样才能成佛呢?临济宗人也同样注意从心性方面去寻找成佛的根源,义玄说:

尔欲得作佛,莫随万物。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世与出世,无佛无法,亦不现前,亦不曾失。[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502页中。]

“法”,此指佛法。这是说,佛和佛法都是随心而生,随心而灭的。一心不生,也就无佛无法。若要作佛,只能从心上去寻找解脱的根源。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是心。又史载:

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垂开示。”师曰:“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注释:同上书,501~502页上。]

这里进一步说心清净是佛,心光明是佛法,处处无碍净光是佛道。“佛者,心清净”,这是义玄对佛的界定。他认为佛不是别的,就是心清净。什么是心清净呢?从思想渊源关系来说,义玄讲的心清净实际上和义玄老师希运的“本源清净心”,以及洪州神师的如来藏佛性说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都有是指本原性的清净心而非迷妄之心。义玄对心清净也有自己独特的论述,在这方面,他的“心心不异”和“心如幻化”的说法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义玄说:

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者,是真正见解。[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下。]

古人云:平常心是道。大德,觅什么物?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注释:义玄常用“历历分明”、“孤明历历”等语,“孤明”,即“精明”,指心,清净心,无分别心;“历历”洞察分明,明了一切。“孤明历历”是既无分别,又能分别一切。],末增欠少。尔若欲得与祖佛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尔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9页下。]

这里所讲的“无依”是指不攀缘任何对象,无所依托,无所依恃,具体一指不依菩提,不依涅盘,不依佛,不依各种内外条件。义玄认为,无依是佛法的精髓,成佛的原因,佛从无依而生。众生若真正悟解无依的意义,就会明白:佛无依无待,不依恃任何条件,是空无所得的,修佛修禅者便不应依恃或追求菩提、涅盘,以至成佛这样的实有目标。义玄认为,懂得这样道理的人,便是真正“无依道人”。这个“无依道人”,不依于任何事物,包括凡圣、染净等。可见这里讲的“无依”实质上也就是清净。无所依托,无所依恃,也就是心清净。“无依道人”就是心清净,就是体现众生此心本来面目的人。所谓“心心不异”,就是修持者始终保持心清净,不生变异。也就是众生现实的心无有间断,始终清净,不变不异,历历分明。具有这种活生生的平常心、清净心才是活祖佛,才是真正的佛。可见在义玄看来,人的现实的心性本质就是人的理想人格,“心心不异”的人,即无有间断地始终保持心清净的人,就是理想人格的体现者。

心清净的又一层意义是“心如幻化”。义玄说:

尔若达得万法无生,心如幻化,更无一尘一法,处处清净是佛。[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中。]

义玄认为,一切事物和佛法都是随心而生,随心而灭,心变即有,不变即无,即本身都是无生、无自性的。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都是空的,都是空相。心如幻如化,心显现万物犹如魔术师的化作,所作并非真实的东西,不过是如梦如幻的假相,心本来不存在任何事物,甚至不存一切佛法,是处处清净的。众生若能具有这种见解,懂得万物和佛法是无生的、空的,懂得“心如幻化”,这就是佛了。可见,心清净就是从主观上排除执著万物和佛法为实有的观念,排除把心视为能实生万物和佛法的实有心的观念,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心就不清净,当然也就不能获得解脱了。

心清净是众生作佛的根据,由此义玄进一步提出一念心上清净就是佛的思想,他说:

尔要与佛祖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分别光,是尔屋里报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尔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尔即今目前听法底人,只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

