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经典今读: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对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忠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不追求名利,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才能有明确远大的志向;一个人若能始终保持心灵的安宁清净,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两千年前,诸葛亮用这句话告诫儿子;两千年后,老师们带着期盼的眼光也是用这句话告诫自己的学生。这句话已成为中国经典励志之言。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在中国人心中,这句话依然是沉甸甸的,凡能够践行它的人,依然是后人眼中的楷模。
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就是这样的一个楷模。
严子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年轻时是一个好学上进的贵族青年,他长期在长安游学,以结交学问深、品行好、见解高的才俊为荣。而严子陵就是刘秀当时最佩服也是最要好的一个学友。
刘秀当上皇帝后,立刻就想起了严子陵,从前在长安馆驿的油灯下两人侃侃而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只不过两人当时对未来更多的只是憧憬,而现在,实现理想似乎仅有一步之遥了。
刘秀派人四处寻找严子陵,想将他请进宫里,一方面希望与挚友共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要向他讨教治理国家的良方。虽然东汉已经建立,但百废待兴,刘秀认定修养高、学问深的严子陵可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大业。
严子陵来到了皇宫,刘秀见到老友,喜不自禁。两人开怀畅饮,百感交集。那严子陵面对皇帝如此的恩宠,照理说,他应该热泪盈眶了吧。但严子陵却表现得十分从容,毫无攀附之态。晚上,刘秀为了重温从前学生时代卧谈的美好情景,非要跟严子陵睡一张床,面对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严子陵依然像在长安的馆驿一样酣然入睡。
刘秀愈发佩服老同学的宠辱不惊,他决定拜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给自己提意见。但严子陵却不想当官,他对刘秀说:“你让我走,咱们还能做朋友;你若逼我,反倒伤了和气。”刘秀实在拗不过,只好眼巴巴看着严子陵飘然出宫。
严子陵一生寄情于山水,常常在富春江垂钓,后终老于林泉间。
慧眼看经典:“淡泊”、“宁静”来自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其核心在于志存高远而心无杂念,由此达到自由境界,完成生命升华,这种“心神恬适”的境界被视为“做大事”的必备品质,一直为后世文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