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桓公谓管仲①曰:“官少而索者众,寡人忧之。”管仲曰:“君无听左右之请②,因能而受禄,录③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君何患焉?”(《外储说左下》)
注释
①桓公谓管仲曰:桓公,齐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早期法家,为齐桓公相。《韩非子·奸劫弑臣》说:“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关于齐桓公、管仲,请分别参见本书故事9注①、34注②;9注⑤。
②请:说情,请求。
③录:记,用,根据。
故事大意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们国家官位少,要求当官的人多,我为此发愁。”管仲答:“你不要被左右的人的请求而失去原则,有能力的人受禄,有功的人才给予官,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人来索官了,你还发愁什么?”
读后感
关于齐桓公的故事,在本书中,我们从《韩非子》一书中已选录了多则了,从上述多则故事看到,齐桓公确实是个好领导,齐国确实是当时的诸强国之首。在本则故事中,在用人问题上,虚怀若谷地听取管仲意见,就做得很好(但齐桓公也有做错的事,如本书所录的故事9《齐桓公死得惨》)。
在本则故事中,我们肯定齐桓公在用人问题上做得正确的方面,但是他对待索官者的态度却内含着一个重大错误。“索官”不是一个小问题,“索官”干什么?“索官者”无非是为了渔利谋私。从本质说,“索官”就是腐败。齐桓公没有看到这一点。他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官少而索者众,寡人忧之”而已,假如官位多,难道就可以索官了吗?所以,齐桓公在治理“索官”问题上做的是不坚决的,治理的态度是不坚定的。
管仲的见解有理,在用人问题上,要做到公正,不为情所动,不为请所动,凭能力用人,凭业绩用人,谁能力强就用谁,谁功劳大就用谁。但我觉得还要补充一条,上述说的是被用者的“为事”方面的才、能与功,还要加一个“为人”方面“德”的要求,被授以官的人必须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