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500000059

第59章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2)

禅教一致即禅教统一。永明延寿通过编著《宗镜录》和撰写《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等,着力阐述禅教统一的理论机制,从哲学思维与宗教思想两方面调和禅与教的关系,进而构成禅宗与教家相统一的学说。相传永明延寿曾邀请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的学者,分居博览,彼此诘难,互相探讨,然后他以"心宗"即禅宗的心性理论为准绳,对各家学说加以折中调和,并广泛征引印度和中国的三百种佛教文献资料,加以参比审定,编辑成百卷本《宗镜录》,以宣传禅教一致的主张。延寿又撰《万善同归集》三卷,根据诸经论的言教,阐扬禅宗"以心立宗"的旨趣。还著《唯心诀》,阐明万法归于一心、由观心而达一心的唯心思想。由此可见,"心"是永明延寿佛教思想的根本理念和核心主题,是他阐明禅教一致说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永明延寿对心做了界说,他说:"何谓一心?谓真妄、染净一切诸法无二之性,故名为"一";此无二处,诸法中实,不同虚空,性自神解,故名为"心"。"(《大正藏》卷48,425页。)又说:"心也者,冲虚粹妙,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朗彻十方。不生不灭,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岂五色之能盲?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大矣哉,万法资始也。"(《大正藏》卷48,425页。)还说:"(心)乃万化之原,一真之本。"(同上书,569页。)延寿这是说,心是万法的本性、万法的始基、万化的本原,也就是说心是宇宙万法的实相、本质,宇宙万法是心的显现、现象。延寿也称心有真心与妄心之别,但作为万法的本原,成佛的本体是真心,而不是妄心。永明延寿强调,心是佛教的宗旨、意趣,是修行的根本、归趣。《宗镜录·自序》表述全书的宗旨云:"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境。"(同上书,417页。)《万善同归集》也说:"问:"所修万善,以何为根本乎?"答:"一切理事,以心为本。""(同上书,991页。)这都是以禅宗的"心"去统摄融会全体佛法和全部教义,以自心的觉悟为修持和成佛的准则。延寿还热烈赞颂"心"的殊胜功能:"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是以若了自心,顿成佛慧,可谓会百川为一湿,抟众尘为一丸,融镮钏为一金,变酥酪为一味。"(《大正藏》卷48,424页。)总之,"心"是诸法的真源、佛教的宗旨、万善的根本、智慧的源泉、成佛的根据。在立足于心论的基础上,永明延寿强调了禅与教的统一、禅宗与佛教经典义理的统一。唐代宗密曾作过这样的界定:"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同上书,400页。)"语",语言;"意",思想。认为经是释迦佛的言教,禅是释迦佛的意蕴。意非言不显,言非意不立,佛的思想与语言是不相违背的,佛教经典内容与禅宗佛教思想是一致的。延寿也说:"问:"若欲明宗,只合纯提祖意,何用兼引诸佛菩萨言教以为指南?"……答:"从上非是一向不许看教,恐虑不详佛语,随文生解,失于佛意。……直了佛心,又有何过?只如药山和尚一生看《大涅槃经》,手不释卷。……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大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思空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圆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诚证,终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陈。""(同上书,418页。)这是说,禅门不是不许看教,而是关注看教不失佛意。禅宗历代祖师都是重视佛典、博通经论的。延寿一方面强调禅宗一向重视经论,一方面又强调佛教诸经也都说一心。他在《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中援引《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经典,或说真心,或说一心,或说自性清净心,或说本心,总之,认为佛经都讲心,都是以一心为宗的。延寿还说:"名空性实,皆唯实相,但从缘起,不落有无。"(同上书,961页。)他肯定了语言文字具有诠说诸法的性质与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禅宗排斥语言文字的看法,为禅教一致说提供了理论根据。