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500000003

第3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3)

据灌顶在《智者大师别传》中说,智一生造寺三十六所,造大藏经十五藏,亲自度僧一万四千人。智著书约一百四十余卷(其中由他的弟子灌顶记录的有百余卷)。智不仅为天台宗取得一县的赋税,而且还倚仗皇上的权势,大量占有土地,以至他在《遗书》中尚不忘向隋炀帝要求:"乞(将)废寺(水)田,为天台基业。"(《国清百录》卷3,见《大正藏》卷46,810页。)杨广在《答遗旨文》中表示完全同意将"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司马),施肥田良地"(同上书,811页。)。智深深懂得寺院经济对佛教宗派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曾反复举例,谆谆告诫后人,必须十分爱护寺院财产。智从思想上和经济上都为天台宗奠定了基础,真是天台宗的创业人,难怪后人称他为天台大师。在智之后天台宗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其大弟子灌顶,往后在唐代则有湛然,旋因唐武宗会昌毁佛,天台宗的声势也就随之衰落了。天台宗的佛教理论中心,即体现其特色的基本观点又是什么呢?这主要有两点:

(一)"方便法门"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和佛教的发展趋势,天台宗竭力折中佛教各类经典和派别,乃至调和佛教以外的其他学说,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创造自己宗派的思想体系。这样做必须有佛教经典的根据,《法华经》第一卷的《方便品》恰恰提供了这种方便。所以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宗经",因之又自称为法华宗。《法华经·方便品》说:"舍利弗(舍利弗,是释迦牟尼的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大正藏》卷9,7页。)"佛知见",是指佛的智慧、见解。意思是,佛之所以降到人世间来,目的就是为了教化(开、示、悟、入)众生,使众生都能具备这种"佛知见",而可能成为佛。又说:"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大正藏》卷9,7页。)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佛教只有"一佛乘",说有二乘、三乘,都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脱离火宅,进入佛土的"方便说"。天台宗正是利用这个说法,一方面自封本宗是"一乘",其他各派都是方便说而"会归"于本宗;一方面对佛教经典和其他学说都以方便圆通为名,加以任意解释,主观发挥,以构造自身的宗教思想体系。天台宗除了调和佛教各派以外,还以方便法门作为借口,用以调和反对派即中国固有的道、儒思想,这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取得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之一。天台宗的先驱者慧思深受中国和印度都流行的长生不死方术的影响。他竭力从佛教立场出发,把神仙迷信纳入佛教,把道教和佛教融合起来。印度佛教原来是根本否定人能长生不死的,而在《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此文有人疑为伪托。然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其创造者慧思所作《誓愿文》,最足表现其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附录,《审查报告三》))中,慧思却发大愿,希望"成就五通神仙",他说:"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重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故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佐助我,得灵芝草及神丹,疗治重病除饥渴。常得经行修诸禅,愿得深山寂静处,足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大正藏》卷46,791页。)发愿入山得灵芝和内丹,先成为神仙,再成为佛。似乎成仙反而是成佛的必经步骤。天台宗还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法也纳入自己的止观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智就说:"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1页。)"用六种气(六种气,指吹、呼、嘻、呵、嘘、呬。)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1页。),"作十二种息(十二种息是上息、下息、满息、焦息、增长息、灭坏息、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补息。息即呼吸。)能治众患"(《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2页。),就是把守丹田归于止,六气十二息属于观。后来著名的天台宗九祖湛然也讲炼丹,他说:"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食可长生;太阴之精名曰钩吻,入口则死。……金丹者,圆法也,初发心时成佛大仙,准龙树法飞金为丹,故曰金丹。"(《止观辅行传弘决》,见《大正藏》卷46,445页。)这样,在调息、炼气、炼丹以至成仙等方面,天台宗显然是和道教信仰圆通,融合为一了。天台宗还进一步和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相沟通。如天台学者就把止观学说和儒家人性论调和起来。湛然在《始终心要》一书中说:"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大正藏》卷46,473页。)一切众生自然具有中、真(空)和俗(假)三谛的"性德",把佛教止观法门说成类似儒家的穷理尽性、恢复人的本性的理论学说和实践工夫。天台宗的方便法门,说明了我国第一个重要的佛教宗派是在调和佛教各派,乃至贯通佛教外部的道教、儒家的各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不仅与印度佛教甚为不同,而且和我国过去的佛教学派在精神面貌上也有着重大的差别。

