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你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或一个刁钻的问题,不知所措固然不行,试图一五一十地把问题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时最好面不改色心不跳。
同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简单而又能避其锋芒的语言化解。
19r72年5月,在维也纳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
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基辛格回答:“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然大笑。
那位记者发问的方式是选择提问,如果基辛格照他那样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的话,都不算是妥当的。基辛格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机智地摆脱了尴尬的困境。
我们不可能梦想有一种完美、和谐、符合逻辑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些无法料到的困境,譬如说失言、恶意谣言、被冒犯等。
当你拿起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问主人关于它的来历,他回答说:“这是我曾祖母的遗物。”这时,你却不小心把它掉落在地上,打得粉碎;当你应邀参加一个家庭宴会时穿得西装革履,而其他人却是简单的便服时;当你在人们面前发表高论,人们却在小声散布谣言时……
这些事情显然令你面子上非常难堪,你不能够视若无睹,而应该及时补救,以摆脱尴尬的困境。
第一种情况下,你应向主人道歉,相信他会谅解你内心的难过。然后,你第二天就到商店寻购礼物,直到找到合意的为止,把它送给他,并附上一封短笺说明你知道这不能弥补他的损坏之物,但你希望他能喜欢它。
第二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融洽当时的环境气氛,你可以除去外套,并表示你必须参加另外一个约会,又必须及时到达,这样可以免去更衣的时间。
至于第三种情况,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加理睬,继续你的发言。就算是下来之后,也不要辩解,因为你越是在公开场合为自己辩解,人们就会越相信那些谣言,真是越抹越黑。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陷害,又拼命去解释,结果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支持。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寄给丘吉尔两张戏票,并附了一张纸条:
“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您有一个朋友的话。”丘吉尔回复:“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票,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丘吉尔好像总是受到来自各方的恶言攻击。一次会议上,一个女议员狠狠地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在你的咖啡里放毒药。”丘吉尔马上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马上把它喝下去。”面对无礼的冲撞,要掌握这样的应变技巧:
(1)探求出口伤人背后的原因。出言不逊的人,内心往往有许多痛苦要发泄。如果你猜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烦恼,不妨问问。记住,对方说的尖酸话不一定都是冲着你而来的,因此,不妨退一步,想想他这样做是否有其他原因。
(2)分析说话本身是否真的含有恶意,抑或是自己神经过敏。
(3)勇敢面对口出恶言者,不要回避。
(4)一笑了之,开点儿玩笑对付侮辱你的人。
(5)通过某一举动来警告对方,令他自动停止恶言。
(6)不予理会,人家说什么,你不要马上动怒,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令他的话落空。
(7)假装懒得理会。人最怕别人认为他无聊讨厌,你可以假装不感兴趣,眨眨眼,打个哈欠,然后用一副“懒得理会”的表情望向别处。
(8)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受到尖酸话的攻击,试试把一些伤人的话当做是人们失意时的正常发泄,而失意是人人都会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尽量不去侮辱人,不过偶尔也会犯错。
失言,是容易被人谅解的,因为有很多是出于无意的。正所谓:“马有漏蹄,人有失言。”在日常交谈中,难免说滑了嘴,因出现纰漏而使自己陷入窘境。
我的一位好友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一次会议上和一位要人谈话,为了使谈话活泼轻松,于是很随意地说道:“看那一位穿圆点花衣服的女人,看到她我就反胃!”没想到对方这样说:“那是我的太太。”可想而知,当时我的朋友听到这话时的处境是多么无地自容。后来他跟我提起,表示他一回想起来心头上就有点儿发毛。
这也难怪,这样的窘境总是特别地难以补救,但并不是所有的困境都是这样。
果戈理有一句话:“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如果说,我们在遇到尴尬的局面时都是心慌意乱,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话,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自然会穷于应付。这时,我们不妨来个将错就错。
清史上有这样一个传说。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机智过人。有一次,乾隆想开个玩笑为难纪晓岚,便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即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这……”纪晓岚没料到他竟然会这么说,“臣领旨!”“你打算怎样死?”“跳河。”“好,去吧!”但纪晓岚走了一会儿,又跑回来了。
乾隆问:“纪卿,你怎么没死?”纪晓岚答:“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死。”“此话怎讲?”“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大夫从水里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晓岚,这就不对了,想当初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你应该先问问当今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你再死也不迟啊!”’
就凭这一句,不仅抑制了皇帝的“圣旨”,也化解了困境。
或许人人都有好奇心,他们有时会问一些根本就不适合问的东西,也许他们是无意的,但你却可以不答。比如说,一些很私人化的问题,一些涉及到某方面的机密问题等。
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假如你较重地伤害了别人,应立即承认并向别人道歉,作自我批评,希望得到宽恕,然后闭口不语,不要在其余时间再去谈论这件事。
而我们对于别人的冒失,也应表示不在意,并迅速和尽可能地使他感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