在禅教一致的思想基础上,永明延寿还进一步阐发了一心与万善的关系,高扬"万善同归"的主张。延寿针对当时禅宗蔑视佛教修持善行的流弊,强调一心要不落空寞,必须修持善行。万行由心生,万行又同归于一心。也就是说心生万善,万善归心。由此又可说禅即万善,万善即禅。延寿说:"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大正藏》卷48,958页。)"万善"与"众行"相应,诸如持戒、念佛、持咒、修忏等等善行,都是修持佛法的资粮、功夫。又说:"夫戒为万善之基,出必由户,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同上书,965页。)万善功德中,以持戒为第一。延寿强调持戒是万善的根本,万善始于持戒,认为只有强化自身的内在规范机制,以此为出发点,才能产生种种善行。禅宗提倡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主张依靠自力的修持,当下觉悟,成就佛果。净土宗强调凭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进而达到成佛的目的。禅宗重自力,净土宗则重他力,这是两宗的根本对立之处。但永明延寿并不排斥念佛,而视念佛为万善的一种,他引证慈愍三藏的话说:"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淖,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动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同上书,963页。)慈愍慧日法师主张禅修与念佛并举,延寿显然也以此肯定了念佛诵经行香礼拜的善行和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也就是说,在延寿看来,净土宗的口唱佛号,并非有碍于禅修,甚至还有助于禅僧的修行,是禅修者不可或缺的。永明延寿以此调和了禅宗与净土教门的根本差异,将禅净统一了起来。延寿还以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综合兼修的修持模式来处理禅宗与净土宗乃至其他宗派的差异、矛盾。如他说:"诸法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同上书,961页。)又说:"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还说:"内则唯凭自力,外则全仰佛力,遂得障尽智明,云开月朗。"(《大正藏》卷48,966页。)延寿认为,佛教有自力与他力、特殊与普遍的不同法门。每个修持者的条件、业力不同,可视自身情况采取或自力或他力、或自力与他力相结合的方法来修行。对于修持者来说,既靠自力,也靠外力,自力与外力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从方法论的高度论证禅教一致,尤其是禅净一致的必要性、合理性。世传永明延寿撰有专论禅与净土的《四料拣(简)》,共有四偈。据《净土指归集》卷上《永明料拣》载,文为:"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二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四料拣》对元代以来的禅净思潮影响深广。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永明延寿思想研究的逐渐深入,有些学者如顾伟康、杨笑天等人,对《四料拣》的真实性提出疑问,认为是后世净土宗人的假托,其理由主要是:(1)《四料拣》内容是净高于禅,抑禅扬净,并非禅教一致、禅净一致,与永明延寿以禅宗思想为主导协调禅教关系、禅净关系的根本宗旨不符。(2)《宗镜录》等永明延寿现存著作中均未见记载。(3)从现有史料来看,最早提到《四料拣》并作节录的是元代慈寂于公元1334年编的《天目中峰和尚广录》,最初收录全文的是明代大佑编纂的《净土指归集》。(参见顾伟康:《禅净合一流略》,183~196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笔者也认为《四料拣》是后人的附会,并认为这是净土宗思想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一时甚至超过禅宗影响的历史反映。永明延寿的禅教一致说是奠立在佛教心性论,尤其是禅宗心性论基础上的。展开一点说,其要点有三:一是以禅宗的一心、自心、本心、真心作为衡量其他宗派教义的标准、统一其他宗派教义的基石,即把佛教一切教义都归结到禅宗的"心"义上来;二是认为禅宗与教门各派的关系,是佛的心、意与佛的口、语的关系,这种心意与言教的关系,是本原与现象、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是相依相即、相互统一的;三是禅宗与教门各派具体修持实践的关系,是心与行的关系,强调自心觉悟要落实到种种修持实践上来,而一切修持实践的功德又回归到心,成就自心觉悟,进入成佛境界。

