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智伯①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②,韩、魏反之③,军败晋阳④,身死高梁之东⑤,遂卒被分⑥,漆其首以为溲器⑦。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喻老》)
注释
①智伯:春秋时晋国六卿之一。性贪愎,后被赵等灭。见本书故事6注⑩。
②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智伯贪婪,他兼犯范氏、中行氏,后又联合韩、魏攻赵,围晋阳,三年不克。范氏、中行是晋国六卿中之两卿(其他四卿是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它们遭智伯兼并。智伯并没有满足他侵略范氏、中行的成功,却又去攻打六卿中另一个卿赵。关于这方面的故事,请参阅本书故事6《贪愎国灭》。
③韩、魏反之:韩、魏是晋国六卿中另外两个卿,他们反叛了智伯。
④晋阳:地名,晋国贵族赵氏的封地,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⑤身死高梁之东:高梁,晋国一地名。
⑥遂卒被分:卒,终于。遂卒被分,其封地终于被瓜分。
⑦溲器:饮酒的器具。
故事大意
智伯兼并了范、中行两地以后,攻赵不止,韩、魏两国之主反叛智伯。智伯的兵在晋阳那个地方吃了败仗,死在高梁东边,遂即其封地被瓜分,智伯的头盖用漆漆了以后当饮酒的器具用。所以老子说:“没有比不知足最大的祸害了。”
读后感
本故事在本书前面写的故事6《贪愎国灭》的内容中讲过。
智伯身死军破国分,原由在于“贪”,用本故事的语言说,也是用老子的语言说,就是“祸莫大于不知足”。
关于“不知足”、“知足”问题,我有若干感想如下。
有句成语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对否?对又不全对。对,为了使你快乐,劝你要知足,不要有贪心,不要有私欲,不要胡乱地同他人比,免得不愉快,正正直直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全对,假如你生活上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状态下,你能知足吗?你的事业过得十分窝囊,他人看不起你,你能知足吗?你的文化呢?大字不识一个,你能满足吗?为了自己上进,要有点进取意识才对,要有点不满足意识才对。
还想起了两句十分有名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前句的话,鼓励着人们要“不满足”,要有当将军的欲望,进取再进取。后一句话,鼓励着人们踏踏实实做好现在工作,不要这山望那山,为你所处的机器尽责,做贡献。
上述两句话都有道理,该听哪句话作为行动指南呢?这是一个属于辩证思维的问题。应作理性思考,不该满足的时候不满足,该满足的时候则自我满足之。年轻的时候多一点不满足,年长、年老的时候就多一点满足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自己已大体定局的情况下多一点满足,少一点不满足;反之,则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