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经典今读:
“任人唯贤”就是说用人要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齐国第十四代国君齐襄公在位十二年,最后死于内乱。他有两个兄弟,一个人称公子小白,一个人称公子纠。这两兄弟分别有两位名师辅佐,公子小白的老师叫鲍叔牙,公子纠的老师是管仲。齐襄公在位时,政令无常,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流亡到国外去了,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去了莒,公子纠带着管仲去了鲁国。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立即动身回国。半路上管仲下令陪同人员截住公子小白,自己一箭正中公子小白带钩,小白倒地装死。管仲和公子纠继续赶往国都,半路上传来消息:齐国已经拥立了新国君公子小白。原来那天小白中箭倒下,不过是一场表演秀,等公子纠和管仲一走,他们立刻抄近道飞速赶回了国都,抢先与留守内阁签订了誓约,当上了齐国国君。公子纠和管仲只得重回鲁国,并发表声明不承认齐国的这位新国君,鲁国还曾派兵帮他们抢王位。最后,公子纠战败身亡,管仲继续流亡于鲁国。
公子小白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齐国新国君,这就是名留青史的齐桓公。齐桓公决定任命老师鲍叔牙为相。大家都认为,没人比鲍叔牙更有资格当齐国的宰相了,所有人都说这个人选得好。但鲍叔牙却推辞说:“宰相一职,须得有经国大才之人来担当,我不行,最好请管仲来当。”鲍叔牙的回答令齐桓公大跌眼镜,说:“老师不是开玩笑吧?为何让我的仇人来当此重任?”鲍叔牙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公子纠是管仲的学生,管仲尽心尽责地帮助他的学生,这叫各为其主啊!现在公子纠已经不在了,如果大王能重用他,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必然会加倍报答您。然而,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管仲有治国之才,这样的人,齐国找不出第二个。如果大王只想保住王位,我来当宰相足够了;如果大王想称霸天下,则宰相一职非管仲莫属。”鲍叔牙说的是肺腑之言,齐桓公动心了:称霸天下,那是多么宏伟的事业,他确实做过这样的梦。齐桓公慎重地考虑了几天,他认识到若要有一番作为,非得重用人才不可。他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迎接管仲回国。
事实证明鲍叔牙的观点是正确的,管仲回到齐国就任宰相后,非常称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深得民心,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慧眼看经典: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对“任人唯贤”进行了说明:“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