三、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

在中国佛教禅教一致的思潮史上,最早提出禅教一致说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是唐代的圭峰宗密。宗密是兼通华严学与禅学的学者,他有见于禅宗流传后的某些弊端和当时佛教内部的种种矛盾,特意会通华严宗义理和禅宗心性思想,提倡"华严禅",进而还以禅的各派与教的各派相对应,融会禅与所有教家,高扬禅教一致说。禅宗五家最后形成的法眼宗,其创始人文益曾作《宗门十规论》,列举出五代时禅门的流弊,他也抉取华严宗的六相圆融和理事圆融思想来重建禅宗的学说。这都表明吸取教家义理已成为禅宗的理论需要,也成为禅宗的发展方向。宗密和文益在禅教一致思潮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永明延寿是在禅宗流弊进一步严重化、禅与教的对立进一步尖锐化的形势下,高扬禅教一致思想旗帜的。他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两书奠定了在禅教一致学说史上的显赫地位。永明延寿的突出贡献是:在宗密全面恢复、重立佛教经典的权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教门修持实践的重要性,为从实践层面落实禅教一致说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自延寿以后,禅教一致说逐渐成为佛教的思潮,禅教兼修日益成为佛教的主流。

入宋以后,佛教僧俗的禅教双修、禅净双修都承继永明延寿的遗风,且不断推进。在禅教一致思潮影响下,宋代禅宗形成以语言文字为特色的禅法——"文字禅"。这是一种通过参究禅门语录、公案以把握禅理的修持方式,强调以语言文字学禅、教禅、参禅、悟禅,从而改变了轻视佛教经典和言语文字的禅风。与"文字禅"的盛行相应,《楞伽》、《金刚》、《首楞严》、《华严》、《法华》、《维摩》、《圆觉》诸经,都成为禅僧诵读的经典。禅师与天台、华严、净土等宗僧人交往也日益频繁、密切。元代以降,禅净双修之风尤为盛行。被誉为"江南古佛"的临济宗僧人中峰明本,不仅读《金刚》、《法华》、《圆觉》诸经,还奉持五戒,其弟子天如惟则兼通天台教理。师弟两人都心归西方净土,提倡禅净合行。迄至明代,著名僧人楚山绍琦、空谷景隆、一元宗本等,相继倡导禅净合行。晚明"四大高僧"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蕅益智旭也都倡说禅教一致思想,其中云栖袾宏尤为着力于高唱禅净合一说。在近现代,禅僧的修持也都是参禅与念佛结合的,佛教继续沿着禅净合行的道路展开。教门诸宗中,与禅宗在成佛理念上反差最大的是净土宗。但值得注意的是,宋以来的佛教史表明,在当时中国佛教禅教一致的总的发展趋势中,恰恰是这两个理念上差别最大的宗派却又最重视强调彼此的一致。佛教历史潮流把禅宗与净土宗推向合流,禅教一致重点落实为禅净一致,事实上禅净一致思潮也一直延续到当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其间必然蕴藏着极为深刻的原因。我想以下情况也许是重要的。首先,两宗在成佛理论上的巨大差异,需要彼此融通,以缓解矛盾,并利于扩大各自的影响。据唐净觉《楞伽师资记》载,道信禅师谓:"《无量寿经》云:"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作佛。"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也。"(《大正藏》卷85,1288页。)《观无量寿佛经》是这样说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大正藏》卷12,343页。)这段话本是解说"念佛三昧"即佛现前定的,强调的是通过念佛法门集中心思时,在冥想中显现出佛的形象,是有此心才显有此佛。禅师则加以发挥,宣扬的是众生心中本自有佛,心外更无别佛。净土经典义理和禅师思想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都把"人与佛"的关系转化为"心与佛"的关系,以便于或力求直接进入佛土,或力求直接成就为佛,从而在心性论方面为禅净一致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禅宗与净土宗都是重修持的宗派,修持方式的巨大差异不利于共同发展,这也就要求彼此互补,缩小差异。而两宗的修持方式又同是从禅定中演变出来,同是佛教修持中国化的产物,这又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源头上的根据。再次,尤为要紧的是,两宗的力量雄厚强大,都拥有自己的广大信众,若彼此排斥,势必两败俱伤,若彼此融合,则必双赢,为求共存共荣,彼此寻求统一是最明智之举;而两宗都是平民化的佛教宗派,也为禅净合流提供了群众基础。

