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46

第46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2)

华严宗四祖澄观(737--838,一说738-839)广泛地学习了华严、天台、禅、三论、律各宗的教义,并研究佛教以外的各家学说,学识渊博。他对《大乘起信论》领契尤深,偏向唯心,强调唯心,着重论述一心的性质与作用,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他吸取禅宗荷泽一系的“灵知之心”的说法,依禅的体验来昭示华严宗心性思想——“无住心体,灵知不昧”说,发展了佛教心性论。

澄观在《答顺宗心要法门》中说:

至道本乎其心,心性本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默,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8套第4册,303页。]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证真,无一尘而非佛国。[注释:同上书,304页。]

这是两段回答顺宗李诵关于佛法心要的纲领性论述,主要意思是,众生在灵知不昧的禅定中,只要把握华严学的“三界唯心”的心,把华严性起思想与禅定实践相结合,直索心原,直证真性,就可以达到即心即佛,成就佛果的境界。这里包含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强调心的本原作用;二是突出心体即心性的灵知特性。

澄观认为诸佛和众生都是从心所造的,他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中说:

心是总相,悟之名佛,成净缘起;迷作众生,成染缘起。缘起虽有染净,心体不殊。[注释:《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这是说,心同是佛和众生的本原,心是能造,佛和众生是所造。众生和佛对心有迷和悟的区别。悟于净就成佛,迷于染则是众生。心的迷悟是众生与佛的分界。心的缘起虽有染净,但心体是没有殊异的。那么,心体有什么特点呢?上面所引澄观《答顺宗心要法门》的第一段话就集中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再略加解说。

引文说一心是“至道”即最高佛道的所本,而心性本来是“无住”的。所谓无住,是指心并不执著于一定对象,是随缘而起,无所住著的。无住心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灵知不昧”。灵知指灵妙知见,灵知不昧意为灵妙的知见澄明不暗。这是主体的最高认识——“真知”,是心性的究极自觉的状态。这种灵知为佛与众生所共有,因为灵知的本体是如来藏心,而如来藏心是佛与众生所共有的。灵知与日常的分别了知不同,澄观说:“了别即非真知,故非识所识。”[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5,《大正藏》第35卷,612页中。]认为分别了知是心识的一种认识活动,不是真知。真知是无念的,即无分别的。“起心看心,是即妄想,故非真知,是以真知必忘心遗照,言思道断矣。”[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34,《大正藏》第36卷,261页中。]由此可见,所谓灵知,真知,实质上就是禅定中的一种直觉认知;认知觉悟,是心体或心性的特性、功能。

“性相寂默”。这是指心性处于灵知不昧状态时,心常寂静而又觉知一切事物,性(本性)相(现象)又都寂然不现,也即心不生起事物的性相及其区别。

“该摄内外,能广能深”。这是由心性的“灵知不昧”,“性相寂默”而导出的又一特点。因“灵知不昧”,“性相寂默”,心体无限广大,故能超越空间,能融摄内外一切,也就是既能广纳一切,又能深入一切。

“非空非有,不生不灭”。这是从存在状态描述心性特点。澄观以否定语表达心性的存在,强调心体是超越有无(空),超越生灭的终极性存在。

上述心性特点中,最主要的是“灵知不昧”,集中地体现了华严心性思想的本色。宗密也说:“剋体直指灵知,即是心性,余皆虚妄。”[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2,《大正藏》第48卷,405页下。]这种“灵知即心性”思想,强调灵知是显露了的清净心性,心性是灵知的依托。这种以认知、真知、觉悟论佛性,发展了法藏以自性清净圆明为特征的佛性论。

澄观曾从天台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他在阐述华严宗理事无碍、真妄交彻的教义上,也采用天台宗的性恶说。他还用天台宗的性具说来解释性起论,但这样又偏离了法藏的佛性纯善说和净心性起说了。澄观说:

言交彻者,谓真该妄末,妄彻真源。……亦合言即圣心而见凡心,如湿中见波。故如来不断性恶,又佛心中有众生等。[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1,《大正藏》第36卷,8页上、中。]

