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哲学史简编》是我在文革中唯一能看到的欧洲哲学史。当我看到二十四岁的斯宾诺莎,因反对宗教,拒绝礼拜,被“革出教门”,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处分。教会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交往、同住,不能有人走近离他四码远的地方,更不能读他写的书。但是,斯宾诺莎至死没有屈服。
我一边看,一边用红铅笔做记号,我想我现在不也是这样吗?为什么六队的人都不理我呢?因为我头上有反革命的帽子。一旦哪个人和我坐在一起交谈了几句话,马上就有人汇报队长,队长就会把他叫去,问他和我谈了些什么话?还批评他站不稳立场,和人民的敌人在一起鬼混。
可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竟也有一位男青年不顾队长的批判和议论,常常在大田里,或在收工后,主动与我接近,友好地交谈,他就是安东彪。
我是在1975年认识安东彪的。那时他刚从三队调来六队,他比我小几岁,大概有二十八九岁,他有兄弟姐妹五人,是随父母一起来白茅岭的,从小在白茅岭长大,他父亲是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军官。
他调到六队后,并不与我同小组,而是被分配到另一个小组,尽管不在一组,但一到大田和茶叶地里劳动时,就把小组的圈子打破了,这时他就与我讨论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也交谈彼此对于一些古今名著的评价。
安东彪眉清目秀,人很文雅,平时很喜欢看书,他的话不多,但很中肯而切中要害,我与他一接触就很投机,我到他的小组生活室看他时,发现他的床头有许多书,还有一本厚厚的《辞源》,我在农场已近十年,哪里看得到《辞源》呢?这本书吸引了我,我问他借,他慨然允诺,借给我一年多,他要用时就拿去一会儿,看完后,他又马上再借给我,我的书已经够多的了,我有范文澜、吕振羽、郭沫若的书,有《中国通史》《法国革命史》《澳大利亚简史》《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著作》,还有《史记》残本、《左传》《纲鉴易知录》《论语批注》以及残本《古文观止》《三国演义》等等。但是,我的心不知足,恨不得将他的书也据为己有,他对我一直很谅解。
我没事就看《辞源》,琢磨着其中的许多解释,在六队我用了很大的力气读文言文,《二十四史文抄》中,有的词搞不懂我就查《辞源》,这部《辞源》对我很有用。
1976年、1977年时,我与安东彪谈批林批孔的问题,我认为对孔子可以重新评价,他的施“仁政”“人道主义”,肯定是可取的,安东彪与我有共鸣。
安东彪很喜欢与我交谈,尽管他没读过大学,但受父亲的影响,学问很好,有人汇报队长说他与孔祥骅很接近,当时六队的丁队长已调到八队当管教中队长了,我的“帽子”还没摘掉,毛队长要他与我少接触,叫他小心中毒。
但安东彪并不为此疏远我,他一直勉励我,觉得我将来能在文化事业上有发展。
孩子:
老爸从进监狱到离开农场十多年的时间里,读书成了接受批判、劳动改造之余最重要的事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每晚,老爸坚持看书,遇到休息或下雨,也读书。在那个“读书无用”,“读书有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岁月里,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老爸如饥似渴地学习呢?