“祖”,祖师,指开创宗派的人(开祖),或传承开创者教法的人(列祖)。“一念”,极短的时间,一瞬间。“一念心”,即一瞬间的心态。“无分别”,指主体对外界不作任何分别。“无差别”,指客观事物的平等一如,没有任何差异区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要想作佛、作祖,切莫刻意向外追求佛果、佛境,而要向内开掘自心功用。只要一念心清净、无分别、无差别,这就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三身佛了。三身佛也就是现实的一念心清净的人。义玄认为,人们之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受种种苦难,就是由于受世俗情智的阻隔而不得解脱。人们如果停止向外追求而转向内求,回光返照,当即就与佛、祖没有区别。这就是“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也就是临济宗的基本命题和根本思想。临济宗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禅修实践以及呵祖骂佛等超常行为,都是这一基本命题和根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一念心清净即是佛的思想基础上,义玄又强调人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坚信人自身就是祖,就是佛。他认为人们所以没有成为祖、佛,关键是缺乏自信心。

如山僧提示人处,只要尔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尔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尔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但与祖佛不别。尔欲得识祖佛吗?只尔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

“山僧”,山野之僧,禅师自谦之称。义玄认为,人们没有成为祖、成为佛,根本问题是在于没有自信。所以强调自信,是因为人们自身本来就是祖、佛。听法的每一位都是祖、佛。义玄鼓励号召人们要有充分的自信。

所谓自信,就是断除怀疑、疑惑,自立自主,不依他人,不受人惑,不向外驰求。据此他又公开宣称:“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注释:同上书,499页上。]“不受人惑”,就是坚信自己,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不崇拜权威。“不受人惑”的人,也就是祖、佛了。在义玄看来,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们要自我主宰命运,也就是不仅不要迷信他人,盲从权威,而且还要胜过他人,超越佛祖。自怀海、希运以来,禅宗人就提出超过祖师的主张,到了义玄时代,更是明确地主张“超佛越祖”,强调禅修主体应该也能够高于佛祖权威,从而把主体自立自信的思想推向了极致。

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

上面讲的众生主体的清净心,是无心,空心,是无生无死,无形无相的,是达一切相空的无分别心,这是心的一个方面。心的另一个方面,在临济宗人看来,又是本自具足,即自身就具有各种功能、作用,是能分别一切的,而这种分别的能动作用,又是落实在无分别的基础之上,是认识事物的实相——空相,是无分别的分别。临济宗人阐述了心的能动作用及其与心的内在体性的关系,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见闻觉知都是佛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佛性的整体作用,也称“全体大用”;作为佛性全体作用的见闻觉知,就是众生解脱成佛的契机。关于这一方面,义玄有一段非常典型的语录:

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山僧与么说,意在什么处?只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闲机境。道流,取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盘如系驴橛。何以如此?只为道流不达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碍。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下。]

“道流”,指从事禅道的修持者。“十地满心”,即“十地心”、“十地”,指修持的十种心。“等妙二觉”,“等觉”,意为对于平等一如的真如理的觉悟,是菩萨修行到极位的觉悟境界。“妙觉”,指佛的觉行圆满的绝妙无上的觉悟境界。“三祇劫”,“三祇”即三僧祇。“僧祇”,意为无数。“劫”,时间名称。三祇劫为极其漫长的时间,义玄的这段话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说心是无形的,它通贯感官四肢而表现出见闻知觉等功用。心既然是无形的,空的,清净的,那么见闻知觉也就随处都是自由解脱的表现。二是说“十地满心”、“等妙二觉”、“罗汉辟支”和“菩萨涅盘”都是不能执著的。禅修者向外追求作祖成佛,是由于不懂得空的道理所带来的一种障碍。三是说真正的道人是无一念心希求佛果,既不作业,也不求佛,这也就是保全佛性的本来作用而随缘任运。现实人生由于受前世所作业(旧业)的支配,因此陷于烦恼悲苦之中,没有真正的自由。这就要求求道人顺随各种现实生活,深入生命的现实活动,充分发挥佛性的整体作用,使痛苦窘困的现实生活变得生机勃勃,活泼自在。这也就是在“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的自然运作中,在见闻觉知中消除旧业,获得解脱。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最充分地肯定日常现实生活,并在日常现实生活中体悟人生的真实,实现主体的高度自由。