无尽即是无别之相。应云:心、佛与众生,体性皆无尽,以妄体本真故亦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恶,亦犹阐提不断性善。[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意思是说,妄体本真,真妄交彻,由此而“无尽”,即圆融无碍,无分别相。心、佛与众生三者的体性都是融通无碍而了无矛盾的,凡圣、善恶、染净、真妄,相互交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也有性恶,一阐提也不断性善。看来,澄观容纳天台宗学说的意图,是用来克服法藏心性论在阐述染与净、迷与悟等关系上的某些理论困难的。

真心即性

华严宗五祖、澄观的高足圭峰禅师宗密(780-841),早年曾治儒学,至28岁,时将参加贡举考试,偶然造谒禅宗荷泽神会系下的道圆禅师,言下相契,便从他出家。一日读《圆觉经》有悟,并获道圆禅师印可,道圆称他当大弘圆顿之教。不久,外出游方,遇澄观弟子灵峰,得澄观所撰《华严经疏》和《随疏演义钞》,昼夜披寻,认为该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后又随侍澄观二年,深得华严义理的奥秘。此后,宗密着力融会教禅,盛倡教禅一致。

在中国佛教习性思想史上,宗密进一步扩展了心性学说。他除了运用《大乘起信论》以外,还特别援引了《圆觉经》来阐发心性学说。《圆觉经》的主要内容是宣说如来圆觉的义理和观行方法。圆觉指圆满的灵觉,圆满的觉性。众生的灵知本觉,就其体方面言,是一心;就因方面言,是如来藏;就果方面言则称为圆觉。宗密吸取了上述经论的思想,全面地阐发了绝对真心和“真心即性”说,强调真心就是佛性;并以圆觉为思想基点,统一了当时所有的禅与教以及固有的儒、道学说,为佛教内部各派以及儒、道、佛三教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佛教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密为了说明心与世间现象以及与宗教解脱的关系,对“心”的范畴作了四个层次的分疏[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1,《大正藏》第48卷,401页下~402页上。]:一是“肉团心”,即众生肉体的心脏。二是“缘虑心”,指具有思维功能的心。三是“集起心”,指深层的第八阿赖耶识,是具有“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即收藏经验积淀而成的“识”(种子)和生起世界现象的作用的心。四是“真实心”,此心分觉与不觉两层。心若和妄想和合,称为“藏识”;若不和合,则称为“真如”。这两层又都统一在“如来藏”之内。这四种心的关系是:

然虽同体,真妄义别,本来亦殊。前三是相,后一是性。依性起相,盖有因由。会相归性,非无所以。性相无碍,都是一心。[注释:同上书,402页上。]

意思是四种心虽然同体,但是有真妄、本末之别。肉团、缘虑和集起三种心是“相”,属于现象范畴,只有真实心是“性”,即绝对的本体。相是由性而起,因此前三种心都是依靠真实心而生起的。在解脱实践上要“会相归性”,以把握绝对本体。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性相圆融而无矛盾,体悟到“都是一心”的真谛。可见,在宗密看来,真实心是四种心中最高层次的心,尤其是真实心中的觉心,作为一切现象的本体、人的本原和众生解脱的根据,是宗密的心性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最高范畴。

真实心,简称真心,又称“圆觉妙心”、“清净真心”、“本觉真心”、“空寂真心”、“灵知之心”、“佛性”、“如来藏”等,反映了宗密对真心多重特性的不同概括和表述,然而,就其本质意义来说又是相同的。真心的特性很多,其典型特性是: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注释:《原人论·直显真源第三》,《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上。]这里揭示了本觉真心的三大特征:常住清净、昭昭不昧和了了常知。

“常住清净”。这里包含了常住和清净两重特性,宗密说:

自性清净常住真心者,不待会色归空,不因断惑成净,自心本净,故云自性清净。此性无始来,乃至尽未来际,有佛无佛,常不灭坏,故云常住心也。[注释:《圆觉经大疏钞》,《续藏经》第1辑第1编第14套第3册,257页。]

常住,即恒常久住,不灭坏。这是说,真心是超越时间、超越外在条件(有佛无佛)、超越生死变化、永恒存在的。清净,此指自性清净[注释:宗密援引了《宝性论》,把清净分为“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两种,详见上注。],是真心的又一重要特性。所谓自性清净,是说自心(真心)本来就清净无垢,远离烦恼,并不要等待物质现象会归于空性,或因断灭了妄惑之后才成为清净(离垢清净)。真心会在现象世界中发生种种作用,但它的清净本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众生因受无明的障蔽,看不到自性清净的内在特质,而为烦恼所困扰。若一旦觉悟,清除无明和烦恼,心回到本来状态——自性清净,也就超越世间,而与真如相应,进入了解脱的境界。