(二)"一心三观"这是天台宗在理论方面新的主要论点,是由天台宗先驱慧文初步提出的,后来智进而系统发展为"三谛圆融"的学说。"一心三观"的思想,来源于鸠摩罗什译的《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和《中论》等印度大乘空宗一系列经论。《大品般若经》第二分宣扬,学习般若就能依次具备所谓三种智慧:"道种智"——了解大小乘各种宗教实践方法的智慧;"一切智"——了解一切法(法,基本意义有二:一指规范、真理,二泛指一切存在。此处指后者。)的共相的小乘的最高智慧;"一切种智"——了解一切法的自相的大乘的最高智慧。《大智度论》卷27在解释这个说法时发挥说,取得这三种智慧虽有次第,但最后是一时圆满地得到,在时间上可以同时兼有,可谓"一心中得"。有了这些智慧,就可以消灭一切烦恼心思,达到佛教信仰的理想境地。慧文由此独自领悟到修习般若的最终结果是"一心中得"三相(空、假、中)、"一心中得"三智。他说:"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因缘,佛教所说的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关系,其中主要条件叫做"因",辅助条件叫做"缘"。)住,住因缘灭。"(《佛祖统纪》卷6引。)又说:"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初住无生忍位,是一种所谓菩萨乘修行过程中达到对于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有了坚定不移的悟解的阶段。)。"(《佛祖统纪》卷6引。)慧文还联系《中论·观四谛品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大正藏》卷30,33页。),认为:"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佛祖统纪》卷6引。)空、假、中三相同是因缘法,都是真实的,所以也称三谛:空是真谛,假是俗谛,中是中道谛。由此也可以说,一心可同时圆满地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即空、假、中三种观门。这样三种智、相、谛相应:道种智——假——俗,一切智——空——真,一切种智——中——中道,也可说,由"一心三相"、"一心三智"进而"一心三谛",这就是所谓"一心三观"说。智又把上述慧文的"一心三观"说和"实相"论结合起来,进而发展为"三谛圆融"说。智认为三观的对象是一切事物的实相,所谓"一心三观"就是在同一时间内一心观空、假、中三种实相。这三种实相也称为三谛。为什么这样说呢?智认为《中论》的四谛品偈就包括空、假、中相即——即空、即假、即中的意思,只不过分别说成三谛。因为一切事物从具体区别和互相联系的角度来看有三个方面:一切事物由于具备相当条件而生("缘生"),因而没有自生的独立存在的本体,所以说是"空"的;事物虽然是"空",但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在显现着有可能被认识的相状,这是"假";这种"空"、"假"又都是所谓本来如此,即事物的本性如此,因而名之曰合乎中道,所以又说是"中"。由此,智提出空、假、中三层道理在任何境界上都有,也就是说并不是一种先后次第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互不妨碍,所以叫做"三谛圆融"。照这样说来,任何事物既是"空",也是"假",又是"中",任何一谛都包含了其他二谛的意义。如"空"即有"假"和"中"的意义,其他可以类推。因为,其所以是"假"和"中",则是由于缘生,而缘生即所谓"空"。这样就不仅"空"是"空","假"和"中"也是"空",于是一"空"一切"空"。同样,从"假"来看"空"和"中",从"中"来看"空"和"假",也是如此:无"空"、"中"而不"假",一"假"一切"假";无"空"、"假"而不"中",一"中"一切"中"。总之是三谛相即相通,圆融互摄。

天台宗的这种"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说,包含了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于各种条件而生成的,因而不是永恒存在的观点,并且接触到从本体和现象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的某些思想,在认识论上带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从总体来看,所谓"一心三观",是一种佛教神秘主义的直观,是排斥人类正常的感性活动和科学的逻辑思维的,是否定正常认识的。所谓"三谛圆融"也是神秘主义的认识论,是以掏空认识对象的物质内容、抹杀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为出发点,从而归结于否定现实世界,达到虚幻的佛教理想境界,这是佛教终极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三、玄奘的历史地位和唯识宗的学说唯识