临济宗人还继承和发挥了洪州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或“触类是道”思想,进一步提出“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当处发生,随处解脱”的命题,大力提倡主体的随时随地自觉、自悟。义玄说:

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境来回换不得。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自为解脱大海。[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上。]

大德,尔且识取弄光影底人,是诸佛之本原,一切处是道流归舍处。是尔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说,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尔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面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但于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轮回三界受种种苦。[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下。]

“五无间”,即五无间狱。在此地狱中,要经受一轮轮永无休止的折磨,是地狱中最惨烈之处。“弄光影底人

”,指只见表面而不彻见真理的愚痴者。义玄认为佛法并无用功处,只是平平常常的事,不必去刻意追求。即使是愚痴者,也有成佛的本原。弄光影的人实际上也是“孤明历历”的。具有清净心而能明了一切的众生,实与佛祖没有区别。佛法就在现实日常生活之中,“触目皆是”,只要随顺自然就能获得解脱。修道者要“随处作主”,把事事处处都视为道场,随时随地自我作主,不受外在的束缚,这样,在自主之处就都包含了并体现着常住真实的真理。日常行事都洋溢着佛法、真理,都是解脱成佛的契机。不懂这个道理而一味向外作工夫的人,就永远在轮回三界之中流转而不得解脱。

杨歧派创始人方会也说: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若据祖宗令下,祖佛潜踪,天下黯黑,岂空诸人在者里立地,更待山僧开两片皮。虽然如是,且何第二机中,说些葛藤。繁兴大用,举步全真。既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须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此唤作闹市里上竿子,是人总见。[注释:《杨歧方会和尚语录》,《大正藏》第47卷,641页中。]

这里说的“第二机”与上等的“大机”相对,约指一般的众生、修道者。杨歧方会这段话的意思与义玄所说有共同之处。他同样强调佛法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现象都是全部真理的体现。真理与存在紧紧相连,人们的自主之处就是真理之所在。这便是他所说的“繁兴大用,举步全真”。佛道者应当由此领悟,“当处发生,随处解脱”,即在自主自立之处当即解脱。也就是说,修道者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直指人心,自主自立,如此当初发生也就是解脱之处。既然佛法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宣传佛法呢?杨歧方会认为,这只是为引导众生、修道者趣向得道成佛的权宜做法。佛法只能亲自体证,是难以言表的。

黄龙派创始人慧南说得更为形象、简洁: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道之于圣,总在归宗拄杖头上,汝等诸人何不识取!若也识得,十方刹土不行而至,百千三昧无作而成。[注释:《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637页上。]

“归宗”,指当时慧南所住的庐山归宗寺。“拄杖”,为僧人行脚、师父劝戒或上堂说法时所用的器具,有的在杖头上还安上大小环数个,摇动发声,以示警觉作用。慧南强调说,“道”和“圣”并不遥远,并不神秘,它们就在听法人触目得见的慧南手持的拄杖头上。他启发学人在拄杖头上即在眼前体悟真理之所在。学人若能识得,也就成就了修持工夫,进入解脱境界了。

同类推荐
  •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本书以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讲述了孔子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孔子的生活与追求、孔子的思想魅力、孔子的教学奥妙及孔子的深远影响力等知识。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一个幻觉的未来》和《文明及其缺憾》两部分内容。本书与《自我与本我》《超越快乐原则》《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等著作,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晚年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来评价社会文明和文化问题的系列著述。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宗教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本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规律、理性、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因此,本书对于推进我国黑格尔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大有裨益。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热门推荐
  • 刺杀唐三藏