“昭昭不昧”。昭昭,明辨事理。不昧,明白不暗。昭昭不昧,是形容知的,相当于“灵知”。禅宗荷泽神会一系主张“心以知为体,”犹如水以湿为体一样。这里的“体”,指体性。“心以知为体”,即“心以知为性”,知是心的本性、本质。宗密极力推崇神会的知为心性的思想:

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坐境本空。空寂云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如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2,《大正藏》第48卷,402页下~403页上。]

意思是说,一切事物,如梦如幻,世间境界,空性不实,众生一旦体悟到这一点,就不会对现象世界产生种种妄念。这样,众生和“空寂之心”,就显现出原有的灵妙知见,而对一切事物明晓不暗。这种空寂之心所具有的妙知见,就是众生的真实本性。“知”是先天的、绝对的真性、觉性,“知”这一字,是修持成佛的最佳法门。

“了了常知”。“了了”,毕竟。“知”指“识知”,即本觉的意思。“了了”和“常”是形容“知”的。了了常知,即毕竟恒常识知,也就是本觉。昭昭不昧是讲真心具有灵知,了了常知则是称真心具有本觉。灵知是指主体心的思维性功能,本觉则是指主体心的觉悟性特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密认为,众生的本觉真心也就是佛性,如来藏,既是人生的本原,也是众生成佛的根源。

自心为不动智

李通玄(635-730)是与法藏同辈的华严学者。他长期在山西五台山一带弘扬华严学说,在智俨、法藏一系外,别树一帜。他提倡“自心为不动智”的心性学说,主张从自己身心中找佛。

李通玄所讲的“自心”,指众生的无明,即愚昧无知,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的意识状态。“不动智”,指坚定的菩提智慧,即悟解无性妙理的智慧。“无性妙理有自在分别,无性可劫,名不动智佛。”[注释:《新华严经论》卷8,《大正藏》第36卷,768页中。]无性,即无自性。一切事物无性是佛教的妙理,通达无性可动之理,为不动智,成就此种智慧者为不动智佛。

“自心为不动智”的命题,是着重阐场众生无明与成佛智慧的关系。李通玄从无明无性和凡圣同具不动智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认为两者是无差异的。他说:“无明本无性”[注释:《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1之上,《大正藏》第36卷,1015页下。],无明本空,从体用两个方面看,无明虽表现为无知,但其体性是空寂的。无明既无自性,即与不动智相即。又说:“达悟心境,一切无明,便成大智。”[注释:同上书,1012页中。]真正了达自我的心境,一切无明也就成为大智慧。“智无成坏”,“智无故新”,但有“迷悟不同”。众生和佛同具不动智,“不动智佛者,即理中智也。一切凡圣身等共有之故。”[注释:《新华严经论》卷8,《大正藏》第36卷,768页中。]众生和佛心体清净不异,“凡圣心自体清净无异,但有迷悟不隔分毫。但一念妄念不生,得心境地荡然,性自无生,无碍、无证,即成正觉”[注释:《新华严经论》卷32,《大正藏》第36卷,941页中。]。“佛心,众生心乃至于自心,三心无差别。”[注释:《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1之上,《大正藏》第36卷,1014页下。]三心的本质是统一的。李通玄认为,众生运用自心无明的体用观,观照不动智与佛及众生同一体性,同一智慧,同一境界,就是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而且在发心时,当下即于十方世界现身成佛。[注释:详见《新华严经论》卷31,《大正藏》第36卷,937页中、下。]

李通玄的“自心为不动智”说,侧重于追求成佛的实践,李氏把众生无明与佛智慧相沟通,与后来的澄观、宗密的本觉观念颇相近似,虽然彼此的论证和思路不同。

同类推荐
  •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论述的核心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间,有其互相渗透性,历史思维更是深刻地浸润在儒家人文精神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其内在紧张性。这种互相渗透性与内在紧张性尤其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以及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universality)之间。
  •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近年来,儒家在当代中国思潮中异军突起,再次自成一家,与自由派、新左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本书主要汇集2016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文化评论,也包括学者对谈及媒体采访,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进展情况和现状,见证当代儒家重大事件,主要聚焦于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讨论、康有为思想的回潮、民间读经的争论,时间展示中国儒学的探索性思想成果。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热门推荐
  • 神兵卫