永明延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禅教一致说做出了贡献,这种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对禅与教的种种具体矛盾都做出合乎逻辑的融会。比如究竟如何把教外别传与教内相传统一起来,就是一件难事。又如佛性说与恶性说、真心论与唯识论的理论差异,也是不易调和的。当然,这是不能苛求延寿的。同时,这些问题的依然存在,也并不影响作为开放性系统的佛教的继续发展。不断产生矛盾、不断整合、不断分立、不断合一,也许正是佛教生命力之所在。

同类推荐
  • 观自在:星云说喻

    观自在:星云说喻

    本书是《人生的阶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书的合集。主要讲述了星云大师对个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张与看法。星云大师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应对他人的行为言语,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一个审视与警醒。贤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番深入浅出的教导令人受益匪浅。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星云日记28:自在人生

    星云日记28:自在人生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八册。收录星云大师1994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时光的炼金术

    时光的炼金术

    《时间的炼金术》是作者近十年来的诗歌精选集,分为《此地是他乡》《她的名字叫红》《在陌生的城市相遇》《挽歌》等四辑,诗集中既有对乡村景物和故乡人事的描述,也有对都市以及都市中的爱情、生活的描摹与诘问,热切地呼唤人性的纯洁,为久违的理想主义招魂。
  • 三维世界

    三维世界

    和平时期的三好学生刘明,当莫一天醒来时,突然发现,现在的世界不是自己原来所在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被异族入侵,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但已是物是人非。且看主角如何在充满危机和杀戮的世界生存。
  •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站在人性的高度,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谈自我修炼、安人得人、鉴人用人,将有血有肉的案例与真知灼见融为一体,不仅充满中国式管理智慧,也十分接地气。
  • 深宫娇宠:哑妃不为后

    深宫娇宠:哑妃不为后

    杨曦月觉得人生无法用悲剧形容了。好不容易踩到狗屎运中了一百万,却在领奖途中被活活砸成植物人。阴差阳错赶时髦碰到了一场穿越。却不想嫁给了拥有世纪之恶男的静安王爷。这将来可是要当太监的大人物啊!她哭丧着脸,面对缠着她的男人,“王爷,你喜欢我哪里!我改——我改还不成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国帝师,神女妖娆

    九国帝师,神女妖娆

    一场预谋已久的灭门灾祸降临,霎时,申屠一门数千族众宿夜惨死,唯有申屠幼女一人逃出;杀戮过后,大黎国败国之兆突现,护国结界出现裂痕,至此,怪事尽出,群妖毕现……
  •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前世,她骄纵,蛮横,无理,亲手将自己的青春埋葬,最后众叛亲离。于是,死,成了她最后的归宿。重生,她反。套上那如天使般的外皮,又称,面具。可谁又知道,这如天使的外表却隐藏着一颗比恶魔还要狠毒的心呢。重生了呐,可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变态了呢。所以啊,曾经的那些人,请你们将心脏,虔诚地送给我呐。
  • 穿越医妃:王爷陛下乖乖来

    穿越医妃:王爷陛下乖乖来

    她是不受人注意的庶女,她从小便被欺凌,一日,当身体重生,灵魂改变,她脱下丑陋的面具,惊艳之容,举世震惊,她的命运不因别人而改变,只为活得更好!
  • 双魂宠妃太难搞

    双魂宠妃太难搞

    叶迟鱼21世纪金牌小三劝退师,因一个嘱托穿越到了古代。杀害皇子?谋权篡位?不这都不是重点,谁tm能告诉我为什么传闻中懦弱无能,不堪入目的三皇子这么帅!!!!????分割线------叶池渝,叶将军府嫡出大小姐生性懦弱,母亲早早离去,被屈辱的几年中遇见自己人生的中白月光,可惜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圈套。双魂宠妃,更新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