    刺杀唐三藏

    周元穿越到了西游世界,同时还获得了一个妖力收集系统,只要收集妖力就会变强!而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妖怪,甚至连他的师父也是一个妖怪……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师父却无端被唐三藏所杀!“唐三藏,你枉为金蝉子转世,当年你杀我师父和未婚妻,今天我就要杀你证道!”“阿弥陀佛,当年之事虽不是贫僧所为,却也因贫僧而起……今天施主要杀贫僧,贫僧亦无话可说!”“呔!难怪你这小子如此猖狂,竟然是上古血脉玄妖圣体,即便你万妖不侵,却也难不倒俺老孙!想要杀俺师父,要先问过俺的如意金箍棒!”这是一个与西游有关的复仇故事!【作者新人,简介无力,如果您觉得还行请收藏推荐一下,非常感谢!】
  • 从将夜开始的万界之旅

    从将夜开始的万界之旅

    这里是将夜的世界,与天斗,其乐无穷;破天而去,万界之始
  • 转眼闭关了五千年

    转眼闭关了五千年

    人的一生有多少年?百年?千年?而我却闭关了三万年!
  • 七情,此生非你不可

    七情,此生非你不可

    都说青春年少,韶华易逝。但她把她的青春交给了一个不爱她的人。她本以为放弃了,就是一生。却没想到那个男人如神一般出现,她承认她动心了,可是他却又一次弃她而去。“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爱我么?”她蜕变,她变强,她变得让任何人都不敢欺负时。他出现了,原来一切都是都是为了她。本文he,简介无能,作者打字慢,建议养文。但也要时不时的给点动力哈!
  • 师父你能不能靠谱点

    师父你能不能靠谱点

    万年之前,仙祖偶得仙果,带领人族走上了修道之路。万年之后,孤儿巫雨有幸遇见太初门大修士,被收为弟子,只是这个修为很高的修士,脑子似乎不怎么好使。“徒儿,快,为师得到一颗丹药,对你的修行大有裨益,快吃了它!啥,肚子痛?看来这种炼丹法炼出来的丹药不行啊……还好我没吃。”
  • 杨柳清风

    杨柳清风

    《杨柳清风》是一部以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描写英格兰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散文作品,文笔细腻典雅,对大自然的描写丰富流畅,而且故事曲折有趣,富含哲理,被誉为英国散文作品的典范。小说塑造了一群生动的动物形象:行事鲁莽但天性善良的蟾蜍、踏实而又不乏诗趣的河鼠、忠诚而又天真的鼹鼠、性情执拗而又富有慈父般爱心的老獾,等等。这些鲜活的形象各自保留着动物特有的习性,但动物的性格、思想、行为已经人格化、社会化了,作者关注的重心已经超越了动物生活和动物心灵而投向了人类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因而,读者从中可以获得关于人类生活经验和价值的体认。
  • 霸龙记

    霸龙记

    龙!那是传说中的神物,时事变迁,万年过去,竟然直接从高高在上的神堕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与龙之间的战争又会以何种方式结束。。。
  • 黑曙

    黑曙

    一名奴隶能够溅起多大的浪花。能不能突破重重海浪。
  • 何必生而寒如烟

    何必生而寒如烟

    何必生:生来星夜如昼,剑雨降世,为周边之人所不容而丢弃山野,被一渡江老人收留,取名唤曰——何必生。寒如烟:生来冰霜千里,寒气如烟,为周边之人所不容而丢弃山野,被历练下山的蜀山掌门收留,因故而取名唤曰——寒如烟。天书记载,人出世时刻,星夜若如昼,剑雨或降世之,或仙或魔或上古乾坤。天书又载,人出世时刻,千里若冰霜,寒气或如烟之,或爱或恨或万世情殇。
  • 卡片狂潮

    卡片狂潮

    百族回归,妖魔鬼怪伴随着消失在历史中的洞天福地逐一现世,灵能潮汐中的蓝星一夕剧变。孟章将一只嘤嘤怪封进卡片:“老古董乖乖在废纸堆里腐朽就好了嘛,跑出来搞什么事,知不知道蓝星现在是谁当家?我,人类,超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