老爸想用较长的篇幅,与你谈谈老爸所悟的读书观。
1. 读书是兴趣使然
从小老爸就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非常热爱,对自然科学也十分关注,并一生都保持这个兴趣。
2. 读书能排解苦闷
老爸所处的监狱和劳改农场是很不安宁的,到处充满了斗争。老爸知道自己是专政对象,是贱民,不可能东山再起,是无聊才读书,苦闷才读书。在无聊、单调、寂寞、空虚中,怎么排除这一切呢?只有走到书中,才能忘却心里的一切烦恼。只有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看书,心才能宁静,灵魂深处才能有一片净土。读书能解闷,解忧,让我暂时忘记痛苦。
从古书上,我看到什么是忠,什么是奸,从古人许多疾恶如仇、大彻大悟的语言里,寻求内心的平衡和精神的寄托。
老爸把鲁迅说的“十年读书,十年养气”的话作为座右铭,抄下了“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的诗句。在这苦难寂寞而又茫茫看不到尽头的岁月里,唯有书才是老爸的第二生命。
3. 书籍是精神食粮
老爸不能成家,也找不到对象,封闭在那样的地方,除了劳动以外,总要有精神寄托。每个月再苦也不能不买煤油,煤油是老爸“精神的牛奶”,有了煤油就可以点灯,点了灯就可以看书。
农场里曾有些好心人劝老爸:“孔祥骅,你一个月只有五六块钱,你要买书,买煤油,你这是慢性自杀,你不可以买些鱼、肉吃吃?说不定哪一天把你送到铁板新村去,这些书顶多可以为国家省五百斤柴禾(当时说死一个人火葬需五百斤柴禾)。”
4. 读书使人高尚
监狱和劳改农场什么样的犯人都有,老爸要保持读书人的本色,要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读书使人有主心骨,《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人只要时时把学问放在心头,他就不会堕落”。
多年来,我亲眼看到,有的人自杀,有的人悲观堕落,有的人绝望,面对这些令人丧气的事,老爸仍能精神抖擞地学习,多少年如一日,不受同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读书。
5. 读书使人坚强
在那没有人生自由的岁月里,唯有读书,才能让思想冲破牢笼,与古往今来的圣人、哲人、贤人神交,他们的真知灼见给人智慧、安慰和勇气。
在农场里,老爸读过但丁的《地狱篇》,也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由此决心要把地狱当作炼狱来锻炼、磨炼自己,哪怕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经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也要到西天取经,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是读书使老爸懂得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从书中懂得了要珍重生命!要充满希望!要永远乐观!要自强不息!
每当老爸看到有人在身边倒下,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坚强。想自己一定要活着离开农场,并坚信这一天总会到来。
老爸读了许多中国古书,书中总讲“君子当自强不息”,要在万般煎熬中锤炼自己,老爸抱定宗旨,要活下去!决不能倒下!
6. 读书使人智慧
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敬业中学的老师包启昌曾经给老爸讲过,他的学问就是每天睡觉前看一二小时的书,长年累月地积累起来的。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当时老爸才三十多岁,以后万一有机会,还得对得起自己。每天读书一二小时,可以积少成多。
人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屈原的态度;一种是渔夫的态度。
屈原的态度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夫的态度是,世人皆浊,何不鼓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脯其糟而啜其醨?
老爸赞赏屈原的精神,感到与其麻木地活着,还是在清醒中尝受痛苦更好些。
老爸没有倒下去,坚持自己的精神支柱,认为唯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才有一丝希望之光。老爸在农场里,因为读书不断挨批判、斗争,大会批,小组批,可还是不停地买书、借书,一放下劳动工具,就坐地读书,外人先是说老爸反动,后来说老爸是书呆子,把老爸看作怪物和疯子,时间长了,很多人也就见怪不怪,不理睬了,于是老爸也可以自由读书了。
老爸深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是会尊重知识和人才的。
7. 读书使人成为民族脊梁
十年文化大革命颠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做人的基本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部被搅乱。弄到夫妻反目,父子积怨,学生打老师,群众斗干部,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到这时老爸才发现我们民族的传家宝、传国宝——我们读书人学习了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老庄思想是决不可丢掉的,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决不可丢掉的。
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和历史,那些古往今来的英雄、圣人、贤人、伟人,他们的生活勇气、高超品德,的确能给人极大的求生存、求知识、求真理的动力。
老爸之所以能顽强生活下去,多少与此有关。《史记》上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伍子胥过韶关”……中国古代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泰山崩于前,而心不跳。猛虎蹑于后,而色不变”。老爸从书里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是顽强的,有多少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地追求人生真正的含义。他们活在书中,他们就是历史,他们所拥有的民族气节与精神,与日月同辉,明彻人心。
作为一个不幸者中的幸存者,老爸想用一句话告诉你一个人生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