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核果络、玉树两分区骑兵部(分)队的战备训练,1972年8月,根据省军区领导安排,我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郝苏同志率机关人员进行了一次果洛、玉树骑兵支队考核之行。果洛、玉树位于青海省南部,与川藏接壤,系青海的边远地区,条件较差,尤果洛更甚,所有的县海拔均在3000公尺以上,高寒缺氧,人烟稀少,物资短缺,高原反应强烈,克山病较多。玉树位于盆地地区,海拔低些,亦达2700公尺。来到这里,身体不好的同志生活关都很难过去,更不用说工作了,好在我和郝副政委都还能适应,一个多月下来,身体还胖了几斤。
果洛、玉树地区属纯牧区,草场宽阔,地势平坦,牛羊肥壮,物资丰富,是敌人理想的空降地域,所以,打飞机(运输机、武装直升机)、打空降是两个分区骑兵训练的重点。反空降作战,最基本的战术手段是以快制快,力争把敌人消灭在空运之中和开伞之前,否则敌人一旦落地,占领了有利地形,那就被动多了。骑兵素有“草原雄鹰”之称,练就的是那种飘逸而至的快速行动。
根据通知,受考部(分)队早已做好了准备,设置好了考场。基础课目射击、劈刀、夜间紧急集合、长距离奔袭考核完毕后,每营又抽一个连进行连攻击战术演练。果洛军分区骑兵团、玉树军分区两个骑兵支队的所有连队,总评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骑兵的训练无论是技术训练,还是战术训练,都要比步兵训练复杂一些。首先是人的训练,其次是马的训练,最后才是人与马结合的训练。由于成绩理想,考核组和被考核的部(分)队、军分区领导、机关都比较满意。
由于初次到达这两个地区,似乎看到什么都很新鲜,考核间隙,即请军分区的同志陪我们四处走走。一天,在果洛分区领导的陪同下,乘车来到果洛最南部的班玛县。在我的印象中,这里既原始又时尚,还让人感到了异域他乡奇特的风韵。我看到了裹着厚厚藏袍的老者偎依在县百货公司的柜台下呼呼大睡;看到了吃橘子不剥皮,涩得直摇头的中年妇女。娃娃们看到汽车过来,站在路上迎面观看,司机按一声喇叭,他们吓得四处逃散,把汽车称做“喝汽油的马”。行在班玛县城的街上,走不多远,就有人举着麝香向你兜售,从印度、尼泊尔贩来的瓦时针、劳力士、梅花手表到处可见,这不是原始与时尚交融的见证吗?
班玛县人武部的同志加入陪同序列后,我们继续南行,来到靠近班玛最南部的灯塔公社,这里又是一番风景。参天大树越来越多,森林越来越密,直连远山之巅,足显出原始之观。由于地广人稀,动物可随便出没,当我们下马观看这群峰相拥的自然景观之时,竟有四五只猴子迅速围拢上来要吃的,没有丝毫恐惧之感。为了不打扰它们生活,更避免遭到它们的攻击,我们很快乘骑而去。
靠近灯塔公社山的阳坡,住着几户牧民,毡房、牛栏、牧草、野花和炊烟,清晰而又富有诗情画意地勾勒出了又一幅草原美景。武装部的同志领我们径直走近毡房,似乎轻车熟路,只见两位五十多岁的婆婆,一边打着酥油,一边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拉话。见我们走近,忙停下手中的活计。随行的班玛县人武部的同志用藏语和她们交谈了几句,并低声告诉我们,这两位再加上另外三位,她们是当年长征时第四方面军的红军女战士,负伤掉队散落在这里。伤愈后,无法追赶部队,即和当地的牧民结婚了。郝副政委问她们是哪个部队和如何掉队时,两位老妇方才满脸的兴奋顿时消失,视线转向远方,似乎欲说又止,又好像无话可说。我们既表示同情,又没有合适的安慰办法,仅把携带的干粮和罐头留给她们,很快骑马走了。行出好远,回头望去,只见她们还站在毡房门口,遥遥地张望。
现在回忆当年的那一幕,无不让人感慨万千。似乎让人听到了历史车轮在那沉重而缓慢的前进中,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