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勾践①入宦于吴②,身执干戈③为吴王洗马④,故能杀夫差于姑苏⑤。文王⑥见詈⑦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⑧。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⑨,武王之王也不病詈⑩。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喻老》)
注释
①勾践:春秋末期时越国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参见本书故事16注②。
②入宦于吴:宦,本意是官,借意侍奉,作奴隶解。入宦于吴,给吴的君主夫差当奴隶。
③干戈:干,盾。戈,古长柄横刃兵器。干戈,武器。
④吴王洗马:吴王,春秋末期时吴国的君主,这里指的是吴王夫差。洗马,洗即先,洗马,即“先马”,走在马前的人,马前卒。
⑤姑苏:吴国国都,地点相当于今江苏省苏州市。
⑥文王:周文王,春秋时周的君主,名姬昌,武王姬发的父亲。
⑦詈(lì利):骂。
⑧牧野:古地名,地在今河南省淇县南。
⑨不病宦:不以为他人当奴隶为屈辱。
⑩不病詈:不以遭他人的骂为屈辱。
故事大意
越王勾践在吴国侍奉吴王夫差,拿着武器做夫差的马前卒,为夫差开道,所以他最终在姑苏杀了夫差。周文王被商纣关押着,在玉门那个地方挨商纣的骂,而心态自若,后来武王诛灭商纣于牧野。所以说:能守柔的、甘于受委屈的人是强大的。越王所以能称霸,因为他不患为吴王做侍奉者,武王所以能称王,因为他不患挨商纣的骂。所以说,有道的人所以“不病”,是因为其不把屈辱当屈辱,这样就真的“不病”了。
读后感
有道的人,能够忍辱负重。哪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能自安,能调整好精神状态,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勾践这样做了,后来得到了成功,杀了夫差。文王这样做了,其子武王在牧野打败了商纣,报了侮辱文王之仇。
老子在《老子·五十二章》上说的话是对的,“守柔曰强”,因为勾践守柔了,文王守柔了,所以最终显示了他们是强大的,而不是弱的,而原来所谓强的却变成弱的了。
老子在《老子·七十一章》还讲:“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这话讲的也是对的。请看,勾践侍奉夫差不认为是耻辱,文王遭商纣的侮辱不认为是缺憾,因此对他们俩来说,他们就没有耻辱与缺憾了。
越王勾践有忍辱负重精神,周文王有受辱坦然精神,他们等待、创造时机以求胜利。“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顺便说一下,关于“圣人不病”句,任继愈译著的《老子新译》版本,与韩非说的有些出入,任本是这么说的:“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任本基本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通行本,这说明韩非在其著作《解老》、《喻老》中所引用《老子》的话与现行的通行本有不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