    神兵卫

    造物主与这世界的人类签订平衡的契约,于是人类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种契约却是不可打破的最强的契约。从那时候人类开始苏醒,苏醒的力量、苏醒的智慧还有欲望;不断增长的欲望不断推动人类一点一点开始壮大,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曾经的契约,慢慢当人们自以为掌控一切的时候,整个的人类命运也开始渐渐的失控!当命运的齿轮慢慢旋转,谁来平衡命运的天枰?远古时候,造物主创造了人类因而也掌控着人类的命运。终有一天,拥有智慧的人类开始反思这种被控制的生活,开始厌烦,开始反抗。人们不断推到神像,拆毁庙宇,焚烧深的信物,而众神也开始了对人类这种背叛行为和不敬的打压,于是人类和众神之间的战争开始爆发,而后不断升级,人神之间的战争对于人类而言几乎是一种自杀行为,戏剧性的是战争终止于造物主的妥协。人们将推选出来领袖送入天界与造物主谈判,最终的结果是人类和造物主之间签订平等契约。
  • 异性境源

    异性境源

    冰雪融化之后,整个世界都在变化,持有意、电、水、火、力五境的异能者们在共同维护着这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主人公尤其却持有第六境——异性境源,从此他便在讨女孩开心之中拯救世界......欢迎加入祁垒洛洛书友QQ群:1032489427在这里,洛洛给你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完美世界
  • 强汉以后是盛隋

    强汉以后是盛隋

    杨广:朕不是随便的人。恩,叶青云的问答。但心中想的却是:你随便起来不是人。穿越,这是好事啊!但成为隋杨帝的女婿…你让我以后把敬爱的李世民大大往那摆?要不?把他杀了?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着想。不是理科男,也不是文科男,这是一个工科男的故事
  • 甜妻有点冷

    甜妻有点冷

    十四岁那年,爷爷带回来一个小丫头,小小只的,不过才四岁,可爱极了。于是身为哥哥的他肩负起带小孩的重任。六年后,小丫头被接走了,他们偶尔还会联系,但却在两年后断开了所有联系,他找她快找疯了。时隔多年,小丫头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次,他可不会再让她不见人影。
  • 灵异来袭

    灵异来袭

    人生,就是一本小说,一场电影,一首歌,一部酸甜苦辣咸的电视剧,一场到死了才能终结的旅行。在这过程当中,谁都会犯错,会成功,会后悔,可当人犯错的时候!有的选择了面对,有的选择逃避,而有的,选择了救赎,但不管是什么!你能确认你没有软弱心虚的时候吗?放下吧,深吸一口气,等到你的肩膀被拍,而你转过身去却没有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是它来了!
  • 异世界会长大人

    异世界会长大人

    我跌倒了,要会长亲亲才能起来!滚,老子不是基佬!会长,我要喝汽水......会长,我要限定版的手办......啊啊啊,我要辞职不干了!!!!!
  • 谁都在撒谎

    谁都在撒谎

    作家闫竞某天正在写稿,忽然,一个神秘人敲开他的门:“闫竞先生,请跟我走。”“为什么?”神秘人笑了:“你看这几天的新闻,有两个人被杀,而他们的死亡方式,和你小说中的描写一模一样,如果你不走,很快就会有人来找你。”闫竞惊呆,被神秘人带走。他不甘不愿,却不得不按照神秘人说的去做,闫竞问神秘人:“你对我说的是实话吗?”神秘人只是神秘的笑:“你觉得呢?”所有人似乎都没有说真话,包括闫竞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真零售商

    修真零售商

    在这经历过修真文明之后的东荒大陆,灵气匮乏,灵石枯竭。修真界经过数万年的摸索探究出了新的修真之道。这时王破身负系统魂穿东荒大陆,成一落魄书生。本以为能叱咤风云,哪知系统兑换出的却是辣条。且看王破如何搅动异世风云。
  • 桃柠

    桃柠

    禽兽之事,你我从未知晓。昨夜的小雨,带着禽兽的故事席卷而来。我想,不应继续躲避了。
  • 噬炼星辰

    噬炼星辰

    这里,强者为尊,傲视苍穹。在这里,没有实力,就只有等死。当天才坠落神坛,褪去光环时,他在这个世界将面临何种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