宗是法相唯识宗的简称。中国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唐僧玄奘(600-664),俗姓陈,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附近)人,是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一生的宗教活动主要是西行求法,回国后的译经,扩大国际学术的交流。佛教流布到中国以来,由于先后传入各类佛经,乃至后来各个学派的理解不同,特别是对于成佛的根据和步骤,以及世界的本原等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纭。为了澄清疑窦,追本溯源,进而建立统一的佛教学说,以便更好地为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唐王朝服务,玄奘以"不惜生命"的决心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经中亚细亚远赴印度取经。在当时国外声誉之隆,千古一人。虽经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人一再多方恳留,但玄奘毅然决然,不辞劳苦,返回离别十七年的祖国,真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佛教徒。玄奘在赴印度以前,在国内南北就名师饱学佛教大、小乘经论以及各家学说。路过西域和后来在印度,又热心好学,旁搜博探,有关佛学知识的方面之广,实在是超过他的老师、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首席代表戒贤法师,实际上成为当时印度大乘唯识宗的集大成的学者。当时印度各地反对佛教的流派和佛教内部小乘势力都尚在盛行,大乘佛教内部也争吵不休,实际上没有统一的佛教。正是由于玄奘力破各种反对派,并且主张调和大乘"空"、"有"两大派别,从而战胜了各种论敌,多少扭转了局面,使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有宗)得以前进不坠,这对印度佛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玄奘回国后,得到唐太宗、高宗父子的大力支持,政府为他提供了宏伟的译经场所,充分保证供应,使唯识宗在我国的形成和流传有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唐王朝的直接协助下,玄奘建立了组织完备的译场,专心从事翻译工作凡十九年,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在中国佛教史上是译书最多而且译文也是最精的。同时他译书的范围广泛,并不限于唯识宗。这是他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的特殊贡献。玄奘还把译经、讲经和培养后学统一起来。在他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佛教学者,长安(今西安市)一时成为名僧荟萃之地,甚至可以说是亚洲佛教的中心,显示了唐代佛教国际性的特点。当时,玄奘门下人才济济,外国如新罗(今朝鲜)的圆测、道证、胜庄和太贤等闻风而来求学,且都学有成就。此外,日本等国亦有学人前来。玄奘的高足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为"四哲",其中窥基(632-682)直绍玄奘所传并加以发扬,他的宗派意识也特别强,实际上在建立唯识宗的过程中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窥基以后唯识宗的代表人物是慧沼和智周,他们都努力使唯识宗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同类推荐
  •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内容简介: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中无事一床宽”、“禅的妙用”、“人间佛教”、“共生的地球人”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帝国的希望总想跑路

    帝国的希望总想跑路

    楚陌是个爹不疼娘没了的小可怜,有一天突然告诉他,他要替别人出嫁。咋回事?我不是。我没有……
  • 育儿圣经

    育儿圣经

    作者吉娜·福特认为,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应该让他们遵循科学合理的作息规范,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和奶水,也能使新手父母不至于手忙脚乱,特别是妈妈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本《育儿圣经》,基于作者照看超过300名宝宝的经验,为新手父母提供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作息规范建议,告诉你:·怎样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什么时候宝宝应该吃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洗澡和玩耍。宝宝出现睡不好、哭泣、饥饿、疲惫等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想重新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宝宝在断奶阶段,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妈妈喂养宝宝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休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魅惑天下之王妃很倾城

    魅惑天下之王妃很倾城

    北辰澜,二十一世纪各大国家秘密通缉榜的第一位,世界第一杀手,只要她出手,没有一件事办不成的。血凝之日,竟知道自己非此世界之人,意外穿越到一个没有历史记录的国家。一穿越,便有如此惊人身份?隐瞒身份回家,谁能够告诉她,这个黏在她身上的这个男子是谁?赐婚?哼,姑奶奶可是你们可以随意左右的?看你姑奶奶如何整皇后,玩贵妃。想整姑奶奶,八百年后再来也没门。且看她如何玩转后宫,傲世群雄?
  • 快穿之哇是你呀

    快穿之哇是你呀

    一见钟情吗?为什么每次看到你,心脏都会砰砰跳!
  • 流水一瓢

    流水一瓢

    一个是母亲早亡父亲对自己恩宠不断的皇子,一个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却在权利斗争中一步步靠近,到底是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还是与她携手共度余生?他看着睡着的她笑着说:“天下之美多如草,唯你一人入我心。”她睁开眼,“去夺你的东西,我会一直等你。”
  • 师尊不靠谱的世纪繁华

    师尊不靠谱的世纪繁华

    一世为神,她们被冤,被天帝打下凡间历劫,历劫归来,万事俱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鸿蒙六界

    鸿蒙六界

    鸿蒙六界,荒古传承。天痕大陆流传已久,欲承天道,必临帝境!大帝,亘古流传的神话境界,已有不知多少岁月无人入探!一个神秘的结界内,走出一个神秘的少年,他的追寻,便是踏碎虚空,成就万古不朽的仙路!
  • 王俊凯:初久,思恋余悸

    王俊凯:初久,思恋余悸

    [第二部《王俊凯:初久,恰遇佳人》已发,请搜索收藏推荐谢谢]伫立在流年的彼岸,推开一层层被风吹乱的过往,翻开记忆里的芳香,那些如歌谣的岁月不是跳跃在伤痕累累的棱花镜里,瞬时间,衍出昨日的不一样。回首,转身,才发现,你的一闪而过,让我记住这永恒的瞬间,青春只是一道黯然的忧伤。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鲸鱼沉如海底,心有余悸;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百里,不问归期;曾迷茫过,曾放弃过,却不曾忘记过。王俊凯,你是我一生的羁绊.原名:LOVE王俊凯之摩天轮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